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意施惠行为应该怎样认定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4-01-03 22:07:20 230 人看过

好意施惠的行为也是基于一定的意思而表示在外的行为,但行为人不具有发生一定私法上效果的效果意思。

1.债的关系与好意施惠关系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具有负法律上义务的意思。

但在实务中,经常难以区分,通常有偿的约定应当认为是债的关系;

而无偿的约定,应当看受益人的相对人,对该约定有无特别利益而定,如借贷、赠与、委任、寄托等。

2.当事人并无受其约定拘束之意,则为好意施惠关系,如约定让亲友搭乘顺车至某地,受同事或友人嘱咐代购某物,邀请友人散步或参加宴会等。

3.在无偿的约定情形,当事人究竟有无受拘束之意,亦即究竟意在成立合同,或仅为好意施惠关系,应解释当事人的意思,斟酌交易习惯与诚实信用原则及当事人的利益,从相对人的观点加以认定。

以上知识就是对相关法律问题进行的解答,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对于好意施惠者,对不存在故意或重大过失的损害不承担责任,但是如果存在过错,仍需要承担责任。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0月31日 00:20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法律综合知识相关文章
  • 好意施惠和事实行为是一回事吗?
    一、好意施惠和事实行为是一回事吗事实行为是无需当事人做出意思表示,行为一但发生,法律就会承认。好意施惠不是事实行为,不产生法律上的关系。二、好意施惠关系中乘客受伤施惠人是否需要赔偿(一)好意施惠人非因故意或重大过失无需对受惠人因好意施惠所引发的损害承担赔偿责任。好意实惠之侵权归责原则应当适用过错原则。但基于好意施惠的无偿性和良好的动机,以及善意目的性,应从民法的公平理念出发,酌情减轻施惠人的民事赔偿责任。即施惠人因其故意或重大过失造成受惠人人身或财产损害的,应酌情适当承担赔偿责任,对因一般过失造成的损害则无须担责。因此认定好意施惠侵权行为应当慎用,不得与公众对此类案件的期待值相距太远。(二)施惠者在主观故意的情形下应承担全部责任,在重大过失下根据过失程度及案件实际情况决定责任承担的大小。(三)施惠者为一般过失或双方均无过错时,由受惠者自负风险。三、如何判断好意施惠行为法律行为指以意思表示为
    2023-05-06
    491人看过
  • 法律规定的好意施惠法条是怎样的?
    一、法律规定的好意施惠法条是怎样的?好意施惠在法律中没有明确的法条规定。好意实惠之侵权归责原则应当适用过错原则。但基于好意施惠的无偿性和良好的动机,以及善意目的性,应从民法的公平理念出发,酌情减轻施惠人的民事赔偿责任。即施惠人因其故意或重大过失造成受惠人人身或财产损害的,应酌情适当承担赔偿责任,对因一般过失造成的损害则无须担责。因此认定好意施惠侵权行为应当慎用,不得与公众对此类案件的期待值相距太远。二、好意施惠行为与赠与区别是什么?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好意施惠行为,其行为对象是人的行为,而赠与行为,其对象是行为指向的物,单纯的一个行为是不能成为赠与合同的标的;且赠与行为通常涉及的是纯粹的财产利益关系,而好意施惠行为大多涉及的是双方的人身利益,如感情的建立和巩固等,且双方存在一定的人身信赖。据此,在施舍的情形,应当认定为赠与行为而非好意施惠。三、好意施惠法律规定的判断标准有哪些?(一)好意施
    2023-04-12
    91人看过
  • 应该怎样认定消费欺诈行为
    消费欺诈认定可以从3个方面判断经营者的行为:1、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时采用的手段。2、经营者的行为是否误导消费者:判断经营者的行为是否误导消费者应以一般消费者的认知水平和识别能力为准。如果该行为足以使一般消费者发生误解,即构成欺诈。如果该行为不足以使一般消费者发生误解,个别消费者应证明自己确实发生误解以主张欺诈行为的成立。3、经营者是否具有实施欺诈行为的主观方面:虽然法律、法规并未明确规定构成欺诈行为必须具有主观故意,但从文义上理解,欺诈就是掩盖事实真相误导消费者,“欺诈”二字本身已经揭示经营者具有主观故意。使用欺诈的手段,使他人错误的处分财产就是欺诈行为,欺诈行为必须是经营者主观故意犯罪,在销售商品过程中,经营者存在误导消费者的言行,使其购买与自己消费能力不符的商品属于欺诈行为,若消费者发现自己购买商品时遇到欺诈行为,可以向消费者协会或者工商局举报。
    2024-01-16
    286人看过
  • “好心办坏事”咋办,好意施惠行为要承担责任吗
    好意施惠,又称情谊行为或君子协议,是指当事人之间无意设定法律上的权利义务关系,而由当事人一方基于良好的道德风尚实施的使另一方受恩惠的关系,旨在增进情谊的行为。好意施惠是一种在生活中极为常见的做好事行为,经常发生的搭乘便车、代投信件、邀请好友参加宴会等行为,这类行为一般被称为好意施惠。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有好意施惠的行为,但有时候也可能“好心办了坏事”,好意施惠致他人损害,那这种行为法律上是如何认定的呢?根据好意施惠行为理论,其行为特征主要体现在当事人主观无受法律约束意思、无法律上权利义务关系及法律后期介入等三方面。好意施惠行为本质是非法律行为,施惠人主观上基于情谊或增进感情,没有订立契约的意思,好意施惠关系中,施惠人没有义务必须为施惠行为,受惠人不享有施惠行为的履行请求权。由于好意施惠行为非法律行为,所以法律不调整行为本身。我国侵权责任确定了过错责任、无过错责任和公平责任三种归责原则。过错责
    2023-05-07
    294人看过
  • 好意施惠致损引发的侵权如何认定
