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离婚后又结婚前妻还要给抚养费。作为子女的亲生父母,有对子女抚养的责任和义务,不会因为父母离婚,或再婚而终止抚养权和抚养义务。
一、协议离婚后孩子可以共同抚养权吗
根据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离婚后,经夫妻双方协商一致,可以共同抚养子女。但是,如果轮流抚养会影响孩子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的,人民法院不予准许。父母离婚并不会使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归于消除。也就是说,无论离婚后是由父母一方,还是双方直接抚养子女,父母双方都还具有教育、抚养子女的义务。我国现行法律对于子女抚养权归属的相关规定如下:1、父母离婚时仍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一般由母亲直接抚养,但是母亲有特殊情形而不能抚养子女的,可由父方直接抚养;2、对于父母离婚时已满两周岁的子女,如果父母双方都想要抚养权的,应当优先考虑跟子女感情较好的、经济和身体状况好的、丧失生育能力的一方。另外,如果八周岁以上的子女表示自愿跟其中一方生活,这一方又有抚养能力的,也可以优先予以考虑。
二、离婚时夫妻双方不要抚养权怎么处理
离婚时夫妻双方不要抚养权的,法院仍然会将孩子判决给夫妻一方抚养。离婚一方直接抚养孩子的,另一方应当承担支付抚养费的义务。抚养义务不因婚姻关系解除而消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夫妻之间的关系不得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者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教育、保护的权利和义务。
三、再婚对方有孩子抚养权吗,再婚对抚养权有影响吗
再婚对于抚养权并不会有所影响,不过只要满足变更抚养权的条件即可对抚养权进行变更,当然双方协商一致的话是可以直接进行抚养权变更的。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离婚后,父母对子女仍有抚养教育的权利和义务。离婚后,哺乳期内的子女,以随哺乳的母亲抚养为原则。哺乳期后的子女,如双方因抚养问题发生争执不能达成协议时,由人民法院根据子女权益和双方的具体情况判决。一方抚养的子女,另一方应负担必要的生活费和教育费的一部或全部,负担费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长短,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
-
离婚后如何拒绝前夫或前妻的抚养费?
158人看过
-
离婚后又结婚前妻有需要付抚养费的权利吗
191人看过
-
离婚后抚养费能不能汇款给前妻
320人看过
-
复婚后婚前欠的抚养费要还吗
260人看过
-
离婚后前妻是否要支付子女抚养费
182人看过
-
离婚后又结婚的夫妻还需要交抚养费吗?
195人看过
孩子抚养费的标准如下: 1、有固定收入的,抚养费一般可按其月总收入20%-30%的比例给付。负担两个以上孩子抚养费的,比例可适当提高,但一般不得超过月总收入的50%; 2、无固定收入的,抚养费的数额可依据当年总收入或同行业平均收入,参照上述... 更多>
-
离婚后前妻给的钱离婚后要给前妻的抚养费吗台湾在线咨询 2023-09-021、如果抚养费是给孩子的那么就是合理的。 2、我国法律明确规定父母孩子之间的关系不会因为离婚就不存在,离婚之后还是对孩子负有抚养义务,不直接抚养孩子的一方需要按时支付抚养费给另一方。
-
夫妻离婚赡养费包含前妻的抚养费吗湖南在线咨询 2022-08-06抚养费数额的确定原则,以有利于子女的健康成长为需要。那么在确定抚养费数额时,首先要考虑的是,子女在父母离婚前的实际生活费、教育费、医疗费的情况。
-
儿子改姓后前妻要离婚给抚养费吗安徽在线咨询 2022-07-24夫妻离婚后,不得因子女变更姓氏而拒付子女抚育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子女抚养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第19条规定:父母不得因子女变更姓氏而拒付子女抚育费。父或母一方擅自将子女姓氏改为继母或继父姓氏而引起纠纷的,应责令恢复原姓氏。根据以上规定,父母不得因子女变更姓氏而拒付子女抚育费。同时父或母一方擅自将子女姓氏改为继母或继父姓氏而引起纠纷的,应责令恢复原姓氏。
-
离婚后抚养费能不能汇款给前妻河北在线咨询 2021-12-01法律没有明确规定抚养费的支付形式。通过银行转账支付肯定是可以的。如果银行转账,转账人需要保留相关文件,证明已经支付了抚养费。《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子女抚养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中,子女抚养费的金额可以根据子女的实际需要、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和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来确定。有固定收入的,抚养费一般可以按月总收入的20%至30%的比例支付。承担两个以上子女抚养费的,比例可以适当提高,但一般不得超过月总
-
前妻离婚后离婚女方不出抚养费怎么办辽宁在线咨询 2022-07-22离婚了女方不出抚养费法条依据:《婚姻法》第三十七条离婚后,一方抚养的子女,另一方应负担必要的生活费和教育费的一部或全部,负担费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长短,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第三十八条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行使探望权利的方式、时间由当事人协议;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父或母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