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定犯罪的依据是什么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3-05 17:41:51 209 人看过

犯罪行为的认定: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一、不正当手段倒卖车船票罪量刑有什么标准

根据《刑法》第二百二十七条第二款的规定,不正当手段倒卖车船票罪量刑标准为:倒卖车票、船票,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票证价额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

《刑法》第十三条规定,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二、职务违法是否构成职务犯罪

职务违法对于职务犯罪,但职务违法不一定构成犯罪。根据我国《刑法》规定,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1月16日 16:56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职务犯罪相关文章
  • 共同犯罪的时间认定依据
    共同犯罪根据通谋的时间,即共同犯罪故意形成的时间作的划分。可以分为事先共犯与事中共犯(承继共犯),这里的“事先”,是指着手实行犯罪之前。在着手实行之前就预谋共同犯罪或形成共犯故意的,属于事先共犯;在着手实行犯罪之后才形成共犯故意的,是事中共犯(承继共犯)。如果先行为人已实施一部分实行行为后,后行为人以共同犯罪的意思参与实行或者提供帮助,则叫承继共同犯罪。后行为人就其参与后的行为与先行为人构成共同犯罪。但对其加入前的基本犯罪行为也要承担责任,但对加入以前的加重行为不负责任。承继的共犯成立的时间:必须是在着手后既遂前。既遂后加入不构成继承的共犯,属于窝藏、包庇类的犯罪。但是,多环节犯罪以及继续犯例外。一、不构成共同犯罪的几种情形1、实行过限行为不属于共同犯罪所谓实行过限,即超出共同故意范围之外的犯罪行为,这部分过限不属于共犯范畴。共犯人超过共同犯罪故意又犯其他罪的,对其他罪只能由实行该种犯罪行
    2023-03-08
    138人看过
  • 什么是医疗事故罪的认定依据?
    医疗事故罪的认定标准如下:1、侵犯的客体是医疗单位的工作秩序,以及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利。2、在客观方面表现为严重不负责任,造成就诊人死亡或者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的行为。3、主体为特殊主体,是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并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实施了违章医疗行为的医务人员。医疗事故罪定罪依据(一)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医疗单位的工作秩序,以及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利。犯罪对象是生命健康安全正遭受病魔侵害的病人。所以,倘若救治措施不能客观上起到控制病情发展的作用,则必然由于病情发展而引起人体健康的更大损害,直至导致伤残、功能障碍和死亡结果。(二)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严重不负责任,造成就诊人死亡或者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的行为。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工作中有严重不负责任的行为严重不负责任,是指在诊疗护理工作中违反规章制度和诊疗护理常规。根据国务院《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的规定,医疗事
    2023-07-03
    337人看过
  • 销赃罪的犯罪金额的认定依据是多少
    根据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对于销赃违法行为所涉及的相关罪名,主要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的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在评估涉案金额时,我们通常会以销赃所得的实际数额作为参照标准。同时,若持有人曾多次实施此类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的行为,且在接受行政处罚之前,相关单位或者个人依法应被追究刑事责任的,则其犯罪所得与犯罪所得收益的数额应当予以累加计算。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凡是涉及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价值达人民币3000元至10000元之间的行为,均可被视为涉刑。这一数值范围也正是我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条第一款中所明确规定的“情节严重”的范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条【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
    2024-08-21
    180人看过
  • 拐卖犯罪集团的从犯认定依据是怎样的
    1、在事前共谋的共同犯罪中,首先提出犯意者通常为主犯,随声附和、表示赞同者通常为从犯。但这个标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仅仅在犯罪共谋阶段随声附和,而在具体犯罪行为实施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亦属于主犯,而不构成从犯。2、在事前共谋的共同犯罪中,策划、指挥犯罪活动者通常为主犯,被动接受任务、服从指挥者通常为从犯。3、从参加共同犯罪的频率来看,多次参加共同犯罪者或者参加全部共同犯罪活动者通常为主犯,而首次参加共同犯罪或者参加次数少于其他犯罪分子的,以及仅参加了部分共同犯罪的犯罪分子通常为从犯。4、从参加共同犯罪的强度来看,主犯的实行行为通常强度较大、手段残忍、技巧熟练,而从犯的实行行为强度通常较小,或者技巧不够熟练。一、拐卖儿童罪有加重犯吗有。拐卖儿童致人死亡的,属于结果加重犯,一经定罪,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情节特别严重的,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中华人民共和国
    2023-03-17
    73人看过
  • 犯罪行为认定有何依据
    刑事责任年龄
    犯罪行为的认定: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一、未成年负刑事责任的年龄范围为多少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年龄是:1、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2、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八类重大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3、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刑事责任是指犯罪行为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主刑和附加刑两刑事责任包括照刑事法律的规定追究其法律责任。主刑只能种。主刑分为管制、拘役、有期徒刑
    2023-06-21
    74人看过
  • 犯罪嫌疑人拒不认罪的处理依据是什么?
