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羁押人在羁押期间丧失行为能力赔偿义务机关需承担举证责任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6-08 16:11:40
112 人看过
22日再次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国家赔偿法修正案草案规定,被羁押人在羁押期间丧失行为能力,赔偿义务机关需承担举证责任。
修订草案首次审议稿曾规定:受害人被羁押期间死亡的,被请求机关对自己的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的主张,应当提供证据。
有的常委会委员和一些部门提出,对被羁押人在被羁押期间丧失行为能力的,羁押机关也应对自己的行为与该后果是否存在因果关系提供证据。
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经研究,建议将规定修改为:被羁押人在羁押期间死亡或者丧失行为能力的,赔偿义务机关的行为与被羁押人的死亡或者丧失行为能力是否存在因果关系,赔偿义务机关应当提供证据。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扩展阅读
-
家属能否在羁押期间探视被羁押者?
205人看过
-
为何法律规定不负刑事责任被羁押的人被羁押不予赔偿
161人看过
-
律师是否可以在羁押期间为被羁押者辩护?
126人看过
-
能否在哺乳期间被羁押?
477人看过
-
在羁押期间,辩护律师能否与被羁押者会面?
204人看过
-
公安机关羁押时间为多长
282人看过
律师服务
热门律师推荐
#刑事证据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举证责任
词条
在刑事诉讼中,举证责任是公诉案件的公诉机关(检察院)和自诉案件的自诉人(被害人)依法应当承担的证明责任。 公诉案件的检察院负责举证,公安机关有侦查权,公安机关收集的证据可以作为检察院举证的材料,但公安机关没有向法庭举证的资格。... 更多>
#举证责任
最新文章
#举证责任
相关咨询
-
被限制人身自由的人死亡或丧失行为能力,赔偿义务机关承担何种举台湾在线咨询 2023-06-12赔偿义务机关采取行政拘留或者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期间,被限制人身自由的人死亡或者丧失行为能力的,赔偿义务机关的行为与被限制人身自由的人的死亡或者丧失行为能力是否存在因果关系,赔偿义务机关应当提供证据。
-
犯罪嫌疑人被羁押期间,被告人取保候审,是否需要羁押机关同意才行海南在线咨询 2022-02-10而且取保候审要满足几个条件(1)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2)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但实行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3)有逮捕必要,但因患有严重疾病,或是正在怀孕、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不宜逮捕的;(4)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羁押的案件,不能在法定的侦查羁押、审查起诉、一审、二审期限内办结,需要继续查证、审理的。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决定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
-
无罪被羁押责任归谁来承担?浙江在线咨询 2023-02-18根据《国家赔偿法》赔偿义务机关的确定分以下几种情形: 1、行使国家侦查、检察、审判、监狱管理职权的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时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该机关为赔偿义务机关; 2、对没有犯罪事实或者没有事实证明有犯罪重大嫌疑的人错误拘留的,作出拘留决定的机关为赔偿义务机关; 3、对没有犯罪事实的人错误逮捕的,作出逮捕决定的机关为赔偿义务机关; 4、再审改判无罪的,作出原生效判决
-
被羁押能行驶选举权吗重庆在线咨询 2022-05-28被羁押可以行使选举权。法律依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县级以下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直接选举的若干规定》四、因反革命案或者其他严重刑事犯罪案被羁押,正在受侦查、起诉、审判的人,经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在被羁押期间停止行使选举权利。 五、下列人员准予行使选举权利: (一)被判处有期徒刑、拘役、管制而没有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 (二)被羁押,正在受侦查、起诉、审判,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没有决
-
侦查羁押期间的羁押时间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1-09-291.对犯罪嫌疑人逮捕后,不得超过2个月; 2.案情复杂、期限届满不能终结的案件,可以延长1个月; 3.对符合刑事诉讼法第126条规定情形的,可以延长2个月; 4.对犯罪嫌疑人可能判处十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依照刑事诉讼法第126条延长期限届满,仍不能侦查终结的,可以再延长2个月; 5.发现另有重要罪行的,重新计算期限; 6.公安机关补充侦查的期限自接到补充侦查通知书后的次日起,不得超过1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