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民事上诉制度的缺陷与完善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8-16 22:50:20 131 人看过

对于法院裁判不满的诉讼当事人,申请重新审判全部或部分案件使用的诉讼程序,在我国被称为“上诉”。“上诉”这一当事人使用的救济程序在我国的民事诉讼法中存在以下不足:

一、关于上诉条件为了保证一审判决应有的权威,同时也是防止当事人对上诉权的过度滥用,进而导致二审案件的积压,各国对上诉设置了一定的准入门槛,即上诉条件。美国的上诉必须由当事人对初审判决不服和基于对诉讼进程影响重大的程序问题的附带性决定不服而提出;俄罗斯民法典则规定案件的双方当事人及第三人、检察机关对一审法院所作出的尚未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提起上诉(抗诉),期限是一审法院作出终局判决后的10日内,提交上诉状或抗诉状。我国对上诉主体的界定较为明确,一般包括了第一审程序中的原告、被告、共同诉讼人以及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等等,上诉期限为不服判决的为15日,不服裁定的为7日;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七条规定:“当事人不服第一审人民法院是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另外,根据该法第一百四十七条、第一百四十八条、第一百四十九条的规定,笔者认为,这是相当于对上诉条件的限制,即上诉的主体必须合格;上诉的客体或对象必须合格;上诉要在法定期限内提出;必须提交上诉状;四个条件缺一不可;1、3、4是上诉的形式要件,2为实质要件。

从上述规定不难看出,我国的上诉条件的规定是比较宽泛的,没有对上诉条件做出明确的限制,无论是什么案件,案件标的额大小;案件是否复杂;当事人出于什么目的,都可以启动上诉程序。这样的规定产生这样的弊端:一方面导致一些诉讼标的额小、简单的案件难以通过一审得到有效的审结;另一方面,当事人会出于不正当的目的而滥用上诉权。据此,建议对上诉条件作以下限制:1、要求有上诉利益;2、诉讼金额达到一定的标准;3、对上诉理由的限制;4、对滥用上诉权人作出一定的制裁;5、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对上诉请求的有关事实和适用法律按照一定的标准严格审查。

二、对于上诉审查制度目前上诉审查制度在国际范围内,二审程序的构造主要有三种模式:1、复审制,是二审法院对上诉案件,不管正确与否进行全面的审理制度;2、事后审查,是二审法院专门以审理一审法院之判决内容以及程序有无错误为目的,仅审查一审法院所使用的诉讼资料及当事人的主张,并不允许当事人在二审中提出新事实和新证据的一种审理制度;3、续审制,是二审法院续审一审的程序,不仅承续一审全部诉讼资料,且要重新收集资料的一种审理制度;

我国民事诉讼法对采取什么样的审理制度没有明文规定,但是根据该法第一百五十二条、第一百五十三条、第一百五十七条的规定,可以推出我国是以续审制为原则,采事后审制度为例外。建议我国第二审案件的审理围绕当事人上诉请求的范围进行,当事人没有提出的诉讼请求,不予审查。当事人对一审人民法院的裁判,那些服判,那些不服提出上诉,这都是当事人的权利。因此,人民法院对当事人已经服判的内容没有必要进行职权性的审查,以避免违背当事人的意愿,不必要的干涉当事人对某些权利的自由处分。另一方面,对案件进行全面审查,无形中增加了上诉审法院的工作。

三、关于再审程序再审程序是指法院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裁判发现确有错误,依法再次进行审理所使用的程序。我国审判监督程序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再审条件不明确民事诉讼法规定的再审理由是“已经生效的裁判、调解确有错误”或是“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不足的、适用法律确有错误的。”但是,民诉法和相关司法解释并没有就如何判断认定事实的证据不足、适用法律确有错误规定明确的标准。这样,在司法实践中就会带来难以操作性,标准不一,这对当事人权利的维护和司法机关认定提起再审程序上存在缺陷。

