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犯罪分子逃避认定要件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3-11 15:51:50 154 人看过

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机关的威信和正常活动。

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的犯罪对象必须是犯罪分子,其中包括犯罪之后,潜逃在外,尚未抓获的犯罪分子,也包括尚未被司法机关发觉的犯罪分子。

一、在实践中一般是如何认定窝藏罪的呢?

(一)客体方面

本罪所侵害的客体是司法机关正常的刑事诉讼活动。犯罪对象是各种依照刑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人。

(二)客观方面

本罪在客观方面主要表现为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的行为。明知,是指认识到自己窝藏是犯罪的人。在开始实施窝藏行为时明知是犯罪的人,或是在开始实施窝藏时,不明知是犯罪的人,但发现对方是犯罪的人后仍然继续实施窝藏行为的,构成本罪。实践中常见的窝藏方式有:

1、把犯罪分子藏匿于一定的处所,至于处所是否为行为人所有或占有、使用对窝藏行为的性质没有影响。通过藏匿,使犯罪分子不容易被其它人发现,特别是不被司法机关发现,从而达到逃避刑事处罚的目的。

2、为犯罪分子提供钱财、衣物、食物及其它物品、使犯罪分子在逃跑过程中不为生活所困,更利于犯罪分子长期躲避,这是司法实践中最常见的除藏匿行为以外,帮助犯罪分子逃避法律制裁的方式。

3、其它帮助犯罪的人逃匿的行为,如为犯罪的人指示逃跑践线和方向等。

(三)主体方面

本罪的犯罪主体是已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四)主观要件

窝藏罪在主观上必须是出于故意,即明知是犯罪的人而实施窝藏行为,过失不构成窝藏罪。区分窝藏的故意和过失的关键在于:

1、行为人是否明确知道他人犯罪,如他人已明确告知行为人自己犯了罪等等。

2、行为人是否应知道他人犯罪,如从他人的言谈举止和向行为人提出的种种要求中推断出来。

3、窝藏行为是否违背了行为人的意志。

二、构成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罪的条件会有什么

1、客体要件——侵犯的客体是司法机关同毒品犯罪分子作斗争的正常活动。

2、客观要件——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必须具有对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的犯罪分子给予保护,使其逃避法律制裁的行为。

这些犯罪分子既包括尚未被抓获而潜逃在外的犯罪分子,也包括已被抓获的已决犯和未决犯。所谓“包庇”是指向司法机关作假证明掩盖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的犯罪分子罪行,或者帮助其毁灭罪证,以使其逃避法律制裁的行为。

实践中,如果明知其人是公安机关正在追捕的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的案犯,而仍向其提供资助或者交通工具,帮助该案犯潜逃的,或者帮助毒品犯罪分子毁灭罪迹,隐匿、转移、销毁罪证等,也都是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的行为。尽管包庇毒品犯罪分子手段多种多样,但目的只有一个,是帮助毒品犯罪分子逃避法律的制裁。另外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的行为,只能发生在被包庇者实施犯罪之后,并且事先没有通谋,如果事前通谋,事后又包庇的,则属于帮助犯,以共同犯罪论处。事中通谋也属于事先通谋,也应以共同犯罪论处。

窝藏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犯罪分子的,也应当按照本罪处罚。

3、主体要件——主体为一般主体,即凡是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实施了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的人,均可构成本罪。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的应从重处罚。

4、主观要件——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过失不构成犯罪。

行为人的动机多种多样,有的是出于亲友之情,有的是出于哥们义气,有的是出于贪图钱财等,无论出于何种动机,只要明知是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的犯罪而予以包庇的,均构成本罪。

三、窝藏罪的构成要件

1、主观要件

窝藏是故意犯罪,过失构不成窝藏。

窝藏罪主观上必须是出于故意,即明知是犯罪的人而实施窝藏行为,明知,是指认识到自己窝藏是犯罪的人。在开始实施窝藏行为时明知是犯罪的人,或是在开始实施窝藏时,不明知是犯罪的人,但发现对方是犯罪的人后仍然继续实施窝藏行为的,构成本罪,过失不构成窝藏罪。区分窝藏的故意和过失的关键在于:

(1)行为人是否明确知道他人犯罪,如他人已明确告知行为人自己犯了罪等等。

(2)行为人是否应知道他人犯罪,如从他人的言谈举止和向行为人提出的种种要求中推断出来。

(3)窝藏行为是否违背了行为人的意志。

司法实践中,认定行为人是否犯窝藏罪,不能光看行为人的口供,而应根据行为人的行为和案件的具体情况,结合其口供和其它相关证据,以综合认定。如果行为人确定不知道对方是犯罪人,或者受欺骗、蒙蔽而为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作虚假证明的,不能认定其是出于主观的故意,也就不能认定窝藏犯罪,不能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

