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事诉讼申请再审有哪些条件
民事诉讼申请再审需要满足以下的条件:
1.申请再审的主体必须合法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有权提出申请再审的只能是原审中的当事人,即原审中的原告、被告、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和判决其承担义务的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以及上诉人和被上诉人。
2.申请再审的对象必须是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和调解书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当事人可以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和调解书申请再审。
3.申请再审必须在法定期限内提出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当事人申请再审,应当在判决、裁定发生法律效力后2年内提出。
4.申请再审必须符合法定的事实和理由
当事人对人民法院裁判已经生效的案件,申请再审必须具备应当再审的法定事实和理由。
对民事诉讼案件有异议时,应当在期限时间内及时提出二审。
二、民事诉讼再审法律规定
民事诉讼有关于再审的法律规定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二百条:当事人的申请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再审:
(一)有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的;
(二)原判决、裁定认定的基本事实缺乏证据证明的;
(三)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是伪造的;
(四)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未经质证的;
(五)对审理案件需要的主要证据,当事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书面申请人民法院调查收集,人民法院未调查收集的。
三、民事诉讼再审申请书中写哪些事项
民事诉讼再审申请书中应当写明以下的事项:
1.申请再审人、被申请人及原审其他当事人的基本情况;
2.原审法院名称,原判决、裁定、调解文书案号;
3.具体的再审请求;
4.申请再审的法定事由及具体事实、理由;
5.受理再审申请的法院名称;
6.申请再审人的签名或者盖章。
-
民事再审程序规定,民事诉讼申请再审有哪些条件
208人看过
-
民事诉讼哪些案件不得申请再审
64人看过
-
民事诉讼再审规定需满足哪些条件?
249人看过
-
怎样申请民事诉讼再审?
183人看过
-
民事诉讼申请再审向谁申请
364人看过
-
当事人申请民事诉讼再审理由及条件都有哪些
103人看过
-
民事诉讼再审申请被告败诉再审能否申请再审安徽在线咨询 2022-03-11根据《民事诉讼法》规定的再审程序可以,但你要准备好相应的证据,以保证胜诉的可能。例如上年度本地区人均消费水平的官方数据,现在给付的抚养费,这是判定二者是否匹配的主要依据。第一百二十四条人民法院对下列起诉,分别情形,予以处理:(五)对判决、裁定、调解书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案件,当事人又起诉的,告知原告申请再审,但人民法院准许撤诉的裁定除外;第二百条当事人的申请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再审:(一
-
民事诉讼法关于申请再审、审查监督案件的规定,民事诉讼法有何条款天津在线咨询 2022-02-05民事诉讼法第十六章“审判监督程序”。第一百八十条当事人申请再审的,应当提交再审申请书等材料。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再审申请书之日起五日内将再审申请书副本发送对方当事人。对方当事人应当自收到再审申请书副本之日起十五日内提交书面意见;不提交书面意见的,不影响人民法院审查。人民法院可以要求申请人和对方当事人补充有关材料,询问有关事项。第一百八十一条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再审申请书之日起三个月内审查,符合本法第一
-
民事诉讼中申请再审,申请人需具备哪些条件浙江在线咨询 2022-03-27当事人的申请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再审: (一)有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的; (二)原判决、裁定认定的基本事实缺乏证据证明的; (三)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是伪造的; (四)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未经质证的; (五)对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当事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书面申请人民法院调查收集,人民法院未调查收集的; (六)原判决、裁定适用法律确有错误的; (七)违
-
民事诉讼法的再审时效规定有哪些?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05-11《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九十八条各级人民法院院长对本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书,发现确有错误,认为需要再审的,应当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最高人民法院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书,上级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书,发现确有错误的,有权提审或者指令下级人民法院再审。《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九十九条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有
-
民事诉讼中再审请求是法律的哪条云南在线咨询 2023-05-10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九十九条,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有错误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 当事人一方人数众多或者当事人双方为公民的案件,也可以向原审人民法院申请再审。当事人申请再审的,不停止判决、裁定的执行。 《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五条,当事人申请再审,应当在判决、裁定发生法律效力后六个月内提出; 有本法第二百条第一项、第三项、第十二项、第十三项规定情形的,自知道或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