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抗力条款引起的后果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3-29 08:53:08 469 人看过

不可抗力引起的后果主要有两种:解除合同;延期履行。至于在什么情况下解除合同,在什么情况下只能延迟履行要根据不可抗力对履行合同造成的影响程度而定,也可以由双方当事人在合同中作具体规定。合同设规定时,一般的解释是:不可抗力的含义及其后果解释不一,因此,当事人就在合同中拟定来可抗力条款,以避免不可抗力及其后果的不确定性。

一、合同中的不可抗力条款是什么

不可抗力条款是指合同中约定如当事人一方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全部或部分义务的,免除其全部或部分的责任。另一方当事人不得对此要求损害赔偿。因此,不可抗力条款是一种免责条款。构成不可抗力的意外事故应具备的条件:

①意外事故是在签订合同以后发生的;

②意外事故是当事人所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和不可控制的。不可抗力的事故主要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由于自然力量引起的,如水灾、风灾、旱灾、地震等;另一种是社会原因引起的,如战争、封锁、政府禁令等;

③意外事故的引起没有当事人疏忽或过失等主观因素。

二、不可抗力条款注意事项

1、要注意不可抗力条款的措施及其不同解释

例如,当不可抗力阻止了合同的履行或是妨碍了合同履行时,遭受不可抗力一方方可免责。由于阻止和妨碍的含义是不一样的,妨碍一词比阻止一词解释起来要宽松得多。使用什么措施,订约双方当事人应结合自己的意图加以斟酌。

