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使用窃照器材罪是什么样的罪行?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8-05 23:40:12 393 人看过

客体要件。本罪侵权的客体是国家对窃听、盗窃专用器材的管理秩序。客观要件。本罪客观地表现为非法使用窃听,偷窃专用设备,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非法使用是指非法窃听和偷拍。窃听、窃听专用设备是用于秘密监听、录音、拍摄影像的专用工具,因此非法使用是指窃听、窃听专用设备、窃听。使用窃听,窃听专用设备公开录音,拍摄影像,持有窃听,窃听专用设备的行为可能是违法的,但其使用行为不是本罪客观的非法使用。非法窃听是指非法使用窃听专用设备,秘密监听窃听对象的话语、动作。监听对象既可以是我国公民,也可以是外国人,无国籍人,企事业单位。监听内容包括私人谈话,电话,日常生活起居,会议等。当然,如果行为人利用窃听专用器材窃听国家秘密的,则构成妨害国家秘密的犯罪。非法窃照是指行为人非法使用窃照专用器材偷拍,偷录他人活动或具他目标的行为,窃照的对象包括日常生活起居,个人交往活动,企事业单位经营活动等。如果行为人用窃照专用器材偷拍,偷摄国家秘密的,构成妨害国家秘密的犯罪。本罪是结果犯,非法使用窃听,偷专用器材,造成严重后果的,构成本罪。严重后果是指行为者非法窃听、盗窃行为引起的窃听、盗窃对象受伤、死亡、严重财产损失、严重损害国家政治利益等。这里的严重后果是指与行为者窃听、盗窃相关的危害结果,行为与结果之间可以是直接的因果关系,也可以是间接的因果关系。主要部件。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年满16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的自然人均可以构成。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方面是故意的。在司法实践中,行为者实施这种窃听、窃听的行为,一般是出于某种不正当的目的,也有出于好奇心,行为者出于某种目的和动机,不会影响本罪的成立。

非法使用窃照器材罪的刑罚是如何规定的

非法使用窃照器材罪的刑罚规定是犯此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两年以下有期徒刑、拘留或者管制。本罪侵犯的对象是国家对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的管理秩序。本罪主体为一般主体,即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本罪。本罪主观表现为故意,过失不构成本罪。本罪是结果犯,非法使用窃听、盗窃专用器材,造成严重后果的,构成本罪。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八十四条非法使用窃听、窃照专用器材,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16日 16:38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刑事责任能力相关文章
  • 非法销售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罪
    构成非法销售专用窃照器材罪要具备以下要件:1、本罪的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2、本罪侵犯的客体是间谍专用器材的管理秩序;3、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非法销售窃听、窃照等专用间谍器材的行为;4、本罪在主观方面是故意。一、非法监控如何定罪非法监控可能构成非法使用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罪,认定标准主要包括下面四点:1、在客体上,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对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的管理秩序;2、在客观方面,本罪表现为犯罪嫌疑人具有非法使用窃听、窃照专用器材,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主要包括两种情形:一是有权使用窃听、窃照专用器材,未经批准擅自使用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的;二是无权使用窃听、窃照专用器材而擅自使用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的;3、在主体上,本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只要是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并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都能成为本罪的主体;4、在主观方面,本罪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过失不构成本罪。监控嫌疑人需要根据侦查犯罪的需要,经
    2023-03-07
    145人看过
  • 窃听窃照器材的非法使用定罪标准研究报告
    非法使用窃听、窃照专用器材,造成严重后果的,才构成本罪。所谓严重后果是指由于行为人非法窃听、窃照行为而致使窃听、窃照对象伤、亡、遭受重大财产损失,严重损害国家政治利益等情形。这里的严重后果是指与行为人窃听、窃照有关的危害结果,行为与结果之间既可以是直接因果关系,也可以是间接因果关系。非法使用窃听专用器材罪判几年1、行为人构成非法使用窃听专用器材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非法窃听是指非法使用窃听专用器材,秘密监听窃听对象的言谈、动静。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八十四条,非法使用窃听、窃照专用器材,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第十四条,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八十四条非法使用窃听、窃照专用器材,造成严重后果的
    2023-07-04
    282人看过
  • 窃照器材非法使用的刑罚种类
    非法使用窃照器材罪的刑罚规定是犯此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两年以下有期徒刑、拘留或者管制。本罪侵犯的对象是国家对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的管理秩序。本罪主体为一般主体,即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本罪。本罪主观表现为故意,过失不构成本罪。本罪是结果犯,非法使用窃听、盗窃专用器材,造成严重后果的,构成本罪。非法使用窃照器材罪有哪些构成要件非法使用窃照专用器材罪的构成要件有:1、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2、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3、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对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的管理秩序;4、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非法使用窃听、窃照专用器材,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八十四条非法使用窃听、窃照专用器材,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2023-07-02
    210人看过
  • 窃听专用器材非法使用罪既遂的刑罚是什么?