    一、犯罪嫌疑人拒不认罪的处理依据是什么?《刑事诉讼法》第四十六条:对一切案件的判处都要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只有被告人供述,没有其他证据的,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没有被告人供述,证据充分确实的,可以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嫌疑人拒不认罪是指犯罪嫌疑人辩解或沉默。根据刑事诉讼法律法规,犯罪嫌疑人有拒绝自证其罪的权利。但是刑事诉讼惩罚犯罪的依据是事实和法律。如果有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没有犯罪嫌疑人的供述,也能定罪。公安机关办案是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如果对犯罪嫌疑人所犯罪的行为,有足够的证据证明,也就是说,所犯罪行事实清楚,证据属实,同样可以认定其犯罪,同样可以判罪量刑。拒不认罪的犯罪嫌疑人,只要形成完整的证据链,证实犯罪人确实违法犯罪的,犯罪嫌疑人不能免于刑事处罚。二、犯罪嫌疑人不认罪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被告人从被抓获之日起就拒不认罪,此类现象在
    2023-04-28
    341人看过
  •  犯罪既遂与犯罪未遂的界定依据是什么?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犯罪既遂与未遂之间存在明显的区别。犯罪既遂是指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情况。而犯罪未遂则是指已经着手实行犯罪,但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情况。在量刑上,犯罪未遂往往可以获得减免,或者比照既遂犯从轻或减轻处罚。因此,了解犯罪既遂和犯罪未遂的区别对于正确理解和适用刑法至关重要。根据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犯罪既遂与未遂之间的区别在于两个方面:一是未遂的结果是犯罪目的无法完成,而既遂则是完成了犯罪目的。2、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实施完成的是既遂。3、犯罪既遂按照相关法律行进审判定罪,而犯罪未遂在量刑上往往有减免,可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犯罪既遂与未遂的区别在于结果与原因犯罪既遂与未遂的区别在于结果与原因。犯罪既遂是指犯罪人已经完成了刑法规定的全部构成要件,即已经着手实行犯罪,但由于犯罪
    2023-08-19
    129人看过
  •  抢夺罪数额认定依据是什么?
