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除非法同居关系赔偿问题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6-23 09:24:08 80 人看过

解除同居关系是不可以要求对方赔偿的,法院也不会受理。

一、民法典规定未领结婚证但生了孩子怎么离婚

未领结婚证但生了孩子,无法离婚只能解除同居关系。法律不承认未领结婚证的婚姻关系。当事人提起诉讼仅请求解除同居关系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已经受理的,裁定驳回起诉。当事人因同居期间财产分割或者子女抚养纠纷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

二、离婚后可以起诉让孩子改姓吗

离婚后不可以起诉让孩子改姓,如果是想起诉,要求改姓的,法院是不会立案受理的,因为这种情况不属于法院的受理范围。

离婚后,未成年子女姓名权可以随父或母一方,但变更姓氏的,需协商一致,否则不得变更;子女成年后,可自主决定自己姓名。

三、被告律师能单独见法官吗

审判过程中不可以单独见法官。如有案件相关问题,可致电法官沟通。除非法官想谈案情,否则一般不会安排。正常开庭前法官还会见双方,了解案件情况。开庭时,必须携带身份证、答辩状等诉讼材料,并携带原始证据。法院一般要求当事人作出陈述,最好写好前提,边开庭边看,边说。由于原被告的角度不同,准备的陈述材料也不同。在辩论阶段,听对方的陈述时,一定要集中注意力,不要为对方听的话而头晕。对方说错了要点,拿笔记住,然后继续往下听。反驳时,要围绕自己的主张有条不紊地反驳。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0月08日 08:11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非法同居相关文章
  • 非正常同居关系的处罚问题
    非法同居一般是不会被处罚的。但是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一方与第三人发生非法同居行为,在民事方面,无过错方可提起离婚诉讼并索要离婚损害赔偿金。在刑事方面,与第三人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的,构成重婚罪,可处以两年以下的刑事处罚。损害赔偿有下列情形之一,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1、重婚的;2、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3、实施家庭暴力的;4、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非法同居生子怎么处罚非法同居是指男女双方未办结婚登记手续即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群众也认为是夫妻关系的一种同居行为。非法同居是一种违法行为,不受中国法律保护。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另一方可以据此提出离婚。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可以请求损害赔偿。人民法院在审理未办结婚登记而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的案件时,对违法情节严重的,应按照民法典给予适当的民事制裁。《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九条夫妻一方要求离婚的,可以由有
    2023-07-07
    307人看过
  • 要怎样解除同居关系,同居关系如何解除
    一、要怎样解除同居关系《婚姻登记管理条例》规定,未到法定结婚年龄的公民以夫妻名义同居的,或者符合结婚条件的当事人未经结婚登记以夫妻名义同居的,其婚姻关系无效,不受法律保护。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未办理结婚登记而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案件的若干意见》规定,自民政部新的婚姻登记管理条例施行之日起,没有配偶的男女,未办结婚登记即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按非法同居关系对待。未办结婚登记而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的男女,一方要求离婚或解除同居,经查确属非法同居关系的,应一律判决予以解除。二、解除同居关系时财产怎么分割解除非法同居关系时,同居生活期间双方共同所得的收入和购置的财产,按一般共有财产处理,同居生活前,一方自愿赠送给对方的财物可比照赠与关系处理。解除非法同居关系时,同居期间为共同生产、生活而形成的债权、债务,可按共同债权、债务处理。解除非法同居关系时,一方在共同生活期间患有严重疾病未治愈的,分割财
    2023-06-27
    70人看过
  •  劳动关系终止的赔偿问题:单位解除劳动关系是否需要赔偿?
    这段文字强调了用人单位必须按照劳动合同中约定的方式提供劳动保护或劳动条件、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以及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如果用人单位未履行这些义务,劳动者可以依法解除劳动合同。如果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中约定的方式提供劳动保护或劳动条件,劳动者可以依法解除劳动合同。2、用人单位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3、用人单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4、用人单位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5、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 用 人 单 位 违 规 解 除 与 赔 偿根据我国《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不得因本法规定的情形而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如果用人单位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劳动者可以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
