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呢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8-01 21:21:38 415 人看过

一、区别:

首先,对行为的限制条件不同。紧急避险要求行为人必须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作为排除危险的惟一方法时才能实施;而正当防卫则无这样的要求,即使在当时的情况下能够用其他方法来避免损害,也可以实施正当防卫。

其次,对损害程度的限度不同。正当防卫所造成的损害,允许等于或者大于不法侵害行为所可能造成的损害;而紧急避险所损害的合法权益必须小于所保护的合法权益。

二、联系:

1、目的相同。二者都是为了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2、前提相同。二者都必须是合法权益正在受到侵害时才能实施。3、责任相同。二者超过法定的限度造成相应损害后果的,都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应减轻或免除处罚。

正确区分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

两者又有着明显的区别,正当防卫反映的是合法权益与不法侵害之间的矛盾,而紧急避险反映的则是两个合法权益之间的冲突,是在紧急情况下舍小利而保大利的问题,基于这一基本区别,派生出如下具体的不同点:

1.危险的来源不同

正当防卫的危险来源通常只能是人的不法侵害。因为正当防卫不是公民与生俱来、随时可用的权利,而是法律为公民设定的、在遭到不法侵害时才能行使的权利。因此,不法侵害的发生与存在,是正当防卫的起因条件。如果不存在不法侵害,正当防卫就无从谈起。

紧急避险的危险来源,除了人的不法侵害外,更多情况下是自然的力量、动物的侵袭,以及人的生理、病理的原因。这是因为紧急避险,前提是有危险需要避免。所谓危险,是指某种有可能立即对合法权益造成危害的紧迫事实状态。例如,饥渴难忍的旅行者,在物主不在的情况下私取路边房屋中的饮食;为了抢救重伤员,强行拦阻过往汽车将病人送往医院。前者不能算偷窃,后者不能算抢劫,但都属于紧急避险。

2.损害的对象不同

正当防卫只能损害不法侵害者的利益。这一限定的理由有两点:正当防卫的目的是及时有效地制止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达到这一目的的最直接途径,就是对不法侵害人的人身、财产等权益造成必要的损害。不法侵害人的自身行为的非法性,是法律上允许防卫人对其权益进行某种反击的根据。因此,即使对第三者权益的反击有可能制止不法侵害人的侵害行为,也不能对不法侵害者以外的第三者实施防卫。

紧急避险则是损害第三者的合法权益。紧急避险的本质特征,就是为保全一个较大的合法权益,而将其面临的危险转嫁给另一个较小的合法权益。因此,紧急避险行为所指向的对象,不是危险的来源,而是第三者的合法权益。如果行为人的行为是对危险的直接对抗,那么,该行为就不属于紧急避险。例如,行为人通过损害不法侵害者的人身或财产权利,来排除遭受不法侵害的危险,其行为就不是紧急避险而是正当防卫。

3.行为实施的条件不同

正当防卫,公民只要面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就可以实施,而不论他是否有条件采取逃跑、报警、劝阻等方法制止不法侵害。

紧急避险则只能在没有任何其他方法排除危险的情况下,迫不得已而实施。紧急避险从总体上来说是有益于社会的行为,因为它保全了较大的合法权益。但它从局部来说也存在令人遗憾的消极一面,即它不可避免地要给无辜的第三者造成合法权益的损害。因此,《刑法》对紧急避险又规定了特别的严格限制条件——只能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实施。也就是说,只有在行为人找不到任何其他方法排除危险的情况下,才允许选择损害第三者合法权益的方法。如果当时尚有其他方法可以避免,如有条件逃跑、报警或者直接对抗危险、进行正当防卫等,行为人却不采取,而给无辜的第三者造成了不必要的侵害,则其行为不能成立紧急避险,构成犯罪的还要追究刑事责任。

