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
(二)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行使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权利;
(三)按照执行机关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
(四)遵守执行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等。
一、被管制的罪犯有什么义务?
被人民法院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所应当履行的义务包括: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行使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权利;按照执行机关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遵守执行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执行机关批准。
二、被管制分子有哪些义务?
被管制的罪犯的义务一般有以下内容:
1、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
2、按照执行机关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
3、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行使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权利;
4、遵守执行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
5、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执行机关批准。
三、管制与拘役的区别是什么
管制刑:对犯罪分子不予关押,限制其一定自由,交由公安机关执行的刑罚方法。
1、管制刑的特点:限制自由。
2、管制适用对象的特点:(1)罪行较轻;(2)危险性较小。
3、管制的刑期,为3个月以上2年以下;数罪并罚时,最高不能超过3年。管制的刑期从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判决执行前先行羁押的,羁押1日折抵刑期2日。
4、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1)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
(2)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行使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权利;
(3)按照执行机关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
(4)遵守执行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
(5)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执行机关批准。
对于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在劳动中应当同工同酬。
拘役是对犯罪分子短期剥夺人身自由,并由公安机关实行就近关押改造的刑罚方法。拘役是我国刑法规定的五种主刑之一,是介于管制与有期徒刑间的一种较轻的刑罚。拘役的期限,为一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数罪并罚最高不能超过1年。
-
社区矫正人员应当遵守哪些规定,社区矫正人员是指什么人
453人看过
-
社区矫正人员应遵守的矫正制度,社区矫正人员的范围
305人看过
-
社区服刑人员在矫正期间应当
317人看过
-
社区矫正法如何遵守监督管理规定
324人看过
-
社区矫正对象在社区矫正期间享有哪些权利
297人看过
-
社区矫正人员遵守法律情况,社区矫正是缓刑吗
121人看过
管制是指对犯罪分子不实行关押,依法实行社区矫正,限制其一定自由的刑罚方法。 管制具有以下特征: 1、对犯罪分子不予关押,不剥夺其人身自由。 2、被判处管制刑的罪犯须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其自由受到一定限制。 3、被判管制的罪犯可以自谋生计,在劳... 更多>
-
在社区矫正期间,被判处管制的罪犯需要遵守哪些规定?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4-12-08在社区矫正期间,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需要遵守以下规定: 1. 遵守法律和行政法规,并接受相关部门的监督。 2. 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行使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权利。 3. 按照执行机关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 4. 遵守执行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 5. 如果需要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事先向执行机关报告并获得批准。 另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十九条的
-
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应当遵守哪些规定,应当遵守哪些规辽宁在线咨询 2022-02-15刑法第38条规定:“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由公安机关执行”。可见,管制的执行机关是公安机关。公安机关执行管制,是指县(市)公安局、城市公安分局以及相当于这一级的公安机关,依照人民法院的判决,对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进行教育、监督、考察、评议和改造。根据刑法第39条的规定,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应当遵守下列规定:(1)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2)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行使言论、出版、
-
-
社区矫正人员经批准离开所居住区县的, 应当遵守哪些规定的限制要求香港在线咨询 2022-01-20社区矫正人员未经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区县。社区矫正人员因就医、家庭重大变故等原因,确需离开所居住的区县,在七日以内的,应当提交申请并经司法所批准;超过七日的,由司法所签署意见后报经区县司法局批准。返回居住地后,应当立即向司法所报告。准予外出的,司法所还应及时向公安派出所书面通报。社区矫正人员经批准离开所居住区县不得超过一个月。管制、缓刑、假释社区矫正人员确因务工、经商、上学需长期离开所居住区县的,
-
社区矫正人员被判管制后,司法所应当组织解除社区矫正的,如何办理陕西在线咨询 2022-03-03依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关于印发《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的通知第三十条社区矫正人员矫正期满,司法所应当组织解除社区矫正宣告。宣告由司法所工作人员主持,按照规定程序公开进行。司法所应当针对社区矫正人员不同情况,通知有关部门、村(居)民委员会、群众代表、社区矫正人员所在单位、社区矫正人员的家庭成员或者监护人、保证人参加宣告。宣告事项应当包括:宣读对社区矫正人员的鉴定意见;宣布社区矫正期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