    好意实惠致损引发的侵权的认定应当适用过错原则。但基于好意施惠的无偿性和良好的动机,以及善意目的性,应从民法的公平理念出发,酌情减轻施惠人的民事赔偿责任。即施惠人因其故意或重大过失造成受惠人人身或财产损害的,应酌情适当承担赔偿责任,对因一般过失造成的损害则无须担责。因此认定好意施惠侵权行为应当慎用,不得与公众对此类案件的期待值相距太远。律师补充:好意施惠关系判断标准是什么?1、法律行为指以意思表示为要素,因意思表示而发生一定私法效果的法律事实。如买卖、借款、承揽合同等,都以意思表示为要素。2、法律行为的意思表示,是指人基于内心欲发生一定私法上效果的意思,而表示在外的行为。3、但在实务中,对该约定有无特别利益而定,如借贷、赠与、委任、寄托等。若当事人并无受其约定拘束之意,则为好意施惠关系。【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九百七十九条管理人没有法定的或者约定的义务,为避免他人利益受损失而管
    2023-05-06
    167人看过
  • 好意施惠的法条是怎么规定的
    好意施惠在法律中没有明确的法条规定。好意实惠之侵权归责原则应当适用过错原则。但基于好意施惠的无偿性和良好的动机,以及善意目的性,应从民法的公平理念出发,酌情减轻施惠人的民事赔偿责任。即施惠人因其故意或重大过失造成受惠人人身或财产损害的,应酌情适当承担赔偿责任,对因一般过失造成的损害则无须担责。因此认定好意施惠侵权行为应当慎用,不得与公众对此类案件的期待值相距太远。1、如果施惠人不是故意或者没有重大过失的话就不需要承担责任,好意施惠应当适用过错责任原则,施惠人若能证明自己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不承担赔偿责任,如果是有过错的,则应按照过错比例划分各方责任。2、好意施惠行为在日常生活中大量存在,好意施惠行为致害引发的纠纷也很常见。由于我国法律法规尚未对好意施惠的相关问题作出明确规定,使得此类纠纷发生后,相关的责任承担往往无法得到妥善解决。3、好意施惠行为既不是法律行为也不是事实行为,它是由道德规范
    2023-06-13
    460人看过
  • 执行好意施惠能否减轻责任?
    (一)施惠者在故意或重大过失下承担全部或部分责任。施惠者在主观故意的情形下应承担全部责任,在重大过失下根据过失程度及案件实际情况决定责任承担的大小。(二)施惠者为一般过失或双方均无过错时,由受惠者自负风险。在日常生活中,风险无处不在,人们认识到风险,也自愿承担这些风险。当个人单独从事危险活动时,由自己承担风险没有任何异议。但是,如果与他人共同从事危险运动时,风险由谁承担?如果受惠者的风险责任由施惠者承担,那么,施惠者的风险应该由谁承担?车主要承担包括乘车风险在内的诸多风险,但是,作为好意同乘者不需要支付任何费用就享受了像车主那样的便利与快捷,而且不需要承担任何风险与责任,对两者来说显然是不公平的。法律是调整不同群体利益冲突的技术和方法,法律的公平与公正是相对的;当利益冲突无法协调时,法律的价值倾向是保护多数人利益、牺牲少数人利益,保护社会公共利益、牺牲个人利益。做好事还要承担责任,与人们的
    2023-03-01
    250人看过
  • 民法的好意施惠发生情况是怎样的
    一、民法的好意施惠是什么好意施惠发生在当事人之间无意设定法律上的权利义务关系,而由当事人一方基于良好的道德风尚实施的使另一方受恩惠的关系,旨在增进情谊的行为。1、所谓合同,是指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除人身关系以外的其他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合同是一种典型的民事法律行为,合同具有以下特征:2、合同是双方或多方当事人的法律行为。这是合同的本质特征,这一特征明确了合同行为与单方法律行为的界限。3、订立合同的目的在于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任何法律行为都具有目的性,合同的目的性在于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此目的性使其与一般的商量行为区别开来。4、合同是当事人在意思表示一致的基础上所达成的合意。这是民法上意思自治原则的体现。意思自治原则是民法的最高指导原则,是其他民事法律制度构建的基础,是指民事主体依法在法定范围内享有广泛的行为自由,并且可以根据自的
    2023-04-29
    99人看过
  • 好意施惠意思表示的规定是什么?
    一、好意施惠意思表示的规定是什么?好意施惠意思表示的规定是当事人之间无意设定法律上的权利义务关系,而由当事人一方基于良好的道德风尚的实施而使另一方受恩惠的法律关系。好意施惠是一种在生活中极为常见的做好事行为,如好意搭乘、见义勇为等。好意施惠不同于无因管理,因为无因管理行为实施时,被管理人不知道管理人在对自己的事务进行管理,被管理人也没有向管理人发出希望管理人实施事务管理的意思表示。好意施惠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三条规定的义务帮工有点相似,但义务帮工是法律行为,而好意实惠是事实行为。所以,好意施惠关系是一种普通社会关系,是一种情谊行为,而非法律行为。其特性是,施惠人基于情谊或为增进感情而无偿施惠于受惠人(并无法律拘束力),受惠人对施惠人无履行请求权,受惠人受益非不当得利。好意施惠关系也不是合同关系,对双方无法律上的拘束力,当事人之间也不产生债的关
    2024-02-09
    328人看过
  • 应该怎样书写借条为好
    为了保障借钱双方的利益不受到损失,我们在写借条的时候应该清楚写明借条的标题,借钱的双方分别是谁,借出的金额有多少,借钱的原因是什么,最后就是双方签字盖上各自的手印,写上日期就可以了,一份完整的借条内容就应该包括这些。注意事项:1、借条的标题要写正确,不要写成欠条,借条跟欠条是两种不同的概念,一旦写错了,遭受损失的就是借钱出去的人;2、借条的金额要准确,为了防止有改写的情况出现,应该把金额的大写和小写都要写上,对于有小数点的金额要特别留意;3、对于金额比较大的借条,最好是附加上利息这个内容,因为借出去的金额太大,对借钱出去的人来说,他的钱不能及时收回使用,是有一些经济损失的,对于利息也要写上大写的字样;4、签字的时候,不能单单签上名字,要记得加盖双方的手印,因为只有加上手印借条才产生法律效应,而且必须是右手的大拇指手印才可以;5、对于还款的日期,双方是可以约定好的,如果没有约定,法律上认定的
