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合同欺诈情形分析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7-16 15:12:05 164 人看过

(1)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

(2)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

(3)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

(4)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

(5)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

套路贷的常见情形

1、强行以贷养贷

这是最常见的把戏,前面借的贷款到期之后,发现债务人出现还款问题,立马会给你介绍或者干脆直接有人联系你帮你贷款。没有错,一旦你去借款就陷入了他们设计的连环套之中,除了无线叠加借贷金额之外,根本没有办法偿还的清高昂的债务。

警方提醒:套路贷经常利用债务人在逾期时焦急心理特点,一旦发现这样软硬兼施给你介绍相同高利贷的借款行为,保留好证据及时报警,否则只会让债务越来越高,甚至有人从3000欠款欠到上百万。

2、伪造转账或银行流水

众所周知,如果是实实在在的借钱行为,肯定会发生转账,可能会在微信,也可能在支付宝和银行卡,套路贷也是这样。但是套路贷在给你转账或者打卡之后,会让你取出一部分砍头息走其他账户转回去或者干脆现金交易回去,但是实际的流水账目却是实实在在的大金额。

警方提醒:套路贷常用这种信息差套路,借贷转账给你的是一个人的身份信息,但是让你转账回去的却是另一个人的身份信息,这种情况在法律上是没办法作为偿还证据出现的。

3、伪装成民间借贷

随着网络发展越发大众化,民间借贷不仅仅发生在现实生活中的借条形式了,相互之间的转账、第三方平台借条形式也在风靡。套路贷也在利用这些特点,将套路强行用在这些借条上,配合上述的伪造流水自成一派,就算不使用暴力催收去起诉你,他们的胜率也是非常高的。

警方提醒:民间借贷也是要遵循法律规范的,套路贷采用的伪装民间借贷,但是经常配合伪造流水等手段,造成虚假民间借贷,其实是为了方便起诉,而受害人常常是成了老赖挨了骂,却还要承担高昂的账目。

4、暴力催收加法律威胁

一旦陷入套路贷,对方常常采用暴力催收手段进行威胁,甚至采用起诉成老赖等话术进行心理压迫,强行迫使受害人拿出更多的金钱或者物品进行偿债。

警方提醒:套路贷除了暴利之外,还会逐步套路出你的资产情况,尤其是一些有房产的受害人,特别容易被暴力手段和法律起诉等手段逼迫还款,但其实只要拿出相应证据回应是有很多机会的。

