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诈骗罪的定罪,如果是指信用卡诈骗罪,则应当满足的要件为:侵犯的客体是国家的金融管理制度和他人的财物所有权;客观方面表现为使用伪造、变造的委托收款凭证、汇款凭证、银行存单等其他银行结算凭证进行诈骗活动,骗取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主体为一般主体;主观方面由故意构成,且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一、如何认定票据诈骗罪
1、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财产权利及国家对金融票据业务的管理制度。
2、客观方面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利用金融票据进行诈骗活动,骗取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一般表现为以下几种行为方式:
(1)明知是伪造、变造的汇票、本票、支票而使用的;
(2)明知是作废的汇票、本票、支票而使用的;
(3)冒用他人的汇票、本票、支票的;
(4)签发空头支票或者与其预留印鉴不符的支票,骗取财物的;
(5)汇票、本票的出票人签发无资金保证的汇票、本票或者在出票时作虚假记载,骗取财物的。
3、主体要件
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并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单位亦能成为本罪的主体。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与票据诈骗的犯罪分子串通,即在实施票据诈骗的前后过程中,相互暗中勾结、共同策划、商量对策、充当内应,为诈骗犯罪分子提供诈骗帮助的,应以票据诈骗共犯论处。
4、主观方面
本罪在主观上须由故意构成、且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如果行为人出于过失而使用金融票据,如不知是伪造、变造或作废的金融票据、误签空头支票、对票据事项因过失而导致记载错误等,不构成犯罪。
二、该如何认定信用卡诈骗罪?
认定信用卡诈骗罪如下:
1、该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但不包括单位;
2、主观方面是出于故意,且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3、该罪侵害的客体是信用卡管理制度及公司财产所有权;
4、该罪在客观方面存在使用伪造、变造的信用卡,或者冒用他人信用卡,或者利用信用卡恶意透支,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信用卡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信用卡进行诈骗活动,骗取数额较大财物的行为。
-
涉嫌经济诈骗出纳有责任吗
456人看过
-
什么是经济诈骗,经济诈骗怎么判刑?
374人看过
-
经济刑事拘留算诈骗吗
134人看过
-
医疗事故经济责任刑事责任是什么
493人看过
-
经济诈骗转换为经济诈骗
336人看过
-
经济诈骗是什么刑事案件?
78人看过
刑事责任年龄,是指我国刑法规定的行为人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年龄划分。 根据规定,年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应当负刑事责任;年满十四周岁未满十六周岁的在犯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等八大严重犯罪时,需要承担刑事责任;低于十四周岁的无需承担刑事责任。 此外... 更多>
-
刑事责任与经济诈骗的关系,个人诈骗2万元会被判刑吗?台湾在线咨询 2023-07-16一般情况下不会判刑。经济诈骗罪量刑标准一:犯诈骗罪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经济诈骗罪量刑标准二: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经济诈骗罪量刑标准三: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经济诈骗罪量刑标准特别规定: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其中“数额巨大”一般指诈骗公私财物3
-
连带责任刑事案件经济诈骗的拘留时间是多久宁夏在线咨询 2022-10-19可以处15日行政拘留,并处1000元以下罚款。有两种以上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合并执行最长不超过20日。法律责任:《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九条盗窃、诈骗、哄抢、抢夺、敲诈勒索或者故意损毁公私财物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1000元以下罚款。第十六条有两种以上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分别决定,合并执行。行政拘留处罚合并执行的,最长
-
-
刑法经济诈骗罪的刑事处罚浙江在线咨询 2021-12-24构成诈骗罪的量刑标准: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的规定,欺诈公私财产,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并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执行。
-
经济诈骗三万元给挥霍了,多少钱够成刑事责任呢?陕西在线咨询 2022-08-20诈骗罪以及 盗窃罪也涉及数额,最高人民法院也有司法解释,你可以查询 第二百七十四条【敲诈勒索罪】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敲诈勒索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敲诈勒索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