2、法院依职权主动再审问题由于法律对法院依职权决定再审在对象、理由、时限上均无明确的规定,容易导致法院在当时认为要求再审的情况下主动再审,这样,首先违背当事人的处分原则;其次,法院主动再审不符合诉审分立原则;再次,法院主动再审不利于民事法律关系的稳定。法院裁判生效后,发生争议的民事关系因确定的裁判效力而趋于稳定,法院主动提起再审不但动摇当事人之间的民事关系,而且也会影响基于生效裁判的当事人与第三人之间的关系。

我国民事诉讼法实行诉审分立,法院的审判权受到诉权的制约,这就意味着以下四点:1、当事人未起诉的情况下,法院不得主动介入纠纷的处理;2、在当事人已经提起诉讼的情况下,法院的审判不得超过当事人的诉讼请求范围;3、上诉与否取决于当事人意志;4、再审的范围限定在当事人的诉求范围内。

3、无终止上诉的问题民事既判力的正当性基础在于司法的终局性,也是当事人获得的最终决定力。虽然,再审程序作为我国两审终审制的补充,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由于目前对再审的条件标准不明确,从而导致当事人可能会对某个争议进行无休止的申请再审,使法院的既判力得不到落实,不利于社会稳定。

四、对于第三审的合理思考在审级的构建上,当今世界绝大多数国家采用的都是四级三审或三级三审制,我国采用的是两审终审制,已经成为少数例外。我国所以不采用三审终审制:首先,两审终审可以在当事人的辖区解决争议,方便诉讼;其次,能使高级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减轻在具体案件上投入精力,全心投入到审判业务的监督指导上;再次,我国的再审程序足以弥补审级上的缺陷;最后,三审情况下,第三审仅仅是书面审理和法律上审理,对案件事实部分不予过问,因而作用有限。结合司法实践,我国对于二审的错误主要通过再审程序加以救济,而再审程序上存在上文所说的种种缺陷,不能向起诉和上诉那样使当事人的权利得到充分的保障。所以,笔者建议,我国采用国际的通行做法,构建民事诉讼的第三审程序。建立第三审程序要严格限制其审理的范围,包括上诉金额的限制与上诉理由的限制两个方面。具体的金额确定可以结合我国的实践情况来确定,诉讼理由的限制除规定当事人只能以原裁判在适用法律上有错误外,还应当考虑原审裁判程序是否合法等等。

(作者单位: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人民法院)

对完善我国民事证人制度的几点建议

引言

随着我国民事审判方式的改革,证人制度在民事诉讼中的地位和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但由于我国立法和司法的原因,尤其是我国立法上的缺陷,致使在我国民事诉讼中,证人拒绝出庭作证、证人作伪证以及证言反复等现象普遍存在。鉴于此,笔者提出几点建议,以期对我国民事证人制度的完善有所裨益。

一、建立证人适格制度

(一)、证人适格制度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是证人的资格问题;其二是证人的拒证权问题。

1、关于证人资格问题。

目前法律规定自然人必须以能够辨别是非和正确表达意志为条件,但如何审查证人对案件事实是否具有感受能力、记忆能力和陈述能力,如何认定不同情况的证人尤其是生理和精神有缺陷以及年幼的证人的证言效力,我国目前立法尚未规定具体的标准,实践中仅依靠法官酌情判断。法律应对自然人的作证资格作出明确限制,规定有民事行为能力的人有独立作证的资格,无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则无资格,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可以在与其年龄、精神状况和智力程度等相适应的范围内履行作证义务,但因此引起的法律责任要由其与监护人连带承担。

2、关于证人的拒绝作证权问题。

确立该项理论价值在于:(1)在保护知情人的私人利益与提供事实真相的冲突中,从现实的要求出发,保护知情人的现实利益在一定程度上比查明案件事实真相更有价值。(2)可以减少证人拒证、伪证现象的发生,减少审查判断取舍证人、证言真实性的难度,促使证人作证制度更趋公正、合理,因此我国有必要规定证人的拒绝作证权。

二、确立强制证人出庭作证制度

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七十条规定:凡是知道案件事实的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出庭作证。证人确有困难不能出庭的,经人民法院许可,可以提交书面证言。并对“确有困难”的情形作了具体的规定。但在司法实践中证人不出庭的现象还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制约着法制改革的进程。因此,我国有必要在借鉴各国关于强制证人出庭作证规定的基础上建立健全自身的强制证人出庭作证的规定。

