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某、盛某、费某、朱某等人为进行传销活动,于2001年12月注册成立一商贸有限公司。该公司策划推行所谓B股销售计划,并规定:凡购买公司一套价值人民币980元至1200元的产品,可限配10股B股,每股人民币280元;从开票日计算,满1个月返还人民币20元,满2个月返还人民币80元,满3个月返还人民币140元。为消除认股者对此高额回报提出的疑问,四人对外谎称,B股的高额返利来自美国公司支付的广告费。2002年4月,该公司被工商管理部门依法取缔,并认定该公司非法经营额28万余元,对其没收传销所得9万余元并处罚款1万元。之后,四人因无法向认股者提供回报,躲避他处,相继被公安机关抓获,并被起诉至法院。经审计,该公司非法传销经营额为129万余元。
对本案以非法经营罪定罪处理争议不大,主要问题在于本案审理过程中,有被告人及辩护人提出该公司曾因进行传销活动被工商机关处罚过,根据一事不再罚的原则,已被工商机关处罚过的非法经营额28万余元这部分应从129万余元的犯罪总额中扣除。法院的判决没有采纳这一观点。
那么,法院的判决是否违反一事不再罚原则呢?笔者认为,对已被工商机关处罚过的非法传销数额部分仍然予以刑事追究,并不违反一事不再罚的原则。理由如下?
就一事不再罚原则而言,在刑法理论上有一个等价的术语——禁止重复评价原则,即在定罪量刑时,禁止对同一犯罪构成事实予以二次或二次以上的法律评价。具体来说,应包括三个基本要求:第一,在某种因素(如行为、结果等)已经被评价为一个犯罪的事实根据时,不能再将该因素作为另一个犯罪的事实根据;第二,在某种严重或者恶劣情节已经作为构成要件要素予以评价时,不能再将该情节作为从重量刑的根据;第三,在某种严重情节已经作为法定刑升格的条件予以评价时,不能再将该情节作为在升格的法定刑内从重量刑的根据。
笔者认为,要理解一事不再罚原则,首先应当论及与其相联系的处罚竞合问题。处罚竞合又称双重处罚或双重制裁,是指同一行为同时受到刑事与行政或民事两种处罚。对于处罚竞合,刑法学界存有两种观点:一是肯定说,认为双重处罚应予承认,因为一事不再罚中的两次处罚,通常是指性质相同的两种处罚,比如因同一罪行被判两次刑罚,并都予以执行;而同时给予行为人的刑事与行政或民事两种处罚,则是性质不同的两种处罚措施,它们之间是相互独立存在的,并不发生二者择一的问题,当然也不违反一事不再罚原则。二是否定说,认为双重处罚应当禁止。这一观点曾在相关司法解释中得到体现。刑法第三百八十三条第二款规定:对多次贪污未经处理的,按照累计贪污数额处罚。这里的未经处理,到底是仅限于受过刑事处罚,还是既未受过刑事处罚也未受过行政处理?在1988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惩治贪污罪贿赂罪的补充规定》里有与上述刑法条款完全相同的规定。对此规定,最高法院与最高检察院在1989年的联合司法解释中指出:多次贪污未经处理,是指两次以上(含两次)的贪污行为,既没有受到刑事处罚(包括免予起诉、免予刑事处分),也没有受过行政处理。其言下之意,是对于已经受过行政处理的贪污数额,不能再作为刑事处罚的依据。对于这一司法解释中所持的否定说,理论界也有人表示赞同。
笔者赞同肯定说的观点,认为禁止重复评价中的评价只能是相同性质的评价,行为人可以因同一犯罪构成事实而受到两次不同性质的处罚。也就是说,对同一犯罪可以在追究刑事责任的同时也追究其他法律责任。如行为人既受刑罚处罚,又受行政处罚,或者先受刑罚处罚,后受行政处罚,或者先受行政处罚,后受刑罚处罚都是不违背一事不再罚原则的。其实就行政犯(所谓行政犯,又称法定犯,是指违反行政法规中的禁止性规范,并由行政法规中的刑事罚则所规定的犯罪)而言,通常会既受刑事处罚又受行政处罚。如商标法第四十条规定:假冒他人注册商标,包括擅自制造或者销售他人注册商标标识的,除赔偿被侵权人的损失、可以并处罚款外,对直接责任人员由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本案中,宋某等人的行为构成非法经营罪,属于行政犯,因而在工商机关对传销行为处理后,并不影响司法机关对这一部分传销数额继续进行刑事追究。当然,在某种法律制裁的功能、目的与刑罚的功能、目的有交叉重叠之处的情况下,根据罪刑相适应原则,司法机关在科处刑罚时也应考虑到被告人已受到的法律制裁。如本案中,由于工商机关已对行为人的传销行为处以罚款,那么,法院在对其判处罚金时应考虑到这一处罚事实。至于自然犯中,对于一般主体的犯罪既科处刑罚又给予行政处罚的并不普遍,但对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犯罪通常也会处以行政与刑事两种处罚。