    这段内容讲述了抢夺罪的相关司法解释规定。根据数额大小,抢夺罪可以分为数额较大的、数额巨大的和数额特别巨大的三种情况。其中,数额较大的情况指的是抢夺数额在一千元至三千元之间,数额巨大的情况指的是抢夺数额在三万元至八万元以上,而数额特别巨大的情况指的是抢夺数额在二十万元至四十万元之间。按照抢夺罪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当抢夺的数额在一千元至三千元之间时,属于数额较大的情况;当抢夺的数额在三万元至八万元以上时,则属于数额巨大的范畴;而如果抢夺的数额在二十万元至四十万元之间,那么就是数额特别巨大的情况。 抢 夺 罪 数 额 较 大 的 标 准 是 什 么 ?抢夺罪是指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行夺取他人财物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的规定,抢夺罪数额较大的标准如下:1. 抢夺他人财物价值在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上的,或者虽未达到五百元或者一千元,但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
    2023-09-02
    421人看过
  • 共同犯罪的认定方法有哪些,法律依据是什么
    律师解答共同犯罪的认定方法,是不区分共同犯罪的不同形态,统一确定共同犯罪的成立条件。共同犯罪成立条件是:①共同犯罪的主体,必须是两个以上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或者单位;②必须二人以上具有共同的犯罪行为,各行为人所实施的行为,必须是犯罪行为;③必须二人以上具有共同的犯罪故意。根据《刑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五条
    2024-05-01
    490人看过
  • 共同犯罪是否适用认罪认罚,法律依据是什么
    共同犯罪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只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愿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承认指控的犯罪事实,愿意接受处罚的,即使是构成共同犯罪,也可以依法从宽处理。从宽处理既包括实体上从宽处罚,也包括程序上从简处理。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十五条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愿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承认指控的犯罪事实,愿意接受处罚的,可以依法从宽处理。第二百二十二条基层人民法院管辖的可能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案件,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被告人认罪认罚并同意适用速裁程序的,可以适用速裁程序,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判。人民检察院在提起公诉的时候,可以建议人民法院适用速裁程序。共同犯罪是否适用认罪认罚,法律依据是什么?陷入法律纠纷需要委托专业律师的话,可以点击#律师电话咨询#直接咨询,我们在全国范围内都能为您匹配到本地丰富案例经验的律师帮助您!咨询后决定请
    2023-12-09
    446人看过
  • 资助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活动罪认定的依据是什么
    一、资助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活动罪认定的依据是什么1、资助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活动罪的行为是资助境内组织或者个人实施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活动。这里的资助,是指向实施危害国家安全犯罪的组织或者个人提供资金、通讯器材、交通工具或者其他物品。2、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活动,是指刑法第102条规定的背叛国家罪、第103条规定的分裂国家罪、煽动分裂国家罪、第104条规定的武装叛乱、暴乱罪、第105条规定的颠覆国家政权罪、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3、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即明知境内组织或者个人实施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但仍给予以资助。二、资助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活动罪处罚如何规定1、境内外机构、组织或者个人资助实施本章第一百零二条、第一百零三条、第一百零四条、第一百零五条规定之罪的,对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2、根据《刑法》第56条和第113条的规定,犯本
    2023-04-25
    106人看过
  • 走私废旧物品罪的认定依据是什么
    一、走私废旧物品罪的认定依据是什么走私废旧物品罪的认定依据如下:1.本罪侵犯的客体是海关监管制度和国家禁止固体废物、液态废物和气态废物进境的制度。2.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海关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逃避海关监管,将境外的固体废物、液态废物、气态废物运输进境的行为。3.犯罪主体为一般主体,自然人和单位均可构成本罪的主体。4.主观方面由故意构成,即明知是境外的固体废物、液态废物、气态废物,却逃避海关监管,将其偷运入境。如果受外方欺骗,将固体废物、液态废物、气态废物误认为是普通货物、物品偷运入境的,则构成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如果没有逃避海关监管将固体废物运入国境的,构成擅自进口固体废物罪。二、走私废物罪怎么处罚?走私废物,构成犯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根据《刑法》第一百五十二条第二、三款规定,逃避海关监管将境外固体废物、液态废物和气态
    2023-09-09
    448人看过
  •  家庭暴力证据的认定依据是什么?