2、应避免把罢工算作不可抗力

一般来说,罢工多是由于工人工资、福利等问题引起的。在资本主义国家,罢工是经常发生的,并不一定不可避免、不可克服,如不分情况,笼统将罢工算作不可抗力事件,就将给资本主义国家的当事人以可乘之机,以罢工为由,援引不可抗力条款,来推卸对合同应履行的责任。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10日 14:51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不可抗力相关文章
  • 不可抗力条款与免责条款的区别
    不可抗力条款是规定在合同订立后发生当事人在订合同时不能预见、不能避免、不可控制的意外事故,以致不能履行合同或不能如期履行合同时,遭受不可抗力的一方可以免除履行合同的责任的条款。所谓不可抗力,在中国《民法典》上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和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当事人自身能力不能抗拒也无法预防的客观情况或事故。不可抗力可以是自然原因酿成的,也可以是人为的、社会因素引起的。前者如地震、水灾、旱灾等,后者如战争、政府禁令、罢工等。不可抗力所造成的是一种法律事实。当不可抗力事故发生后,可能会导致原有经济法律关系的变更、消灭,如必须变更或解除经济合同;也可能导致新的经济法律关系的产生,如财产投保人在遇到因不可抗力所受到的在保险范围内的财产损失时,与保险公司之间产生出赔偿关系。当不可抗力事故发生后,遭遇事故一方应采取一切措施,使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在订立买卖合同时,一般都订有不可抗力条款,其内容包括:不可
    2023-06-14
    330人看过
  • 一起货损案引发的不可抗力免责争议
    2000年8月27日,河北唐山某海运公司(简称A海运公司)所属金成山轮,在辽宁营口鲅鱼圈港装载1.41万吨玉米驶往目的地海口港,收货人是海南某粮油贸易公司(简称B贸易公司)。驶抵江苏连云港近海的金成山轮,于29日10时40分收到上海气象台发布的第12号台风信息,船长推断该轮以平均9.2节的航速,可赶在台风之前,于30日14时左右到达浙江舟山群岛北部的绿华山锚地躲避台风,因此决定继续向南航行。航行中的金成山轮,于29日22时40分收到上海气象台发布的气象信息:第12号台风中心已经到达琉球群岛南部一带,移动方向已从29日12时起由西北转向西北偏北,移动速度为9节。船长判断,该轮仍可于30日16时左右驶抵绿华山锚地,而那时台风中心会远在100海里之外,逐令该轮继续向南航行。但是,第12号台风中心的移动速度从30日早晨起,在很短的时间里突然增加到16节。因此,该轮航行受阻,当晚20时左右驶抵长江口
    2023-06-08
    80人看过
  • 不可抗力造成的后果如何承担
    一、不可抗力造成的后果如何承担不可抗力造成的后果不承担责任。因不可抗力造成他人损害的,不承担责任,但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处理。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条【不可抗力】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民事义务的,不承担民事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不可抗力是不能预见、不能避免且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二、合同出现不可抗力可以解除吗因为不可抗力使得合同不能实现签订合同的目的的,当事人可以依法解除合同。另外,基于不可归责于双方当事人的原因导致合同解除的,一般无需承担违约责任。《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三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二)在履行期限届满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三)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四)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2023-06-16
    167人看过
  • 不可抗力条款可以公证吗?
    不可抗力条款可以约定,但是约定时需要注意以下情况:1、合同中是否约定不可抗力条款,不影响直接援用法律规定。2、不可抗力条款是法定免责条款,约定不可抗力条款如小于法定范围,当事人仍可援用法律规定主张免责;如大于法定范围,超出部分应视为另外成立了免责条款。3、不可抗力作为免责条款具有强制性,当事人不得约定将不可抗力排除在免责事由之外。一、延期交房免责事由有哪些延期交房的免责事由一般包括不可抗力以及约定的免责事由。不可抗力一般为出现了自然灾害,如地震、台风、洪水等,以及政府的禁令行为,如环保停工等。根据2021年实施的《民法典》第五百九十条规定,当事人一方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据不可抗力的影响,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责任,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应当及时通知对方,以减轻可能给对方造成的损失,并应当在合理期限内提供证明。当事人迟延履行后发生不可抗力的,不免除其违约责任。二
    2023-03-30
    139人看过
  • 适用不可抗力条款应具备的条件
    一、不可抗力的适用条件不可抗力的适用条件有:(一)必须存在不可抗力;(二)不可抗力与不能履行合同义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三)不可抗力在合同签订前已经发生;(四)当事人一方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应当及时通知对方,以减轻可能给对方造成的损失,并应当在合理期限内提供证明。根据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九十条规定,当事人一方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据不可抗力的影响,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责任,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应当及时通知对方,以减轻可能给对方造成的损失,并应当在合理期限内提供证明。当事人迟延履行后发生不可抗力的,不免除其违约责任。二、开发商延期交房的不可抗力是什么开发商延期交房的“不可抗力”是:因为自然原因,如火灾、地震、风灾等引起的;由社会原因引起的社会现象,如如战争等;因为政府制定新的行政法规等政策性文件导致延期交房的。三、
    2023-03-06
    451人看过
  • 引起不可抗力房屋租赁合同效力的因素有哪些
    房屋租赁合同在疫情影响下对不可抗力的认定是:受疫情影响,房屋承租人无法正常使用承租房屋的,可以请求减免部分租金;承租人或出租人认为继续履行租赁合同损失过大,请求提前终止租赁合同的,应当予以解除。一、疫情期间租赁写字楼能免租金吗疫情期间租赁写字楼,双方可以协商减免租金或者节约。受疫情影响,部分房屋承租人可能无法正常返还所在地使用租赁房屋的,承租人可以根据不可抗力的相关合同条款与出租人协商要求减免部分租金。承租人或者出租人认为继续履行租赁合同损失过大,也可以要求提前终止租赁合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当事人一方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据不可抗力的影响,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责任,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应当及时通知对方,以减轻可能给对方造成的损失,并应当在合理期限内提供证明。当事人迟延履行后发生不可抗力的,不免除其违约责任。二、买卖不破租赁的法律规定有什么
    2023-03-17
    224人看过
  • 不可抗力后果的承担原则是什么?
