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的预备没有社会危害性需要处罚吗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3-16 21:01:36 356 人看过

不需要处罚,我国刑法第22条第2款认可了这一学说,规定对于预备犯应当追究刑事责任。同时考虑到犯罪预备行为毕竟尚未着手实行犯罪,还没有实际造成社会危害,刑法又规定,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犯罪预备行为是为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犯罪预备形态则是犯罪行为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停留在预备阶段的停止形态。

我国刑法理论一般认为,行为符合犯罪构成是追究行为人刑事责任的根据,犯罪预备行为也有其犯罪构成,它是一种具备修正的构成要件的犯罪未完成形态。这是追究犯罪预备行为的刑事责任的法理根据。犯罪预备行为虽然尚未直接侵害犯罪客体,但已经使犯罪客体面临即将实现的现实危险,因而同样具有社会危害性。因此,犯罪预备行为同样具有可罚性。

一、犯罪预备成立的条件

1.行为人主观上具有犯罪的故意。即犯罪预备的目的,是为了顺利地进行犯罪活动,实现犯罪意图,体现了预备犯的主观恶性,这是追究其刑事责任的主观依据。

2.行为人已经为实施犯罪进行了准备活动。这种准备活动在法律上主要规定为两种情况:

一是为实施犯罪准备工具和物品的行为。准备的工具和物品包括用以杀伤、威胁被害人的各类凶器物品;用以伪造货币、票证、文印的各类器具材料;用以掩护犯罪活动、排除障碍物、销毁罪证的各类工具物品等。准备工具和物品的手段、方法也各不相同,主要有制造、修理、改装、购买、借用、骗取、窃取等。

二是为达到犯罪目的创造条件的行为,主要指准备工具以外的其他创造条件的行为。如为实施犯罪,事先察看犯罪现场、选择犯罪时机、探听被害人行踪、演习犯罪手段和技巧、拟定犯罪实施计划、寻找犯罪同伙等等。