    2023-09-03
    393人看过
  • 解除收养关系的经济补偿问题
    解除收养关系经济补偿根据养子女的实际需要和养父母的经济能力综合确定数额。我国法律规定收养关系解除后,经养父母抚养的成年养子女,对缺乏劳动能力又缺乏生活来源的养父母,应当给付生活费。因养子女成年后虐待、遗弃养父母而解除收养关系的,养父母可以要求养子女补偿收养期间支出的抚养费。解除收养关系纠纷的证据(1)收养关系的证明(收养公证书、户籍簿、居委会、村委会等有关单位的证明或证人姓名、地址与本人的关系)。(2)未成年人提出解除收养关系的,应由其监护人提供生父母的姓名、住址及工作单位。(3)解除收养关系的原因事实及证据。(4)财产、住房状况及其证据。《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一十八条,收养关系解除后,经养父母抚养的成年养子女,对缺乏劳动能力又缺乏生活来源的养父母,应当给付生活费。因养子女成年后虐待、遗弃养父母而解除收养关系的,养父母可以要求养子女补偿收养期间支出的抚养费。生父母要求解除收养关系的,养父母可
    2023-08-01
    219人看过
  • 向法院解除同居关系法院支持精神赔偿吗
    与他人过着同居生活,当发现对方已经结婚后,才向法院起诉要求对方赔偿精神损失。日前,河南郑州市中原区人民法院审结了这起民事纠纷案,依法判决驳回原告聂某要求被告宋某赔偿其精神损失费10000元的诉讼请求。现年26岁的聂某系云南省华坪县农民。2001年11月,聂某在乌鲁木齐市某单位打工时,认识了在该市打工的郑州市中原区须水镇农民宋某。双方一见钟情,并于2001年12月至2002年3月底在乌鲁木齐市等处租房同居生活。2002年6月,宋某离开乌鲁木齐市回原籍生活。聂某随后也于来到了宋某的家,但令聂某没有想到的是,宋某早已结婚。气愤的聂某一纸诉状将宋某告上法院,请求法院判令解除双方同居关系,并要求宋某赔偿其精神慰抚金10000元。法院经审理后认为,原告与被告在没有进行合法登记情况下,进行同居不受法律保护,原告聂某要求解除与被告宋某之间的同居关系,法院予以支持。但不具备合法正当婚姻关系的情况下,原告聂某
    2023-06-13
    76人看过
  • 怎样解除父女关系法律问题
    养父母和养子女可以解除抚养关系,但亲生母女不可以解除父女关系。一、养子回亲生父母家能继承父母的遗产吗?不管是婚生子女,还是非婚生子女,养子女或是继子女,都是可以继承遗产的,养子女可以继承养父母的遗产。只要没有与养父母解除收养关系,那么养子女即使回到亲生父母身边,也是可以继承养父母遗产的,因为收养关系还在,父母子女权力义务关系还在。二、养父母和亲生父母对养子女的继承权一样吗养父母和亲生父母对养子女的继承权一样的。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收养程序完成后,被收养人与其亲生父母之间的法定权利义务消灭,即不存在亲生父母的继承权。被收养人履行赡养养父母义务,同时也可抚养亲生父母的,可以依照我国相关法律规定继承养父母的遗产,也可以分享其亲生父母的适当遗产。合法领养的子女虽然失去了对亲生父母的合法继承权,但如果确实有赡养亲生父母的义务,仍然可以依法获得相应的继承权。三、母子关系可以解除吗?法律能否断绝母子关
    2023-06-21
    362人看过
  • 单位如何处理非法解除劳动关系的问题
    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非过失性辞退或者经济性裁员的属于违法解除劳动关系: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十五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五年的;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其他。公司解除劳动关系后,如何办理和领取失业金解除劳动合同,领取失业金的条件是:1、员工缴纳失业保险满一年以上。2、非本人意愿离职,包括被用人单位辞退、开除或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劳动合同到期所在单位不再续签,单位出具不续签证明。3、办理失业登记,并有求职需求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二条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不得依照本法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一)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的;(二)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
    2023-07-06
    313人看过
  • 情侣房产纠纷:同居关系解除后的分割问题
    情侣房产纠纷之同居关系解除房产分割时共同出资购买的房屋:有协议的,可以按照协议进行分割处理;没有协议的,发生纠纷时,应根据平等协商原则,对共有财产进行合理划分;协商不成的,可以向法院起诉,一般法院根据共有人对共有财产的贡献大小等情况合理确定双方的份额。如何预防房产纠纷(一)购房考察与签订合同1、开发商资信的考察。开发企业的资质等级,标志着开发企业的实力、信誉和经营管理水平,高资信的开发企业,其工程工期和工程质量都会有所保障。此外还要审查开发商是否具有“五证”。“五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国有土地使用证商品房预售许可证2、签订购房合同时,应仔细对约定内容进行审查,尤其需要认真审查合同中双方责任承担的有关条款。这主要是为了避免开发商在购房合同中设定不利于保护购房者权益的条款。举例来说《住宅质量保证书》是房地产开发企业对所售商品房承担质量责任的法律文件,其中列明
    2023-08-14
    357人看过
  • 民法典规定如何解除其非法同居关系
    非法同居关系,主要指的是没有按照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领取结婚证,办理相关结婚手续的男女双方,却有事实婚姻,对外双方以夫妻名义共同居住生活的这样一种关系。首先要明确的一点是非法同居关系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双方均是单身,也就在没有法律意义上的配偶而同居在一起,这种我们一般称之为非婚同居。如果要解除非婚同居关系,其实双方协商一致就好了,就算起诉到法院,法院也不会受理。但是,如果在这种情况下,已经育有子女,或者有财产分配的纠纷,法院是会予以受理并且依法判决的。第二种是其中一方,甚至是两方都有配偶情况下发生的同居关系。这种同居关系要解除,男女双方也是一样可以自行沟通,达成一致的意愿解除的。但是如果有一方不愿意解除,诉讼到法院去,法院也会受理的。同样的,在这样的同居关系下如果已有子女,涉及到抚养权、抚养费用、财产的分割等等,法院会进行审理判决。对于同居关系解除后具体的财产分配,实际上和