三、确立证人出庭作证变通制度

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通讯手段的不断完善,为了充分保护证人的合法权益,证人出庭作证可以采用出庭作证变通制度。即对于应当出庭作证的证人,出庭作证是可以不直接出庭,而是采用无线电通讯当庭作证,例如通过可视电话、电脑视频等。这种变通制度和证人出庭作证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因为它只是空间上的不同。它更易消除证人的作证顾虑。出庭作证的变通制度不违反直接言词规则,证人可以“当庭”接受询问和质证。同时它也是经济效率的重要体现。当然变通制度的确立还必须有一系列规定来保障,以免出现伪证等不良现象。

四、完善证人权益保障制度

证人制度是权利和义务的统一体。在强调证人出庭作证的同时,也应当规定严密的证人权利保障体系,对证人的合法权益给予切实的保障。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一)、关于证人出庭作证的经济求偿权。

经济求偿权应包括以下的内容:首先,证人出庭作证费用的范围。证人出庭作证费用包括交通费、住宿费、伙食费和误工费等等,以证人出庭作证所要花费的合理费用及因此而减少的收益为限,并由审判人员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进行裁量。其次,证人出庭费用的承担。证人出庭作证的费用原则上由败诉方承担,但为了避免当事人滥用申请证人出庭作证的权利情形的发生,还有必要按胜诉方提供的证人证言的采信情况来决定证人出庭费用的负担;胜诉方提供的证人证言如果没有被法官采信,该证人出庭作证的费用由胜诉方自己承担;如果部分被采信,则由各方分别承担;如果全部被采信,则由败诉方承担。

(二)、关于对证人及其近亲属的法律保护制度。

司法实践中,证人往往会因害怕自己及近亲属的人身、财产安全遭到威胁,而拒不出庭作证或作伪证。有鉴于此,许多国家或通过专门的立法规定证人权益保护制度,或在诉讼法典中设专章规定,并把证人保护视为诉讼法制健全与完善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民事诉讼法》第102条对此也进行了一定的法律规范,规定诉讼参与人或其他人对证人进行诽谤、诬陷、殴打或打击报复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这一条款对证人的司法保护作了一般的规定,但仍缺乏对证人近亲属的法律保护,无法完全地免除证人作证的后顾之忧。问题还在于,实践中有些司法机关工作人员对证人保护意识不强,执行不力,致使证人及其近亲属的合法权益在作证后受到侵犯而投诉无门。为此,笔者认为,立法上一方面应进一步完善对证人及其近亲属的法律保护制度,另一方面也要制定相应的法律规定来追究司法机关工作人员在保护证人方面的渎职行为,以强化其保护证人的司法意识。

(三)、特殊证人出庭作证的保障制度。

针对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行为能力人行为能力上的特殊性,应建立相应的出庭作证保障机制,规定特殊的出庭作证程序。规定其享有不公开开庭审理的权利,对待证事实的难易程度是否可能导致其表达困难,待证事实是否与其“正确表达能力”相符,应采取预先审查制度,由有专门知识的人员预先审查,规定其出庭作证时应有监护人陪同,当事人质询的内容应制作为书面质询意见,经有专门知识的人员审查后交法官或专门知识人员代为询问。

结语

为了真正实现程序正当,追求实体公正兼顾公权,以及证人私权的实现,同时适应我国司法改革的要求,配合诉讼模式由职权主义向当事人主义的转变,根据我国证据制度的不足,做出以上几点建议。