从准备工具、制造条件对实施犯罪所起的作用来看,都是着手实施犯罪之前,准备犯罪的行为,都是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这是追究其刑事责任的客观依据。如果行为人仅仅将犯罪意图表露出来,而未进行犯罪的准备活动,那就不是犯罪预备。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11日 01:57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犯罪构成相关文章
  • 危险驾驶罪的犯罪预备行为会接受处罚吗?
    一、危险驾驶罪的犯罪预备行为会接受处罚吗?一般也是需要接受处罚的。犯罪预备是为了实行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但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着手实行犯罪的特殊形态。预备犯应受刑罚处罚。但由于预备犯还没有着手实行犯罪,没有造成犯罪结果,对法益的侵犯小于既遂犯,故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二、犯罪预备的法律特征是什么?犯罪预备具有以下四个特征。(一)主观上为了实行犯罪成立犯罪预备,要求行为人主观上为了实行犯罪,即为了实施犯罪的实行行为,或者说行为主观上做出了实行某种犯罪的决定。(二)客观上实施了犯罪预备行为预备行为是为犯罪的实行创造便利条件,以利于发生结果的行为,这种行为是整个犯罪行为的一部分,如果不是由于某种原因停顿下来,预备行为就会进一步发展为实行行为,从而造成结果。(三)事实上未能着手实行犯罪犯罪预备终结于预备阶段,即事实上未能着手实行犯罪;如果已经着手实行了犯
    2024-01-22
    447人看过
  • 没有社会危害性是否构成犯罪法律解读
    一、没有社会危害性是否构成犯罪法律解读没有社会危害性是不构成犯罪的。犯罪在成立时应该具备危害社会行为、违反法律行为的、构成刑事处罚的三个基本特征。案件的办案机关,按照法律规定,从案件的违法情况和违法证据进行调查,由我国的人民法院对案件进行审理和判决。我国刑法中的犯罪概念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征:1.犯罪是危害社会的行为,即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行为的社会危害性是犯罪最本质的特征。我国刑法之所以将某种行为规定为犯罪,是因为该行为危害了我国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具有社会危害性。如果某种行为根本不可能给社会造成危害,就不可能构成犯罪,更不可能加以惩罚。如果某种行为虽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但是情节轻微危害不大的,也不能认为是犯罪。因此,没有社会危害性,就没有犯罪,社会危害性没有达到相当程度,也不构成犯罪。2.犯罪是违反刑法的行为,即具有刑事违法性。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特征,是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在法律上
    2023-11-20
    273人看过
  • 有组织犯罪的社会危害
    1、犯罪客体带有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是社会危害性极为严重的犯罪。它的产生和存在对社会秩序和公众安全构成极大威胁。带有黑社会性质的组织为了达到罪恶目的“而干的非法勾当带来了贩卖武器、增长暴力、群众的正常生活失去保证、甚至干预政治事务、构成对国家当局的正面攻击、引起社会秩序恶化、直接威胁国家的稳定。”因此,刑法规定此种犯罪是以黑社会性质组织的危险性为出发点,这种危险性表现在公众法律安全感的丧失、社会秩序的扰乱。我国之所以把这种有组织犯罪称为带有黑社会性质的有组织犯罪,就深刻地表明了这种犯罪的价值取向是企图在以刑罚等国家强制力为后盾的法律秩序中建立以暴力等犯罪手段为后盾的反社会秩序,因此黑社会性质组织的存在是对以宪法为基础的法治严重破坏。2、犯罪客观方面带有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在客观上具备的特征通常可概括为“等级森严的垂直结构,两三个高位是终身制接纳成员有限制性或提他性,量力使用,严格选拔时间上有
    2023-08-12
    236人看过
  •  是否有危害公共安全罪的预备犯?
    危害公共安全罪包括预备犯,犯罪预备处于犯罪意图与实际实行犯罪行为之间的阶段。只要行为人主观上具有犯罪的故意,已经为实施犯罪进行了准备活动就属于预备犯。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危害公共安全罪包括预备犯,这种犯罪预备被称为犯罪预备。犯罪预备处于犯罪意图与实际实行犯罪行为之间的阶段。只要行为人主观上具有犯罪的故意,已经为实施犯罪进行了准备活动就属于预备犯。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预 备 犯 如 何 从 轻 、 减 轻 处 罚 或 免 除 处 罚 ?行政处罚如何从轻或减轻处罚?在行政处罚中,从轻和减轻处罚是常见的处理方式。从轻是指在法定量刑幅度中判处较短的刑期或较轻的处罚,而减轻处罚是在该量刑幅度以下,低于最低的法定量刑标准。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的情形包括: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故意犯
    2023-10-06
    422人看过
  • 危害公共安全罪有预备犯吗,有没有相关的法律规定
    危害公共安全罪有预备犯。依据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危害公共安全罪是一个概括性的罪名,对于其包括的部分故意犯罪,只要行为人主观上具有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故意,且已经为实施该犯罪进行了准备活动就属于预备犯;如为实施放火行为而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即构成放火罪的预备犯。法律依据:《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第二十二条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危害公共安全罪有预备犯吗,有没有相关的法律规定?陷入法律纠纷需要委托专业律师的话,可以点击#律师电话咨询#直接咨询,我们在全国范围内都能为您匹配到本地丰富案例经验的律师帮助您!咨询后决定请律师?案件找律师的优势~首先,律师在诉讼案件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他
    2023-12-21
    67人看过
  • 属于犯罪预备需要受罚吗
    一、属于犯罪预备需要受罚吗需要。犯罪预备尽管没有着手实施犯罪,但是犯罪人为了犯罪的顺利进行而做了相应的准备,具有社会危害性,因此应当负刑事责任。但犯罪预备毕竟没有把犯罪行为实施完毕,与完成了的犯罪(犯罪既遂)相比,社会危害性要小很多(比如说为了杀人而准备菜刀和用菜刀把人杀死毕竟是两码事),因此在处罚上比犯罪既遂要轻。《刑法》第22条第2款规定: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就是说根据犯罪预备的社会危害性的大小可以分别予以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要注意的是这里只是“可以”而不是一定要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不从宽处理也是可能的,但现实中对犯罪预备的处罚一般要比犯罪既遂要轻,而且一般都轻得多。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二条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二、犯罪预备的构成条件是什么1、主观
    2024-01-20
    256人看过
  • 认定为犯罪预备需要处罚么