    2023-07-31
    110人看过
  • 解除同居关系时如何处理同居期间产生的债务问题
    同居期间产生的债务如果是个人债务,就应该借款人个人承担,如果是共同债务,应该双方一起承担。因为共同生产、生活形成的债权、债务为双方共同的债权、债务。可以确定份额的,依份额享有和承担。形成事实婚姻的按夫妻共同债务处理。一、老公有外遇欠债务怎么办老公有外遇欠债务不影响债务的赔偿。如果是双方的共同债务,仍由双方共同赔偿;如果是一方的个人债务,则由一方自己承担,另一方没有义务赔偿。一方以双方的名义签字形成的债务,属于双方的共同债务。如果一方的债务是非法行为形成的,则属于个人债务。当债权人发现债务人夫妻以离婚为逃避债务时,应立刻向法院申诉债务主张。二、简述可撤销婚姻的财产分割1、对同居期间为共同生产、生活而形成的债权、债务,债权按照按份共有处理,债务由双方协议偿还,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双方对债务互负连带责任。2、双方当事人同居期间各自的收入,认定为个人财产。双方各自继承和受赠的财产,按照个
    2023-02-28
    302人看过
  • 不支持同居关系解除后的精神赔偿
    与他人过着同居生活,当发现对方已经结婚后,才向法院起诉要求对方赔偿精神损失。日前,河南郑州市中原区人民法院审结了这起民事纠纷案,依法判决驳回原告聂某要求被告宋某赔偿其精神损失费10000元的诉讼请求。现年26岁的聂某系云南省华坪县农民。2001年11月,聂某在乌鲁木齐市某单位打工时,认识了在该市打工的郑州市中原区须水镇农民宋某。双方一见钟情,并于2001年12月至2002年3月底在乌鲁木齐市等处租房同居生活。2002年6月,宋某离开乌鲁木齐市回原籍生活。聂某随后也于来到了宋某的家,但令聂某没有想到的是,宋某早已结婚。气愤的聂某一纸诉状将宋某告上法院,请求法院判令解除双方同居关系,并要求宋某赔偿其精神慰抚金10000元。法院经审理后认为,原告与被告在没有进行合法登记情况下,进行同居不受法律保护,原告聂某要求解除与被告宋某之间的同居关系,法院予以支持。但不具备合法正当婚姻关系的情况下,原告聂某
    2023-07-02
    107人看过
  • 同居关系的性质和解除关系的方法
    未婚男女的同居关系,不是合法的婚姻关系,不受法律保护。此类同居关系的存在与解除,法律既不干涉也不支持。对于单纯的解除同居关系纠纷,人民法院按规定一律不予受理。由当事人自行协商解除同居关系。但对于因同居关系产生的财产分割及子女抚养纠纷诉至法院的,人民法院要依法受理。同居关系的认定及处理方法同居关系的认定:同居关系不是基于合法婚姻而产生的,它具有违法性;同居双方以夫妻名义持续稳定地共同生活。同居关系的处理方法:当事人请求解除属于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所形成的同居关系的和对于因同居关系产生的财产分割及子女抚养纠纷诉至法院的,人民法院要依法受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第三条,当事人提起诉讼仅请求解除同居关系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已经受理的,裁定驳回起诉。当事人因同居期间财产分割或者子女抚养纠纷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
    2023-07-24
    109人看过
  • 法院解除同居关系要多久
    不存在法院解除同居关系需要的时间,因为司法解释规定,如果当事人提起诉讼仅请求法院解除同居关系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所以不存在解除时间的问题。如果当事人因同居期间财产分割或者子女抚养纠纷提起诉讼的,法院应当受理,作出判决的时间一般是三个月或六个月,判决时间的长短取决于法院是适用简易程序还是普通程序。需要去法院解除同居关系吗不需要去法院解除同居关系。解除同居关系主要取决于双方在同居关系中是否有配偶,如果双方除同居外没有法律配偶关系,可以协商解除同居关系。如果双方都没有配偶,不需要去法院解除同居关系,可以协商解除同居关系。但当事人因同居期间财产分割或者子女抚养纠纷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但是,如果配偶与他人同居,想解除同居关系,可以向法院起诉解除同居关系,不限于财产分割和子女抚养的范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第三条当事人提起诉讼仅请求解除同居关系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2023-08-13
    167人看过
  • 解除非法同居关系的法律规定是怎样的?
    解除非法同居关系的法律规定具体如下:1、《关于人民法院审理未办结婚登记而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案件的若干意见》第三条自民政部新的婚姻登记管理条例施行之日起,未办结婚登记即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按非法同居关系对待。第四条离婚后双方未再婚,未履行复婚登记手续,又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一方起诉“离婚”的,一般应解除其非法同居关系。第五条已登记结婚的一方又与第三人形成事实婚姻关系,或事实婚姻关系的一方又与第三人登记结婚,或事实婚姻关系的一方又与第三人形成新的事实婚姻关系,凡前一个婚姻关系的一方要求追究重婚罪的,无论其行为是否构成重婚罪,均应解除后一个婚姻关系。前一个婚姻关系的一方如要求处理离婚问题,应根据其婚姻关系的具体情况进行调解或者作出判决。第七条未办结婚登记而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的男女,一方要求“离婚”或解除同居关系,经查确属非法同居关系的,应一律判决予以解除。第八条人民法院审理非法同居关系的案件,如
    2023-03-10
    298人看过
换一批
#同居纠纷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非法同居,是指男女双方未办结婚登记手续,即公开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公开,是指群众也认为是夫妻关系的一种同居行为。之所以说是非法,是因为这种行为不为我国法律保护。非法同居的认定如下: 1、双方均有配偶者而非法同居; 2、有配偶者的一方与没有配... 更多>