应当说,在处罚竞合的情况下实行双重处罚,从形式上来看是一种重复评价,但由于这里的评价分别由不同的机关作出,且具有完全不同的性质,因此与一事不再罚原则并不存在冲突。
李长坤沈崎
-
如何诠释“一事不再罚原则”?
340人看过
-
解读“一事不再罚原则”的内涵
329人看过
-
一事不再罚原则的行政处罚
499人看过
-
上诉与公正:如何看待“一事不再理”原则?
435人看过
-
法律视角:法院如何解释一事不再理原则
65人看过
-
一事不再理民事诉讼解释
146人看过
罪刑相适应原则是指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刑罚目的在于预防犯罪,刑罚的裁量也必须有利于刑罚目的的实现,所以罪刑相适应原则也是实现刑罚目的的需要。... 更多>
-
一事不再理原则是否适用于民事诉讼中的新疆在线咨询 2022-10-06一事不再理原则在民事诉讼中也是适用的,那就是,就一个案件而言,人民法院已作出了生效的判决,那么当事人不能就同一事实,同一理由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但是,当事人提起诉讼后判决作出之前主动撤诉,撤诉后又以该事实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
-
“一事不再理”的诉讼原则是怎么一回事?安徽在线咨询 2022-10-06《民事诉讼法》第124条第五项规定:“对判决、裁定、调解书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案件,当事人又起诉的,告知原告申请再审”。该条是我国关于一事不再理原则的法律规定。
-
2022年一事不再罚原则怎么理解河北在线咨询 2023-01-061、一事不再罚原则指对于当事人的同一违法行为,不能重复处以两次以上的处罚。 2、我国《行政处罚法》规定,对当事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同一个违法行为违反多个法律规范应当给予罚款处罚的,按照罚款数额高的规定处罚。
-
《一事不再理原则》云南在线咨询 2022-02-18民事诉讼中,一事不再理原则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 第一,当事人不得就已经向法院起诉的案件重新起诉; 第二,一案在判决生效之后,产生既判力,当事人不得就双方争议的法律关系,再行起诉。 从法院角度讲,就是不得再受理。所谓“一事”是指同一当事人,就同一法律关系,而为同一的诉讼请求。因为这个同一事件已在法院受理中或者已被法院裁判,当然就不得再起诉,法院也不应再受理,避免作出相互矛盾的裁判,也避免当事人纠缠不
-
一事不再罚原则是什么,一事不再罚的规则是什么新疆在线咨询 2021-07-13一事不再罚原则是指行政机关对违法当事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同一形式的行政处罚,不能重复进行处罚。同一个违法行为是违反了某一个法律规范的行为。如果某一个违法行为违反了两个或两个以上法律规范的,这种行为就不是同一个违法行为,而是一种规范竟合的行为,有权机关只能确定某一行政机关的处罚决定是合法有效的。同一个违法行为是一次性的行为,在同一个时间或者连续的时间内实施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违法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