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租赁纠纷次承租人要求赔偿不属于反诉。反诉是指在正在进行的诉讼中,被告以原告为被告提出与本诉有牵连的独立的反请求。次承租人不具有独立请求权,属于案件的第三人,无法构成反诉。
一、合同纠纷当庭反诉需要做哪些准备?
合同纠纷当庭反诉的,申请反诉的合同当事人应当向法院提交书面反诉状,说明其反诉的是诉讼请求与事实理由,对于其主张等反诉观点,有相关证据的还应当提交其证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二百三十二条
在案件受理后,法庭辩论结束前,原告增加诉讼请求,被告提出反诉,第三人提出与本案有关的诉讼请求,可以合并审理的,人民法院应当合并审理。
第二百三十三条
反诉的当事人应当限于本诉的当事人的范围。
二、离婚被告能提出诉求吗
离婚被告能提出诉求,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的诉讼权利是平等的,法律给予原告起诉的权利,同时给予被告以答辩和反诉的权利。
反诉就是民事诉讼程序开始以后,被告经本诉的原告为被告提出的相反的独立的诉讼请求,它是起诉的一种特殊形式。
三、被告怎么反驳原告的诉讼请求
根据现行相关法律规定,被告反诉后,作为原告应该针对对方反诉的诉状、证据,提出答辩及反驳的证据,积极应诉。
反诉是指在一个已经开始的民事诉讼程序中,本诉的被告以本诉原告为被告,向受诉法院提出的与本诉有牵连的独立的反请求。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被告有权提起反诉。提出反诉应当具备以下条件:1、反诉是在本诉进行中提起的,本诉尚未提起,或者本诉已经审理终结,不能提出反诉。
2、反诉的被告必须是本诉的原告。即反诉与本诉的当事人相同,只是他们之间的诉讼地位互换而已。
3、反诉与本诉的诉讼标的或者诉讼理由必须有联系。
被告可向本诉的原告提起反诉,也可基于与本诉的相同事实追加本诉案外人作为反诉的共同被告,但不能以本诉中其他被告作为反诉被告。向本诉的人民法院提起反诉,本诉法院应当有管辖权且反诉不违反专属管辖的规定。
-
次承租人的赔偿请求是否构成房屋租赁纠纷的反诉?
131人看过
-
房屋漏水属于房屋租赁纠纷
155人看过
-
房屋租赁是否属于新租赁准则
100人看过
-
承租人装修租赁房屋,退租时是否可以要求补偿?
440人看过
-
申请房屋租赁纠纷次承租人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310人看过
-
承租人装修租赁房屋能要求补偿吗?
364人看过
住房租赁合同纠纷是房地产纠纷。 房地产纠纷是指房地产权利确认、分割、相邻关系等引起的房地产权利纠纷。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合同纠纷、房屋租赁合同纠纷、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政策房屋买卖合同纠纷、房地产纠纷确定管辖。房地产登记的,以房地产登记簿上记... 更多>
-
承租人要求返还租赁租金是否属于再次反诉西藏在线咨询 2021-10-24住房租赁纠纷的下一个承租人要求赔偿不是反诉。反诉是指在进行的诉讼中,被告以原告为被告提出与本诉有关的独立反诉。次承租人没有独立理赔权,属于案件第三人,不能构成反诉。
-
租赁厂房倒闭赔偿情况是否属于承租人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10-20签订厂房租赁合同注意事项: 1.订立租赁合同前应尽可能了解对方当事人的有关信息。订立厂房,库房出租租赁合同前应对对方的法律地位、经营范围、资信状况以及履约能力、商业信誉进行必要的考察,如当事人自己进行了解有困难,可以向对方当事人所在地的工商部门进行查询,并且可以通过对方同行业或相关企业进行了解。 2.对代理人签订合同应对其代理权限进行了解。 3.对于租赁合同中的条款,制订应尽量详尽明确。在订立租赁
-
租赁房屋能否承租人要求装修青海在线咨询 2021-12-01承租人可以在征得出租人同意的情况下进行装修。只要承租人在出租人同意的范围内进行装修,承租人的行为不构成侵权或违约。未经出租人同意装修房屋的,出租人可要求承租人恢复原状。《民法典》第七百一十五条经出租人同意,承租人可以改善或增加租赁物。未经出租人同意,承租人可以要求承租人恢复原状或者赔偿损失。
-
房屋租赁期间能否要求承租人退房重庆在线咨询 2022-06-05如果具有房屋严重影响承租人身体健康等法律规定的情形,或者约定的解除条件成就,房屋租赁期间承租人有权退房屋。根据2021年生效的《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二条的规定,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合同。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解除合同的事由。解除合同的事由发生时,解除权人可以解除合同。第七百三十一条规定,租赁物危及承租人的安全或者健康的,即使承租人订立合同时明知该租赁物质量不合格,承租人仍然可以随时解除合同。
-
房屋租赁到期可否要求赔偿?北京在线咨询 2023-09-10房屋租赁未到期退房属于违约,是否赔偿要看合同的约定,以及是否给对方造成损失。 1、合同中有约定的,按合同的约定赔偿。 2、合同中没有约定的,按实际造成的损失赔偿。 《民法典》第五百八十四条【损害赔偿范围】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造成对方损失的,损失赔偿额应当相当于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但是,不得超过违约一方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者应当预见到的因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