    非法使用窃听专用器材罪既遂一般要判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本罪属结果犯,非法使用窃听、窃照专用器材,造成严重后果的,才构成本罪,如致使窃听、窃照对象伤、亡、遭受重大财产损失的等。若行为人既使用窃听、窃照专用器材,又从事间谍活动,则构成非法使用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罪及间谍罪,数罪并罚。怎么认定非法使用窃听专用器材罪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间谍专用器材的管理秩序,间谍专用器材是国家安全机关用来进行秘密侦察、联络的工具。这些工具是国家安全机关进行技术侦察,履行安全保卫工作不可缺少的手段,但是这些手段使用不当则会侵犯公民隐私、企业的商业秘密等。另外,秘密联络、截密等器材直接关乎国家安全利益,因此,对这些间谍器材的生产、配售、使用都必须进行严格的管理。窃听、窃照等专用间谍器材的范围由国家安全机关确认,任何个人和组织都不得非法持有、使用窃听、窃照专用间谍器材,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的生产、配售
    2023-07-09
    390人看过
  • 非法生产专用窃照器材罪的犯罪构成是怎样的
    一、非法生产专用窃照器材罪的犯罪构成是怎样的非法生产专用窃照器材罪的犯罪构成如下: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间谍专用器材的管理秩序,间谍专用器材是国家安全机关用来进行秘密侦察、联络的工具。这些工具是国家安全机关进行技术侦察,履行安全保卫工作不可缺少的手段,但是这些手段使用不当则会侵犯公民隐私、企业的商业秘密等。另外,秘密联络、截密等器材直接关乎国家安全利益,因此,对这些间谍器材的生产、配售、使用都必须进行严格的管理。根据国家安全法和其实施细则的规定,窃听、窃照等专用间谍器材的范围由国家安全部确认,任何个人和组织都不得非法持有、使用窃听、窃照专用间谍器材,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的生产、配售都应当由有关主管部门安排、批准。如1996年公安部《公安系统普通密码、密码机使用管理办法》规定,公安系统使用的普通密码、,密码机均由公安部办公厅机要处统一订购、配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厅、局机要部门负责
    2024-01-26
    87人看过
  • 如何判断是否构成非法使用窃照专用器材罪?
    符合以下要件构成非法使用窃照专用器材罪:1.主体要件:主体为一般主体,即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2.主观要件: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3.客体要件:客体是国家对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的管理秩序;4.客观要件:客观方面表现为非法使用窃听、窃照专用器材,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八十四条非法使用窃听、窃照专用器材,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2024-05-02
    312人看过
  • 达到什么标准非法使用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罪才能立案?
    非法使用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罪量刑的标准: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本罪是指违反国家有关法律规定,使用窃听、窃照专用器材,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本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即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成为本罪的主体。本罪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过失不构成本罪。一、组织考试舞弊罪的构成要件是什么1、主体要件本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即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成为本罪的主体。2、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对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的管理秩序。根据国家安全法和其他法律、法规的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均不得非法持有、使用窃听、窃照等专用谍器材,因此在我国,窃听、窃照专用器材是一般禁止持有、使用的物品,除非法律特别授权,持有、使用即为非法。3、主观要件本罪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过失不构成本罪。在司法实践中,行为人实施这种窃听、窃照的行为,一般是出于某种非法的目的,有
    2023-03-04
    295人看过
  • 非法使用窃照专用器材罪既遂刑法的量刑标准?
