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3年6月开始,王先生每月的手机缴费单中都有一项莫名其妙的移动梦网费用支出,有时候是8元、15元,最高一次是20元。开始时候他没有在意,后来由于月月都收,便在意起来,经过查询,收费的是某网络公司,收费项目不详,追问代收费的银行工作人员,也不能提供合理的解释,并且有的银行还说交不交在于机主自己,不交也可以。
2004年4、5月间,很多媒体都对移动梦网的强制性收费问题进行声讨,揭示了很多类似的案件。原来,从2000年12月起,移动运营商与SP(服务提供商)进行合作,创造了双赢的局面,随之也出现了很多乱收费的问题。2003年5月1日,《梦网SP合作管理办法》施行,中国移动对违规的网站乱收费行为进行过处罚。但是,由于市场扩张和竞争加剧,收费陷阱不断出现。例如信息、服务不明码实价,随意提价,主动发送收费信息,含糊其词骗取订约,难以退订,取消收费依旧收费等。在这些行为中,很多行为就是强制交易行为。
强制交易行为,是指未经他人承诺而强制进行交易并履行强加给该他人的债务,使他人财产权利受到损害的侵权行为。
强制交易的侵权行为有以下几个特点:
1.强制交易行为是一种商业侵权行为。商业侵权行为是发生在商业领域的侵权行为,行为人或者受害人是商事主体。如果不是在商业领域中,也不可能发生强制交易行为。在强制交易行为中,行为主体即主动交易一方的身份一定是商事主体,是从事商业交易行为的人。受损害一方的身份没有一定的限制,则任何人都可能成为强制交易行为的受害人。
2.强制交易行为的行为方式是强制缔约,强制履行债务。在强制交易行为中,行为人与受害人之间并没有成立合同关系,有的根本就没有进行协商,有的虽然是进行过协商,但并没有最后签署合同。而主动交易的行为人一方强制确认与对方成立了合同关系(强制缔约),并强制对方履行合同,承担债务(强制履约)。在一般情况下,强制交易发生在一方当事人享有优越的商业地位,能够利用其优越地位而强制缔约并强制履约的商业领域当中。如果没有这样的环境,也就不会发生强制交易行为。这是强制交易行为的一个突出特点。
3.强制交易行为侵害的是财产权利。就一般的商业侵权而言,行为所侵害的客体应当是商业利益或者权利。但是在强制交易行为中,由于侵权行为人是商事主体,而受害主体是其他任何人,因此,造成损害的事实就不一定是商业利益,而是受害人的财产权利,是财产所有权。这种财产的损失形态是直接损失。
4.侵权行为人在主观上存在故意或者重大过失。强制交易行为一般应当是故意所为,这就是明知合同不存在而故意强制对方当事人缔约或者履约。具有这种故意的,应当认定为强制交易行为。如果出于重大过失,没有查知合同尚未成立而强制对方当事人履行债务是否构成强制交易行为呢?按照民法关于重大过失视为故意的规则,存在重大过失而强制对方履约的行为,也可以认定为强制交易行为。不过,如果是重大过失构成的强制交易行为,则当事人之间一定存在过缔约行为,仅仅是缔约行为没有最终成立而已,而不是完全没有缔约关系。
5.强制缔约和强制履约的行为与受害人的财产权利损害事实之间具有因果关系。在强制交易行为中,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的因果关系较为明显。在构成侵权责任上,强制缔约和强制履约行为造成了损害事实,即具备该要件。
应当与强制交易行为有所区别的是违约行为。例如,在手机收费中,有的是已经存在合同关系,一方违反合同约定另行收费。这种另行收费的行为,不是强制交易行为而是违约行为。例如律师杨森状告江苏移动和扬州移动收取来电显示费纠纷案。今年5月1日开始,江苏移动和江苏联通对用户收取来电显示费,每月5元。杨森认为这是预期违约,有人认为这是强制交易。这个案件不是强制交易行为,原因在于双方当事人之间已经缔结了合同关系,不存在强制交易的基础。认定其为预期违约也不妥当,因为预期违约是在合同成立之后尚未届至履行期或者履行期尚未届满而公然违约。这个案件是在履行合同之中,一方违约,因而是实际违约而不是预期违约。
强制交易行为的侵权责任主要是损害赔偿责任。应当确定强制交易行为所直接引起的损害后果,以此为依据,确定赔偿责任的范围。
-
侵权行为法中的责任保险制度新论
433人看过
-
强制交易行为构成强制交易罪吗
250人看过
-
侵权行为和侵权责任的区别,侵权行为与侵权责任的关系
339人看过
-
有权拒尽经营者的强制交易行为
404人看过
-
论共同侵权行为的归责基础
280人看过
-
论证券共同侵权行为及其民事责任
168人看过
强制交易是指通过威胁、暴力或其他违法手段,迫使某人参与或完成一项交易活动的行为。这种交易通常违背自愿和自由意愿的原则,涉及受害者被迫履行某项合同、购买商品或提供服务,而无法自由选择或拒绝。 强制交易在法律上被视为非法行为,违反了基本的人权和... 更多>
-
限制行为能力人侵权赔偿责任青海在线咨询 2022-03-12限制行为能力人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赔偿责任。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可以在法定期限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其中对判决不服的上诉期限是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四条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裁定的,有权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
借贷人行使强制交易的行为构成强迫交易罪吗香港在线咨询 2023-08-16强迫借贷行为是强迫交易罪。 以暴力、威胁手段,实施下列行为之一,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一)强买强卖商品的; (二)强迫他人提供或者接受服务的; (三)强迫他人参与或者退出投标、拍卖的; (四)强迫他人转让或者收购公司、企业的股份、债券或者其他资产的; (五)强迫他人参与或者退出特定的经营活动的。
-
强制退休就是强制退休的侵权行为吗?福建在线咨询 2021-10-24是的。没有新的实质性规定,退休政策确实有很多关于早退的规定。除了年龄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外,提前退休还需要满足连续工作年数达到30年等其他要求。其中工作年数达到30年的,必须本人申请或同意。否则,就不能提前退休。强迫职工在退休金核定表上写上无异议是违法的,但是当事人需提供证据证明是被强迫。一方以欺诈、恐吓手段或乘人危险,使对方违背真实意义的民事行为无效。无效的民事行为,从行为开始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
-
什么是强制性交易行为?西藏在线咨询 2022-10-25强制性交易行为是指公用企业或者其他依法具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限定他人购买其指定的经营者的商品,排挤其他经营者的行为。强制性交易行为的特征: (1)公用企业是实施该行为的特定主体。不具备独占地位的经营者以及非经营性的政府机关不是强制性交易行为的主体; (2)其他出于公平交易地位的经营者的商品是公用企业强制性交易行为的客体,及该行为是强制安排他人之间进行交易,并非强迫他人与自己进行交易。 (3)公用企
-
哪些行为属于强制交易四川在线咨询 2022-09-13根据我国《》的有关规定,强制交易可分为以下三类: 1、公用企业或者其他依法具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限定他人购买其指定的经营者的商品的行为。 2、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滥用行政权力,限定他人购买其指定经营者的商品的行为。同时也包括限制外地商品进入本地市场,或者限制本地商品流向外地市场的行为。 3、经营者销售商品,违背购买者的意图,搭售商品或者附加其他不合理条件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