    一、不可抗力后果的承担原则是什么?不可抗力后果的承担原则损害即赔偿,不可抗力事件只是部分的或者暂时的阻碍了合同的履行,则发生事件的一方可以部分履行合同或者延迟履行合同。抗力来免除执行合同义务的。如特定标的物的灭失或货源难以再获得。二、哪些情况属于“不可抗力”事故?按照通说,典型的不可抗力主要有以下两类:1、自然灾害。自然灾害是我国立法和学术界认同的最典型的不可抗力现象,具体包括地震、海啸、台风、洪水、泥石流等。但需注意,并非一切自然灾害都能作为不可抗力而成为免责理由,一些轻微的、并未给当事人的义务履行造成重大影响的自然灾害,不构成不可抗力。2、社会异常事件。社会异常事件既不是自然灾害,亦非政府行为,而是社会中团体政治行为引致的事件,如战争、武斗冲突、罢工、劳动力缺乏、骚乱、暴动等,这些事件对发动者或制造者而言是能预见与避免的,而对私法行为的当事人而言则是既不能预见也不能避免与克服的。三、构
    2023-06-01
    118人看过
  • 不可抗力后果及其处理的原则是
    一、不可抗力后果及其处理的原则是合同当事人对于不可抗力事件的发生必须根本无法预见。如果能预见,或应该能够预见,则不构成不可抗力,例如某船运输一批货物从一海港到另一海港,船长出海前未听广播天气预报即开船,结果遇上风暴使货物受损。该风暴对于船长来说就不是不可抗力。因为作为海上运输的船长出海前应了解一下当天的天气预报,而天气预报已对该风暴作了预告,船长能够预见,却由于疏忽未注意应当承担货损的责任。即使出现了不可预见的灾害,如果造成的后果是可以避免的,那么也不构成不可抗力,只有无法采取任何措施加以避免,才具有不可抗力的特征。例如船在海上遇到风暴,附近就有避风港但不进去致使货物受损也需承担责任。这是不可抗力的最后一个特征。指当事人对该事件的后果无法加以克服,即毫无办法加以阻止这是不可抗力的延伸。不过,即使签订合同后遇上不可抗力因素,若合同内没有列明不可抗力条款,也有可能不能免责的。不可抗力条款是指合
    2023-07-07
    353人看过
  • 可以约定不可抗力为条款吗
    不可抗力条款可以约定。在合同中不可抗力条款不是必须写明的,因为法律有明文规定,直接援引法律规定也是可以的。一、合同中的不可抗力有什么合同中的不可抗力有:一、台风、洪水、冰雹等自然灾害;二、征收、征用等政府行为;三、罢工、骚乱等社会异常事件。在不可抗力的应用中,有以下问题值得注意:1、合同中是否约定不可抗力条款,不影响直接援助法律规定;2、不可抗力条款是法定豁免条款,约定不可抗力条款小于法定范围的,当事人仍可以援助法律规定主张豁免;超出法定范围的,视为另外设立豁免条款;3、不可抗力作为豁免条款是强制性的,当事人不得同意将不可抗力排除在豁免理由之外。二、因不可抗力解除合同的有关规定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有关于因不可抗力因素解除合同的相关规定。不可抗力是一项免责条款,是指买卖合同签订后,不是由于合同当事人的过失或疏忽,而是由于发生了合同当事人无法预见、无法预防、无法避免和无法控制的事件,
    2023-06-21
    189人看过
  • 不可抗力格式条款免责有效力
    民法典规定的法定的免责事由仅限于不可抗力。《民法典》规定,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常见的不可抗力有:1、自然灾害如地震、台风、洪水、海啸等。2、政府行为。政府行为一定是指当事人在订立合同以后发生,且不能预见的情形。如运输合同订立后,由于政府颁布禁运的法律,使合同不能履行。3、社会异常形象。一些偶发的事件阻碍合同的履行,如罢工骚乱等。不可抗力虽为合同的免责事由,但有关不可抗力的具体事由很难由法律作出具体列举式的规定,因此根据合同自由原则,当事人可以在订立不可抗力条款时,具体列举各种不可抗力的事由。
    2023-06-14
    389人看过
  • 不可抗力条款能够约定吗
    一、不可抗力条款能够约定吗1、不可抗力条款可以约定。在合同中不可抗力条款不是必须写明的,因为法律有明文规定,直接援引法律规定也是可以的。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条,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民事义务的,不承担民事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不可抗力是不能预见、不能避免且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二、不可抗力如何认定根据我国法律的上述规定,作为一种不可抗力事件必须具备以下三个要件。第一,主观要件,即不可抗力的发生是当事人无法预见和不可能预见的。也就是说当事人在签订合同时,无法知道事件要在何时、何地发生,也无法预先知道发生的情况如何。如果能事先预料、预测、预报,并能提前采取措施避免的,则不能认为是不可抗力。第二,客观要件,即在现有条件下,当事人所具备的物质力量和技术力量对事件的发生是不可避免和不可克服的。如果从现实条件来看,当事人能够采取措施避免和消除事件的发生,则不能认为是不
    2023-06-12
    262人看过
  • 不可抗力及罚金条款适用
    申请人:奥地利某国际刚才贸易公司被申请人:中国上海某进出口有限公司申请人与被申请人于1999年4月7日再申请人提供的格式文本的基础上签订了一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双方在合同中约定,由申请人向被申请人出售5000公吨的优质冷轧卷办,单价242美元/公吨,合同货款总额1210000美元。价格条件为CFRtianjin,买方必须在1999年4月21日之前开立信用证。同时,合同还在支付条款中规定,若买方未按时开立信用证,买方应向卖方支付合同金额的3%作为罚金(penalty)。被申请人因进口许可证问题没能在合同规定的开证期间开出信用证。之后,为促使被申请人尽快解决信用证的问题,申请人提议修改合同的支付条款,修改内容为:申请人支付10%定金,条款中的罚金从原合同规定的3%提高到5%。被申请人不同意这项修改,故未在申请人的提议上签字。4月22日,被申请人作出让步,函告申请变更原定开证期,同意将罚金从3%
    2023-06-07
    246人看过
  • 保险法修订引入不可抗辩条款两年后不能解除合
    《中华人民共和国修订(草案)》,对被保险人利益保护一直是关注的焦点,其中与被保险人关系最密切的法部分改动较大。明确合同成立时限目前,因法律规定不明确而争议较多。记者了解到,数年前,广州一名投保人刚缴纳了首期保险费,在完成体检后不到10小时便遇害身亡。这单保险的受益人向保险公司提出300万元索赔,保险公司以未收到体检报告、尚未同意承保为由,拒绝赔付。投保人填写投保单、交付首期保费后,到保险公司收到其体检报告最终同意承保之前存在一个时间差。这样一个空白期,对投保人可能发生的意外风险责任归属,我国现有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人们通常认为只要缴了费,自己就应获得相应的保障,保险公司就该赔。太平洋(601099行情,爱股,资讯)保险公司夏晓东称:国外寿险业目前一般通过以下两种变通方法来控制防范投保流程风险,其一是在核保过程期间,为投保人出具一份暂保单,作为一种临时约定。暂保单可以对该期间的种种可能情况作出
    2022-04-13
    195人看过
  • 发生不可抗力会产生什么后果
    发生不可抗力会产生的影响,具体如下所述:不可抗力事件发生后对合同产生实质影响的情况可以分为三种:其一,造成合同完全不能履行;其二,造成合同部分不能履行;其三,造成合同不能按时履行。对此,《民法典》第590条规定,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据不可抗力的影响,部分或全部免除责任,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当事人迟延履行后发生的不可抗力不能免除责任。根据这一规定,不可抗力造成合同完全不能履行的,如标的物全部灭失或毁损,导致合同履行的客观不能,当事人免予承担违约责任。如不可抗力发生后,合同履行在客观上仍为可能,但合同目的已根本不能实现,则合同当事人有权解除合同。对此,《民法典》第563条在规定法定解约权的情形时也作了规定,即将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作为法定解约权的第一种情形。在不可抗力造成合同部分不能履行的情况下,当事人可以免除部分不能履行的责任,对于仍可履行的部分,双方既可以协商解除,如果
    2023-08-11
    465人看过
换一批
#犯罪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所谓不可抗力,是指合同订立后发生的,当事人订立合同时不能预见的,且不能避免和不能克服的导致合同不能履行或不能按期履行的客观现象。 不可抗力的范围包括以下三种情况: (1)自然灾害。如地震、台风、洪水、旱灾、海啸等。 (2)政府行为。... 更多>