    构成非法使用窃照专用器材罪既遂的,刑法规定的量刑标准为:犯此罪的,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本罪属结果犯,非法使用窃照专用器材,造成严重后果的,才构成本罪。非法使用窃照专用器材罪既遂刑法的量刑标准?的法律依据《刑法》第二百八十四条非法使用窃听、窃照专用器材,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第十四条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六章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第一节 扰乱公共秩序罪    第二百八十四条 非法使用窃听、窃照专用器材,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2022-07-08
    359人看过
  • 非法使用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罪的客观条件有哪些?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对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的管理秩序。根据国家安全法和其他法律、法规的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均不得非法持有、使用窃听、窃照等专用谍器材,因此在我国,窃听、窃照专用器材是一般禁止持有、使用的物品,除非法律特别授权,持有、使用即为非法。对于有关机关确有需要的,其具体使用程序应做严格的限制,如《国家安全法》第10条规定,国家安全机关因侦察危害国家安全行为的需要,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经过严格的批准手续,可以采取技术侦察措施。第33条规定,公安机关执行国家安全工作任务时,适用本法有关规定。这些程序规定目的在于防止有关机关滥用国家权力,侵犯公民权利。所有这些法律、法规和其他规范性文件构成了国家对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的管理秩序,窃听是指秘密偷听、偷录他人言谈、动静,窃照是指秘密拍摄他人行为举止。窃听既包括行为人亲自偷听,也包括行为人利用各种工具偷听、偷录,窃照是用各种照相器材偷.拍、偷摄。窃听、
    2023-08-16
    156人看过
  • 有关非法使用窃照专用器材罪既遂的相关法律规定是什么?
    一般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本罪是指违反国家有关法律规定,使用窃听、窃照专用器材,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本罪是结果犯。对于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则不构犯罪。本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即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成为本罪的主体。非法生产、销售专用间谍器材、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罪既遂判刑标准判刑标准如下:(1)非法生产、销售专用间谍器材或者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2)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3)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八十四条规定非法使用窃听、窃照专用器材,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2023-07-08
    164人看过
  • 非法使用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罪判刑标准是如何规定的?
    非法使用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罪的量刑标准是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在《国家安全法》中明确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是不允许非法使用窃听或窃照专用器材的,非法使用窃听窃照器材造成严重后果的,要追究刑事责任。一、非法生产、销售间谍专用器材罪构成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间谍专用器材的管理秩序,间谍专用器材是国家安全机关用来进行秘密侦察、联络的工具。这些工具是国家安全机关进行技术侦察,履行安全保卫工作不可缺少的手段,但是这些手段使用不当则会侵犯公民隐私、企业的商业秘密等。另外,秘密联络、截密等器材直接关乎国家安全利益,因此,对这些间谍器材的生产、配售、使用都必须进行严格的管理。根据国家安全法和其实施细则的规定,窃听、窃照等专用间谍器材的范围由国家安全部确认,任何个人和组织都不得非法持有、使用窃听、窃照专用间谍器材,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的生产、配售都应当由有关主管部门安排、批准。客观要件本罪客观方面
    2023-03-10
    416人看过
  • 新刑法对非法使用窃照专用器材罪的处罚标准
    一、新刑法对非法使用窃照专用器材罪的处罚标准有哪些1、新刑法对非法使用窃照专用器材罪的处罚标准为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非法使用窃照专用器材罪是指违反国家有关法律规定,使用窃听、窃照专用器材,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要求行为人实施了非法使用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的行为,并且必须造成严重后果。即本罪是结果犯,对于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则不构犯罪。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八十四条,非法使用窃听、窃照专用器材,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二、非法使用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罪的犯罪构成有哪些1、非法使用窃照专用器材罪的犯罪构成有:主体是具有完全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主观上是故意;客体是国家对间谍专用器材的管理秩序;客观上表现为非法销售窃听等专用间谍器材的行为。2、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故意犯罪,
    2023-12-07
    479人看过
  • 非法使用窃照专用器材罪可以追究什么刑事责任
    非法使用窃照专用器材罪可以追究的刑事责任,是根据《刑法》第二百八十四条【非法使用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罪】非法使用窃听、窃照专用器材,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本罪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过失不构成本罪。在司法实践中,行为人实施这种窃听、窃照的行为,一般是出于某种非法的目的,有的则是出于好奇,不论行为为人出于何种目的和动机,都不影响本罪的成立。一、本罪的客观要件本罪客观方面表现为非法使用窃听、窃照专用器材,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窃听、窃照专用器材是技术侦察工作中使用的重要手段。技术侦察,是指国家有关部门根据法律规定,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侦破刑事案件,发现犯罪和查找罪证的措施。国家有关部门因侦察犯罪的需要,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经过严格的批准手续,可以采取技术侦察措施。任何未经批准,擅自使用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的行为,都是违反规定的行为。主要包括两种情形:一是有权使用窃听、窃照专用
    2023-03-01
    486人看过
  • 法律规定非法使用窃照专用器材罪该咋惩罚的?
