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妻拒绝支付孩子抚养费应该怎样应对
前妻拒绝支付孩子抚养费应对方法是:
男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其支付抚养费。离婚后,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教育、保护的权利和义务,子女由一方直接抚养的,另一方应当负担部分或者全部抚养费。负担费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长短,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五条
离婚后,子女由一方直接抚养的,另一方应当负担部分或者全部抚养费。负担费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长短,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
前款规定的协议或者判决,不妨碍子女在必要时向父母任何一方提出超过协议或者判决原定数额的合理要求。
二、拒绝支付抚养费构成犯罪吗
不给付抚养费属于民事纠纷,一般不构成刑事犯罪。但若根据法院生效判决等文书有能力履行而拒不履行给付抚养费义务,情节严重的,可能会构成犯罪。
《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规定,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三、请求增加抚养费的情形
要求增加抚养费的情况有:
1.原定抚养费数额不足以维持当地实际生活水平;
2.因子女患病、上学,实际需要已超过原定数额;
3.有其他正当理由应当增加。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第五十八条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子女要求有负担能力的父或者母增加抚养费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一)原定抚养费数额不足以维持当地实际生活水平;
(二)因子女患病、上学,实际需要已超过原定数额;
(三)有其他正当理由应当增加。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章 离婚 第一千零八十五条 离婚后,子女由一方直接抚养的,另一方应当负担部分或者全部抚养费。负担费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长短,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n前款规定的协议或者判决,不妨碍子女在必要时向父母任何一方提出超过协议或者判决原定数额的合理要求。
-
女方拒绝支付抚养费的应对措施
100人看过
-
孩子满18周岁前夫拒绝支付抚养费
145人看过
-
孩子因抚养费拒绝支付,是否具有法律效应?
52人看过
-
应对拒绝支付抚养费的方法与建议
60人看过
-
拒绝支付抚养费是否属于依法支付孩子抚养费
144人看过
-
如果对方拒绝支付抚养费应该采取什么措施
453人看过
-
前妻拒绝支付抚养费咋办,小孩拒绝支付抚养费可以吗湖南在线咨询 2023-07-23不可以的,首先,离婚后一方抚养孩子,另一方应负担必要的生活费和教育费的一部或全部。因为父母离婚后只有一方与孩子共同生活,所以双方负担抚养费的方式也就不同。与孩子共同生活的一方可直接供给食宿,而不与其共同生活的一方就需要供给金钱或生活物品,但是两者的本质是相同的。在随孩子共同生活的一方因为特殊情况而无力负担抚养费的情况下,不随其共同生活的一方应负担全部抚养费。
-
抚养费应该怎样支付孩子抚养费怎么算云南在线咨询 2023-03-01对子女抚育费数额的确定,应视离婚双方的实际承受能力决定,对于有固定收入的,可按月工资收入的20%-30%的比例确定,抚育两个以上子女的,可适当增加比例,但最高不能超过固定收入的50%;对于没有固定收入的,按当年总收入或同行业的平均收入计算。 给付的方法: 1、一次性支付; 2、按约定的期限分段支付; 3、无经济收入或下落不明的,可以财物折抵。
-
离婚后,孩子抚养费应该是多少,如果一方拒绝支付北京在线咨询 2022-04-03支付多少的小孩抚养费,一般先由男女双方协商解决,双方协商解决不了可以起诉到法院,法院会根据双方的经济能力、小孩的实际花费来判决。没有获得小孩抚养权的一方,每月支付小孩的抚养费是自己工资收入的20%------30%之间,同时比较小孩的实际花费,抚养费的支付方式一般是按月支付,如果获得抚养权的一方要求一次性支付,那需要看对方有能力一次性支付,而且同意这种支付方式。给付抚养费是父母的法定义务,不可以以
-
妻子什么情况下拒绝支付孩子的抚养费山西在线咨询 2022-10-25可以向法院起诉,需要律师代理,可联系我。。湖北XX成永国律师电话:13135881333电子邮箱XXXX@163.com办公地址:襄阳市樊城区新华路6号铁道大厦四楼406室(新华市场正对面)。
-
不付抚养费拒绝前妻探望孩子,那离婚不付抚养费可以拒绝探望吗天津在线咨询 2022-07-26离婚不给抚养费也不可以取消探视权。探视权是父母对孩子的法定权利,不能因为没有支付抚养费而被随便剥夺。可以以孩子的名义起诉对方,要求其支付抚养费,但是不能阻止对方行使探视权。《民法典》规定: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也不得禁止对方的探视权,探视权是法定权利,只有当父母的探视行为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时,人民法院才有权中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