    #不可抗力
    相关咨询
    • 援引不可抗力条款在法律上具有什么后果
      江苏在线咨询 2023-07-26
      首先,不可抗力是不能预见、不能避免且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 其次,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民事义务的,不承担民事责任。 再次,当事人适用不可抗力进行的免责应具备的条件: (1)证明导致该违约行为产生的事件属于“不可抗力”; (2)证明并非因“不可抗力”事件发生前已经发生的违约行为导致遭受该“不可抗力”事件; (3)证明该违约行为系由“不可抗力”事件直接导致; (4)证明在发生“不可抗力”事件发生后第一时间
    • 疫情的引起不可抗力因素
      贵州在线咨询 2023-05-30
      1、疫情是是不能预见、不能避免且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时属于不可抗力因素。 2、《民法典》第一百八十条规定,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民事义务的,不承担民事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不可抗力是不能预见、不能避免且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
    • 规定疾病是由不可抗力引起的吗
      甘肃在线咨询 2023-11-22
      疾病不属于不可抗力,因为疾病不属于不能预见、不能避免且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因此因为疾病不能履行合同义务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比如采取补救措施、赔偿损失。
    • 不可抗力引起的合同无效怎么办?
      甘肃在线咨询 2022-07-11
      不可抗力造成的不履行合同,根据不可抗力的影响,免除或者部分免除违约方的责任;如果该不能履行是因为违约方迟延履行导致的,不能免除当事人的违约责任。根据《民法典》第五百九十条规定,当事人一方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据不可抗力的影响,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责任,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应当及时通知对方,以减轻可能给对方造成的损失,并应当在合理期限内提供证明。当事人迟延履行后发生不
    • 因不可抗力、标的物转移而引起的不可抗力、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
      西藏在线咨询 2022-03-05
      标的物提存后,不论债权人是否提取,都产生债务消灭的法律效果,根据法律规定,标的物所有权自标的物交付时起转移。提存视为标的物的交付,因此,自提存之日起,提存物的所有权转移,债权人作为提存标的物的所有者,该标的物上的权利由其享有,义务和风险由其承担,标的物提存后,因不可抗力、标的物的自然变化。第三人的原因或者提存人保管不当,都可能引起标的物的毁坏、损失、甚至标的物不复存在,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由债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