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某的行为构成强迫交易罪或是损害商业信誉罪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4-25 08:50:36 485 人看过

[基本案情]

2002年8月1日,某县某镇在景区经营的26家餐馆自发成立非法组织某餐饮协会,陆某任会长。2002年至2005年2月,在该景区经营的长江、青年、工贸等旅行社与餐饮协会之间有个不成文的做法,即由餐饮协会成员为各旅行社介绍、联系游客到各旅行社请导游,每介绍一场,由旅行社向餐协介绍人支付10元、20元、30元不等的介绍费,参观后导游又将游客带回餐协介绍人的餐馆吃饭消费。2005年2月,在该镇的游客中心成立,7家旅行社入驻,游客服务中心实行统一规范管理,不再向餐协成员支付介绍费。由于旅行社不给介绍费,陆某组织协会代表开会,商量对策,并指使协会部分成员采取围堵游客中心,恶意中伤旅行社导游等方式,致使旅行社不能正常营业。2005年4月20日,7家旅行社被迫和餐饮协会达成协议:来参观的游客,由餐馆人员按顺序介绍到游客中心请导游,每次返给介绍费15元,导游须按规定把游客带到餐协指定的餐馆就餐,由陆统一对帐收取。截止2005年12月,陆共收取现金67935元,陆个人从中获利6000余元。12月12日,华夏旅行社导游彭某没有把游客带到排轮子的某餐厅就餐,因此华夏旅行社赔偿了该餐厅163元,导游不按规定带队就餐导致双方矛盾激化。12月13日,陆组织26家餐馆开会商量,理出了对旅行社的11条不合理要求。12月21日,双方进行协商,陆在会上宣读了11条要求。7家旅行社代表不能接受,12月22日、23日该镇停车场出现了比较混乱的场面,严重影响了景区的正常秩序,造成了较恶劣影响。

[分歧意见]

关于本案如何定性存在两种分歧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陆某的行为构成损害商业信誉罪。理由是:陆在任餐协会长时,为利益之争,强迫入驻某镇景区游客中心的各家旅行社接受餐协介绍业务,收取介绍费,在旅行社不接受其介绍时,采用诋毁旅行社信誉等方式干扰旅行社生意,致使旅行社生意清淡,给各家旅行社造成严重经济损失。陆等餐协人员施用的手段,就是在公共场所,对旅行社的消费者--游客散布毁损旅行社商业信誉的言论,扰乱了景区的旅游秩序,给旅行社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其行为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一条之规定,构成损害商业信誉罪。

第二种意见认为,陆某的行为构成强迫交易罪。理由是:以陆某为首的餐协违背诚实信用、公平合理原则,强迫旅行社接受介绍服务,收取介绍费,情节严重,并造成较恶劣的社会影响,其行为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六条之规定,构成强迫交易罪。