5、一边倒协议或强行逾期

套路贷的协议都是一边倒,甚至差强人意,而他们也常常利用手段在还款日时候消失,强行造成逾期索要高昂逾期费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八条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一百四十九条第三人实施欺诈行为,使一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对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欺诈行为的,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04日 09:29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合同欺诈相关文章
  • 遗嘱部分无效的常见情形解析
    遗嘱部分无效的情形有:1、在遗嘱中,被继承人处分的不是自己的财产,所以被继承人在遗嘱中处分别人财产是无效的;2、夫妻一方立遗嘱时,将夫妻共同财产视为自己的财产,写入遗嘱。虽然遗嘱在这种情况下部分无效,但其他部分仍然有效,有效部分处理的财产仍将按遗嘱分配。遗嘱无效是指遗嘱整体无瑕,确实是被继承人的真实含义。遗嘱部分无效的法定情形有什么遗嘱部分无效的法定情形有:1、立遗嘱人处分不属于自己的财产,或者立遗嘱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或者立遗嘱被胁迫、欺诈、伪造、篡改。遗产是自然人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2、遗嘱应当为缺乏劳动能力和生活来源的继承人保留必要的遗产份额。3、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遗嘱无效。遗嘱必须表示遗嘱人的真实意思,被欺诈、胁迫的遗嘱无效。伪造的遗嘱无效。遗嘱被篡改的,篡改内容无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五十三条夫妻共同所有的财产,除有约定的外,遗产分割时
    2023-07-04
    416人看过
  • 合同欺诈中常见的欺诈方法有哪些
    在合同欺诈中,欺诈者的主要目的是欺诈另一方的合同履行(包括金钱和货物)。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欺诈者千方百计编造事实或隐瞒真相,以便另一方能够与其签订合同并履行合同。通常,欺诈者会在以下方面相互欺骗:1。在主体方面,一是利用伪造证件的手段,弥补不存在的主体(包括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第二种是冒用他人的名字。在合同标的物上,谎称拥有某一物品或某些物品,特别是短缺物品,或声称有权处分某一物品。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应使用伪造、变造、无效或不可兑现的票据或其他结算凭证进行支付。就合同履行能力而言,有必要通过先履行一小部分义务来骗取对方履行大部分义务,或者通过签订和履行一小部分合同来树立诚信形象,然后再与对方签订一个巨额合同来进行欺诈5。在担保方面,使用明知不符合担保条件的担保品、债权凭证等作为履行合同的担保此外,欺诈者还可以在收取保证金和预付款后携款潜逃,或在合同条款中设定对方很容易违约的条款,以便
    2023-05-07
    270人看过
  • 合同欺诈有哪些常见类型
    第一,以定金为目标,利用两个合同的主副关系,迫使对方违约,“获取”定金。比如合同上约定:某日双方在江西交货付款。但江西的地理范围很大,究竟在江西何处进行交易,不够明确。这样的合同是无法履行的。为了弥补这种漏洞,就需要再订立一份副合同,加以完善,前一个为主合同,实际执行以副合同为准。针对这一情况,那些根本无力或无意履行合同的骗子,就故意在主副合同之间找漏洞,制造矛盾。当该两份合同不完美时,一方按照副合同的约定履行合同,骗子就以不符合主合同为由,认为合同无效,从而“没收”在签约时得到的定金。第二,利用合同和图纸上规格的矛盾进行欺诈。在签订产品加工合同时,最值得注意的就是应使合同上产品的规格与加工图纸上的规格一致,否则,骗子往往在厂方代表未觉察的情况下,故意与厂家订立与图纸要求不符的合同;或者利用签约时厂家大意没有在合同与图纸上盖上骑缝章的漏洞,偷换加工图纸,使合同上所规定的产品计算单位、精度要
    2023-06-26
    171人看过
  • 欺诈性合同的效力分析
    因欺诈、胁迫订立的合同应分为两类,一类是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的合同损害国家利益,应作为无效合同,另一类是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的合同并没有损害国家利益,只是损害了集体或第三人的利益,对这类合同应按可撤销合同处理。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这就是说,对此类合同,受害人如认为合同继续有效对其有利,可要求变更合同,如认为违约责任的适用对其更为有利,可要求在确认合同有效的情况下,责令欺诈行为人承担违约责任;如果认为合同继续有效对其不利,可请求法院和仲裁机关撤销该合同,在合同被撤销以后,将发生合同被宣告无效后的同样的后果。受欺诈订立的买卖合同有效吗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的,合同是无效的,受害人可以申请撤销因欺诈行为订立的合同。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一)一
    2023-07-08
    115人看过
  • 民事合同欺诈与合同诈骗罪分析