    2023-06-18
    454人看过
  • 在现行法律下,应该怎样认定受贿罪才好
    一、应该怎样认定受贿罪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主要客体是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的正常管理活动;次要客体是国家工作人员职务行为的廉洁性。2、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具有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向他人索取财物,或者收受他人财物并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利用职务之便是受贿罪客观方面的一个重要构成要件,利用职务之便可以分为以下两种情况:(1)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利用职权为他人谋取利益而收受他人财物,是典型的受贿行为。在司法实践中,大量受贿罪是利用职权的便利条件构成的。例如,负责掌管物资调拨、分配、销售、采购的人,利用其调拨权、分配权、销售采购权,满足行贿人的愿望,而收受财物。(2)利用与职务有关的便利条件。利用与职务有关的便利,即不是直接利用职权,而是利用本人的职权或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而本人从中向请托人索取或存非法收受财物的行为。从受贿罪的客观行为来看,有两种具体
    2023-06-21
    318人看过
  • 民事法律行为和好意施惠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一、民事法律行为和好意施惠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民事法律行为和好意施惠之间的关系是好意施惠也属于民事行为,好意施惠行为,虽然当事人无意设定法律上的权利义务关系,但依照法律的规定同样是能引起民事法律后果的行为。因为好意施惠是无偿的,是基于人们内心的善意,应该从公平的角度处罚,酌情减轻施惠人的责任,因此司法实践中施惠人非基于故意或是重大过失导致的损害,一般不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施惠人应当承担损害结果的法理是基于先行行为而产生的对相对人权利保护的义务,如相对人因此行为受损,施惠人应当承担责任,但此时已转变为侵权关系了。既然是侵权关系,故又涉及到侵权责任的归责问题,适应侵权责任归责一般原则过错归责,但有以下情形的,可以减轻侵权人的责任或免责:1、如被侵权人有过错的,可以减轻侵权人的额责任;2、如果损害是由受害人故意造成的,行为人不承担责任;3、损害是因第三人造成的,第三人应当承担责任;4、损害因不可抗力
    2023-04-16
    153人看过
  • 非法占有土地的行为应该怎样认定
    (一)未经批准或者采取欺骗手段骗取批准,非法占用土地的;(二)农村村民未经批准或者采取欺骗手段骗取批准,非法占用土地建住宅的;(三)超过批准的数量占用土地的;(四)依法收回非法批准、使用的土地,有关当事人拒不归还的;(五)依法收回国有土地使用权,当事人拒不交出土地的;(六)临时使用土地期满,拒不归还土地的;(七)不按照批准的用途使用土地的;(八)不按照批准的用地位置和范围占用土地的;(九)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禁止开垦区内进行开垦,经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十)在临时使用的土地上修建永久性建筑物、构筑物的;(十一)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定前已建的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用途的建筑物、构筑物,重建、扩建的。政府划定自然保护区后,自然保护区内的村民不同意征收土地的,政府不能非法强占村民的土地。但政府可以通过合法的途径强制征收,如向被征收人发出征收补偿方案,被征收人不执行的,可以向法院
    2024-02-01
    204人看过
  • 最高院好意施惠的定义是什么
    一、最高院好意施惠的定义是什么?好意施惠关系指当事人之间无意设定法律上的权利义务关系,而由当事人一方基于良好的道德风尚的实施而使另一方受恩惠的法律关系。好意施惠是一种在生活中极为常见的做好事行为,如好意搭乘、见义勇为等。好意施惠不同于无因管理,因为无因管理行为实施时,被管理人不知道管理人在对自己的事务进行管理,被管理人也没有向管理人发出希望管理人实施事务管理的意思表示。好意施惠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三条规定的义务帮工有点相似,但义务帮工是法律行为,而好意实惠是事实行为。所以,好意施惠关系是一种普通社会关系,是一种情谊行为,而非法律行为。其特性是,施惠人基于情谊或为增进感情而无偿施惠于受惠人(并无法律拘束力),受惠人对施惠人无履行请求权,受惠人受益非不当得利。好意施惠关系也不是合同关系,对双方无法律上的拘束力,当事人之间也不产生债的关系。二、好意
    2023-04-29
    177人看过
换一批
#法律综合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法律综合知识 知识导航
    展开