(作者单位:江苏省射阳县人民法院)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1月18日 16:25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证人证言相关文章
  • 如何完善我国的缺陷产品召回制度?
    一、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的产生和发展缺陷产品召回制度作为一项有效的产品监管法律制度,所谓召回,是指因设计、制造等原因引起某个型号或批次的产品出现普遍存在的具有同一性的危及人身和财产安全的缺陷,制造商必须以更换、收回等方式消除产品的缺陷,并对消费者作出道歉或物质性赔偿。美国是最早确立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的国家,1966年,美国出台了《国家交通与机动车安全法》,明确规定了汽车召回制度。自该法实施以来,美国国内汽车质量及安全性都有了极大的改善,交通事故也得到了有效的遏制,在此后近40年里,美国逐步扩大了召回对象的范围。除美国外,日本、韩国、加拿大等国家也在实行召回制度,我国台湾地区“消费者保护法”也规定了场上必须履行召回缺陷产品的义务。二、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的理论基础随着现代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产品的科技化含量越来越高,而社会分工的细化进一步加剧了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等,这些现象的普遍存在导
    2023-04-05
    422人看过
  • 执行回转制度的缺陷与完善
    关于执行回转制度,在日常执行工作中遇到的案子相对而言较少,因此对此的研究、探讨也相对少一些,关于执行回转的有关规定,只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四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第一百零九条、一百一十条有明确规定。在此笔者关于执行回转制度的完善谈一下自己的看法。一、执行回转的概念关于执行回转,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四条就执行回转作了原则性规定。执行回转又称再执行,是指在案件执行完毕后,因据以执行的依据法律文书被依法撤销,由执行人员采取措施,强制一方当事人将执行所得到的利益退还给原来被执行人,恢复到执行程序开始前的一种制度。二、发生执行回转的原因执行回转是执行程序中的一种特殊现象,因为在一般情况下,执行完毕拍,执行权利人的利益得以实现,执行程序也宣告结束,不会产生回转问题,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执行回转的情况才有可能发生。在日常的司法实践中,发生执行回
    2023-06-06
    97人看过
  • 业主委员会制度的缺陷与完善
    目前业主委员会制度在现实中出现了诸多问题,其中比较突出的主要有以下几类;1、业主委员会成立数量少)第十一条明确规定业主大会履行选举业主委员会委员的职责,第十六条规定业主委员会应当自选举产生之日起30日内,向物业所在地的区、县人民政府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备案;但由于
    2023-06-10
    428人看过
  • 我国反倾销立法的缺陷与完善
    自1979年以来,在国际贸易领域,中国出口产品屡次被外国指控倾销日益严重。随着指控的一再成功,中国的出口贸易遭受了巨大损失,并对相关产业的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在这一对中国出口产品实施反倾销制裁的趋势中,中国企业已从漠不关心或困惑转变为勉强应对和积极应对诉讼。这方面的经验教训值得总结。然而,令人振奋的是,1997年3月25日,中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和反补贴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这表明,曾经因本国反倾销措施而受到外国人法律制裁的中国人也拥有保护本国产业的强大武器。随着中国反倾销实践的启动和实施,中国已从被动应对国外反倾销诉讼转变为积极适用国际贸易规则,对国外倾销产品的不正当竞争采取反倾销措施。这是中国在国际贸易中采用反倾销理论和实践的重要转折点,反思中国反倾销法的必要性总的来说,《条例》对国际惯例有很大的借鉴作用,特别是《反倾销法》(GATT1994)的相关规定,具有高度的先进
    2023-05-07
    338人看过
  • 浅议我国破产法的缺陷与完善
    《破产法》实施以来建立了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机制,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推动了经济的发展,规范了我国企业法人的破产还债程序,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场交易主体范围的扩大,破产法突现出一些缺陷与不足,本文就破产法的缺陷与完善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关键词:破产,破产法,立法完善一、我国现行破产法律规范的立法现状1986年12月问世的我国现行破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试行)》(简称《破产法》),结束了新中国缺乏破产法传统的历史,成为新中国破产法发展历史的起点。这部《破产法》适用于国有企业的破产行为。1991年4月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法》,第十九章专门规定了企业法人破产还债程序。该程序适用于除国有企业以外的所有企业法人。这两个破产法律规范构成了一个整体,初步形成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破产法律机制。这些破产法律规范虽然对建立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机制和促进我国经济改革发
    2023-06-06
    197人看过
  • 处分权原则与我国民事上诉制度之完善
    一、引言处分权原则,又称处分权主义,是民事诉讼的一项基本原则,是民事诉讼法律体系构筑的重要基础,其含义指当事人有权自由决定是否将民事争议诉诸法院以及请求法院裁决的范围,法院也必须尊重当事人的意愿。从程序的自身角度来看,实行处分权原则是为了使当事人有机会追求程序利益,避免因程序的不当使用而减损、消耗、限制实体权益或其他财产权、自由权。由于民事诉讼主要用于解决因私权关系而产生的纠纷,与这种私权的性质相适应,绝大多数国家的民事诉讼法均采处分权主义,即实行处分权原则。我国民事诉讼法第13条规定:当事人有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处分自己的民事权利和诉讼权利。按照这一原则只要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即只要不损害公共利益、他人的合法权益,当事人可自主处分自己的民事权利和诉讼权利,而在诉讼过程中当事人通常是通过处分自己的诉讼权利来处分民事权利的。以上观点可以说是处分权原则在我国民事诉讼制度中的基本确立。但处分权的
    2023-06-08
    242人看过
换一批
#刑事证据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证人就是由于了解案件的真实情况,依法被人民法院传唤作证的人。证人对案件事实所作的陈述为证人证言。 证人证言作为一种证据,必须是证人亲眼看到或亲耳听到的,臆想推测的、道听途说的、未来预见的等等,都不能作为证人的证言。... 更多>

