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涉嫌聚众斗殴刑事犯罪,可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具有《刑法》第二百九十二条规定的情形的,可以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2.对于自首的犯罪嫌疑人,可以从轻、减轻处罚。对于判决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刑法规定可以食用缓刑条件的,才可以使用缓刑。所以对于聚众斗殴的犯罪嫌疑人,虽然有自首情节,还是需要看案件的具体情况来确定最终的定罪量刑
聚众斗殴缓刑几率大吗
涉嫌聚众斗殴罪,判缓刑的几率有多大与案情有关系。
《刑法》第七十二条【适用条件】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一)犯罪情节较轻;
(二)有悔罪表现;
(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六十七条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
第七十二条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一)犯罪情节较轻;(二)有悔罪表现;(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
第二百九十二条聚众斗殴的,对首要分子和其他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首要分子和其他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一)多次聚众斗殴的;(二)聚众斗殴人数多,规模大,社会影响恶劣的;(三)在公共场所或者交通要道聚众斗殴,造成社会秩序严重混乱的;(四)持械聚众斗殴的。聚众斗殴,致人重伤、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
校园聚众斗殴罪刑罚几何?能否避免重罚?
159人看过
-
聚众斗殴自首初犯能有缓刑的几率有多大
66人看过
-
自首是否能够让聚众斗殴从犯获得从轻处理?
200人看过
-
能否对聚众斗殴从犯减轻刑罚?
59人看过
-
聚众斗殴自首能带来怎样的刑罚减轻?
470人看过
-
自首是否对聚众斗殴刑事案件有利?
247人看过
自首是指犯罪分子犯罪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行为。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针对犯罪较轻的,可免除处罚。如果是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犯罪分子,若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核查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也... 更多>
-
聚众斗殴自首初犯能有缓刑的几率有多大山东在线咨询 2023-07-26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 (一)犯罪情节较轻; (二)有悔罪表现; (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
聚众斗殴主犯可以自首吗浙江在线咨询 2022-12-31满足取保候审条件就可以取保候审。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五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四)羁押期限届满,
-
聚众斗殴罪从犯的处罚可能是聚众斗殴罪河北在线咨询 2022-11-071、根据《刑法》第二百九十二条第一款的规定,聚众斗殴的参加者,无论是否首要分子,均明知自己的行为有可能产生伤害他人以及自己被他人的行为伤害的后果,其仍然参加聚众斗殴的,应当自行承担相应的刑事和民事责任。 2、根据《刑法》第二百九十二条第二款的规定,对于参加聚众斗殴,造成他人重伤或者死亡的,行为性质发生变化,应认定为故意伤害罪或者故意杀人罪。 3、法律依据:《刑法》第二百九十二条【聚众斗殴罪;故意伤
-
聚众斗殴参与聚众斗殴已经自首的会怎么处罚湖北在线咨询 2021-10-30参加聚众斗殴后自首,是否判刑要根据具体情况分析。 并非所有参与聚众斗殴的人都构成聚众斗殴罪。只有聚众斗殴的主要分子和其他积极参与者才能构成聚众斗殴罪的主体。聚众斗殴的首要分子和其他积极参与者自首的,可以从轻处罚。 所谓首要分子,是指在聚众斗殴中起组织、策划、指挥作用的犯罪分子; 所谓其他积极参与者,是指在聚众斗殴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犯罪分子。 对一般参与者,不追究刑事责任,只能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追究
-
聚众斗殴罪主犯和解还是自首山东在线咨询 2022-01-21还可能和解。量刑要根据当事人是否构成犯罪,综合考虑犯罪动机、主观恶性、社会危害性、是否累犯、有无自首、立功等从轻减轻情节,以及当事人的认罪态度等因素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