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当股东出资不足时该如何处理,法律上的标准是什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二十八条和第三十条,当股东出资不足时可以根据以下规定处理:
股东应当按期足额缴纳公司章程中规定的各自所认缴的出资额。
股东以货币出资的,应当将货币出资足额存入有限责任公司在银行开设的账户;
以非货币财产出资的,应当依法办理其财产权的转移手续。
股东不按照前款规定缴纳出资的,除应当向公司足额缴纳外,还应当向已按期足额缴纳出资的股东承担违约责任。
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后,发现作为设立公司出资的非货币财产的实际价额显著低于公司章程所定价额的,应当由交付该出资的股东补足其差额;
公司设立时的其他股东承担连带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三十条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后,发现作为设立公司出资的非货币财产的实际价额显著低于公司章程所定价额的,应当由交付该出资的股东补足其差额;
公司设立时的其他股东承担连带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二十八条股东应当按期足额缴纳公司章程中规定的各自所认缴的出资额。
股东以货币出资的,应当将货币出资足额存入有限责任公司在银行开设的账户;
以非货币财产出资的,应当依法办理其财产权的转移手续。
股东不按照前款规定缴纳出资的,除应当向公司足额缴纳外,还应当向已按期足额缴纳出资的股东承担违约责任。
【温馨提示】这是根据当前问题的经验总结,不同地区的法院在审判尺度上有细微差别,办理案件一定要选择专业的律师,点击快速咨询,与律师一对一沟通法律诉求,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当股东出资不足时如何去处理
当股东出资不足时的处理方法如下:
1、减资,一旦采用这种做法,未出资股东即被除名,丧失了股东资格。
2、替代出资、追偿债务,由其它股东替代未出资的股东履行出资义务,该股东的资格继续存在,股权得以圆满,同时,替代出资的股东取得向该股东追偿的权利。
如果追偿失败,或该股东无力清偿,替代出资的股东应有权选择继续追偿或直接取得该项股权抵偿替代履行的出资。
如果替代出资的股东选择了取得股权抵偿出资,那么未出资的股东即丧失相应的股东资格。
《公司法》第三十条
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后,发现作为设立公司出资的非货币财产的实际价额显著低于公司章程所定价额的;
应当由交付该出资的股东补足其差额;公司设立时的其他股东承担连带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2018修正):第二章 有限责任公司的设立和组织机构 第一节 设 立 第三十条 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后,发现作为设立公司出资的非货币财产的实际价额显著低于公司章程所定价额的,应当由交付该出资的股东补足其差额;公司设立时的其他股东承担连带责任。
-
公司法下股东出资不达标时的法律处理
189人看过
-
股东出资不足会面临什么样的法律处罚
142人看过
-
公司增资股东未按时出资的处罚标准是什么
199人看过
-
法律上如何认定股东不正当目的
137人看过
-
股东如何鉴定足不足额出资
173人看过
-
如何认定股东出资,法律上如何认定
325人看过
-
当股东出资不足时该怎么处理,有没有法律规定云南在线咨询 2023-02-12当股东出资不足时可以减少公司的注册资本,此时需要经过股东大会的特别决议才能通过。还可以由其他股东代替出资。使公司的注册资本不发生变化。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股东抽逃出资应当进行催告。
-
股东出资违约出资不足抽逃出资的情况该如何应对和处理?四川在线咨询 2022-07-05由于股权出让方在不足额出资或抽逃出资情况下,仍然具有股东资格,有权转让自己的股权,股权转让合同并不因此而无效。但如果股权受让人对出让人不足额出资、抽逃出资不是明知或应知的,受让人可以以欺诈为由主张撤销该合同。如果受让人考虑到公司经营前景较好,不愿撤销股权转让协议,法院应当确认转让合同的效力。而如果受让人明知或应知出资瑕疵的仍接受转让的,股权转让合同则确定有效。
-
股东出资不足,应该如何履行相应的法律责任浙江在线咨询 2021-11-22出资不足是相对足额出资,本质上是违约行为。 司法对出资不足股东的法律责任有明确规定: (1)出资不足的股东应承担违约责任。 (2)出资不足的股东应对公司承担补缴出资额的责任。 (3)出资不足股东的相关股东权利应受到限制。 虽然出资不足的股东在公司的出资比例是根据公司章程确定的出资额确定的,但股东权利能否按照公司章程确定的出资比例足额行使,答案是否定的。
-
股东出资不足时应如何处,有哪些规定台湾在线咨询 2023-08-27股东出资不足可以减少公司的注册资本,需要经过股东大会的特别决议才能通过。还可以由其他股东代替出资。使公司的注册资本不发生变化。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股东可以以非货币财产出资。
-
股东认缴出资不足上诉状是什么台湾在线咨询 2022-08-16上诉状的名称,即“民事上诉状”五个字。 2、上诉人与被上诉人的个人基本情况。上诉人的个人基本情况,即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民族、籍贯、职业、住址;被上诉人的个人基本情况,即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民族、籍贯、职业、住址。 企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对判决、裁定不服而上诉的,应写明其单位名称及法定代表人的姓名。 3、提起上诉的原审案件的案由。如离婚案、继承案等;上诉人因何案、不服何处人民法院、于何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