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的,对于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的未成年学生,在人民法院的判决生效以前,不得取消其学籍。
缓刑仅适用于罪行较轻的犯罪分子,即被判处拘役或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维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保障未成年人身心健康,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并关心失足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全社会的责任,学校更是责无旁贷。法律规定:对于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的未成年学生,在人民法院的判决生效以前,不得取消其学籍;依法免予刑事处罚、判处非监禁刑罚宣告缓刑、假释或者刑罚执行完毕的未成年人,在复学、升学、就业等方面与其他未成年人享有同等权利,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歧视。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第四十四条对犯罪的未成年人追究刑事责任,实行教育、感化、挽救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司法机关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应当保障未成年人行使其诉讼权利,保障未成年人得到法律帮助,并根据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和犯罪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法制教育。
对于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的未成年学生,在人民法院的判决生效以前,不得取消其学籍。
相关法律知识:
缓刑考验期,是指对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进行考察的一定期间。缓刑考验期,是缓刑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设立考验期的目的,在于考察被缓刑人是否接受改造、弃旧图新,以使缓刑制度发挥积极的效用。法院在宣告缓刑的同时,应当确定适当的考验期。确定缓刑考验期长短的基本原则应当是既能鼓励缓刑犯改造的积极性,又能满足对其教育和考察的需要。《刑法》第73条规定:“拘役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一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二个月。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五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一年。缓刑考验期限,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
由此可见,我国刑法中的缓刑考验期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1)缓刑考验期的长短与所判刑期的轻重成正比;凡所判刑期较轻的,缓刑考验期较短;凡所判刑期较重的,缓刑考验期较长。
(2)缓刑考验期有一定的最高限与最低限。一般来说,以原判刑期为考验期的起点,但原判刑期轻于缓刑考验期的最低限的,则以最低限为起点。
(3)在缓刑考验期的确定上,给法官的自由载量留下了充分的余地。以便法官根据犯罪情节和犯罪分子的个人情况,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确定适当的考验期。根据刑法第73条第3款的规定:“缓刑考验期限,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所谓判决确定之日,是指判决发生法律效力之日。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从接到第一审人民法院判决书的第二日起10日内,被告人没有提出上诉,人民检察院没有提出抗诉的,该判决即从第11日起发生法律效力。对于已提出上诉或抗诉的案件,如果第二审法院维持原判,则应从二审法院的判决或裁定确定之日起计算。判决前先行羁押的日期,不予折抵缓刑考验期,因为羁押期与缓刑考验期的性质不同。
-
大学生被判缓刑能否再留校读书
353人看过
-
被告是成年原告是未成年能判缓刑吗
364人看过
-
曾经被判缓刑是否仍有可能再次被判缓刑?
465人看过
-
未成年人被判缓刑学校不得拒绝入学
442人看过
-
被判处缓刑的大学生是否会被开除?
259人看过
-
一年后再次犯罪的被告人能否被判缓刑?
277人看过
缓刑是一种刑罚执行方式,是指对触犯刑律,经法定程序确认已构成犯罪、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人,先行宣告定罪,暂不执行所判处的刑罚。 由特定的考察机构在一定的考验期限内对罪犯进行考察,并根据罪犯在考验期间内的表现,依法决定是否适用具体刑罚的一种制度... 更多>
-
未成年学生被判缓刑后能在新读的书学习吗?上海在线咨询 2022-10-06无此说法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第三十六条社区矫正人员的人身安全、合法财产和辩护、申诉、控告、检举以及其他未被依法剥夺或者限制的权利不受侵犯。社区矫正人员在就学、就业和享受社会保障等方面,不受歧视。
-
被判的未成年人能否入学四川在线咨询 2022-10-25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学校不得拒绝你的儿子入学。我国法律规定,依法免予刑事处罚、判决非监禁刑罚、判处刑罚宣告缓刑、假释或者刑事执行完毕的未成年人,在复学、升学、就业等方面与其他未成年人享有同等权利,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歧视。可见,你的儿子虽然犯罪,但其所在学校不得拒绝其入学,其受教育的权利仍然与其他未成年人一样。你可再与学校协商,协商不成,可向教育部门反映,也可向法院起诉。
-
-
-
被判缓刑的人是不是就是未成年的累犯辽宁在线咨询 2022-11-20未成年的累犯不可以判缓刑。 《刑法》第七十四条明确规定,对于累犯和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不适用缓刑。 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一)犯罪情节较轻; (二)有悔罪表现; (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