    在合同签订履行过程中纠纷是常常发生的,纠纷发生后大家应冷静积极合法的处理纠纷以免使事态严重化。笔者撰写此文,从民事欺诈与合同诈骗罪的联系与区别进行深入分析,从而力求为大家在处理纠纷时能提供一个防范法律风险的方法。1、什么是民事欺诈民事欺诈是指一方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作出错误的意思表示。民事欺诈的有以下构成要件:(1)一方主观上有欺诈的故意,隐瞒虚假情况或不告知对方情况是一方故意所为,故意包括明知虚假而告之或不告知,和应知而由于疏忽大意没有告知。(2)一方客观上实施了欺诈行为。该行为可以是故意告知虚假情况的作为行为,也可以是有义务告知不予告知的不作为行为。隐瞒则包括故意以一定行为掩盖真实情况的作为和不予告知真实情况的不作为。(3)由于一方的欺诈行为,诱使对方陷入了错误的认识。(4)由于错误的认识而做出了违反其真实意思表示的行为。在没有对方的欺诈行为下另一方本应作出或不
    2023-06-11
    179人看过
  • 民法典中欺诈多久可撤销合同,合同欺诈常见手段
    一、民法典中欺诈多久可撤销合同民法典规定,合同当事人知道合同欺诈后,可以在一年内向仲裁机构或者人民法院申请撤销合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以欺诈手段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第一百四十九条【受第三人欺诈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第三人实施欺诈行为,使一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对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欺诈行为的,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第一百五十二条【撤销权的消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撤销权消灭:(一)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重大误解的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九十日内没有行使撤销权;(二)当事人受胁迫,自胁迫行为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三)当事人知道撤销事由后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
    2023-04-18
    412人看过
  • 合同欺诈的常见类型及其防范
    《刑法》第224条规定:“1。以他人名义组建单位或签订合同,骗取对方财产的行为。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为担保,欺骗对方签订合同,骗取财物的3。在没有实际履行能力或意图的情况下,通过先履行小型合同或部分履行合同,诱使另一方继续签署和履行合同的行为。从另一方收到货款、预付款或担保财产后逃跑的行为。以其他方式骗取对方财产的。其他方法是指除上述四种欺诈方法外,利用合同诈骗对方财产的其他行为。(二)预防合同欺诈。常见的方法有六种:1。以定金为目的,利用两个合同的主次关系迫使对方违约并“没收”定金。例如,合同规定,双方应在某个月之前在江西进行交货和付款。然而,江西的地理范围非常大,在江西哪里进行贸易尚不清楚。这种合同不能履行。为了弥补这一漏洞,有必要总结另一份详细的副本进行改进和解释。这一份就是所谓的分包合同。前者为主合同,实际执行以分包合同为准。鉴于这种情况,那些不能也无意履
    2023-05-07
    403人看过
  • 分期付款合同常见的违约责任情形
    (一)买方违约的,体现在买方因个人原因不想买了,想解除合同的;买方严重逾期付款的,卖方想解除合同的,构成违约。(二)卖方违约的,卖方未能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义务的,构成违约。发现对方违约,不能协商解决的,要积极通过起诉来解决。讲到起诉,有一些操作性的问题要知道:1、向法院申请起诉的时间(1)起诉要求对方支付某一期未付款及利息的,可自该期款项逾期未付之日起随时向法院提起诉讼。(2)起诉要求对方提前偿还所有未付款项及利息的,可自对方逾期未付款达到总款项五分之一,或对方以言语、实际行为等明示不会按合同付款时,可随时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偿还所有未付款项及利息。2、申请起诉的具体程序一、分期付款合同的解除权是什么分期付款合同解除权:分期付款的买受人未支付到期价款的金额达到全部价款的五分之一的,出卖人可以要求买受人支付全部价款或解除合同。出卖人解除合同的,可以向买受人要求支付该标的物的使用费。分期付款买卖
    2023-03-21
    206人看过
  • 运输合同常见的责任情形
    一、运输合同常见的责任情形运输合同常见的责任情形:1.托运人责任常见的有:未按合同规定的时间和要求提供托运的货物,托运人应按其价值的百分比偿付给承运人违约金。由于在普通货物中夹带、匿报危险货物,错报笨重货物重量等而招致调具断裂、货物摔损、调机倾翻、爆炸、腐蚀等事故,托运人应承担赔偿责任。2.承运人责任常见的有:不按合同规定的时间和要求配车(船)发运的,承运人应偿付托运人违约金元。承运人如将货物错运到货地点或接货人,应无偿运至合同规定的到货地点或接货人。如果货物逾期到达,承运人应偿付逾期交货的违约金。运输合同是承运人将旅客或货物运到约定地点,旅客、托运人或收货人支付票款或运费的合同。和其他的合同违约类似,我们要注意在进行赔偿之前,首先要做好责任划分的工作,对于托运人责任和承运人责任进行划分,来明确每个人应该承担的责任之后,再进行确定赔偿的金额等问题。二、运输合同的有哪些分类运输合同的分类有:
