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争议或将有仲裁和诉讼之外的解决方式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6-06 10:31:53 431 人看过

哪一种方式能够低耗、有效地解决建设工程争议?近日,在由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以下简称贸仲)和中国建筑业协会联合举办的建设工程纠纷解决及专家评判机制研讨会上,业内人士首推专家评判机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稽查办王宁司长在会上呼吁:面对层出不穷的建筑业纠纷,我国亟待引入专家评判机制,它解决问题的时间短、费用低、效果明显,对我们解决建筑行业争议具有积极意义。

据悉,由中国建筑业协会发起,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将设立继金融、粮食、域名、海事之后的第5个专业仲裁委员会———工程建设专业委员会。

目前,贸仲正在酝酿制定一部《建设争议解决专家评判程序规则》,以期推动专家评判机制运用于建筑争议解决。

建筑工程纠纷贯穿全过程

与这些年我国建筑业20%的发展增速相当,建设工程争议也明显增多。

当前,我国在建工程总规模已超过16万亿元,同时伴生一些市场行为不规范、市场环境不理想、建设单位资信情况不好、建筑企业之间不正当竞争等问题,比如建设单位大量拖欠工程款就是突出问题之一。

以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王霁虹律师的经验看,建筑工程纠纷贯穿项目建设全过程,从招投标开始到签约阶段,从合同履行到竣工验收结算,从交付使用到保修,其间充满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串标、围标、泄露标底等纠纷,有中标后反悔拒签合同、黑白合同、转包合同、非法分包合同、借用资信、让利承诺等纠纷,接着还有进度款支付、费用索赔、设计变更与洽商、材料调价、工程质量等纠纷。到竣工验收结算阶段,矛盾更是集中爆发,有验收本身引发的争议,如质量缺陷、工程数量、质保金等争议,还有合同履行过程中已然存在的纷争,此时也集聚,集中表现为工程款结算纠纷等。

王霁虹律师称:现在的建筑争议,已不再是简单地发生在承发包之间,这些纠纷涉及的法律关系越来越多样复杂,合同版本越来越多,标的金额越来越大,工程领域也越来越广。

在现行的法律框架下,可供人们选择的解决问题方式,主要有和解、调解、仲裁和诉讼。贸仲副主任兼秘书长于健龙谈到:从国内现实情况看,业主和承包商一般不愿意直接进入诉讼或仲裁程序。

王宁司长则认为:由于很多纠纷是建设单位欠款或是双方违规签订建设工程合同造成的,因此,通过和解或调解解决问题的可能性很小,采取仲裁或诉讼,几乎是无奈选择。

专家评判机制被描述为粗糙的正义

还有其他途径可以解决问题吗?研讨会上,与会者推崇建设工程争议专家评判机制。

据于健龙介绍,这是一种典型非诉解决建筑争议的机制,国际上通行。这种机制介于诉讼、仲裁,通常由1到3名建筑行业的专业人士组成小组,在很短时间内,对合同当事人纠纷及责任进行评判,提出书面的争议解决方案,被当事人接受并有约束力,在一定情况下甚至具有终局性。

由于其伴随工程始终,这一机制一方面可以缓解当事人的矛盾,发挥专业评判优势,另一方面可以推动工程继续前行,避免矛盾积累,是一种专业、灵活、迅速的解决争议的机制。于健龙说。

目前,国际社会已经较为普遍采取这一机制解决建筑争议,如FIDIC(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合同中的争议评判委员会,世界银行施工合同中的争议委员会等,在英国、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都已通过立法形式确立这一制度。

曾于2007年在《建筑业务律师国际名人录》有关全球最受赞扬的律师评选中胜出的英格兰律师PhillipCapper在会上谈了他个人的看法:专家评判机制最适用于解决付款纠纷。

他说,在专家评判机制下,对程序公平性、书面陈词和证据要求都较轻,专家评判员也不担任调解员的角色,专家评判裁决只是暂时具有约束力,整个纠纷可再度提起仲裁或诉讼。其明显优势就是过程需时甚短,裁决往往是可行、务实且顾及商业因素。

即使纠纷最终走上法庭,法院也会倾向支持专家裁决,有的国家法律已将专家评判机制与付款通知的强制性规定相互配合,在给予有效的付款通知后,只要威胁提交专家评判,往往就足以促使纠纷双方和平达成解决办法。PhillipCapper说。

品诚梅森律师事务所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庄本信律师说,各种统计数据表明,大量通过专家评判机制解决的争议最终并没有再进行仲裁或诉讼。一些当事人因可以得到较快并且相对便宜的专家评判裁决而得以摆脱困境。这种争议解决机制通常被描述为粗糙的正义。贸仲副秘书长王承杰说。

小浪底工程争议评审团样本

在我国的一些特大型项目中,专家评判机制已经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运用,小浪底是一例。

