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第一原则何时适用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5-02 20:43:47 416 人看过

1、两个以上商标注册申请人在同一商品或者类似商品上以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申请注册,适用在先申请原则的,应当对在先申请的商标进行初步审定和公告;当日申请的,应当对首次使用的商标进行初步审定并予以公告,两个以上的申请人以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申请同一商品或者类似商品注册的,商标局只能受理一件。一般做法有三种:第一种是先申请后使用原则,第二种是先使用后使用原则,第三种是混合原则,即先申请后使用的混合原则(1)两个以上的申请人在同一或者类似的商品上申请注册同一或者类似的商标,商标局受理第一次商标注册申请,驳回后一次申请。在先申请按照申请人申请商标注册的日期确定。商标注册申请日为商标局收到申请之日。因此,应当以商标局收到申请文件的日期作为判断申请优先权的标准

(2)“使用优先”原则是指两个以上的申请人在相同或者类似的商品上申请注册相同或者类似的商标,商标局受理第一用户的商标注册申请。即由商标局对当日申请的商标进行初步审定,并公告在先使用的商标。申请人同时开始使用商标或者双方均未使用商标的,实际做法是,经协商一致,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协商一致,向商标局提交书面协议。逾期不成协议的,由全体申请人在商标局主持下抽签决定或者由商标局裁定。

(3)两个原则的利弊,申请优先原则只需以商标注册申请日为审查依据,操作简便,但不利于保护商标第一使用人。“先用”原则可以保护先用人,但需要审查先用人的证明,不易操作。而且,这类登记具有不确定性,有可能因他人提供的在先证据而被撤销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1月27日 16:53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商标注册相关文章
  • 临时调整章程适用应当遵循的原则
    临时调整章程适用应当遵循什么样的原则?公司的章程指定是一个涉他性领域(效力涉他和记载事项涉他),应当受到法律的规制。特别是公司章程的制定和修改基本上是一个内部控制过程,受其效力影响的债权人等公司外部人无法参与发表意见,如果对此种关涉第三人利益的契约的形成过程不进行监控,则该契约的拟订可能根本不会考虑第三人的利益,从而极有可能使其利益受到损害。由于公司的活动带有不确定性和动态性,一旦此种第三人达到一定归规模并形成团体,则不当的章程自治行为会影响到整个第三人利益团体的的安全,乃至于损及交易秩序的维护。因此,公司章程的涉他性要求公司章程的制定和变更必须遵循必要的原则和程序。章程的设立和变更尤是如此,更何况临时的调整适用。故,公司章程的临时调整适用应当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章程的调整适用只能是针对某一具体事件,而不应当是泛指某类事件。如果说是一项长期的约束规定,单单以股东会决议的形式作调整会使公司
    2023-06-05
    132人看过
  • 追诉时效也应适用从旧兼从轻原则
    一、基本案情犯罪嫌疑人某甲,男,1973年出生,安徽省某县人,农民。1996年5月,某甲趁黑夜无人之机,到本村一村民家,撬门入室,窃得价值7000元的财物。后外出打工,一直未回,也未有其他犯罪行为。被害人次日发现被盗,即向公安机关报案,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因线索较少,未能及时破案。2003年3月20日,公安机关接到知情人举报,查明某甲的犯罪事实,将其抓获归案,移送检查机关审查起诉。二、分歧意见本案在审查起诉过程中,形成四种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某甲盗窃时,安徽省司法机关适用的盗窃罪数额的标准为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盗窃案件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1992年12月11日)中规定的较大的标准为人民币500元,数额巨大的标准为人民币5000元。数额巨大的适用刑为5年至10年有期徒刑。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均规定:法定最高刑为十年有期徒刑的,追诉
    2023-02-22
    292人看过
  • 如何适用禁止反言原则
    1、当庭的陈述与诉状中所主张的内容明显矛盾,法院应用禁止反言原则,直接采信在前的陈述,也即采信诉状中对事实的陈述而否定当庭所作的相反的陈述。2、在一审诉讼程序中已明确放弃的诉求,法院未予审理,后又以已经放弃的诉求作为上诉理由,二审法院适用禁止反言原则,对该点理由不予处理。禁止反言原则的法律规定禁止反言原则法律规定如下:1、在诉讼过程中,一方当事人陈述的于己不利的事实,或者对于己不利的事实明确表示承认的,另一方当事人无需举证证明。2、在证据交换、询问、调查过程中,或者在起诉状、答辩状、代理词等书面材料中,当事人明确承认于己不利的事实的,也无需再举证。《民事诉讼证据若干规定》第八条,诉讼过程中,一方当事人对另一方当事人陈述的案件事实明确表示承认的,另一方当事人无需举证。但涉及身分关系的案件除外。对一方当事人陈述的事实,另一方当事人既未表示承认也未否认,经审判人员充分说明并询问后,其仍不明确表示
