一、看守所羁押人员羁押完毕怎么处理
当执行完毕羁押期限后且仍需进行调查时,将需要采取其他强制措施来替代原有的羁押。在此情况下,被拘禁人或其律师及代理人有权利请求终止现有羁押。
同时,刑事案件中的被告方及其指定代表人、以亲属身份参与代理的人士,以及被告方的辩护律师都有资格提出对强制措施的变更请求。在接到以上请求后,司法系统(包括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以及公安机关)必须在三日内做出相应的决定。若是无法批准更改强制措施的请求,则须向申请人予以明确告知,并且详述不能同意变更的原因。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九十七条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或者辩护人有权申请变更强制措施;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收到申请后,应当在三日以内作出决定;不同意变更强制措施的,应当告知申请人,并说明不同意的理由。
二、看守所羁押多久后取保候审
若犯罪嫌疑人遭刑事拘留,依照法律规定,通常可在二十四小时之后办理取保候审手续。原因在于,公安部门有义务在拘留嫌疑人后的二十四小时内进行讯问,如超过所规定的时限,则如若该嫌疑人的情况满足取保候审的相关条件,便有权提出取保候审的请求。取保候审即为,侦查机关会根据案件情况要求犯罪嫌疑人提供担保人或者缴纳保证金,同时向其出具保证书,以确保其不会逃避或干扰侦查工作,并且能够随时接受传唤。这是一种针对犯罪情节相对轻微,无需采取拘留或逮捕等严厉措施,但需对其行动自由进行一定程度限制的犯罪嫌疑人而实施的强制性措施。
《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执行。
在刑罚执行完毕后,如仍有必要继续调查,相关部门会采用其他强制性手段来替代羁押。同时,被拘留者或者其代理人均有权要求停止该项措施。在刑事案件中涉及到被告人及其家属的代理人以及辩护律师等方面,他们也可以提出申请以改变现行的强制措施。届时,司法机构需要在收到申请之后的三个工作日内作出裁决。如果审理机关认为申请不符合规定,则必须向申请人说明具体理由。
-
看守打羁押人员吗
219人看过
-
朝阳看守所羁押什么人
372人看过
-
看守所羁押的人怎么交社保
127人看过
-
看守所羁押会被理发吗
481人看过
-
羁押看守所能见家人吗
161人看过
-
看守所羁押行贿人员多久可判?
286人看过
-
看守所看守所看守所羁押人民法院浙江在线咨询 2022-08-08看守所羁押期限是多久在我国法律中有明确规定。人民检察院应当自接到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书后的七日以内,作出批准逮捕或者不批准逮捕的决定。人民检察院不批准逮捕的,公安机关应当在接到通知后立即释放,并且将执行情况及时通知人民检察院。对于需要继续侦查,并且符合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条件的,依法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
-
看守所羁押致人轻伤香港在线咨询 2022-08-19发回重审5个月,一审2个半月,二审2个半月, 通过以上介绍我们可以看出,对犯罪嫌疑人的羁押最多不超过一年半。相信大家看了上面介绍后,对于最多羁押多久的法律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如果你还有关于这方面的法律问题,请咨询的为你辩护网刑事律师,他们会为你进行专业的解答。
-
贩毒被羁押看守所了,贩毒被羁押看守所如何判?山西在线咨询 2022-08-10凡涉及毒品的犯罪,均可称为毒品犯罪。当涉嫌非法销售、制造和种植毒品即“贩毒”行为时,会被认为是最严重的毒品犯罪,处以最严厉的刑罚。持有毒品、包庇毒品犯罪分子、引诱教唆或强迫他人吸毒、非法提供麻醉药品等行为,都属于毒品类犯罪,会被追究刑事责任。若想减轻刑罚或争取无罪,委托专业的刑事辩护律师是必要的,最终如何判决--是否能得到一个好的处理结果,要看是否能找到“所有”对被告人有利的事实和情节、并向办案机
-
可以打看守所的羁押人员吗?山东在线咨询 2022-05-31不构成重新犯罪,但可按监规纪律予以处理:责令具结悔过或者禁闭的处罚。根据《看守所条例》规定, 第四十七条人犯在羁押期间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根据不同情节分别给予警告、训诫、责令具结悔过或者禁闭的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违犯监规纪律、经教育不改正的; (二)散布腐化堕落思想,妨碍他人悔改的; (三)不服监管,经查确属无理取闹的; (四)故意损坏公物的; (五)欺侮、凌辱其他人犯,
-
看守所法院可以羁押人员吗天津在线咨询 2022-01-04不构成再犯罪,但可以按照监管纪律处理:责令悔改或者禁止处罚。根据拘留中心的规定,第四十七条在拘留期间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根据不同情节给予警告、警告、责令悔改或者禁止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1)违反监管纪律、教育不改正;(2)分散腐败思想,阻碍他人悔改;(3)不服从监督,经调查确实不合理;(4)故意损害公共财产;(5)欺负、侮辱他人,侵犯他人人身权利;(6)帮助团伙打架,经常扰乱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