    2023-06-07
    54人看过
  • 什么是保险欺诈?保险欺诈的常见形式是什么
    保险欺诈是以保险名义或利用保险合同进行欺诈的违法犯罪活动。主要是指保险公司通过虚构保险标的、制造保险事故等手段,多支付保险金或支付不该支付的保险金的行为,捏造事故原因或者夸大损失程度,骗取保险金的2。保险欺诈损害消费者利益根据国际权威机构的推测,每年约有15%-20%的财产保险索赔是保险欺诈。保险欺诈导致保险公司赔付,直接造成经济损失。此外,考虑到长期运营中的欺诈风险,保险公司会提高一定的价格以弥补损失。然后,诚实可信的投保人在购买保险时必须支付以下保费。因此,保险欺诈不仅损害了保险公司的利益,也损害了保险消费者的利益。常见的保险欺诈形式①先投保,然后再投保。在正常情况下,投保的目的是为了弥补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故造成的损失,即投保时间必须早于事故发生时间。然而,一些机会主义者后悔在遭受损失后没有及时投保,因此他们希望在事故发生后投保,并通过谎报事故时间将损失转嫁给保险公司②隐藏危险。一般来说
    2023-05-07
    214人看过
  • 什么是保险欺诈,常见的保险欺诈形式有哪些
    保险欺诈是一种假借保险名义或利用保险合同实施欺诈的违法犯罪活动,主要指以骗取保险金为目的,采取虚构保险标的、制造保险事故、编造事故发生的原因或夸大损失程度等手段,导致保险公司多支付保险金,或支付不应支付的保险金的行为。2.保险欺诈损害消费者利益根据国际权威机构推测,每年约有15%-20%的财产险赔付属于保险欺诈。保险欺诈导致保险公司支付赔款,直接造成经济损失。而且,保险公司考虑到长期经营中的欺诈风险,会提高一定幅度的价格来弥补损失。那么,诚实守信的投保人购买保险时就必须支付跟过的保险费。因此,保险欺诈不仅损害保险公司利益,最终损害的还是保险消费者的利益。3.常见的保险欺诈形式①先出险再投保。正常情况下,购买保险是为了弥补未来可能发生的某些事故造成的损失,也就是说,购买保险的时间必须早于出险时间。但部分投机取巧者在遭受损失后才后悔没有及时投保,于是想在出险后投保,通过谎报出险时间,将损失转嫁
    2023-06-12
    469人看过
  • 诈骗罪常见的基本情形
    (一)刑事已判决,还能就同笔款项民事再起诉吗?不能,如诈骗金额已被刑事判决书认定为赃款,则不能进行民事诉讼。只要刑事判决书中明确了相关的犯罪数额及对应的受害人范围、数额,被害人应先等待执行程序来弥补自己的损失。但如果在执行过程中发现有可被追加为被执行人的配偶、合伙人、抽逃资金的股东等,可以将他们追加为共同被执行人。(二)诈骗后如主动退赃,可以减免刑罚吗?可以,主动退赃属于法定从宽处罚情形之一。如果诈骗人在一审宣判前积极主动退赃、退赔,可以根据退赃/赔的情况,免/减刑事处罚或者不被起诉。(三)案发前已追回的诈骗款,是否计入犯罪数额?不计入。在认定诈骗罪数额时,案发前已被追回的被骗款额应扣除,按最后实际诈骗所得数额计算。一、保险诈骗罪退赃能缓刑吗保险诈骗罪退赃款有可能被判缓刑。犯保险诈骗罪情节轻微,被判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主动退还赃款符合判处缓刑的条件之一“有悔罪表现”这一条。但如果犯罪情节严
    2023-03-11
    79人看过
  • 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合同欺诈行为
    一、伪造合同欺诈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伪造合同主体、伪造合同内容等手法,凭空捏造或者虚构合同,骗取他人的财物。可以是伪造合同,直接套取他人财物;也可以是先伪造一份合同,并用此合同引诱他人与之签订合同,骗取财物。二、货物引诱欺诈方利用一些单位或个人急需某种紧缺或畅销商品的心理,谎称能提供诸如钢材、汽车、铝锭、彩电之类的紧俏商品,签订虚假的购销合同,骗取对方的定金或预付款。这种打法使欺诈方伪装成供货方当事人实施的。三、盗用、假冒名义盗用、假冒名义可以是假冒知名企业的法定代表人或法定代理人、业务负责人,利用伪造的证明文体与对方签订合同;盗用他人盖好合同专用章的合同纸、介绍信、合同占用章,冒充该公司与他人订立合同;用他人已经作废或者遗失的合同纸、介绍信、合同专用章,冒充该公司的业务人员与他人订立合同;擅自刻制他人印章,冒充他人,打着别人的招牌与人签订合同。四、虚构主体欺诈方伪造营业执照,虚构企业名
    2023-04-14
    333人看过
  • 合同欺诈以下几种情形
    1.瞒天过海伪造证件:其突出特征是伪造单位,伪造营业执照,伪造海关和商检证明,伪造银行票据,伪造提货单证、身份证、工作证、委托书,伪造合同等等,然后利用伪造的证明,瞒天过海,欺骗对方,签订合同,骗取钱财。2.无中生有设饵钓鱼:这类诈骗手法往往是以紧俏物品为诱饵,抓住对方急于发财的心理,许以高利,签订合同,侵吞对方预付货款。3.利用联营骗取投资:这类诈骗手法是以联营为名,打着优势互补、共同赢利的幌子,取得对方的信任,签订联营合同,骗取对方投资款。4.欲擒故纵先予后取:这类诈骗手法是以先预付款或给付订金为诱饵,给对方一定甜头,打消对方的顾虑,达到骗取对方大量钱财的目的。5.恶意串通合演双簧:这类诈骗手法是以两个以上的单位和个人,事先串通,一买一卖,制造商品紧俏气氛,以便推销劣质和滞销商品,骗取货款。6.假痴不癫顺手牵羊:这类诈骗手法是以滞销和积压商品为目标,抓住对方急于推销滞销和积压商品的心理
    2023-06-05
    123人看过
换一批
#合同违约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合同欺诈的构成要件有: 1、欺诈人有欺诈的故意; 2、欺诈人实施了欺诈行为; 3、被欺诈人因欺诈而陷入错误; 4、被欺诈人因错误而为意思表示。 因欺诈订立的合同,当事人可以申请法院撤销或者变更。... 更多>