    2023-07-24
    487人看过
  • 羁押的适用原则
    在我国,羁押基本上是一种逮捕、拘留决定以后的,依附于拘留、逮捕的剥夺公民人身自由的当然状态,不是一种独立的强制措施。许多国家法律规定一系列具体的羁押适用原则,通过这些限制性规定,规范和防止滥用羁押措施。1.拘捕前置原则也称逮捕先行主义,合法的拘捕是羁押的前提条件,只有先行拘捕才能申请羁押。未经合法拘捕到场时,警察不得自行接送,检察官不得申请法院羁押。这一原则要求逮捕与羁押分离,捕押分离制度是逮捕前置原则的基础。拘捕前置原则是与司法裁判原则联系在一起的。实行这一原则是基于羁押是剥夺人身自由最严厉,影响公民利益最严重的措施,更应以拘捕为前提,从而实现双重审查(审查拘捕是否合法与是否符合羁押要件),方足以确保嫌疑人的人身自由。由于我国没有实行捕押分离制度和司法审查及司法裁判制度,缺乏推行该原则的基础。2.一次性原则,案件单位原则要求羁押要以案件为单位进行。就是说实施逮捕和羁押必须与案件事实相对应
    2023-06-11
    99人看过
  • 在适用共同过失原则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适用共同过失原则应注意的问题。注意债权人过错的阶段性,注意在诉讼过程中与债权人过错的区别。过错通常发生在诉讼之前,或者从诉讼延伸到诉讼阶段。诉讼过程中的错误主要表现为滥用执法程序或错误的起诉对象给被告造成损失的行为。注意力和滥用权力之间的区别。滥用权力是指权利人不正当行使知识产权,给他人造成损失的行为。例如,在没有确凿证据的情况下,权利人在媒体上公开指控某人侵犯其专利权;在诉讼过程中,法院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对被告采取了诉前禁令措施,但法院最终没有承认被告的侵权行为。债权人过错的举证责任由侵权人承担。减轻侵权人的责任,就是对权利人承担责任。这种责任是过错责任。一般程序是,当债权人起诉侵权人侵权时,侵权人可以提出债权人有过错作为抗辩,以减轻或免除其责任,此时的证据应由侵权人承担在知识产权领域,在知识产权损害赔偿中忽略了过失相抵原则,债权人故意诱使他人侵权或明知侵权行为已经发生而未及时制止侵权行为
    2023-05-07
    101人看过
  • 订立合同原则第一原则
    订立合同原则第一原则是平等原则。合同当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一方不得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另一方。合同订立的其他原则还有:1.诚实信用原则诚实、讲信用,不得有欺诈或其它违背诚实信用的行为。2.自愿原则当事人依法享有自愿订立合同的权利,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合同内容除法律强制性规定外,由当事人自治约定。3.公平原则在订立合同时,要依据公平原则确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依据公平原则确定风险的合理分配、依据公平原则确定违约责任。4.遵守公序良俗原则当事人订立、履行合同,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扰乱社会经济秩序,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一、订立合同所需要的条件订立合同所需要的条件如下:1.订约主体存在双方或多方当事人。所谓订约主体是指实际订立合同的人,他们既可以是未来的合同当事人,也可以是合同当事人的代理人。2.双方当事人订立合同必须是“依法”进行的。所谓“依法”签订合同,是指订立合同要符
    2023-06-23
    271人看过
  • 担保物权适用原则
    原则:公示公信、善意取得、法定担保物权优先以及实体权受保护原则。最后,基于意思自治原则,物权公示原则,是指民事主体对物权的享有与变动均应采取可取信于社会公众的外部表现方式的原则。善意取得,又称"即时取得"、"动产善意取得"、"第三人善意取得在动产占有人非法处分其占有的动产时,如第三人基于善意受让对该动产取得占有,则依法对其即时取得所有权或他物权的制度。意思自治原则是指民事主体可依自己的自由意志从事民事活动。意思自治包含自主参与、自主选择、自己责任等基本内容。一、担保物权的取得方式担保物权是指在借贷、买卖等民事活动中,债务人以外的第三人将特定的财产作为履行债务的担保。债务人未履行债务时,债权人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就该财产优先受偿的权利。担保物权包括抵押权、质权和留置权。抵押权是债务人或第三人向债权人提供不动产作为清偿债务的担保而不转移占有所产生的担保物权。当债务人到期不履行债务时,抵押权人有权
    2023-02-24
    270人看过
  • 不适用死刑的原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49条:“犯罪的时候不满18周岁的人和审判时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的规定,未成年人不论犯何罪均不应判处死刑。这是刚性要求,不允许有任何例外。所谓犯罪的时候是指实施犯罪行为的时候。如果犯罪的时候不满18周岁,即使审判的时候已满18周岁也应适用本条规定。我国刑法之所以规定对不满18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主要原因在于:死刑是一种最严厉的刑罚,它关系到犯罪人的生死存亡。不满18周岁的人由于未成年,还处在生理与心理发育过程中,认识能力和控制能力都还比较弱,因此,尚未达到罪行极其严重、不堪改造的程度,故不宜适用死刑。有哪些罪犯不适用死刑有下列罪犯不适用死刑:1、犯罪时不满18岁的人。这里所说的犯罪时间是指犯罪时间,而不是审判时间,如果行为人在犯罪当天不满意18岁,即使审判已满18,本条的规定也适用于年龄;2、在审判期间怀孕的妇女。这里所说的审判时间是指从拘留到执行的整个诉讼
