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案件审理程序包括一审程序、二审程序和审判监督程序。一审程序分为普通程序和简易程序,二审程序适用普通程序。二审程序引起诉讼程序终结,而审判监督程序则适用于普通程序,再审程序则由有审判监督权的机关和人员或当事人申请,对已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进行再次审理。
法院在审理民事案件时,通常会遵循一系列诉讼程序。这些程序包括一审程序和二审程序,以及审判监督程序。一审程序又可以细分为普通程序和简易程序,而二审程序则包括审理和审判监督程序。
1、一审程序包括普通程序和简易程序。普通程序是针对案情较为复杂的案件,简易程序是主要是针对案情较为简单的案件适用的程序。
(1)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应当在立案之日起6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6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法院批准。
(2)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的简单的民事案件。
2、第二审程序(又称上诉程序或终审程序),适用普通程序。第二审程序是指由于民事诉讼当事人不服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尚未生效的第一审判决或裁定,在法定上诉期间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而引起的诉讼程序。由于我国实行两审终审制,上诉案件经二审法院审理后作出的判决、裁定为终审的判决、裁定,诉讼程序即告终结。
3、审判监督程序即再审程序,适用普通程序,再审程序是指由有审判监督权的法定机关和人员提起,或由当事人申请,由人民法院对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书再次审理的程序。
民事诉讼中的审判监督程序是怎样的?
民事诉讼中的审判监督程序是指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在当事人认为确有错误的情况下,向人民法院申请再审的程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四条的规定,当事人可以提出再审申请的情形包括:有新的证据证明原判决、裁定认定的事实确有错误的;据以定罪量刑的证据不确实、不充分或者证明案件事实的主要证据之间存在矛盾的;原判决、裁定适用法律确有错误的;违反法定程序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审判的;审判监督程序适用的其他情形。
当事人提出再审申请,应当提交再审申请书、原判决、裁定和证据,或者提出书面意见等材料。人民法院对再审申请书、原判决、裁定和证据审查后,认为符合再审条件的,应当裁定再审,组成合议庭重新审理。再审案件审理程序与原审案件审理程序相同。
民事诉讼中的审判监督程序是民事诉讼中的一项重要程序,对于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要作用。
民事诉讼中的审判监督程序是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程序。当事人提出再审申请时,应提交再审申请书、原判决、裁定和证据,或者提出书面意见等材料。人民法院对再审申请书、原判决、裁定和证据审查后,认为符合再审条件的,应当裁定再审,组成合议庭重新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一条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裁定的,有权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一条对简单的民事案件,原告可以口头起诉。
当事人双方可以同时到基层人民法院或者它派出的法庭,请求解决纠纷。基层人民法院或者它派出的法庭可以当即审理,也可以另定日期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条基层人民法院和它派出的法庭审理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的简单的民事案件,适用本章规定。
基层人民法院和它派出的法庭审理前款规定以外的民事案件,当事人双方也可以约定适用简易程序。
-
关于刑事案件审理期限延长法律依据
77人看过
-
申请再审的法律依据:刑事案件再审指南
112人看过
-
民事案件再审原判决中止执行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142人看过
-
一审刑事案件审理期限是多久,法律依据有哪些
229人看过
-
民事案件执行依据
113人看过
-
法律依据民事案件“欠款纠纷”的法律类型有哪些?
379人看过
两审终审制是指除了最高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或裁定就是终审判决和裁定外,其他的一般案件,可经过两级法院审理然后终审。 在民事诉讼中,一些非诉讼民事案件适用一审终审,主要包括人民法院适用特别程序、督促程序、公示催告程序审理的案件。... 更多>
-
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由什么审理依据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的依据山西在线咨询 2022-03-05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以法律和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为依据。地方性法规适用于本行政区域内发生的行政案件。人民法院审理民族自治地方的行政案件,并以该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为依据。 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参照国务院部、委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制定、发布的规章以及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制定、发
-
刑事案件未审结,民事案件已立案,驳回起诉的法律依据新疆在线咨询 2022-10-09依据是先刑事后民事的原则。先刑后民原则是指在一个案件中,出现可能同时违反刑事法律规范和民事法律规范的情况时,应当优先审理刑事法律关系。因不同的法律事实,分别涉及经济纠纷和经济犯罪嫌疑,而且刑事案件和民事案件又相互关联,即适用“先刑后民”原则
-
民间借贷案件审理中涉及法律依据陕西在线咨询 2023-07-27(1)借款协议或借条。 (2)借贷关系有担保人的,提供有关担保的证据材料。 (3)借贷双方合理交付、收到钱款的凭证。 (4)债务人借款用途的证明。 (5)债务人应当支付利息的证明。 (6)无利息约定,债权人要求债务人偿付逾期利息,或者不定期无息借款经催告不还,债权人要求偿付催告后利息的,应有到期不还或经催告不还的证据材料。 (7)债务人下落不明的,应有证明债权凭证真实性及清偿债务的相关证据材料。
-
人民审理著作权案件的主要法律依据有哪些?西藏在线咨询 2022-10-25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2002年8月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2001年12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著作权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2年10月12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3年12月23日)
-
审理民事案件的审限有多长,进行再审的依据是什么云南在线咨询 2022-05-05二审审限一般3个月人民法院审理二审民事案件一律适用普通程序,针对判决的上诉案件,审限为3个月,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针对裁定的上诉案件,审限为30天,不能延长。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再审案件的审限依据适用的程序确定,按照一审程序再审的适用一审普通程序的审限,按照二审程序再审的适用二审程序的审限。三种情况不计入审限根据最高人民法院适用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的规定,下列事项耽误的期间不计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