4.必要限度的标准不同

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是制止不法侵害所必需,只要所造成的损害与不法侵害可能造成的损害不过于悬殊即可。是否明显超过必要的限度并造成重大损害,是区别防卫的合法与非法、正当与过当的一个标志。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防卫行为只要为制止不法侵害所必需,而根据不法侵害发生的环境、防卫人与不法侵害人的力量对比等客观因素来判断,防卫行为的性质、手段、强度及可能造成的损害,或者虽然防卫行为的性质、手段、强度及造成的损害明显超过不法侵害,但实际造成的损害并不算重大的,均属于正当防卫的范围,因而不能认为防卫过当。

紧急避险的必要限度,是其所造成的损害,只能小于所避免的损害,而不能等于甚至大于避免的损害。换言之,为了保护一个合法权益,而损害另一合法权益,既不能等于、更不能大于所保护的权益。例如,不能为了保护一个人的健康权利,而去损害第三者的健康甚至生命权利;也不能为了保护某人的财产利益,而去损害他人的或者国家的、公共的同等价值或者更大价值的财产利益。一般来说,权衡合法权益大小的基本标准是:人身权利大于财产权利;人身权利中生命权为最高权利;财产权利中的大小可用财产的价值大小来衡量。

《刑法》第二十条,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06日 05:30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紧急避险相关文章
  • 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可以同时成立吗
    不可以,先判断是否属于正当防卫,满足正当防卫构成要件,认定为正当防卫之后,即使同时满足紧急避险,也不应重复认定为紧急避险。判断不属于正当防卫之后,才能判断是否属于紧急避险。所以同一行为,如果同时满足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的构成要件,应当认定为正当防卫,不可能重复认定。一、怎么证明自己是正当防卫证明正当防卫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1、正当防卫所针对的,必须是不法侵害;2、必须是在不法侵害正在进行的时候;3、正当防卫不能超越一定限度。正当防卫(又称自我防卫,简称自卫),是大陆法系刑法上的一种概念。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
    2023-06-20
    194人看过
  • 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的刑事责任
    《刑法》第二十条【正当防卫】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第二十一条【紧急避险】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第一款中关于避免本人危险的规定,不适用于职务上、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刑事法律规范之中,明确规定了需要承担刑事责任的最低年龄是14周岁,故此,对于低于此年龄
    2023-03-12
    205人看过
  • 两者相似点和不同点: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
    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有以下异同:1、危险来源不同。正当防卫的危险来源只有来自人类的非法侵权行为;紧急避险的危险来源广泛,不仅可以是人类的非法侵权,还可以是自然灾害、动物侵权、人类生理和病理原因;2、实施对象不同。正当防卫只能对不法侵害人实施,而紧急避险则是对第三方实施;3、行为限制不同。正当防卫行为的实施是必要的,即使其他方法可以避免非法侵权,也允许正当防卫。紧急避险行为的实施是迫不得已的,除了避险别无选择;4、行为限制不同。正当防卫造成的损害可以小于或者大于非法侵权造成的损害;紧急避险造成的损害只能小于避免的损害,不能等于甚至大于避免的损害;5、主体的限制不同。正当防卫是每个人的权利;紧急避险不能是有特定身份的人;6、目的相同。两者都是为了保护国家、公共利益、自己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7、前提相同。两者都必须在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实施;8、责任相同。超过法定限度造成相应损害后果的,应
    2023-07-02
    427人看过
  • 他的行为属正当防卫还是紧急避险?
    某日深夜出租车司机孙某载3名外地人,他们要求孙某在一偏僻小路上停车。孙某下车为他们打开车门之时,3人对孙某实施抢劫。当孙某要把手机交给他们时,歹徒们以为孙某要报警,同时拔出尖刀欲行凶。孙某见状闪身跳进驾驶室,急速驾车逃跑,其中一名歹徒朝出租车猛扑过来某日深夜出租车司机孙某载3名外地人,他们要求孙某在一偏僻小路上停车。孙某下车为他们打开车门之时,3人对孙某实施抢劫。当孙某要把手机交给他们时,歹徒们以为孙某要报警,同时拔出尖刀欲行凶。孙某见状闪身跳进驾驶室,急速驾车逃跑,其中一名歹徒朝出租车猛扑过来被出租车碾压而死亡。请问:孙某的行为是正当防卫还是紧急避险?为什么?答:孙某的行为属正当防卫。我国《刑法》第20条第1款和第3款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和对正
    2023-06-11
    122人看过
  • 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的比较分析