水利部小浪底建设管理局总经济师曹应超介绍说,考虑到小浪底复杂的工程条件和可能出现的争议较多,在世界银行的建议下,小浪底争议评审团1997年4月开始启动。评审团成员3人,都是在施工、合同、法律等专业领域威望非常高的国际人士,他们主要通过听证会就争议提出专家决定,分别解决了承包商提出的不可预见的外界障碍或条件、承包商提出的工程施工遇到不可预见的条件索赔以及延期、赶工等争议。这些争议都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

曹应超说:从小浪底的情况看,专家评判从整体看是公正合理的,并在业主和承包商之间构建了沟通的平台。

尽管专家评判机制已在我国有所运用,但还远远未被广大建筑行业同仁认知。业界为此认为,政府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和仲裁机构,应该积极参与推动专家评判机制建立与推广。

据介绍,《贸仲建设争议解决专家评判程序规则》拟适用各类建筑工程纠纷,包括承发包、分包、勘查、设计、监理、劳务、材料供应等合同纠纷。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0月19日 14:55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仲裁机构相关文章
  • 域名争议解决程序与诉讼或者仲裁有什么关系
    一、有关域名争议解决程序与诉讼或者仲裁的关系在依据解决办法提出投诉之前,争议解决程序进行中,或者专家组作出裁决后,投诉人或者被投诉人均可以就同一争议向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所在地的中国法院提起诉讼,或者基于协议提请中国仲裁机构仲裁。如果在程序正式开始之前或进行的过程中,当事人一方就被争议域名提起了司法程序或仲裁程序,域名争议解决机构或专家组有权决定中止或终止程序,或继续程序,直至作出裁决。当事人一方如果在程序进行期间就争议域名提起了任何司法程序或仲裁程序,应当立即通知专家组和域名争议解决机构。域名争议解决机构作出的裁决只涉及争议域名持有者信息的变更。域名争议解决机构作出的裁决与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判不一致的,域名争议解决机构的裁决服从于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判。二、域名争议专家的组成如果投诉人或被投诉人之一方选择三人专家组,域名争议解决机构应当根据第二十五条
    2023-04-15
    164人看过
  • 劳动争议的调解仲裁和诉讼之间的关系
    劳动争议发生后申请仲裁是提起诉讼的必经程序,也就是所谓的劳动争议案件仲裁前置程序。劳动争议发生应该先到劳动仲裁去申请立案,开庭,仲裁后,如果不服仲裁的结果,才可以到当地的人民法院起诉。一、怎样才能实现追偿劳动者的前置程序追偿劳动报酬纠纷有前置程序,即需要先经劳动仲裁。劳动争议当事人要想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就必须先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当事人对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仲裁裁决不服的,当事人自收到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才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二、什么是仲裁前置程序?1、仲裁前置程序指劳动争议当事人要想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前,必须先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当事人对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仲裁裁决不服的,当事人自收到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才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2、劳动争议需要先仲裁后诉讼。在我国,劳动仲裁是劳动争议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必经程序。3、单位调解委员会的调解不是当事人向劳动争议仲裁
    2023-03-21
    380人看过
  • 建设工程合同争议的解决方式
    采用和解、协调、仲裁、诉讼等四种方式:1、和解。这是解决争议的最佳方式,争议方通过磋商对工程造价有争议的部分进行沟通,相互谅解,达成共识,这样既能解决争议,防止损失扩大,又有利于双方的友好合作。这种解决方式多用于争议分歧不大,争议方对争议理解差距较小,且争议方都愿做出让步前题下。2、协调。这是解决争议的很好方式,争议方在造价管理部门的协调下,对造价争议中涉及的定额套用、工程量计算规则、材料价格调整、费率标准、工程造价文件时效性等造价争议问题予以明确,通过造价管理部门的协调,使争议方的造价纠纷得到解决。采用这种方式解决争议,多源于争议方对计价依据、相关造价政策的理解不够,对造价管理部门专业知识权威性的信赖或依赖政府部门的行业管理和行政手段。3、仲裁。这是一种对争议问题作出具有法律约束力的书面裁决,争议方可以根据合同约定或争议发生后达成的书面协议,提交仲裁机构对争议问题提请仲裁。裁决作出后,当
    2023-03-16
    308人看过
  • 建设工程合同解决争议的方式
    一、建设工程合同解决争议的方式1、和解。这是解决争议的最佳方式,争议方通过磋商对工程造价有争议的部分进行沟通,相互谅解,达成共识,这样既能解决争议,防止损失扩大,又有利于双方的友好合作。这种解决方式多用于争议分歧不大,争议方对争议理解差距较小,且争议方都愿做出让步前题下。2、协调。这是解决争议的很好方式,争议方在造价管理部门的协调下,对造价争议中涉及的定额套用、工程量计算规则、材料价格调整、费率标准、工程造价文件时效性等造价争议问题予以明确,通过造价管理部门的协调,使争议方的造价纠纷得到解决。采用这种方式解决争议,多源于争议方对计价依据、相关造价政策的理解不够,对造价管理部门专业知识权威性的信赖或依赖政府部门的行业管理和行政手段。3、仲裁。这是一种对争议问题作出具有法律约束力的书面裁决,争议方可以根据合同约定或争议发生后达成的书面协议,提交仲裁机构对争议问题提请仲裁。裁决作出后,当事人不可
    2023-04-30
    241人看过
  • 劳动争议仲裁和诉讼之间的关系
    一、劳动争议仲裁和诉讼之间的关系劳动争议仲裁是劳动争议诉讼的法定前置程序,即“先裁后审”制,劳动争议当事人须首先将争议提交劳动仲裁机构进行仲裁。仲裁裁决后,如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应在收到裁决书后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未经仲裁而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收到仲裁裁决后,当事人未在十五日内起诉的,裁决发生法律效力,当事人应当履行该裁决,否则对方可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在十五日内起诉的,仲裁裁决不发生法律效力,人民法院应当对该劳动争议进行全面审理,不受已完成的仲裁的影响。二、劳动争议仲裁诉讼的区别1、处理方式上的差别。①劳动仲裁的处理方式为:倾力调解,尽量协商一致。②法院的处理方式为:尽管原则上也期望调解成功,但法官案件甚多,不会有太多时间拘泥于调解,出判决必须及时。2、审案水平上的差别。①劳动仲裁员的审案水平为:虽经过专门训练和考核,但法律水准上一般略逊于法官,其审案有时过于关注
    2023-06-06
    69人看过
  • 合同约定争议方式仲裁和诉讼区别
    合同中既约定仲裁又约定诉讼的,该条款一般认定无效。发生纠纷的,由合同履行地或被告住所地人民管辖。当事人约定争议可以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仲裁协议无效。但一方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另一方未在规定期间内提出异议的除外。一、宅基地拆迁遗产纠纷怎么处理1、协商协商和第三人进行调解,这两种方式是不用选择的,有了问题当然会协商,但是协商未必有结果。有些合同中约定“发生争议先协商解决,协商不成任何一方可到法院起诉”。2、调解所谓的第三方调解,可以是双方选择的任何愿意介入的第三方,比如双方共同朋友、双方委托的律师,不管是哪种,以双方自愿为前提。3、仲裁选择了仲裁,就排除了诉讼解决的方式,商事仲裁是一局终裁,裁决作出即生效。但是,要注意的是一定要有明确有效的约定仲裁条款,实践中很多仲裁条款由于不规范而无效。在合同纠纷中双方若要通过仲裁的方式解决纠纷,必须有明确的约定仲裁协议或条款。一般是在
    2023-03-12
    213人看过
换一批
#仲裁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仲裁机构是依法设立,独立于行政机关,以仲裁方式解决纠纷的机构。它由当事人自愿选择,依据仲裁协议进行仲裁,对纠纷进行公正、公平、合理的解决。 仲裁机构具有专业性、独立性和高效性,能够为当事人提供便捷、高效的纠纷解决途径。... 更多>

