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医保卡钱不用会清零吗
其实医保卡的个人账户,便是专门用来供个人分配的金额了,无论你花多少,什么时候花,都不会存在清零的问题。
1、取消个人(家庭)账户,医保卡里原有结余的余额也不会清零。
2、取消了个人账户,其实是为了实现门诊统筹。把个人缴费部分和政府补助的部分一致计入到统筹账户里,到指定医疗机构门诊就医,居民能够自由选择就就医地,无需按户口区域就医,都能够按规定的比例报销。
3、城乡居民医保个人(家庭)账户取消并不会降低居民的医保待遇。
二、医保卡能在哪些地方使用
医保卡可以用于平时到定点医药店购药,也可以用于门诊,支付住院个人承担的部分。参加医疗保险的职工看病,是应当到当地医疗保险定点医院就诊的。
至于如何看病的程序如下:参保人员患病时,持医疗保险手册和IC卡,可直接到本地定点医疗机构就诊。大致程序是:持医疗保险手册和IC卡--医院医保办登记--审验证卡--交住院押金--住院--对自费项目需经患者同意并签字--现金或IC卡结算起付标准和自付比例的自付部分--统筹范围内的由医院先垫支--结算出院。
住院费用结算采用后付式的服务项目结算办法:
1、参保人员出院时,医疗机构只能向其收取以下费用:起付标准费,超过规定标准以上的床位费,个人应当负担比例部分的费用,自费使用项目的费用,统筹基金不予支付范围的费用。以上费用可以使用个人帐户支付,不足部分由个人现金支付。属于统筹基金支付的费用由医疗机构和医保部门结算。
2、住院床位费按规定标准支付;
3、一个年度内,两次以上住院的,从第二次起,起付线按本年度起付标准的50%执行;
4、参保人员出院时,定点医疗机构医保办应当将所有费用清单打印一式三份,医疗机构,医疗保险机构,参保人员各一份。
5、急诊,在外地安家人员看病也有具体规定。
三、医疗保险的法律依据
《社会保险法》
第二十三条
职工应当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由用人单位和职工按照国家规定共同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可以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由个人按照国家规定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
-
体检能用医保卡吗,医保卡能用在哪些方面
425人看过
-
医保卡余额会清零吗,什么时候清零
270人看过
-
社保卡里面的医保钱每年会清零吗?
443人看过
-
异地医保卡如何使用,可以在哪些城市使用?
302人看过
-
上海医保卡余额没用完跨年会清零吗
324人看过
-
医保卡里的钱会清零吗,每月有多少钱
467人看过
医疗机构,是指依法定程序设立的从事疾病诊断、治疗活动的卫生机构的总称。 医疗机构免责的条件主要有患者在诊疗活动中,患者或者其近亲属不配合医疗机构进行符合诊疗规范的诊疗;医务人员在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紧急情况下已经尽到合理诊疗义务;限于当时的... 更多>
-
医保卡不用了会不会有余额卡里的钱清零?广东在线咨询 2023-07-24并不会清零。 只要你的医疗卡里面还有钱并且没有使用完,那么就一直会存在,并不会被清零。 而我们可以使用医疗卡里面的钱去药房购买药物或者去医院看病。而且只要我们每个月按时缴纳社保,那么每个月医疗卡里面都会多出一些钱。
-
医保卡里的钱能不能彻底清零广东在线咨询 2022-11-071、医保卡里的钱不会清零。虽然医保停缴规定期限以后就不能再进行报销,但是只要医保卡里有钱,这些余额都还是可以用于买药、看病、住院的,并不会清零。 2、医保停保候,医保卡功能虽然会停用,但医保卡账户余额不会被清零。以参保人6月份停保为例,当年账户余额会结算到6月份,加上历年账户余额都会保留在账户内,参保人恢复参保时,余额会自动累计。
-
异地医保卡能否使用山东在线咨询 2022-04-07社保卡不是能在异地直接使用的,如果在异地住院治疗,那么是可以回社保缴纳地进行报销。 需要员工先垫付费用之后,携带医疗发票、治疗记录以及医药清单在社保缴纳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进行审核之后报销。 报销时需要的手续有: 1、住院病历 2、费用清单 3、住院发票 4,出院小结 4、疾病诊断书 5、身份证、户口本 6、合作医疗本(或证、卡) 7、转院手续或证明(单位打工证明或急诊证明)
-
医保停用几年清零北京在线咨询 2023-03-221、停交月份产生的医疗费用报销不了; 2、社保正常缴费开始三个月左右社保卡才能刷卡结算(这三个月产生医疗费用得单位去社保局手工报销); 3、当地规定的一些政策,对社保连续时间有要求的相关待遇可能享受不了。断了以后不会清零,也不会影响年限,因为社保都是按月份累计计算的,交一个月就累计一个月。
-
医保补贴不领会清零吗海南在线咨询 2021-12-18医保补贴不领不会清零。医保补贴是因意外伤害或疾病导致收入中断或减少时,由保险公司提供补偿的收入保障型保险。2021年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新增30元,达到每人每年不低于580元;同步提高个人缴费标准40元,达到每人每年320元。加强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三重保障制度衔接,充分发挥综合保障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