    非法使用窃照专用器材罪是指违反国家有关法律规定,使用窃听、窃照专用器材,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本罪属结果犯,非法使用窃照专用器材,造成严重后果的,才构成本罪。未造成严重后果的,不构成犯罪。非法使用窃照专用器材罪既遂的判刑标准是:判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八十四条非法使用窃听、窃照专用器材,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2024-04-18
    280人看过
换一批
#刑法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刑事责任能力是指行为人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辨认能力是指一个人对自己行为的性质、意义和后果的认识能力。控制能力是指一个人按照自己的意志支配自己行为的能力。 对于一般公民来说,只要达到一定的年龄,生理和智力发育正常,就具有了相应的辨认和控... 更多>

    #刑事责任能力
    相关咨询
    • 什么叫非法使用窃听器材罪,什么叫非法使用窃照
      广东在线咨询 2021-12-21
      非法使用窃听、窃取专用设备罪的量刑,是指判处两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该犯罪是指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知道自己的行为会危害社会,非法使用窃取专用间谍设备。
    • 非法利用窃听、窃照专用器材、非法使用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罪的量刑
      广西在线咨询 2022-02-27
      对在公共场所偷拍和窃听恋人亲热,在公厕,澡堂偷窥偷拍,等等此类道德败坏的恶劣行为,我国目前的法律如何定罪?答复:你所咨询的行为,根据不同的情节和程度,有可能构成以下几种犯罪:1、非法使用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罪。根据《刑法》第284条规定,非法使用窃听、窃照专用器材,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因此,“偷拍偷录”者,如果非法使用专用窃听、窃照器材,则违反法律规定,构成对社会管理秩
    • 非法使用窃听专用器材罪的认定标准是什么,非法使用窃听专用器材罪
      辽宁在线咨询 2022-02-22
      非法使用窃听专用器材罪属结果犯,只要行为人违法相关规定,使用窃听专用器材,造成严重后果的,即构成非法使用窃听专用器材罪。那在司法实践中,该怎么认定非法使用窃听专用器材罪换句话说,非法使用窃听专用器材罪的认定标准是什么呢请看以下内容吧。一、怎么认定非法使用窃听专用器材罪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对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的管理秩序。根据国家安全法和其他法律、法规的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均不得非法持有、
    • 买卖专用窃听器材的行为构成犯罪吗,非法使用窃听、窃照器材的处罚
      山西在线咨询 2022-01-21
      任何个人或组织不得非法持有、使用窃听、窃照等专用间谍器材。 《刑法》第283条和第284条明确规定:非法生产、销售窃听、窃照等专用间谍器材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非法使用窃听、窃照专用器材,造成严重后果的,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2条第六项规定: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
    • 刑法中非法使用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罪是以什么标准立案的
      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3-05-24
      非法使用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符合下列条件: 1.行为人实施了非法使用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的行为; 2.必须造成严重后果。 3.同时具备上述两个条件的,应当立案。本罪是结果犯。对于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则不构犯罪,不予立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