    2023-08-16
    108人看过
  • 涉外房产适用原则
    涉外房地产,泛指我国与国外有关的一切房地产活动,是指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外国政府、社会团体、国际性机构所投资建造或购买的房产以及外国人所购房产。下面为您介绍的是涉外房产适用原则。第一条为适应对外开放和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需要,加强涉外房产交易管理,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试行办法。第二条本试行办法所称涉外房产,是指依法成立核准在本市开发经营房地产的外商投资企业建造的商品房屋;本市内资房地产开发企业建造的向境外或境内的外籍人士、华侨、港澳台同胞、外商驻华机构销售的商品房屋;其他向外籍人士、华侨、港澳台同胞、外商驻华机构转让、出租的各类房屋。本市外商投资规划区内标准厂房的交易不适用本办法。第三条无锡市房地产管理局(以下简称市房管局)是本市涉外房产交易的主管部门,负责涉外房产交易的审批、监督和管理。第四条涉外房产买卖、租赁、抵押等经营活动应纳入本市房
    2023-06-05
    181人看过
  • 适用直接言词原则应注意什么
    一、适用直接言词原则应注意什么直接审理是指,法官审理案件时,公诉人、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应当在场,除了法律特别规定以外,上述人员不在场,不得进行审理。(1)及时通知有关人员出庭。(2)开庭审理中,合议庭成员必须始终在庭,参加庭审的全过程。(3)所有证据包括法庭收集的证据都必须当庭出示、当庭质证。证人不出庭只能是例外。(4)保证控辩双方有充分的陈述和辩论的机会和时间。二、直接言词原则是什么意思1、直接言词原则是指法官必须在法庭上亲自听取当事人、证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口头陈述,案件事实和证据必须由控辩双方当庭口头提出并以口头辩论和质证的方式进行调查。直接言词原则包括直接原则和言词原则。2、直接原则是指法官必须与诉讼参与人直接接触,直接审查有关案件事实材料和证据。直接原则又可分为直接审理原则和直接采证原则。特别关注:直接审理是指,法官审理案件时,公诉人、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应当在场,除了法律
    2023-04-27
    471人看过
  • 刑法解释:第五条【罪刑相适应原则】
    第五条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解释】本条是关于罪刑相适应原则的规定。罪刑相适应原则是我国刑法的第三个基本原则。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必然要求。我国刑法的罪刑相适应原则,是指对犯罪规定刑罚和对犯罪分子量刑时,应根据其所犯罪行对社会的危害程度来决定。本条所确定的原则,既是立法应遵循的原则,也是刑事司法应遵守的原则。在制定和修订刑法中,对于性质严重、社会危害性大的犯罪,对犯罪情节特别严重的,都规定了较重的处刑,对于所犯罪的性质、情节比较轻的,如过失犯罪等,规定的处刑比较轻。也就是说罪重,规定的刑罚就重,罪轻,规定的刑罚就轻。在刑事司法中也应遵守这个原则,犯多大的罪,就应判多重的刑,重罪应重判,轻罪轻判。对犯罪分子判处的刑罚轻重,应当与其所犯罪行的轻重和罪过大小以及应承担的刑事责任大小相当,不能重罪轻判,判轻了,不利于惩罚犯罪,震慑犯罪分子;也不能轻罪重判,判重了,容
    2023-06-11
    344人看过
  • 如何正确理解和适用一事不再罚原则
    “一事不再罚”原则是法理学上的概念,是指对违法行为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不得以同一事实和同一依据,给予两次以上的同种类处罚。理解这一概念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同一个违法行为是指一个独立的违法行为而非一类违法行为。第二,同一个违法行为在实施的主体上,是同一违法行为人。第三,同一个违法行为是指一个违法事实而非一次违法事件。第四,同一个违法行为,指的是该违法行为的全貌,如果违法行为人针对该行为向行政处罚主体作了重大欺瞒,且该欺瞒导致处罚主体对该违法行为的定性和施罚产生重大影响,则处罚主体在第一次处罚后可以根据新查明的事实情况对违法当事人追加处罚。《行政处罚法》第24条对当事人的同一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
    2024-05-01
    493人看过
  •  "不罚则改:法条的适用原则"