2、客观特征

何谓窝藏,1979年刑法颁行时,一般认为窝藏就是为犯罪分子提供隐藏处所。后来,为了适应司法实践中处理各类犯罪案件的实际需要,1997年刑法修订时,对窝藏作了扩大解释:为犯罪分子提供隐藏处所或者用指使和资助财物等方法帮助犯罪分子逃往他处隐藏。新刑法第三百一十条关于对窝藏罪的窝藏一词的内涵进行扩大解释的做法,是比较符合窝藏罪本质特征的,防止了因刑法规定的不够完善而放纵犯罪分子,做到了有法可依的原则,有利于司法实践部门对窝藏罪的惩治。实践中常见的窝藏方式有:

(1)把犯罪分子藏匿于一定的处所,至于处所是否为行为人所有或占有、使用对窝藏行为的性质没有影响。通过藏匿,使犯罪分子不容易被其他人发现,特别是不被司法机关发现,从而达到逃避刑事处罚的目的。

(2)为犯罪分子提供钱财、衣物、食物及其它物品、使犯罪分子在逃跑过程中不为生活所困,更利于犯罪分子长期躲避,这是司法实践中最常见的除藏匿行为以外,帮助犯罪分子逃避法律制裁的方式。

(3)其它帮助犯罪分子逃匿的行为,如为犯罪分子指示逃跑路线和方向等,如1999年8月,我市某公安分局公安民警到涉嫌伤害罪的犯罪嫌疑人张某家中,抓捕张某时,在敲了张家的门后,张父开了门,见是警察,并看了证件,然后把门关上,对其妻刘某某说:分局的警察来了,快走,后刘带其子张某来到他家的后门,让张使劲跑,当刘某某见张已经跑远了,正在锁后门时,警察进了屋里,刘某夫妇二人被公安机关抓获。本案中,被告人张父,刘某某明知其子涉嫌犯罪的情况下,张父借开门时查看证件等手段故意拖延时间,且刘某某指示逃跑路线,创造条件,乘机放走犯罪嫌疑人张某,帮助张某迅速逃走,两人的行为侵犯了司法机关对犯罪分子的追诉活动,构成窝藏罪。

3、客体要件

本罪所侵害的客体是司法机关正常的刑事诉讼活动。犯罪对象是各种依照刑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人。

