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经常会发生打架斗殴的事件,如果造成了他人人身轻伤及其以上伤害程度的,就应该以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那么故意伤害轻伤一级会判刑吗?故意伤害罪,是指故意地非法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故意伤害构成轻伤一级的,比如广西内的致一人轻伤一级,在一年到两年内确定量刑起点。如果受害人一方不予谅解的,可以考虑其他减轻、从轻量刑情节。在导致他人受伤之后,可以主动投案,如实供述,以获取自首认定。如果认定构成自首,最高可以减轻基准刑40%以下。可以提供他人犯罪线索,以获取立功认定,一般可以减少基准刑20%至50%。如果事件是对方引起的,还可以以受害人具有过错,提出辩护。总之,减轻、从轻处罚的条件有多种,可以委托律师辩护提高辩护成功率。
轻伤二级有多严重
轻伤二级可能会出现轻微功能障碍的情况。使人肢体或者容貌损害,听觉、视觉或者其他器官功能部分障碍或者其他对于人身健康有中度伤害的损伤,包括轻伤一级和轻伤二级。轻微伤,各种致伤因素所致的原发性损伤,造成组织器官结构轻微损害或者轻微功能障碍,出现这种情况可能需要及时进行报警处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罪】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
轻伤一级罪犯判刑的考虑因素
117人看过
-
轻伤二级不调解的故意伤人判决影响因素分析
210人看过
-
卖淫罪判决的考虑因素
426人看过
-
打人致轻伤二级的判决是否考虑减轻惩罚?
229人看过
-
轻伤二级不谅解能判多久,轻伤二级怎么判定
332人看过
-
二级轻伤不谅解,判几个月?
234人看过
管制是指对犯罪分子不实行关押,依法实行社区矫正,限制其一定自由的刑罚方法。 管制具有以下特征: 1、对犯罪分子不予关押,不剥夺其人身自由。 2、被判处管制刑的罪犯须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其自由受到一定限制。 3、被判管制的罪犯可以自谋生计,在劳... 更多>
-
轻伤二级判多久,轻伤二级谅解湖北在线咨询 2022-07-15轻伤二级没有谅解如果法院判处的是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同时符合下列条件可以宣告缓刑:1、犯罪情节较轻;2、有悔罪表现;3、没有再犯罪的危险;4、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根据《刑法》 第七十二条适用条件 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一)犯罪情节较轻;(二)有悔罪
-
离婚案件判决应考虑的因素有哪些甘肃在线咨询 2023-02-13【1】法院审结离婚案的标准是看夫妻感情是否破裂。【2】经过合法传唤,一方拒不到庭的,法院可以缺席审判。【3】被告吸毒是否戒毒了?被告保证是否做到了?吸毒是违法的,你应该报警。报警对吸毒的有益处。【4】你把夫妻感情已经破裂,被告吸毒都告诉法官,法官会作出正确判断的。 一审一般只有六个月时间。【5】如果一审判决不离婚,你可以上诉,或者过六个月再向一审·法院起诉。法院判决离婚可能性较大。
-
轻伤一级判决,轻伤一级,不谅解怎么办,轻伤一级,新疆在线咨询 2022-08-16一般可以要求5-6万,肇事者需要受害者写谅解书,达到减轻从轻处罚,如果没有谅解书的,一般都是判决实刑的。 1、各种赔偿项目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住院伙食补助费、营养费等。 2、《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故意伤害罪适用刑罚的指导意见》 第一条根据刑法 第二百三十四条的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人轻伤、重伤或者死亡的,构成故意伤害罪。 第二条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人轻伤(偏轻)的,按
-
对子女抚养权判决的考虑的几个因素青海在线咨询 2022-01-24对子女抚养权判决的考虑的因素有: 1、两周岁以下的子女,一般随母方生活。母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随父方生活: (1)患有久治不愈的传染性疾病或其他严重疾病,子女不宜与其共同生活的; (2)有抚养条件不尽抚养义务,而父方要求子女随其生活的; (3)因其他原因,子女确无法随母方生活的。 2、父母双方协议两周岁以下子女随父方生活,并对子女健康成长无不利影响的,可予准许。 3、对两周岁以上未成年的子女,父
-
离婚时,法院判决子女抚养权要考虑哪些因素,法院会考虑哪些因素?安徽在线咨询 2022-01-19法院判决子女抚养权要考虑:一、双方基本条件的取证。 即使夫妻双方的基本条件,如工资收入、教育程度等差异不大,但并不表示就没有差。比如,一方的思想品质,就在争取孩子抚养权方面尤为重要,因为直接抚养方的思想品质,会直接影响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因此,取得这一方面的证据,是比较重要的。 二、双方父母基本条件的取证。 城市生活节奏较快,很多时候,真正带孩子的往往不是夫妻任何一方,特别是对于学龄前儿童,通常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