    这段内容讨论了原则上的犯罪和定罪证据不足的案件两种情况下的应对原则。原则上的犯罪是指在案件证据中存在疑问,无法排除合理怀疑的程度,因此应当作出有利于行为人的判断。而定罪证据不足的案件,则应当坚持从无疑罪的原则,依法宣告被告人无罪。对于定罪证据确实充分,但对量刑证据有疑问的情况,应当在量刑时对被告人进行处理。简言之,对于定罪证据不足的案件,应当根据案情采取相应的处理方式,确保公正审判。原则上的犯罪是指在案件证据中存在疑问,无法排除合理怀疑的程度,因此应当作出有利于行为人的判断。定罪证据不足的案件,应当坚持从无疑罪的原则,依法宣告被告人无罪;定罪证据确实充分,但对量刑证据有疑问的,应当在量刑时对被告人进行处理。 案件证据原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五十五条的规定,案件证据必须经过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同时,证据必须经过法定程序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因此,在办理案件时,
    2023-08-29
    378人看过
  • 适用公平责任原则的适用情形有
    (一)自然原因引起的紧急避险:民法典第182条第2款规定:危险由自然原因引起的,紧急避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可以给予适当补偿。(二)见义勇为受益人对受害人的补偿责任:民法典183条:因保护他人民事权益使自己受到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受益人可以给予适当补偿。没有侵权人、侵权人逃逸或者无力承担民事责任、受害人请求补偿的,受益人应当给予适当补偿。(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丧失意识侵权责任:民法典第1190条第1款规定,“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对自己的行为暂时没有意识或者失去控制造成他人损害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没有过错的,根据行为人的经济状况对受害人适当补偿。(四)提供劳务方因第三方侵权,接受劳务方的补偿责任:民法典第1192条第2款规定,提供劳务期间,因第三人的行为造成提供劳务一方损害的,提供劳务一方有权请求第三人承担侵权责任,也有权请求接受劳务一方给予补偿。接受劳务一方补偿后,可以向第
    2023-02-22
    475人看过
换一批
#商标法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商标注册是商标使用人取得商标专用权的前提和条件,只有经核准注册的商标,才受法律保护。商标注册原则是确定商标专用权的基本准则,不同的注册原则的选择,是各国立法者在这一个问题中对法律的确定性和法律的公正性二者关系进行权衡的结果。... 更多>

    #商标注册
    相关咨询
    • 法律原则和规则可以同时适用吗
      河南在线咨询 2021-12-19
      法律原则和规则可以同时适用。由于法律原则的模糊性和根本性,所以原则之间会相互重叠。所以,一般适用规则的时候都会涉及两个或多个原则。如果没有法律规则可以适用,或法律规则过时,或法律规则在个案中显失公平,也可以直接适用原则。此时,一般来说会适用一个原则为主。不过也不排除多个原则一起适用的可能。
    • 如何适用,适用定金罚则应注意什么?
      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10-31
      一、定金罚则如何适用定金罚则的适用需要符合以下几个条件: 1、以违反有效合同为前提。亦可说,它以违约责任的存在为前提,是承担违约责任的一种形式,无违约责任,则不能适用定金罚则。 2、一般只能针对不履行这种违约形态,对部分履行的,定金罚则可针对不履行部分适用。合同义务的“不履行”应当包括拒绝履行、不完全履行、迟延履行、不能履行等多种违约情形。定金具有双向担保的作用,根本目的并不在于惩罚违约行为,而在
    • 管辖权恒定原则如何适用
      新疆在线咨询 2021-12-18
      管辖权恒定原则的适用,具体如下:1、诉讼标的额的变化;2、当事人住所地、经常居住地的变化;3、法院辖区的变化。因行政区划的变化而发生,在诉讼过程中,发生以上三种情形都不会引起法院管辖权的变化,以原法院为准。管辖恒定是指确定案件的管辖权,以起诉时为标准,起诉时对案件享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不因确定管辖的事实在诉讼过程中发生变化而影响其管辖权。
    • 如何适用合同变更的原则
      新疆在线咨询 2023-07-23
      1、订立劳动合同所依据的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制度发生变化,应变更相关的内容。 2、订立劳动合同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应变更相关的内容。 3、提出劳动合同变更的一方应提前书面通知对方,并要平等协商一致方能变更合同。
    • 如何应用公平原则
      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3-12-23
      公平原则是平等原则的对立物,民法以追求形式平等为原则,以追求实质平等为例外;当遵循平等原则会产生严重的是指不公平时,在法定的例外情形,适用公平原则予以纠偏,合理确定民事主体的权利义务,以免造成对实质公平的过度违反,公平原则只能适用于法定的例外情形。 《民法典》第六条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公平原则,合理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