4、主体要件

主体是已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1月27日 05:07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刑事责任年龄相关文章
  • 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此罪与彼罪的划分
    1、本罪与其他犯罪共犯的界限。在我国刑法中,帮助行为一般都认定为某种犯罪的从犯,但是,有一些帮助行为被刑法分则规定为实行行为,构成某种独立的犯罪,这是由于这种帮助行为具有很大的社会危害性,因而规定为犯罪,是一种将帮助行为规定为实行行为的犯罪。〔6〕本罪即属此种情况。在刑法条文中还有类似的犯罪规定,如第307条第2款规定的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第354条规定的容留他人吸毒罪,第359条规定的容留卖淫罪等。如果行为人与犯罪分子事前通谋,在其实施犯罪后,为其通风报信、提供便利的,构成犯罪分子所实施的犯罪的共犯,不以本罪论处。2、本罪与窝藏罪的界限。窝藏罪是指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的行为。本罪与窝藏罪在犯罪构成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主观上都出于直接故意,都具有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的犯罪目的,客观上都可以是采取提供隐藏处所或者财物的手段。但是这是两个性质完全不同的犯罪。〔7
    2023-03-08
    256人看过
  •  研究:如何明确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的构成要件?
    该罪行适用于特殊主体——有查禁犯罪活动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客观方面,这些工作人员需要向犯罪分子通风报信、提供便利,帮助其逃避处罚的行为。客体是国家机关的威信和正常活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认定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的要求包括以下两点:1.主体条件:该罪行适用于特殊主体——有查禁犯罪活动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2.构成要件:在客观方面,这些工作人员需要向犯罪分子通风报信、提供便利,帮助其逃避处罚的行为。客体是国家机关的威信和正常活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主观方面主观方面在法律分析中是一个重要概念,涉及到个体意志、情感、信仰等因素在法律决策中的影响。在一些案件中,主观方面可能会对最终的判决产生巨大的影响。例如,在人身伤害案件中,当事人的主观方面可能会影响到他们对于事件的理解和描述。如果当事人对事件的描述与实际情况不符,或者存在虚假陈述,可能会导致案件结果的改变。因此,在法律分析中,需要充
    2023-10-25
    336人看过
  • 我国规定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犯罪立案追诉标准如何认定
    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施行的《关于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试行)的规定,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1、为使犯罪分子逃避处罚,向犯罪分子及其亲属泄漏有关部门查禁犯罪活动的部署、人员、措施、时间、地点等情况的;2、为使犯罪分子逃避处罚,向犯罪分子及其亲属提供交通工具、通讯设备、隐藏处所等便利条件的;3、为使犯罪分子逃避处罚,向犯罪分子及其亲属泄漏案情,帮助、指示其隐匿、毁灭、伪造证据及串供、翻供的;4、其他向犯罪分子通风报信、提供便利、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的行为。根据上述规定,行为人的行为具有以上情形,即应对其立案追究刑事责任。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认定的依据是什么1、本罪是指有查禁犯罪活动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向犯罪分子通风报信、提供便利,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的行为。2、行为人向犯罪分子通风报信,其中内容如属国家秘密,则又触犯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属牵连犯罪,对之
    2023-02-16
    369人看过
  •  "既遂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定罪与处罚问题"
    这段内容讲述了犯罪分子逃避处罚成功时可能会构成的罪名以及相应的刑罚。一般情况下,构成窝藏、包庇罪的会判处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而情节严重的则可能被判处三年至十年的有期徒刑。此外,如果事前存在通谋情形,则属于该犯罪分子所犯之罪的共同犯罪。犯罪分子逃避处罚成功时,通常会构成窝藏罪或包庇罪。1、一般情况下,构成窝藏、包庇罪的,会判处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2、如果是窝藏、包庇情节严重的,会判处三年至十年的有期徒刑。3、另外,如果事前存在通谋情形,属于该犯罪分子所犯之罪的共同犯罪。 窝 藏 、 包 庇 罪 与 帮 助 犯 罪 分 子 逃 避 处 罚 罪 的 区 别 是 什 么 ?窝藏罪和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是两种不同的罪名,它们的区别在于犯罪目的、主观方面和构成要件等方面。首先,窝藏罪是指明知是犯罪的人,为犯罪分子提供隐藏处所、财物,或者提供交通、生活保障,而共同实施犯罪行为
    2023-09-05
    81人看过
  • 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本罪,构成要素有哪些
    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构成要素:(1)客体是国家机关的威信和正常活动;(2)主体为特殊主体,只能是负有查禁犯罪活动职能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3)在主观方面只能是故意;(4)客观方面表现为有查禁犯罪活动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向犯罪分子通风报信、提供便利,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的行为。一、通风报信构成什么罪第一,如果是有查禁犯罪活动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给犯罪分子通风报信的,构成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客观方面表现为有查禁犯罪活动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向犯罪分子通风报信、提供便利,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的行为。第二,如果旅馆业、饮食服务业、文化娱乐业、出租汽车业等单位的人员,公安机关查处卖淫、嫖娼活动时,为违法犯罪分子通风报信,情节严重的,构成包庇罪。二、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罪的四要件是哪些1、客体要件——侵犯的客体是司法机关同毒品犯罪分子作斗争的正常活动。2、客观要件——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必须
    2023-03-29
    401人看过
  • 如何判断是否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
    一、如何判断是否构成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1、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的构成:(1)在主观方面只能是故意;(2)主体为特殊主体,只能是负有查禁犯罪活动职能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3)客体是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4)客观方面表现为有查禁犯罪活动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向犯罪分子通风报信、提供便利,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的行为。2、法律依据:《刑法》第四百一十七条有查禁犯罪活动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向犯罪分子通风报信、提供便利,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二、刑法中什么叫犯罪分子1、犯罪分子就是违反国家刑法,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人;主犯与首要犯罪分子的区别有哪些:主犯是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2、主犯包括三种情况:(1)在犯罪集团中起组织、领导作用的首要分子,即犯罪集团的组织者、领导者。(2
    2023-11-29
    118人看过
  • 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若干问题探讨
    刑法第四百一十七条规定:有查禁犯罪活动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向犯罪分子通风报信、提供便利,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这一规定为查处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犯罪行为提供了法律依据,但是,在理论和司法实践中,对于本罪的认识和处理尚有一些不够明确的地方,影响了对该罪的查处,本文就其中的几个问题谈点粗浅的认识。一、对本罪主体范围的界定本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有查禁犯罪活动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熓孕小罚?以下简称《立案标准》规定为有查禁犯罪活动职责的司法及公安、国家安全、海关、税务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立案标准加了一个等字,表明除上述机关之外,还有其他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可以成为本罪的主体,但具体包括哪些并未明确,实践中很难把握,而理论界对本罪主体认定问题上意见也很不统一。一
