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藏罪处罚方式,需要根据情节进行确定。分别是:
1、犯了窝藏、包庇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2、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3、犯窝藏、包庇罪,事前通谋的,以共同犯罪论处。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与窝藏罪区分如下:
1、犯罪客体不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司法机关的刑事追诉、刑罚执行活动;而窝藏罪侵犯的客体是,司法机关对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的正常追缴活动,以及对犯罪案件的正常查处追究活动;
2、行为指向的对象不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行为指向的对象为犯罪的人;而窝藏罪行为指向的对象为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
3、行为表现不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的行为表现为,为犯罪的人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的行为;而窝藏罪的行为表现为,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行为;
4、主观方面不同。行为人实施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的用意在于,帮助犯罪的人逃避应有的法律制裁;而实施窝藏罪的用意,既可以是帮助犯罪的人逃避应有的法律制裁,也可以是出于谋取经济利益等用意。
一、本罪的客体要件
(一)客体
本罪名在《刑法》分则中处于第六章第二节妨害司法罪中,因此,从一般客体来说,其犯罪客体为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本罪的具体客体,有人认为是“司法机关追索财物的正常活动”,也有人认为是“司法机关查明犯罪证明犯罪的活动”。我认为这两者均不能涵盖本罪的全部具体客体。
(二)主观方面
要求必须是一种明知,对于本罪的明知有两个方面必须注意,一是明知的内容。应该是明知该物品可能是犯罪所得和犯罪所得收益,只要行为人知道该物品可能是犯罪所得时,就应当认定其主观上是明知,而不要求行为人必须明知该物品是什么具体的犯罪所得,是如何所得,该物品具体是什么物品,有何价值等。二是明知的程度。行为人明知的程度必须达到知道是他人的犯罪所得或犯罪所得收益,而不能是一般违法所得。
(三)客观方面
根据《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条的规定,本罪客观方面包括“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行为。窝藏,是指为犯罪分子提供藏匿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处所,有隐匿、保管的主观故意。转移,是指将犯罪分子搬动、运输其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窝藏和转移均要求其犯罪程度达到足以影响司法机关正常的查明犯罪、追缴犯罪所得及其收益活动的程度,如在一个房间内的转移赃物行为不能构成本罪的客观行为。
(四)本罪的主体
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即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但是从理论上讲,本罪主体不包括上游犯罪实施人,即产生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的行为实施人,而是帮助犯罪分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的其他人。如果是上游犯罪行为人实施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行为,则属于在犯罪后对赃物的处理行为,在刑法理论上叫后续行为,为此前上游犯罪行为所吸收,不另行处罚。法人能够成为本罪的主体。
-
窝藏包庇罪如何量刑窝藏包庇罪的处罚标准?
220人看过
-
窝藏罪最少判多久怎么处罚窝藏罪
246人看过
-
如何认定和惩罚窝藏罪?
303人看过
-
窝藏罪处罚标准细分?
80人看过
-
窝藏赃物罪的处罚程度
218人看过
-
怎么认定和处罚窝藏罪
256人看过
刑事责任能力是指行为人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辨认能力是指一个人对自己行为的性质、意义和后果的认识能力。控制能力是指一个人按照自己的意志支配自己行为的能力。 对于一般公民来说,只要达到一定的年龄,生理和智力发育正常,就具有了相应的辨认和控... 更多>
-
窝藏包庇罪怎样处罚,窝藏包庇罪,如何惩罚,窝藏包庇罪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1-10-31窝藏包庇罪的处罚:明知是犯罪分子,为其提供隐藏的地方和财产,帮助其逃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
怎么对窝藏罪量刑处罚窝藏罪如何认定湖北在线咨询 2023-12-11根据刑法规定,窝藏罪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犯罪人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向司法机关提供假的证明来帮助犯罪分子逃避法律追究的作假证明包庇犯罪的行为皆被认定为窝藏罪。
-
窝藏罪怎么处罚,窝藏罪的行政处罚标准有哪些上海在线咨询 2021-11-13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留或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主要是指隐瞒,多次实施隐瞒,隐瞒行为,隐瞒犯罪极其严重的刑事犯罪者等。
-
窝藏罪量刑标准,窝藏罪如何量刑河南在线咨询 2021-10-12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留或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主要是指隐瞒,多次实施隐瞒,隐瞒行为,隐瞒犯罪极其严重的刑事犯罪者等。
-
窝藏罪既遂的处罚与财产如何处理安徽在线咨询 2021-10-12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留或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主要是指隐瞒,多次实施隐瞒,隐瞒行为,隐瞒犯罪极其严重的刑事犯罪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