    法律综合知识是指涵盖法律领域各个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它包括法律理论、法律制度、法律实务等方面的内容,涉及宪法、刑法、民法、商法、经济法、行政法等多个法律领域。... 更多>

    #法律综合知识
    相关咨询
    • 好意施惠是否属于民事行为
      湖南在线咨询 2023-11-19
      好意实惠也属民事行为,虽然当事人在实惠时无意设定法律上的权利义务关系,但是,按照法律制度的规定,好意实惠行为同样是能引起民事法律后果的行为。民事行为的构成要件就是当事人确定,意思表示明确,标的确定,好意施惠行为是完全符合民事行为的构成要件的。
    • 好意施惠行为与民事法律行为怎么进行判断?
      湖南在线咨询 2023-12-10
      好意施惠是指当事人之间无意设定法律上的权利义务关系,而由当事人一方基于良好的道德风尚实施的使另一方受恩惠的关系,旨在增进情谊的行为。民事法律行为指以意思表示为要素,因意思表示而发生一定私法效果的法律事实。如买卖、借款、承揽合同等,都以意思表示为要素。
    • 好意施惠和事实行为是一回事吗?
      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3-08-23
      好意施惠不是事实行为的。如果公民因为自身的意愿以及良好风尚向另一方实施的施惠行为也是属于好意施惠的范畴,那么双方也是不存在法律上的关系,所以与事实行为是有所不同和区别的,双方的关系并没有法律上的拘束力,当事人之间不产生债的关系,当然也就不发生给付请求权。
    • 好意施惠又称什么行为,法律有哪些规定
      天津在线咨询 2023-02-14
      好意施惠又称情谊行为。与法律行为不同,好意施惠的行为也是基于一定的意思而表示在外的行为,但行为人不具有发生一定私法上效果的效果意思。需要注意的是,好意施惠人非因故意或重大过失无需对受惠人因好意施惠所引发的损害承担赔偿责任。
    • 好意施惠是民事行为吗有没有法律规定
      陕西在线咨询 2023-09-10
      好意实惠也属民事行为,虽然当事人在实惠时无意设定法律上的权利义务关系,但是,按照法律制度的规定,好意实惠行为同样是能引起民事法律后果的行为。民事行为的构成要件就是当事人确定,意思表示明确,标的确定,好意施惠行为是完全符合民事行为的构成要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