    针对上述情况举例,如果甲正持刀抢劫乙,乙见义勇为用砖头将甲打成重伤,此为正当防卫。如果甲持刀威胁乙,令其偷窃丙的钱包,不从就杀了他,乙无奈只能去偷钱包,此为紧急避险。再例如甲在冬天衣不蔽体即将冻死,闯入某户人家取暖,也可以认定为紧急避险,不认定为非法侵入住宅罪。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的构成要件(一)正当防卫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五个要件1、必须是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权利和其他权利免受不法侵害而实施的。这种不法侵害可能是针对国家、集体的,也可能是针对自然人的;可能是对本人的,也可能是针对他人的;可能是侵害人身权利,也可能是侵害财产或其他权利,只要是为了保护合法权益免受不法侵害而实施的行为,即符合本要件。2、必须有不法侵害行为发生。所谓“不法侵害”,指对某种权利或利益的侵害为法律所明文禁止,既包括犯罪行为,也包括其违法的侵害行为。3、必须是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正当防卫的目的是为
    2023-06-30
    361人看过
  • 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要件解析
    (一)正当防卫→主要针对街头暴力犯罪1、正当防卫的条件(1)起因条件:现实的不法侵害(一般还要求有攻击性、紧迫性、侵害性,但有例外);问题:①大喊吓走侵害人(不是正当防卫,因为大喊不可能给侵害人造成损害)②对物防卫(不是正当防卫)→注意:对犯罪人指使的动物防卫不是对物防卫③对过失的防卫(可以正当防卫)④对不作为的防卫(一般不可以,但如果具有紧迫性则可以正当防卫)⑤对自招行为的防卫(引起者有忍受义务)⑥对幼童和精神病人的防卫条件(可以防卫,但必须迫不得已)―――假想防卫的主观为过失或意外事件,但假想防卫过当可以成立故意犯罪;(2)时间条件:法益侵害的紧迫性。→否则构成防卫不适时(事前防卫、事后防卫)在财产性违法犯罪情况下(状态犯,如抢劫、抢夺、盗窃、敲诈),行为虽然已经既遂,但被当场发现并同时受到追捕的,一直延续到不法侵害人将其所取得的财物藏匿至安全场所为止,追捕者可以适用正当防卫。例子:张
    2023-05-01
    123人看过
  • 正当防卫,紧急避险法律怎么规定
    一、正当防卫,紧急避险法律怎么规定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并非同义词,其中正当防卫乃是每个公民所依法享有的基本权益之一;而紧急避险则不适用于具有特定职业或地位之人。若因实施紧急避险行为而超出了法定的必要限度,且为此导致了不应发生的损失,责任人应负相应的刑事责任,但在量刑时应予以适当减轻或免除。《刑法》第二十条【正当防卫】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二、正当防卫过失杀人判几年如果是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
    2024-07-25
    343人看过
  • 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的界限在哪里?
    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的区别是:1、紧急避险要求行为人必须在必要时作为消除危险的唯一途径;正当防卫没有这样的要求。即使在当时,其他方法可以用来避免损害,也可以实施正当防卫;2、正当防卫的原因是别人的非法侵权,紧急避险的原因是一种危险,包括自然损害等非人为损害;3、两者对损害程度的限制不同。正当防卫造成的损害,允许等于或者大于违法侵权可能造成的损害;紧急避险损害的合法权益必须小于受保护的合法权益,正当防卫造成的损害可以大于或者等于受保护的权益,而紧急避险造成的损害不能等于或者大于受保护的利益;4、正当防卫要求打击的对象只能是非法侵权人本人,而紧急避险可以是无辜的第三者,两者的损害对象有原则区别。法律小知识: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的区别用自己直白简单的话来说,正当防卫就是指制止别人对自己或他人的伤害而对加害者造成一定的损害时,是不用承担法律责任的,而紧急避险是指为了避免正在发生的危险而不得不去损害别人
    2023-07-16
    194人看过
  • 我国《刑法》关于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的对象的规定
    近来,由于我在一个博友的博文下留言,无意之中卷入一场关于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的讨论,为此我已经写了几篇博文:《关于见义勇为还是犯罪向方家们请教——帮助现代韩非查法学辞典,及帮助法家分清楚疏忽大意的过失致人死亡与意外事件致人死亡的分歧》、《见义勇为者造成不法加害人受伤害的法律责任探讨——简论我国和关于见义勇为和紧急避险的法律规定,兼及曹天案答雅典博友法家梁剑兵、新浪博友释之》、《见义勇为者造成不法加害人受伤害应适用的哪个条款?》新浪博友释之与我有不同看法,他给我留言道:你提出的在过当(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的情况下,要综合引用有关条款来对某行为定罪量刑的论证是非常正确的。实践中,判词最多有防卫情节”的字眼,把正当防卫的部分当作量刑的一个情节来使用了,基本不引用该法律条文。到于你文中提到的《刑法》和《民法典》中规定的紧急避险似乎都没有规定紧急避险一定是第三者,第三者之说是否学术上的观点,并非法律的
    2023-06-13
    414人看过
  • 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竞合优先适用什么