    #非法同居
    相关咨询
    • 非法同居关系解除时,子女及财产问题如何解决
      山西在线咨询 2023-06-12
      1、子女。非法同居期间所生的子女,由何方抚养,由双方协商;协商不成的,应根据子女利益和双方具体情况请求人民法院判决。 2、财产。双方非法同居生活期间共同劳动所得收入和购置的财产,属于共同财产,而非夫妻共同财产。解除非法同居关系,按一般共有财产处理。但考虑财产的实际情况和双方的过错程度,本着照顾妇女、儿童利益原则妥善分割。同居生活期间,双方各自继承或者赠与所得的财产,属于个人财产。一方自愿赠送给对方
    • 民法典关于劳务关系解除赔偿问题
      湖北在线咨询 2023-01-15
      如果当事人之间解除劳务合同的,按其约定的数额和方式来进行补偿;如果合同因违约解除的,解除权人则可以请求违约方承担违约责任,但是当事人另有约定的则除外。 劳务关系是劳动者与用工者根据口头或书面约定,由劳动者向用工者提供一次性的或者是特定的劳动服务,用工者依约向劳动者支付劳务报酬的一种有偿服务的法律关系。劳务关系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平等主体,通过劳务合同建立的一种民事权利义务关系。该合同可以是书面形式
    • 同居关系是非法的吗?如何解除同居关系
      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3-09-12
      有配偶者与无配偶者之间的同居。但“当事人请求解除的同居关系,属于第三条、第三十二条、第四十六条规定的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并依法予以解除”也就是说,只要是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想要解除同居关系的,可以去法院起诉办理解除同居关系,不限于因财产分割和子女抚养的范围。
    • 关于解除同居关系需要返还彩礼的问题
      新疆在线咨询 2021-11-06
      解除同居需要返还彩礼。由于解除同居关系属于未办理结婚登记的情形,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 规定应当返还彩礼。
    • 被公司开除劳动关系解除赔偿问题
      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06-27
      劳动法劳动法第二十四条经劳动合同当事人协商一致,劳动合同可以解除。劳动法第二十五条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者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严重失职,营私舞弊,对用人单位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关于超时加班的事情,不一定就是违法行为。首先得看用人单位是否申请了综合计算工时或不定时工作制。 如果劳动行政部门已经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