    需要。犯罪预备尽管没有着手实施犯罪,但是犯罪人为了犯罪的顺利进行而做了相应的准备,具有社会危害性,因此应当负刑事责任。但犯罪预备毕竟没有把犯罪行为实施完毕,与完成了的犯罪(犯罪既遂)相比,社会危害性要小很多(比如说为了杀人而准备菜刀和用菜刀把人杀死毕竟是两码事),因此在处罚上比犯罪既遂要轻。《刑法》第22条第2款规定: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就是说根据犯罪预备的社会危害性的大小可以分别予以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要注意的是这里只是“可以”而不是一定要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不从宽处理也是可能的,但现实中对犯罪预备的处罚一般要比犯罪既遂要轻,而且一般都轻得多。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二条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一、犯罪预备的构成条件是什么1、主观上具有犯罪的故意这种故意是
    2023-03-17
    427人看过
  • 故意伤害罪有没有预备犯
    在故意伤害案件中,确实存在着犯罪预备的情况。行为人为了实施特意伤害他人的犯罪意图,预先进行了准备工作,包括准备工具以及创造适宜的犯罪环境等各种犯罪预备活动。关于预备犯的处理原则,法律规定参照已经成功完成犯罪的即成犯,可以给予其从轻、减轻甚至免除刑事责任的处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第二十二条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2024-05-06
    164人看过
  • 当事人犯罪预备会被处罚吗?
    一、犯罪预备会被处罚吗?我国刑法理论一般认为,行为符合犯罪构成是追究行为人刑事责任的根据,犯罪预备行为也有其犯罪构成,它是一种具备修正的构成要件的犯罪未完成形态。这是追究犯罪预备行为的刑事责任的法理根据。犯罪预备行为虽然尚未直接侵害犯罪客体,但已经使犯罪客体面临即将实现的现实危险,因而同样具有社会危害性。因此,犯罪预备行为同样具有可罚性。我国刑法规定对于预备犯应当追究刑事责任。同时考虑到犯罪预备行为毕竟尚未着手实行犯罪,还没有实际造成社会危害,刑法又规定,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二、犯罪预备的表现形式有哪些?1、为实施犯罪准备犯罪工具的行为。所谓犯罪工具,是指犯罪分子进行犯罪活动所用的一切器械物品。其中包括:(1)用以杀伤被害人或者排除被害人反抗的器械物品,如枪弹、刀棒、毒药、绳索等;(2)用以破坏、分离犯罪对象物品或者破坏、排除犯罪障碍物的器械物品,如钳剪、
    2023-04-28
    243人看过
  • 犯罪预备行为要被处罚吗
    一、如何认定犯罪(一)具有犯罪的目的即是为了实施某一个犯罪,这个对决定预备行为的性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观意图对行为的性质具有很大的主导作用。如果他没有犯罪的意图,磨刀仅仅就是为了杀猪,就是一个合法的行为。通过这个例子还可以说明一个问题,预备行为本身因为在分则没有具体规定,脱离了犯罪目的往往看不出它的犯罪性,这是要注意的。另外就是一个行为之所以成为犯罪的预备行为,取决于支配行为的犯罪意思,这一点很重要。(二)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没有能够着手所谓意志以外的原因,是指足以阻碍行为人着手实行和完成犯罪的因素。比如说,行为人想抢劫,两个人准备抢一个路边店,买了刀子,深夜喊老板开门。老板开门之后2人就挤了进去,一看里面有四人在那搓麻将,这时候有这么多的人在店里面,2人就傻眼了,站在那里一时不知所措。这打麻将的人感到很奇怪,进来2人手里拿着刀子这是要干吗呀?就把他们抓住,扭送到派出所。这种行为就属于
    2023-02-25
    452人看过
  • 危险驾驶罪有犯罪预备吗
    危险驾驶罪一般是指在车水马龙的道路上因饮酒过量或过于激烈地驾驶机动车辆,且其行为情节恶劣的情形。按照我国现行法律法规,所谓犯罪预备,意指行为人为实施某项具体犯罪而提前做好了各项准备工作,包括准备犯罪工具以及创造相关犯罪条件等,但这些行为却尚未真正开始实行。就危险驾驶罪这一犯罪类型来说,通常情况下,倘若行为人已开始发动汽车引擎或正处在进行相关准备活动的过程之中,然而却还未正式将车辆开动起来,那么这种情况便可被视为犯罪预备阶段。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我国法律对这类预备行为是否构成犯罪预备并没有做出明确且独立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2024-08-09
    226人看过
  • 绑架罪犯罪预备会受到处罚吗?
    绑架罪预备的处罚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刑法》第二十二条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第二百三十九条为目的绑架他人的,或者绑架他人作为人质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情节较轻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犯前款罪,杀害被绑架人的,或者故意伤害被绑架人,致人重伤、死亡的,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以勒索财物为目的偷盗婴幼儿的,依照前两款的规定处罚。一、绑架罪的构成要件有哪些绑架罪的构成要件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1、绑架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包括他人的人身自由权利、健康、生命权利及公私财产所有权利。2、客观方面表现为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的方法,绑架他人的行为。3、犯罪主体为一般主体。已满14周岁不满16岁的人,如果仅参加了绑架的行为,但未参与杀害、伤害被
    2023-06-21
    286人看过
  • 性病卖淫危害社会算不算犯罪
    算。可能构成传播性病罪。患有性病卖淫会导致性病的传播性病主要是通过性接触传染,通过性行为传播的疾病。性病的传播危害极大。不仅严重摧残人体健康,而且危及子孙后代,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兴衰。一些不法分子明知自己患有性病,仍置他人健康于不顾肆无忌惮地进行卖淫、嫖娼活动,引起严重性病的大量传播,对社会公众健康造成威胁,社会危害严重。为了制止和打击这种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有力地查禁卖淫、嫖娼活动,减少和防止性病的传播,将“明知自己患有梅毒、淋病等严重性病卖淫、嫖娼的”规定为犯罪是完全必要的。如果清楚地知道自己患有严重性病,还从事卖淫、嫖娼活动会造成性病被传播的后果。关于传播性病罪的刑事责任,根据《刑法》第三百六十条第一款规定,构成本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所谓传播性病罪,是指明知自己患有梅毒、淋病等严重性病而进行卖淫、嫖娼的行为。本罪是修订后《刑法》新增的罪名之一,其主要特征是
    2023-06-02
    196人看过
  • 犯罪预备的预备犯具备哪些共性?
    犯罪预备的预备犯具有以下特征:1、行为人已经开始准备犯罪;2、行为人尚未开始犯罪;3、行为人的意图和目的是顺利实施和完成犯罪;4、犯罪在实施行为之前就停止了,这是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造成的。犯罪预备又称预备犯。为犯罪准备工具,创造条件。故意犯罪介于犯罪决心和犯罪开始之间的一个阶段。犯罪预备是犯罪吗1、犯罪预备是指为了犯罪而准备工具、制造条件。2、刑罚的本质目的在于通过对犯罪行为实施者的惩罚,起到威慑和预防犯罪的作用。犯罪预备虽然还没有实施犯罪,客观上没有造成损害,但对社会是存在着显而易见的潜在危害的,如不加以制止和惩罚,无疑最终会导致犯罪的实施,给社会造成重大损害。3、所以,我国刑法在第二十二条中规定对预备犯也应予以刑事处罚,但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二条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
    2023-07-05
    475人看过
换一批
#犯罪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犯罪构成的四个要素是犯罪主体、犯罪客体、犯罪的主观方面和犯罪客观方面。只有符合上述四个条件的,才可认定行为构成犯罪,但犯罪成立后也可因为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等原因而对犯罪认定予以否定。... 更多>