    在解析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之间的差异时,我们需要明确以下几个关键点:首先,正当防卫所面临的危险来源仅限于由他人的非法行为引发的威胁,而紧急避险的危险来源则具有更广泛的包容性;其次,正当防卫的施动者必须直接指向不法侵害的实施者本身,而紧急避险的行为对象则只能是第三方;再者,正当防卫的行为限度应当以不超出必要范围并尽可能避免对他人造成严重伤害为原则,而紧急避险的行为限度则是确保保护的权益大于所遭受的损失;最后,紧急避险的实施主体必须是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采取行动,而正当防卫则没有这方面的限制。《刑法》第二十条【正当防卫】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防卫过当】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特殊防卫】对正在进行行凶、
    2024-05-17
    390人看过
  • 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的共同点有哪些
    1、行为的目的相同,都是为了保全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2、行为得以正当化的前提条件相同,即都存在威胁法律所保护的利益的危险、侵害存在。3、行为的结果有相同之处,就是都对合法权益造成损害。4、即便过当,无论紧急避险还是正当防卫,在刑罚的处罚上,都应当减轻或免除处罚。律师补充:1、防卫过当是一种轻微的犯罪行为,它的本质应当是较轻的社会危害性。2、这是因为,从防卫过当的整个过程来看,防卫人虽然出于制止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的目的,但是有一定的罪过心理,在主观上对自己反击和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和结果持放任态度或者疏忽大意、过于自信的态度,客观上防卫人的行为明显超过了为制止不法侵害所必须的限度,损害了不法侵害人被刑法所保护的部分权益。【法律依据】《刑法》第二十条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
    2023-05-06
    392人看过
  • 正当防卫及紧急避险应该满足的条件
    一、正当防卫及紧急避险应该满足的条件是什么正当防卫的构成:1、必须存在不法侵害的行为。2、侵害行为必须是正在进行的。3、防卫必须针对侵害人本人,而不能针对第三人。4.、防卫不能过当。即正当防卫不能超过必要的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5、主观条件。防卫人主观上必须出于正当防卫的目的,即是为了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不法侵害。二、紧急避险构成:1、必须遭受现实的危险。现实的危险包括:自然力量产生的危险,如洪水、地震等;机械、能源设备产生的危险,如飞机故障、油库自燃等危险;动物侵袭造成的危险;人为原因造成的危险等。2、必须是正在发生的危险,即危险迫在眉睫,合法权益正处在危险威胁之中,如不实行紧急避险,危险立即会转化为现实危害,使有关的合法权益遭受不可挽回的损失。3、必须是不损害某种合法权益就无法避免的危险,紧急避险是别无选择的一种选择。4、必须出于保护合法权益的目的。
    2023-05-01
    218人看过
  • 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有何相同之处
    紧急避险和正当防卫的相同之处不包括:危害的来源,正当防卫的危险来源是人的不法侵害行为;而紧急避险的危险来源广泛,可以是不法侵害,也可以是自然灾害、动物的侵袭。;行为指向的对象,正当防卫只能对不法侵害人实施,而紧急避险必须是向第三者实施。;对行为的限制条件不同;对损害程度的限度不同;对主体的限定不同。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的相同点有紧急避险和正当防卫两者的相同点具体内容如下:1、目的相同两者都是为了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2、前提相同两者都必须是合法权益正在受到侵害时才能实行;3、责任相同两者超过法定的限度造成相应损害后果的,均应负刑事责任,但应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紧急避险和正当防卫两者的两者的不同点具体内容如下:1、危害的来源不同正当防卫的危害来源仅限于人的不法侵害行为;而紧急避险的危险来源,既可以是人的不法侵害行为,也可以是(甚至大多数情况下)是自然灾害、动物的
    2023-08-12
    78人看过
  • 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属于哪种救济
    一、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属于哪种救济正当防卫属于私力救济。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刑法》第二十条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二、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的异同是什么1、危险来源不同。正当防卫的危险来源只有来自人的不法侵害行为;而紧急避险的危险来源比较广泛,不仅可以是人的不法侵害行为,也可以是是自然灾害、动物的侵袭,以及人的生理、病理的原因等。2、实施的对象不同。正当防卫只能对不法侵害人实施,而紧急避险则是向第三者实施。3、行为的限制不同。正当防卫行为的
    2024-01-16
    365人看过
换一批
#刑罚量刑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紧急避险是刑法规定的一种出罪事由。具体来说其构成要件有: 1、避险人的合法权益面临现实危险(不含职业或者业务上有特定责任的人要面对的对其本人的危险); 2、这种危险正在发生; 3、因为不得以损害另一合法权益; 4、紧急避险要有避险意识,也即... 更多>