    #仲裁机构
    相关咨询
    • 保险争议解决方式仲裁和诉讼哪个好
      西藏在线咨询 2021-12-27
      一般选择诉讼多,但首先需要看双方是否在合同中约定了仲裁条款。如果有合法有效具体明确的仲裁条款,应该采用仲裁方式解决争议,法院查明后也不会受理。如果没有仲裁条款或者仲裁条款无效,除非双方协商一致采用仲裁方式解决争议,仲裁机构不应该受理。
    • 建筑工程合同争议的解决方式有什么?
      广西在线咨询 2022-08-01
      四种方式和解、协调有利于消除合同当事人的对立情结,能够较经济、及时解决纠纷。仲裁、诉讼是使纠纷的解决具有法律约束力,是解决纠纷的最有效的解决方式,但相对于和解、协调必须付出仲裁费和诉讼费等相应费用和一定的时间。
    • 建筑工程合同争议的解决方式有哪些?
      天津在线咨询 2022-07-12
      在工作中遇到了麻烦,建筑工程合同争议的解决方式有哪些的回答是由于工程项目的技术经济特点如单件性、体积大、建设周期长、价值高、形成产品的材料数量大、品种多,在工程建设中计算工程造价时,发生争议是不可避免的,如何解决这些争议,现大都采用和解、协调、仲裁、诉讼等四种方式:
    • 合同中约定了争议解决方式为仲裁和诉讼,有效吗?
      安徽在线咨询 2022-10-05
      合同中约定了争议解决方式为仲裁和诉讼的,发生争议时,仲裁协议无效。
    • 劳动争议仲裁或诉讼流程
      河南在线咨询 2022-04-19
      劳动纠纷仲裁与诉讼程序如下:劳动争议发生后申请仲裁是提起诉讼的必经程序,劳动仲裁是劳动争议的前置程序,也就是说劳动争议发生应该先到劳动仲裁去申请立案,开庭,裁决后,如果不服裁决,才可以到当地的人民法院上诉,法院才会受理,直接去法院申请劳动仲裁是不会被受理的。最高院司法解释有明确规定:第一条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发生的下列纠纷,属于《劳动法》第二条规定的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服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作出的裁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