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宅基地纠纷耕地占用税要先了解土地使用税,是指在城市、县城、建制镇、工矿区范围内使用土地的单位和个人,以实际占用的土地面积为计税依据,依照规定由土地所在地的税务机关征收的一种税赋。由于土地使用税只在县城以上城市征收,因此也称城镇土地使用税。如何征收折叠本段以在城市、县城、建制镇和工矿区范围内的土地为征税对象,以实际占用的土地面积为计税依据,按规定税额对使用土地的单位和个人征收。其税额标准按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和县城、建制镇、工矿区分别确定,在每平方米0.6元至30元之间。土地使用税按年计算、分期缴纳。具体单位税额各地差异较大,请咨询您所在地地方税务局。土地使用税计算方法如下:
1、大城市1.5元至30元;
2、中等城市1.2元至24元;
3、小城市0.9元至18元;
4、县城、建制镇、工矿区0.6元至12元。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在本条例第四条规定的税额幅度内,根据市政建设状况、经济繁荣程度等条件,确定所辖地区的适用税额幅度。市、县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将本地区土地划分为若干等级,在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的税额幅度内,制定相应的适用税额标准,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执行。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经济落后地区土地使用税的适用税额标准可以适当降低,但降低额不得超过本条例第四条规定最低税额的30%。经济发达地区土地使用税的适用税额标准可以适当提高,但须报经财政部批准。[1]征税对象折叠本段现行土地使用税每平方米年现行土地使用税每平方米年土地使用税以土地面积为课税对象,向土地使用人课征,属于以有偿占用为特点的行为税类型。土地使用税只在县以上城市开征,非开征地区城镇使用土地则不征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的征税范围为城市、县城、建制镇、工矿区。其中,城市是指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市,包括市区和郊区;县城是指县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城镇;建制镇是指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建制镇。工矿区是指工商业比较发达,人口比较集中,符合国务院规定的建制镇标准,但尚未设立建制镇的大中型工矿企业所在地。工矿区须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服。城市、县城、建制镇、工矿区的具体征税范围,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划定。土地使用税采用有幅度的差别税额,列入大、中、小城市和县城每平方米土地年税额多少不同。为了防止长期征地而不使用和限制多占土地,可在规定税额的2倍-5倍范围内加成征税。
-
占用农村的宅基地是否征耕地占用税?
190人看过
-
宅基地能不能占用耕地
181人看过
-
宅基地占用耕地怎么处理
105人看过
-
农村宅基地耕地占用税要怎样征收
116人看过
-
房产税、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涉及相关政策有哪些
370人看过
-
广东省契税和耕地占用税的相关问题有哪些
61人看过
耕地占用税是国家对占用耕地建房或者从事其他非农业建设的单位和个人,依据实际占用耕地面积一次性征收的税种。 凡占用耕地建房或者从事其他非农业建设的单位和个人,为耕地占用税的纳税人,应当依照规定缴纳耕地占用税。... 更多>
-
农村宅基如果占用耕地是否缴纳耕地占用税相关的法律规定有哪些内容贵州在线咨询 2022-02-10农村宅基如果占用耕地应当缴纳耕地占用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耕地占用税暂行条例》第十条规定,农村居民占用耕地新建住宅,按照当地适用税额减半征收耕地占用税。第四条耕地占用税以纳税人实际占用的耕地面积为计税依据,按照规定的适用税额一次性征收。第五条耕地占用税的税额规定如下:(一)人均耕地不超过1亩的地区(以县级行政区域为单位,下同),每平方米为10元至50元;(二)人均耕地超过1亩但不超过2亩的地区,
-
宅基地和耕地的相关问题,怎样将耕地合法的变为宅基地北京在线咨询 2022-07-27耕地是属于集体,国家所有的,是不能随意转变其使用用途的; 宅基地,所有权也是国家的,但百姓有使用权; 耕地和宅基地是不能随意转换得。
-
新的土地法新宅基地相关规定有哪些云南在线咨询 2023-04-05申请条件解释: 1、宅基地用途仅用于建设农村住宅; 2、”本村落户“指的是申请人需为本集体经济组织内部成员,即申请人户籍所在地在本村。 3、”一户“指的是自然户,而非户籍户。通常,父母随子女居住为一户。 结婚后,不论夫妻双方户籍是否合并均为一户。 4、本村居民点位于建设用地复垦规划(短期规划)拆旧区内的,暂不安排宅基地。 5、宅基地的继承。宅基地继承时,受让人需符合宅基地申请条件。否则,继承者只能
-
宅基地纠纷能不能报警处理,有哪些相关规定江苏在线咨询 2023-10-07宅基地纠纷可以报警处理,但如果纠纷没有威胁到当事人的人身以及财产安全的,报警并不能解决纠纷。当事人可以申请人民政府对宅基地纠纷进行处理,如果对人民政府的处理决定不满的,可以向法院起诉。
-
河南宅基地纠纷诉讼期限的相关规定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4-12-02根据《民法典》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如果法律另有规定,就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从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如果法律另有规定,就依照其规定。但是,如果权利受到损害已经超过二十年,人民法院将不予保护。如果有特殊情况,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诉讼时效期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