    #犯罪构成
    相关咨询
    • 犯罪预备行为有什么危害性
      广西在线咨询 2021-12-05
      危害性,我国刑法理论普遍认为,行为符合犯罪构成是追究行为人刑事责任的依据,犯罪预备行为也有其犯罪构成,是具有修正构成要件的未完成犯罪形式。这是追究犯罪预备行为刑事责任的法律依据。虽然犯罪预备行为没有直接侵犯犯罪对象,但已经使犯罪对象面临即将实现的现实危险,因此也具有社会危害性。因此,犯罪预备行为也是可罚性的。第二十二条 【犯罪准备】为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准备。对于准备犯,可以从轻处罚,
    • 犯罪预备没造成实际危害的怎么处罚?
      广东在线咨询 2023-11-18
      犯罪预备没造成实际危害的情况下,可以免除处罚,我国法律上明确对犯罪预备的处罚情况进行认定,对于犯罪预备过程中造成伤害的,应当对照既遂犯的判罚标准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具体情况应当结合实际的犯罪事实而定。
    • 犯罪预备具体危险犯没有
      香港在线咨询 2022-08-20
      危险犯是状态犯,没有既遂未遂之分!既然没有即遂未遂,哪里来的预备形态!从字面意思即可理解,危险犯就是达到了一定危险状态即构成犯罪。
    • 职务犯罪都有哪些社会危害性?
      广西在线咨询 2022-07-27
      一、职务犯罪对社会的危害性 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首要基本特征,也是本质特征,职务犯罪自然也不例外,其也具有严重的危害性。但职务犯罪由于其犯罪主体的特殊性——具有一定职务、掌握一定权力而表现出其比一般犯罪更为严重,社会危害性更显著特征。具体表现为: (一)危害多数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职务意味着责任,意味着管理,其对象涉及人数多,涉及面宽,如果职务行为人严重不负责任,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或滥用职
    • 哪些罪犯需要进行犯罪预备处罚?
      重庆在线咨询 2022-12-13
      我国《刑法》没有具体规定哪些罪名的犯罪预备要判处刑罚,只规定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犯罪预备的客观特征是行为人已经开始实施犯罪的预备行为而尚未着手犯罪的实行行为;主观特征是行为人进行犯罪预备活动是为了顺利着手实施和完成犯罪,在实行行为尚未着手时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停止下来。 根据《刑法》第二十二条规定,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 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