    #证人证言
    相关咨询
    • 我国假释制度的完善是什么
      江苏在线咨询 2022-06-27
      我国假释制度存在诸多缺陷,如对累犯及特定犯罪不得假释的规定,假释撤销条件及撤销后处理上的缺陷等。完善我国假释制度立法的构想:对累犯及特定犯罪可以适用假释,但要严格适用条件;对未成年人等特殊罪犯则应放宽适用条件;假释期间新罪被免除刑事处罚或超过追诉期限的,撤销假释。新罪为过失犯,或漏罪超过追诉期限的,是否撤销假释,酌定之;考验期满后发现漏罪尚未超过追诉期限的,撤销假释。超过追诉期限的,酌定是否撤销假
    • 行政赔偿的缺陷与完善以为视角
      福建在线咨询 2022-10-27
      建议委托律师办理才能为你争取最大限度的利益。欢迎来所来电免费咨询
    • 制度的立法缺陷
      海南在线咨询 2022-10-20
      从《婚姻法》中关于抚养费制度的内容可以看出,其有以下几点立法缺陷:1、抚养费的给付标准。《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子女抚养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的规定:对于有固定收入的,按其月收入的20%-30%的比例支付,负担两个以上子女抚养费的,比例可适当提高,但不得超过月收入的50%;没有固定收入的,其支付数额依据当年总收入或同行业平均收入参照上述比例确定。一般的认为,固定收入仅指工资、奖金。但在现代社会
    • 制度的缺陷有哪些?
      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10-28
      【拘役的期限】试谈拘役制度存在的缺陷拘役刑作为一种短期自由刑,与其他种类的短期自由刑一样,存在不足之处。而这些短期自由刑本身固有的缺陷,主要体现在具体的执行制度方面。其一,实践中,拘役刑的执行常常是在看守所内执行,将被判处拘役的罪犯放在专门的拘役所内执行的极少。由于看守所内关押的大部分是尚未被判决的刑事被告人,其中既有罪行较轻的犯罪分子,也有罪行重大的犯罪分子,既有初犯,也有主观恶性较重的累犯,成
    • 国家法制制度缺陷有哪些
      重庆在线咨询 2022-10-28
      从《婚姻法》中关于抚养费制度的内容可以看出,其有以下几点立法缺陷: 1、抚养费的给付标准。《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子女抚养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的规定:对于有固定收入的,按其月收入的20%-30%的比例支付,负担两个以上子女抚养费的,比例可适当提高,但不得超过月收入的50%;没有固定收入的,其支付数额依据当年总收入或同行业平均收入参照上述比例确定。一般的认为,固定收入仅指工资、奖金。但在现代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