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起草的《沐浴业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规定,沐浴场所应在显著位置设立禁止性病、艾滋病和传染性皮肤病患者入浴等警示标志,违者可处三万元以下罚款。该意见稿甫一公布,立即引发热议。知名艾滋病干预专家张北川说,科研结果表明,公共浴室的水是绝对不可能传播艾滋病的。日前商务部官员表示,如果论证显示艾滋病人进入公共浴室确实不会造成传染,会将这一条从征求意见稿中撤下。就在科学与常识即将助推删除这一条款时,网上一项多达万人的调查显示,有72.2%的人支持该规定。
网上对意见稿的讨论很多。开始的焦点在歧视与科学结论之间,法律该如何选择。当诸多专家都用科学研究结论证明浴室的水不会传染艾滋病时,选择其实已不是问题,商务部也及时回应,表示会根据科学依据修改。但在理性似乎就要胜出时,网络民意调查却给法规制定者出了一道难题—在所谓科学结论与公众意见之间,法律该如何选择。
对待艾滋病,整个社会在舆论层面一直在试图营造一种宽容的氛围,不管是对具体的人还是针对各种制度,稍有歧视性的苗头立即会引来很多反对。但在舆论营造的相容氛围之外,普通人和艾滋病患者之间事实上仍存在着很大隔膜。不用说一起泡澡,就算一起吃饭、聊天,恐怕也有很多人不愿意。这说明人们的一些感受与很多科学结论和常识,并不总能保持一致。这种不认可并不是完全建立在自己的科学研究基础上的,而是更多地凭借着一种主观直觉或者感受。
事实上,普通人不愿接触艾滋病人的感受也是真实的。对这种感受的承认正是理性的表现。所以,公共政策在反对歧视艾滋病人的同时,也需承认普通人的这种感受。否则,政策显得很美好,现实却是另外一回事。
民众的认识也是在不断变化的。中国人最早听说艾滋病时,绝大多数都会有一种印象,此病无比凶猛,唯恐避之不及。但几十年过去,人们对艾滋病有了更多理性认识,不再像最初那样恐惧了,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开始主动接触、帮助艾滋病人。上世纪90年代,很多NBA球员都不愿和得艾滋病的球星约翰逊一起打球,但现在这已不是问题。总之,人们对科学和常识的接受有个过程,形成普遍共识时,制度便会水到渠成,共识尚未形成,就不要强求。
-
写作业是否与法律相悖?
157人看过
-
舆论监督与新闻侵权
269人看过
-
法院做出罕见判决与两级医学鉴定相悖
443人看过
-
舆论与误判的死刑存废
238人看过
-
论法官的独立审判权与舆论监督权之关系
330人看过
-
制造舆论致死怎么判刑
262人看过
受到罚款处罚的人应当自收到处罚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到指定的银行缴纳罚款。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警察可以当场收缴罚款: (一)被处五十元以下罚款,被处人对罚款无异议的。 (二)在边远、水上、交通不便地区,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依照本法的... 更多>
-
为什么会有明大悖论上海在线咨询 2022-02-131、这种酷刑出于明朝初年,统治者出于”乱世需用重典,心慈无以谋国“理念制定的。目前社会文明发展到今天,就没有必要使用这种酷刑了。 2、元末明初,社会不宁,犯罪现象严重,被明太祖视为乱世。朱元璋遵循古训,提出:“吾治乱世,非猛不可”的思想,形成影响明朝的“治乱世用重典”的治世思想。制定《大明律》,实行“重其所重”的原则制定《明大诰》,从严惩罚犯罪。
-
什么是舆论监督浙江在线咨询 2022-03-03舆论监督,是指公众对各种权力组织及其工作人员,以及社会公众人物等等,自由表达看法,从而对议论客体成形的一种客观效果。这种监督是一种自在的、无形的精神性力量,监督渠道多样,意见表达包括赞扬、批评两个方面。在我国,通常所说的“舆论监督”与本来意义上的舆论监督有较大差别,它指的实际上是“传媒监督”,因为大众传播媒介通常被视为“舆论界”。传媒监督的对象主要是党政权力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其意见表达的方式是媒介
-
什么是舆论监督,有没有法律规定台湾在线咨询 2023-06-16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拥有运用舆论的独特力量,帮助公众了解政府事务、社会事务和一切涉及公共利益的事务,并促使其沿着法制和社会生活公共准则的方向运作的一种社会行为的权利。虽然不具有强制性,但它却具有一种精神的、道德的力量。
-
网络舆论与法院审判是如何的关系贵州在线咨询 2023-03-31随着互联网这一新兴媒体的快速发展,现代社会已经步入了“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当网络已成为全方位、多角度展现和评说人民法院工作重要载体的时候,网络舆论也以它对法院审判的高度关注,对热点案件的肆意炒作,而与司法审判之间的关系问题日渐凸显,并引起理论界与实务界的广泛关注。
-
社会舆论对司法审判的影响是哪些司法对舆论如何回应浙江在线咨询 2022-07-26宪法写道,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司法独立的内涵包括了司法独立、法院独立、法官独立。然而三者能否真正做到独立这个值得探讨。法官也是人,在处理案件过程中,难免不会受到外界的干扰。司法的独立并不排斥公众或媒体的监督,然而这不代表公众和媒体能够越过红线去干涉司法的审判。司法审判可以对媒体选择迎合的态度,这是媒体对司法施加的成功表现,同时法官也避免承受巨大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