    2023-06-11
    173人看过
  • 杭州判首例"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案
    新华社杭州10月31日电(方益波黄西法)杭州市西湖区人民法院日前以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和受贿罪,一审判处原杭州市看守所民警章英豪有期徒刑二年。据悉,这是杭州首次以新刑法中的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判决此类案件。据法院审理认定,章英豪1998年8月警校毕业参加工作,在杭州市看守所担任管室民警。1999年底至今年5月,章明知在押犯对外联络可能会造成犯罪分子逃避处罚后果的情况下,仍利用晚上值班或白天无其他民警在场之机,将在押犯周某、施某等11人带到自己办公室内,将自己的手机多次提供给他们用于对外联络。其中,未决犯施某、夏某、王某等人在对外通话中明显涉及案件情况,企图逃避处罚。期间,章英豪收受上述在押犯及其家属所送财物总价值1万余元。案发后,赃物被追回,被告人章英豪退清了全部赃款。法院认为,章英豪系有查禁犯罪活动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向犯罪分子提供便利,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且利用职务之便利,非
    2023-06-11
    338人看过
  • 哪些行为属于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
    1、本罪的客体要件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机关的威信和正常活动。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的犯罪对象必须是犯罪分子,其中包括犯罪之后,潜逃在外,尚未抓获的犯罪分子,也包括尚未被司法机关发觉的犯罪分子。2、本罪的客观要件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有查禁犯罪活动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向犯罪分子通风报信、提供便利,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的行为。通风报信、提供便利的行为可能发生在犯罪分子被发现后,也可能发生在犯罪分子被发现前。所谓通风报信,是指向犯罪分子泄露、提供有关查禁犯罪活动的情况、信息,如查禁的时间、地点、人员、方案、计划、部署等。其既可以当面口述,又可以通过电话、电报、传真、书信等方式告知,还可以通过第三人转告。所谓提供便利条件,是指向犯罪分子提供住处等隐藏处所;提供钱、物、交通工具、证件资助其逃跑;或者指点迷津,协助其串供、隐匿、毁灭、伪造、篡改证据,等等。无论其提
    2023-03-07
    60人看过
  • 刑法对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判好久?
    律师解答:两种情形。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既遂一般判刑:1、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2、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本罪的犯罪主体为特殊主体仅限为有查禁犯罪活动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不具有该身份的人不构成本罪。《刑法》第四百一十七条有查禁犯罪活动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向犯罪分子通风报信、提供便利,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2024-05-06
    74人看过
  • 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的管辖是怎样规定的
    一、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的管辖是怎样规定的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属检察院和公安部门的管辖,不管是这种犯罪,只要是与违反刑法有关的犯罪都是属于当地的检察院和公安部门的职权范围而必须要立案管辖的。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的认定:1、行为人向犯罪分子通风报信,其中内容如属国家秘密,则又触犯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属牵连犯罪,对之应当择一重罪从重处罚。2、行为人如果与犯罪分子事先通谋,出于共同故意而在事后帮助的,又会触犯所实施的犯罪,这时属牵连犯罪,对之应择一重罪从重处罚,即所实施的共同犯罪比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处罚重,如走私犯罪,对之则应以共犯论处,反之就应以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治罪。《刑法》第四百一十七条规定:“有查禁犯罪活动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向犯罪分子通风报信、提供便利,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是指向性质严
    2023-04-29
    305人看过
  • 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判刑最新规定有哪些
    一、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判刑最新规定有哪些1、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判刑最新规定为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或者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向性质严重的犯罪分子或者犯罪集团通风报信、提供便利的,多次向犯罪分子通风报信的,或者因向犯罪分子通风报信、提供便利,造成严重后果的等,加重处罚。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四百一十七条规定,有查禁犯罪活动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向犯罪分子通风报信、提供便利,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二、逃避处罚包括什么为使犯罪分子逃避处罚,向犯罪分子及其亲属泄漏有关部门查禁犯罪活动的部署、人员、措施、时间、地点等情况的;为使犯罪分子逃避处罚,向犯罪分子及其亲属提供交通工具、通讯设备、隐藏处所等便利条件的;为使犯罪分子逃避处罚,向犯罪分子及其亲属泄漏案情,帮助、指示其隐匿、毁灭、伪造证据及串供
    2023-06-14
    259人看过
  • 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既遂的刑法裁量规定?
    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以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立案:1、为使犯罪分子逃避处罚,向犯罪分子及其亲属泄露有关部门查禁犯罪活动的部署、人员、措施、时间、地点等情况的;2、为使犯罪分子逃避处罚,向犯罪分子及其亲属提供交通工具、通讯设备、隐藏处所等便利条件的;3、为使犯罪分子逃避处罚,向犯罪分子及其亲属泄露案情,帮助、指示其隐匿、毁灭、伪造证据及串供、翻供的;4、其他向犯罪分子通风报信、提供便利、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的行为。根据上述规定,行为人的行为具有以上情形,即应对其立案追究刑事责任。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是指有查禁犯罪活动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向犯罪分子通风报信、提供便利,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的行为。一、通风报信应当受到什么处分1、一般人明知道对方是犯罪分子,但仍旧为其通风报信,希望可以帮助对方逃避处罚,对于这一行为,达到立案标准之后,一般是按照包庇罪论处。2、但要是负有查禁犯罪活动职责的
    2023-03-09
    162人看过
  • 具体哪些要素会构成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
    符合以下要素会构成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主体为有查禁犯罪活动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客体是国家机关的威’信和正常活动;表现为有查禁犯罪活动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向犯罪分子通风报信、提供便利,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的行为。《刑法》第四百一十七条有查禁犯罪活动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向犯罪分子通风报信、提供便利,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2024-05-01
    272人看过
换一批
#刑法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刑事责任年龄,是指我国刑法规定的行为人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年龄划分。 根据规定,年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应当负刑事责任;年满十四周岁未满十六周岁的在犯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等八大严重犯罪时,需要承担刑事责任;低于十四周岁的无需承担刑事责任。 此外... 更多>