    #紧急避险
    相关咨询
    • 紧急避险引发交通事故的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的区别和紧急避险的联系
      江西在线咨询 2022-01-21
      【正当防卫】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 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的区别是什么, 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的区别是什么
      天津在线咨询 2022-03-15
      关于紧急避险,刑法是这样规定的:“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简而言之,紧急避险是为了保全一部分合法利益而损害无关第三人的另一个较小的合法利益。当然,紧急避险也不能超过必要限度。紧急避险所造成的损害必须小于受保护的权益,如果两者相同或者由于避险造成的损害大于所保护的权益,紧急避险就超过必要的限度了
    • 如何理解交通事故的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区别
      青海在线咨询 2022-02-17
      【正当防卫】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 防卫过当属于正当防卫还是紧急避险?
      云南在线咨询 2023-09-11
      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属于正当行为。 正当行为是指客观上造成一定损害结果,形式上符合某些犯罪的客观要件,但实质上既不具备社会危害性,也不具备刑事违法性的行为,例如正当防卫、紧急避险、依法执行职务、正当冒险行为等。
    • 能怎么区分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
      四川在线咨询 2023-06-05
      1、危险的来源不同。正当防卫的危险来源是人的不法侵害行为;而紧急避险的危险来源比较广泛,可以是不法侵害,也可以是自然灾害、动物的侵袭。在遭遇到人的不法侵害时,如果行为人是对不法侵害人进行反击,属于正当防卫的范畴;如果为了躲避不法侵害,而损害第三人(不法侵害之外的人)利益的,属于紧急避险的范畴。 2、紧急避险必须是出于迫不得已,而正当防卫无此要求。 3、对主体的要求不同。紧急避险要求主体不能有特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