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故意伤害他人名誉怎么报警
故意伤害他人名誉报警的方式是可保存相关证据材料后向辖区公安机关报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
(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
(四)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
(五)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
(六)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
二、故意伤害他人名誉怎么赔偿
故意伤害他人名誉的,一般应当赔偿以下费用:
1.受害人为恢复名誉而产生的费用和支出;
2.因名誉受损而遭受的财产上的重大损失;
3.可得利益的丧失;
4.精神损害赔偿。
法律依据:《民法典》第一百一十条自然人享有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等权利。法人、非法人组织享有名称权、名誉权和荣誉权。
第九百九十五条人格权受到侵害的,受害人有权依照本法和其他法律的规定请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受害人的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请求权,不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
三、故意伤害他人名誉的构成要件
故意伤害他人名誉的构成要件:
1.行为人确有名誉损害行为,并且造成了受害人社会评价降低;
2.行为人名誉损害行为具有违法性,侵害名誉权的对象具有鲜明指向性;
3.损害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有明显字眼认为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4.行为人主观上故意损害他人名誉。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四条
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
名誉是对民事主体的品德、声望、才能、信用等的社会评价。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章 名誉权和荣誉权 第一千零二十四条 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n 名誉是对民事主体的品德、声望、才能、信用等的社会评价。
-
损害名誉权报警怎么报
418人看过
-
故意伤害受害人不报警怎么办?
450人看过
-
散布谣言损害他人名誉可以报警吗怎么处理
110人看过
-
怎么判断故意损坏他人名誉
293人看过
-
名誉权受到名誉损害如何报警
57人看过
-
侵犯他人名誉权报警可以吗
360人看过
-
侵害他人名誉的可以故意损害别人名誉权吗台湾在线咨询 2022-05-27不是所有的情况下造成名誉损害都侵害他人名誉权。 有些情况下,虽然行为人的行为客观上造成了他人的名誉受损,但是有些情况下具有违法阻却性,不成立对名誉权的损害。其一是实施新闻报道和正当的舆论监督。只要内容真实,无诽谤侮辱内容,并且行为人能举证证明尽到合理审查义务。其二是行为人引用已经公开的权威报道,并且有理由相信该报道内容真实性的。其三是公正评论。第四是依法履行职责或者行使权利。这四种情况下是免责的
-
骂人损害他人名誉违法吗可以报警吗重庆在线咨询 2022-03-13骂人损害他人名誉违法,可以报警处理,也可以向法院起诉。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 (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 (四)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
-
侵害个人名誉报警有用吗广西在线咨询 2022-07-18对被侵害人的名誉造成较严重的损害。 所谓造成损害,是指由于侵害名誉权行为的发生,使被侵害公民感觉到一种不公正的社会压力或心理负担,精神上受到折磨,心理上遭受创伤。之所以强调较严重的损害,是因为侵害名誉权行为所造成后果的程度,是民事侵权行为与一般不道德行为、行政违法行为以及刑事犯罪行为相区别的一个重要客观标准。在审判实践中,对于公民之间、邻里之间、同事之间、亲属之间发生的一般口角纠纷,互相虽有辱骂,
-
故意伤害受害人不去报警怎么办江苏在线咨询 2023-10-26故意伤害受害人不报警需要通过协商私底下调解的方式解决。因为实际上如果说存在故意伤害这样的一种行为没有达到轻伤以上后果的话,就不属于犯罪案件,自己私底下解决是可以的,如果是达到轻伤以上的后果的话,就是由公安机关念侦查。
-
故意折损别人的名誉权了,伤害名誉权怎么认定呢?青海在线咨询 2022-07-16首先应掌握认定侵害名誉权行为的依据:侵害名誉权,主要表现为侮辱和诽谤两种方式,侮辱行为的构成须具备以下要件:①在主观上侵权人是故意的,也就是有意识地要损害他人名誉、人格。如果是无意中说了有损于他人名誉、人格的话,并非故意侮辱的,不构成侮辱行为。②在客观上侵权人实施了引起他人精神痛苦和屈辱的言辞或行为。③侮辱行为必须具有公然性,即有第三人或更多的人在场或者用能够使众多的人看到或听到的方式进行侮辱。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