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方当事人不是平等的主体身份,一方存在欺诈的事实,就是无效合同。
1.订立合同,双方当事人应以平等主体身份,协商约定,其合同中约定的每一条款,都是双方当事人的真实意思的表示,一方以欺诈的方式,在对方当事人不明其具体情况下和受一方当事人胁迫,在无奈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不是当事人真实意思的表示,其合法权益肯定会因此而受到损害,这种合同不受法律保护,是无效的。
2.一方以欺诈、胁迫手段订立的合同,属于意思表示不真实的合同,一般属于可变更或撤销的合同,只有在损害了国家利益时,才属于无效合同。
3.订立合同的双方当事人为达到损害国家、集体、第三人的利益而事先达成某种协议或默契而订立的合同,是不受法律保护的违法合同,是无效的。
一、私人合同怎样才具有法律效力的?
当事人要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1.签订合同的当事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且合同内容是当事人真实合法的意思表示,该合同就有效。
2.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规定,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3.第五百零二条第一款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但是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二、民法典对无效合同的认定是怎样的?
违反法律,违背公序良俗就是无效合同。
1.民法典对无效合同证据如何认定效力没有规定,无效合同的证据经审查属于的,具有证据效力。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民事法律行为有效的条件】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三条,证据种类,证据包括:当事人的陈述;书证;物证;视听资料;电子数据;证人证言;鉴定意见;勘验笔录。
4.证据必须查证属实,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
-
无效合同:你应该知道哪些合同被视为无效?
187人看过
-
爷爷为孙购保险,合同无效为哪般?
231人看过
-
劳动合同无效的原因一般有哪些
468人看过
-
哪些情况为无效合同2024
438人看过
-
无效合同的一般情形
173人看过
-
建筑工程无效合同一般有哪些情形?
289人看过
1、无效的合同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自始无效,主要是指是自合同成立之时合同就没有法律效力。这是因为,合同无效的原因常常存在于合同成立之际。因为,尽管确认合同无效,撤销合同的行为的发生与合同成立有一定的时间间隔。但确认和撤销的行为是具有溯及力的... 更多>
-
为哪些有无效合同?重庆在线咨询 2023-04-05对于您的疑问为什么有无效合同的解答是这样的: ①订立合同主体不合格,表现为:a.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合同且法定代理人不予追认的,该合同无效,但有例外:纯获利益的合同和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而订立的合同,不需追认,合同当然有效;b.代理人不合格且相对人有过失而成立的合同,该合同无效;c.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法定代表人、负责人超越权限订立的合同,且相对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其超越
-
土地承包合同无效合同哪一项为无效的湖北在线咨询 2023-05-30无效的土地承包合同有: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的土地承包合同;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土地承包合同;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土地承包合同;违法了不得收回、调整承包地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土地承包合同。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 (一)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二)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 (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四)损害社会公共
-
合同中哪些条款是一般无效浙江在线咨询 2022-07-231、合同中存在下列情形的免责条款是无效的: (1)造成对方人身损害的免责条款; (2)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对方财产损失的免责条款。 2、免责条款有效的条件有: (1)当事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2)当事人意思表示真实; (3)免责条款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4)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等。
-
为哪些代孕合同无效?上海在线咨询 2023-04-06代孕合同,即为代母与求孕方约定在代孕中双方权利义务的合同。根据代母是否收取超过合理的补偿费用,代孕合同可以分为无偿代孕合同和酬金代孕合同。根据代母与婴儿是否有基因关系,代孕可分为局部或完全代孕。属违法行为。
-
合同无效自始无效的一般规定有哪些江西在线咨询 2023-08-17无效合同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 一旦确认无效,将具有溯及力,使合同从订立之日起就不具有法律约束力,以后也不能转化为有效合同。 未履行的合同不再履行,已经履行的合同应当恢复至合同未订立时的状态。 行为人因该无效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由此所受到的损失;各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