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每月驻外补贴怎么缴纳个人所得税
(一)公务交通补贴个人所得税征收标准:据实扣除。《关于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取得补贴收入有关个人所得税扣除标准的通知》财税政[2015]82号明确,因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省级及以下各级党政机关(包括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审判、检察机关,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人民团体、群众团体、事业单位)职工按规定取得的公务交通补贴收入,允许在计算个人所得税税前据实扣除。
(二)公务交通补贴个人所得税征收标准:标准扣除。《于个人因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取得的公务交通补贴收入有关个人所得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6]376号)规定,我区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实施后,经自治区公务用车改革领导机构批准,各级党政机关(包括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审判、检察机关,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人民团体、群众团体、事业单位)有关人员在补贴标准内取得的公务交通补贴收入,允许计征个人所得税时在税前扣除。
二、个人所得税如何缴纳
个人所得税是指以自然人作为纳税义务人取得各项收益时依法交纳的一种所得税。因为我国个人所得收益一般都为劳动所得,所以一般都由用人单位公司代为缴纳,也就是代扣代缴,但也有自行申报的情况,一是年所得收益超过12万的个人,二是从多处获得收益的个人,三是在境外获得收益的个人,四是个人独资等类没有扣缴义务人的。
三、个人所得税的征税范围
(一)个人因提供劳务获得的工资薪金以及奖金补贴。此类收入我国采用七级超额累进税率计算。
(二)进行生产经营的个体户获得的收益。此类收入我国采用五级超额累进税率计算。
-
采暖补贴如何影响个人所得税缴纳?
442人看过
-
月中入职这个月个人所得税怎么缴纳?
329人看过
-
工伤补贴是不是应缴纳个人所得税
401人看过
-
不缴纳个人所得税会怎么样,不缴纳个人所得税违法吗
483人看过
-
是否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才能获得住房补贴?
438人看过
-
外籍人员个人所得税缴纳管理
338人看过
个人所得税是调整征税机关与自然人(居民、非居民人)之间在个人所得税的征纳与管理过程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我国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是在中国境内居住有所得的人,以及不在中国境内居住而从中国境内取得所得的个人,包括中国国内公民,... 更多>
-
缴纳个人所得税需要每月一次申报吗?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11-05个人所得税是必须每月申报。达不到起征点的也要申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九条规定: 1、扣缴义务人每月所扣的税款,自行申报纳税人每月应纳的税款,都应当在次月七日内缴入国库,并向税务机关报送纳税申报表。 2、工资、薪金所得应纳的税款,按月计征,由扣缴义务人或者纳税义务人在次月七日内缴入国库,并向税务机关报送纳税申报表。特定行业的工资、薪金所得应纳的税款,可以实行按年计算、分月预缴的方式计
-
每月工资+薪水个人所得税按多少缴纳澳门在线咨询 2023-09-01工资、薪金所得适用计算方法: 1、工资个税的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工资薪金所得-“五险一金”-扣除数)×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2、个税免征额是3500,使用超额累进税率的计算方法如下:缴税全月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实发工资应发工资-四金-缴税。全月应纳税所得额(应发工资-四金)-3500扣除标准:个税按3500元月的起征标准算 3、如果某人的工资收入为5000元,他应纳个人所得税为: (50
-
补贴收入要缴纳所得税吗?新疆在线咨询 2023-07-23除企业所得税法和本条例另有规定外,企业实际发生的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和其他支出,不得重复扣除。 (一)企业能够提供资金拨付文件,且文件中规定该资金的专项用途; (二)财政部门或其他拨付资金的政府部门对该资金有专门的资金管理办法或具体管理要求; (三)企业对该资金以及以该资金发生的支出单独进行核算。 同时规定,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二十八条的规定,上述不征税收入用于支出所形成的费用,不得在
-
发放职工食堂补贴要缴纳个人所得税吗陕西在线咨询 2022-11-05要计入。 1、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误餐补助范围确定问题的通知》财税字〔1995〕82号文件规定:国税发〔1994〕89号文件规定不征税的误餐补助,是指按财政部门规定,个人因公在城区、郊区工作,不能在工作单位或返回就餐,确实需要在外就餐的,根据实际误餐顿数,按规定的标准领取的误餐费。 2、一些单位以误餐补助名义发给职工的补贴、津贴,应当并入当月工资、薪金所得计征个人所得税。
-
外籍人员个人所得税缴纳管理浙江在线咨询 2021-07-021、进一步完善税法,明确纳税主体。建议在保留“住所”概念作为税收居民判断依据的同时,引入一些客观、量化的判定条件。例如可根据个人家庭情况、国内资产、经济利益关系等客观生活关系,制定出如停留天数、工作情况、是否有家人随同、资产状态等具体判定标准。 2、多渠道开展税法宣传,引导外籍人员纳税。税务机关需对有外籍人员任职的企业上门进行税法宣传,讲解税法规定、辅导纳税申报,在外籍人员出现频率高的出入境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