[评析意见]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7月11日 13:42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强迫交易相关文章
  • 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怎么构成的?
    1、犯罪客体。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侵犯的是复杂客体,包括市场交易秩序和商誉权。2、客观方面。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捏造并散布虚伪事实,损害他人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给他人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包括三个要素:其一,捏造并散布虚伪事实;其二,损害他人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其三,造成重大损失或者具备其他严重情节。3、犯罪主体。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的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单位。4、主观方面。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的主观方面是故意,表现为行为人明知行为会发生损害他人商誉、扰乱竞争秩序的结果,仍追求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一、拒绝侵犯商业信誉的要件有哪些侵犯商业信誉的四要件为:1、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既侵犯了商业信誉和商品声誉的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又扰乱了市场秩序;2、本罪在客观上表现为捏造并散布虚伪事实,损害他人的商业信誉、商品信誉,给
    2023-03-14
    177人看过
  • 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构成要件
    1.本罪侵犯的客体是经营者的商业信誉权、商品声誉权和市场的公平竞争秩序。“商业信誉”,是指经营者在商业活动中的信用程度和名誉。包括社会公众对该经营者的资信状况、商业道德、技术水平、经济实力等方面的积极评价。“商品声誉”,是指企业投放市场的商品在质量、品牌、风格等方面的可信赖程度和知名度。经营者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不仅关系到经营者在市场上的形象,而且直接关系到其经济利益,影响其市场竞争力的高低。所以,对于侵犯经营者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的行为,刑法规定为犯罪,予以刑事处罚。2.客观方面表现为捏造并散布虚伪事实,损害他人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给他人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捏造”,是指无中生有,凭空捏造虚假事实的行为;“散布”,是指以各种方式在公众中宣传、扩散其捏造的虚假事实的行为。既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还可以是通过新闻媒介等,捏造与散布行为必须同时具备才构成本罪。实践中
    2023-03-31
    157人看过
  • 如何构成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
    构成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的要件是:犯罪客体是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的权利人的合法权益以及市场秩序。犯罪在客观上表现为捏造并散布虚伪事实,损害他人的商业信誉、商品信誉,给他人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主体为一般主体。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且以损害他人的商业信誉和商品声誉为目的。一、侵犯商业信誉的四个构成条件?侵犯商业信誉的四个构成条件为:1、侵犯的客体是商业信誉、商品声誉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和市场秩序;2、在客观上表现为捏造并散布虚伪事实,损害他人的商业信誉、商品信誉,给他人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3、主体为经营者;4、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二、新刑法对诋毁商业信誉既遂的量刑标准刑法对损毁商业信誉罪既遂的量刑标准: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损毁商业信誉罪是指捏造并散布虚伪事实,损害他人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给他人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
    2023-03-28
    453人看过
  • 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的犯罪构成界定?
    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的犯罪构成界定为客体是商业信誉和商品声誉的权利人的合法权益,以及市场秩序,客观上表现为捏造并散布虚伪事实,损害他人的商业信誉、商品信誉,给他人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主体为一般主体,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以损害他人的商业信誉和商品声誉为目的。一、中国对侵犯商业信誉既遂的量刑标准首先,我国《刑法》并没有规定侵犯商业信誉罪,但是规定了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是指捏造并散布虚伪事实,损害他人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给他人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犯本罪的,具体量刑标准如下: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二、诋毁商业信誉的构成要件有哪些?诋毁商业信誉的构成要件包括:1、本罪在客观上表现为捏造并散布虚伪事实,损害他人的商业信誉、商品信誉,给他人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2、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复
    2023-03-26
    299人看过
  • 构成强迫交易罪的行为有几种
    构成强迫交易罪的情形有如下:1、强买强卖商品的;2、强迫他人提供或者接受服务的;3、强迫他人参与或者退出投标、拍卖的;4、强迫他人参与或者退出特定的经营活动;5、强迫他人转让或者收购公司、企业的股份、债券或者其他资产的。一、如何理解强迫交易行为“情节特别严重”关于强迫交易罪,刑法第226条规定:“以暴力、威胁手段,实施下列行为之一,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可见,情节严重是刑罚适用的前提性要求,而情节特别严重则是加重刑罚适用的条件。因此,对于情节严重和情节特别严重的精准把握具有重要的法律适用价值。关于“情节严重”的内涵,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一)》第28条具体规定了立案追诉标准,基本上解决了法律适用的难题。但对于“情节特别严重”的界定标准,目前尚未有法律法
    2023-04-03
    277人看过
  • 哪些行为会构成强迫交易罪
    强迫交易罪的构成要件如下:(一)客体要件。强迫交易罪不仅侵犯了交易相对方的合法权益,而且侵犯了商品交易市场秩序。商品交易是在平等民事主体之间发生的法律关系,应当遵循市场交易中的自愿与公平原则。但在现时生活中,交易双方强买强卖、强迫他人提供服务或者强迫他人接受服务的现象时有发生,这种行为违背了市场交易原则,破坏了市场交易秩序,侵害了消费者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如果行为人以暴力、威胁手段强行交易,就具有了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情节严重的,应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二)客观要件。强迫交易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以暴力、威胁手段强买强卖商品、强迫他人提供服务或者强迫他人接受服务,情节严重的行为。(三)主体要件。强迫交易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依本节第231条之规定,单位亦能构成强迫交易罪。单位犯强迫交易罪的,实行两罚制,即对单位判处罚金,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
    2023-03-13
    407人看过
换一批
#治安处罚法
北京
律师推荐
    #治安处罚法 知识导航
    展开

    强迫交易有以下认定情形: 1、强买强卖商品。 2、强迫他人提供或者接受服务。 3、强迫他人参与或者退出投标、拍卖。 4、强迫他人转让或者收购公司、企业的股份、债券或者其他资产。 5、强迫他人参与或者退出特定的经营活动。 6、其他以暴力、威胁... 更多>

    #强迫交易
    相关咨询
    • 哪些行为构成损害商业信誉和商品声誉罪
      香港在线咨询 2023-03-14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二十一条【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捏造并散布虚伪事实,损害他人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给他人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 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构成?
      西藏在线咨询 2022-06-07
      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构成: 1、主体要件:主体是一般主体; 2、主观要件: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 3、客体要件: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商业信誉和商品声誉; 4、客观方面:表现为捏造并散布虚伪事实,损害他人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给他人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
    • 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构成
      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10-11
      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既侵犯了商业信誉和商品声誉的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又扰乱了市场秩序。 本罪侵犯的对象是他人的商业信誉和商品声誉。他人既包括单位,又包括个人,必须具有特定性。这样,构成本罪的捏造并散布虚伪的事实必指向于他人。指向于他人,可以指名道姓,也可以不呼其名,但根据其虚构的内容、散布的方式,完全能让公众知道其指向于何人。如果其内容泛泛而指,根据其内容及散布方式无法推测针对的是
    • 商品声誉是否构成损害商业信誉罪
      广西在线咨询 2022-10-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二十一条【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捏造并散布虚伪事实,损害他人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给他人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 强迫他人交易的行为是否构成强迫交易罪
      宁夏在线咨询 2022-11-30
      刑法第226条规定,以暴力、威胁手段强买强卖商品、强迫他人提供服务或者强迫他人接受服务,情节严重的,构成强迫交易罪。从该法条表面上看,该法条规定的强迫交易的行为发生于交易双方之间,不涉及第三方。但是,当强迫他人不许交易本身不是目的,而是为实现对方只能与已方交易或已方与特定方交易的目的,强迫他人不许交易的行为同样是为强行达成违反市场基本准则的交易。这种间接的强迫交易行为客观上使用了相同的手段,也同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