    #刑事责任年龄
    相关咨询
    • 帮助单位一起逃税,帮助犯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怎么?
      江苏在线咨询 2022-07-31
      刑法第四百一十七条规定的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是指有查禁犯罪活动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向犯罪分子通风报信、提供便利,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的。对罪状中的“犯罪分子”如何解释,司法实践中存在不同意见,虽然我国刑事诉讼法第十二条规定“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但实际上本法条中的“犯罪分子”反而不应包括“帮助时”已被法院生效判决宣告为有罪的人,因为判决宣告为有罪的人已受到法律追究,
    • 如何认定帮助犯罪分子逃避追捕罪的情节严重
      江苏在线咨询 2022-03-17
      一般说,“情节严重”的相关情节可以从三个方面考虑: 一是犯罪主体: 1、正在被通缉的;2、正在被公安机关追捕且情况紧急的;3、脱逃犯、越狱犯等。 二是犯罪行为: 1、该行为足以帮助犯罪分子逃避正在进行的追捕的;2、该行为持续时间较长;3、该行为次数多,如三次以上;4、该行为窝藏人数多,如三人以上。 三是犯罪后果: 1、后果严重,可能判处无期徒刑以上刑罚的;2、造成犯罪分子长时间未能归案的;3、帮助
    • 老X帮助好朋友逃命,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证据标准
      重庆在线咨询 2022-07-21
      为使犯罪分子逃避处罚,向犯罪分子及其亲属泄漏有关部门查禁犯罪活动的部署、人员、措施、时间、地点等情况的;为使犯罪分子逃避处罚,向犯罪分子及其亲属提供交通工具、通讯设备、隐藏处所等便利条件的。
    • 怎样帮助犯罪分子做逃避处罚罪笔录
      北京在线咨询 2022-07-30
      督察机构对本级公安机关所属单位和下级公安机关拒不执行法律、法规和上级决定、命令的,可以责令执行;对本级公安机关所属单位或者下级公安机关作出的错误决定、命令,可以决定撤销或者变更,报本级公安机关行政首长批准后执行。 二、向纪检部门控告的具体程序 (1)对本区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违反党和国家的政策、法律、法规以及违反党纪、政纪的行为,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均可到区公安局纪检监察部门进行举报、控告。 (2)
    • 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犯罪分子,窝藏罪犯如何处理?
      安徽在线咨询 2023-03-31
      1、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是指有查禁犯罪活动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向犯罪分子通风报信、提供便利,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的行为。 2、《刑法》第四百一十七条【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有查禁犯罪活动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向犯罪分子通风报信、提供便利,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