    家庭暴力是一种严重的社会问题,需要得到重视和处理。证据是重要的证明家庭暴力行为的方式,包括当事人的陈述、证人证言、医院伤情鉴定报告和诊疗记录等。这些证据需要进行查证属实,以维护受害者的权益和社会公平。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关注家庭暴力问题,为受害者和家庭提供支持和帮助。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证据主要有:当事人的陈述,并且需要进行查证属实;同事邻居的证人证言,并且需要查证属实;在医院做伤情的鉴定报告和诊疗记录等书证,并且需要查证属实;及其他能证明行为人实施家庭暴力的证据。 家 庭 暴 力 证 据 认 定 标 准 是 什 么 ?家庭暴力是一种严重的社会问题,对于家庭暴力行为的证据认定也具有一定的标准。根据我国《反家庭暴力法》的规定,家庭暴力证据包括:物证、书证、证人证言、当事人的陈述和其他鉴定意见。其中,物
    2023-09-02
    308人看过
  • 容留他人吸毒罪的认定依据是什么?
    容留他人吸毒即指为注射、吸食毒品者提供场所的行为。其构成特征如下:1、犯罪主体为一般主体;2、主观表现为故意;3、客观表现为给吸毒者提供场所的行为;4、侵犯的客体为人们的身心健康以及社会的正常管理秩序。容留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的,处管制、拘役或有期徒刑三年以下,并会判处相对应的罚金。容留他人吸毒罪的处罚:容留他人吸毒罪,是指为他人吸食、注射毒品提供场所的行为。(一)公安机关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三千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容留他人吸食、注射毒品,尚不构成犯罪的。是否构成犯罪,需要参照最高检的立案追诉标准。《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三)》第十一条规定:提供场所,容留他人吸食、注射毒品,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1、容留他人吸食、注射毒品两次以上的;2、一次容留三人以上吸食、注射毒品的;3、因容留他人吸
    2023-07-08
    323人看过
换一批
#犯罪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职务犯罪指的是国家工作人员、公司工作人员或者其他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开展违法活动或者对工作严重不负责任破坏国家职务管理职能的总称。依照刑法应当受到处罚。 常见的职务犯罪包括贪污罪、挪用公款罪、受贿罪、单位受贿罪、行贿罪、对单位行贿罪、介绍贿... 更多>

    #职务犯罪
    相关咨询
    • 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认定的依据是什么?
      山西在线咨询 2021-09-29
      1、本罪是指有查禁犯罪活动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向犯罪分子通风报信、提供便利,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的行为。 2、行为人向犯罪分子通风报信,其中内容如属国家秘密,则又触犯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属牵连犯罪,对之应当择一重罪从重处罚。 3、行为人如果与犯罪分子事先通谋,出于共同故意而在事后帮助的,又会触犯所实施的犯罪,这时属牵连犯罪,对之应择一重罪从重处罚,即所实施的共同犯罪比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处罚
    • 犯罪嫌疑人拒不认罪的处理依据是什么?
      河北在线咨询 2023-11-19
      《刑事诉讼法》第四十六条:对一切案件的判处都要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只有被告人供述,没有其他证据的,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没有被告人供述,证据充分确实的,可以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
    • 强奸罪的犯罪认定依据有哪些
      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3-03-19
      1、侵犯的是妇女性的不可侵犯的权利; 2、客观上必须具有使用暴力、胁迫,使妇女处于不能反抗、不敢反抗、不知反抗状态而乘机实行奸淫的行为; 3、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年满十四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男子; 4、主观肓面表现为故意,并且具有奸淫的目的。
    • 交通事故认定的依据是什么交通事故认定的依据是什么
      福建在线咨询 2022-03-14
      交通事故认定的依据: (一)交通事故认定的依据——行为责任原则 如果当事人对某一起交通事故负有责任,则必定因其由行为引起,没有实施行为的当事人不负事故责任。 交通事故认定是确定当事人行为在事故中所起作用程度的技术认定,在认定交通事故责任时,应实事求是地表述当事人行为在事故中所起作用的程度,不须考虑法律责任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规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交通事故当事人
    • 侵犯著作权行为的认定依据是什么
      天津在线咨询 2023-08-28
      侵犯著作权行为的认定: 1、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发表其作品的; 2、未经合作作者许可,将与他人合作创作的作品当作自己单独创作的作品发表的; 3、没有参加创作,为谋取个人名利,在他人作品上署名的; 4、使用他人作品,应当支付报酬而未支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