    #合同欺诈
    相关咨询
    • 实施合同欺诈的行为常见情形主要有哪些
      辽宁在线咨询 2022-10-13
      合同欺诈是以订立合同为手段,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欺骗方法骗取公私财物的行为。 在现实生活中,有以下就几种常见的欺诈情形: 第 一、伪造合同,欺诈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伪造合同主体、伪造合同内容等手法,凭空捏造或者虚构合同,骗取他人的财物; 第 二、盗用、假冒名义,盗用、假冒名义可以是假冒知名企业的法定代表人或法定代理人、业务负责人,利用伪造的证明文体与对方签订合同; 第 三、虚
    • 合同欺诈有哪些常见情,怎么规定的
      江苏在线咨询 2023-12-19
      合同欺诈的常见情形主要有以下几种:合同主体属于欺诈的行为;虚假的宣传欺诈行为;虚假的价格欺诈行为;虚假的质量欺诈行为;虚假的商品标识欺诈行为;在签订合时存在欺诈的其他情形。因欺诈签订的合同属于可撤销合同。
    • 价格欺诈的常见表现形式
      甘肃在线咨询 2022-04-16
      价格欺诈的10种表现形式 根据国家计委在各地在禁止价格欺诈市场检查发现的价格欺诈行为,主要有以下10种表现形式: 1、虚假标价:如某饭店餐饮部在商品标价签上标明象鼻蚌价格每斤78元,但顾客结帐时却按每斤200元结算,并且称其标价签标的是小象鼻蚌,以虚假标价误导消费者。 2、两套价格:如某酒店采用两套标价簿欺诈消费者。在顾客点菜时提供价格低的标价簿,在结帐时按价格高的标价簿结算,某顾客点了12种炒菜
    • 2022年常见的合同欺诈的类型
      香港在线咨询 2022-11-14
      常见的合同欺诈类型有: 1、订立合同时使用假的单位名称或姓名; 2、合同的担保物是假的产权或假票据; 3、以订立小额合同的方式欺骗对方; 4、取得货款后逃跑等常见的类型。
    • 常见的房产合同诈骗都有哪些情形?
      广西在线咨询 2023-02-20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几种实践中常见的购房合同欺诈情形: 1、虚假广告宣传误导消费者。 《广告法》规定,广告内容必须真实,不得欺骗、误导消费者。开发商发布虚假的广告信息,无疑是以虚假信息诱使对方作出意思表示的欺诈行为。 2、商品房开发证照不全且没有告知消费者商品房开发必须严格按照法律的规定办理各种审批手续,依法取得各项批准证书后才能开工建设销售,证照不全的建设项目因其不合法,通常不能为购房者办理权属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