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法律规定,离婚的当事人若出现以下情况之一,即属于有过错一方:1、重婚;2、与他人同居;3、实施家庭暴力;4、遗弃或虐待家庭成员;5、有其他重大过错。离婚时,无过错一方有权要求有过错一方进行损害赔偿,赔偿数额可由双方当事人协商,协商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离婚的当事人若出现以下情况之一,即属于有过错一方:1、重婚;2、与他人同居;3、实施家庭暴力;4、遗弃或虐待家庭成员;5、有其他重大过错。离婚时,无过错一方有权要求有过错一方进行损害赔偿,赔偿数额可由双方当事人协商,协商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
离 婚 损 害 赔 偿 的 协 议 如 何 达 成 ?
离婚损害赔偿是指在离婚协议中,一方因离婚而遭受的财产损失或其他损失,另一方应当给予的赔偿。为了达成离婚损害赔偿的协议,双方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公平、合法的原则,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协商。如果无法协商,则可以通过诉讼解决。
在离婚损害赔偿的协议达成过程中,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 协议内容应当明确、具体,包括因离婚而遭受的损失、损失的计算方法、赔偿的金额和时间等,避免产生争议。
2. 协议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不得损害其他家庭成员的合法权益。
3. 协议应当遵循公平原则,不得显失公平。
4. 协议应当遵循合法原则,不得违反法律法规或者社会公共利益。
如果双方无法达成离婚损害赔偿的协议,可以通过诉讼解决。在诉讼过程中,应当提供相关证据,证明协议达成过程中存在欺诈、显失公平等行为,请求法院判决修改协议内容。
离婚损害赔偿的协议达成需要遵循诚实信用、公平、合法的原则,如果双方不能协商,可以通过诉讼解决。
离婚损害赔偿是指在离婚协议中,一方因离婚而遭受的财产损失或其他损失,另一方应当给予的赔偿。在协议达成过程中,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公平、合法的原则,以避免产生争议。如果双方无法达成协议,可以通过诉讼解决。
《民法典》第一千零九十一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一)重婚;(二)与他人同居;(三)实施家庭暴力;(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五)有其他重大过错。
-
离婚赔偿名誉损失费用有什么规定
269人看过
-
离婚损失赔偿与一般损失赔偿的比较
330人看过
-
离婚损害赔偿规定如何确定损害赔偿的金额
413人看过
-
侵权损失赔偿的规定及侵权损失赔偿的特征
233人看过
-
合同违约赔偿损失规定
301人看过
-
确定离婚赔偿损失所需的要件
342人看过
离婚协议应当按照法律的规定进行准备。男女双方选择协议离婚的,应当共同签订书面的离婚协议,离婚协议应当载明双方自愿离婚的意思表示,以及对子女抚养、财产以及债务处理等事项协商一致的意见,并且民政局会提供简单的离婚协议书,男女之间的情况不复杂的,... 更多>
-
法律规定离婚女方要赔偿损失吗安徽在线咨询 2023-08-15法律并未规定离婚一定要向女方支付损失费。 “青春损失费”一词经常出现在离婚案件当事人的口中。“青春损失费”,一般是指在夫妻双方婚姻关系解除后,一方存在过错,另一方觉得自己为对方付出较多,提出对其青春进行补偿的要求。 然而,“青春损失费”并非是法律名词,它更多的是出现在电视剧、电影上,并没有任何一条法律规定有提及“青春损失费”。 因此,在现实生活中,当事人关于“青春损失费”的主张大多时候都会因没有明
-
离婚损失和感情损失如何赔偿贵州在线咨询 2023-12-06夫妻因感情不和导致离婚的,一般不需要赔偿。凡是涉及到离婚损害赔偿的,必须是有一方在婚姻存续期间存在过错行为,并且夫妻因其过错行为导致离婚,那么无过错方才可以基于其过错行为向其索要离婚损害赔偿。如果双方仅是感情不和,任何一方都没有过错行为,那么任意一方就没有权利向对方索要离婚损害赔偿。
-
夫妻双方离婚赔偿损失有什么规定?辽宁在线咨询 2021-11-06离婚损害赔偿规定:离婚损害赔偿包括物质损害赔偿和精神损害赔偿。要求赔偿的情况有:重婚;与他人同居;实施家庭暴力;虐待和遗弃家庭成员;还有其他重大过错。
-
离婚是不是一定要赔偿损失?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08-27不是必须赔偿损失,我国《》规定:夫妻书面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归各自所有,一方因抚育子女照料老人协助另一方工作等付出较多义务的,离婚时有权向另一方请求补偿,另一方应当予以补偿。要求离婚补偿金、离婚补偿费需满足以下几个条件:1)夫妻双方书面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财产归各自所有;2)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一方履行了抚育子女,照料老人,协助另一方工作等义务;3)一方在履行上述义务时比另一方付出得较多;
-
法律规定的离婚损失费是怎么赔偿的北京在线咨询 2023-11-20离婚损害赔偿的范围应包括物质损害和精神损害。离婚损害赔偿的民事责任方式宜兼采财产责任和非财产责任两种形式。离婚损害赔偿金的数额可由夫妻双方协商,协商不成时,由法官酌定。离婚精神损害赔偿的责任形式,也可适用非财产责任和财产责任两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