渎职罪主体法律特征的争议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6-11 14:01:07 266 人看过

要正确认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范围,首先要明确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内涵。只有科学地界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内涵才能对渎职罪主体范围作出合理的界定。关于渎职罪的本质特征,即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内涵的认识,理论和实务界进行了长期的争论,至今仍观点纷呈,主要存在以下几种不同观点:

1.身份说

身份说认为,职务犯罪是一种身份犯,身份犯要求行为人必须具备一定的身份才能构成犯罪。所以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犯罪应当具有国家工作人员的资格身份,这是从事公务的前提,故主张在界定国家工作人员范围时,应当以行为人是否具有上述资格身份来确定。最早倡导身份说的是最高人民法院。1995年12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办理违反公司法受贿、侵占、挪用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将全国人大常委会1995年2月28日通过的《关于惩治违反公司法的犯罪的决定》第12条所指的国家工作人员解释为:在国有公司、企业或其他公司、企业中行使管理职权,并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人员。包括受国有公司、国有企业委派或聘请,作为国有公司、国有企业代表,在中外合资、合作、股份制公司、企业中,行使管理职权,并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人员。在上述审判解释中,对什么是国家工作人员身份并不明确。根据法院内部解释,所谓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是指具有国家干部身份,即必须根据国家组织人事部门的有关规定,正式列入国家干部编制序列的人员。而干部身份的认定,主要是标准是:是否填写过国家统一制定的《干部履历表》,是否经县以上组织人事管理部门审批或备案,是否经国家正式分配的大中专毕业生以及军转干部,在单位是否有编制等。按照该观点,不具有干部身份的人即使在国有企业中行使管理职权(如厂长、经理等),仍不属于国家工作人员。以国家干部身份为判断标准认定国家工作人员在相当长时间内成为审判机关的通说。由于国家工作人员包括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因此,从国家工作人员身份论中必然推导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身份论。根据该说,在国家机关从事公务的人员理应是具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身份的人。否则,不管行使何种职权,只要不具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身份就不属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如最高人民法院刑二庭审判长会议《关于教师能否成为招收学生徇私舞弊罪主体问题》的纪要认为,刑法第418条所规定的招收学生徇私舞弊罪的主体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学校的教师属于文教事业单位人员,不属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因此不能成为招收学生徇私舞弊罪的构成主体;教师接受委托或者聘请担任考试监考员等与招收学生相关职务的,并不具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身份,同样不能成为招收学生徇私舞弊罪的犯罪主体。可见,97刑法实施后,2002年12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31次会议通过《关于刑法第九章渎职罪主体适用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渎职罪主体立法解释》)之前,最高人民法院仍固守身份说。

2.公务说

公务说(有的学者又叫职能说)认为,衡量是否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应当以是否从事国家机关公务为标准。从事公务是国家工作人员的本质特征,主张在确定行为人是否是国家工作人员时,应以其是否从事公务来界定,无论行为人是否具有国家工作人员的身份,只要是依法从事公务者,均应视为国家工作人员,如果行为人的职业不是从事公务就不构成国家工作人员。这一观点得到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解释所认可。1995年11月7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在《关于办理公司、企业人员受贿、侵占和挪用公司、企业资金犯罪案件适用法律的几个问题的通知》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惩治违反公司法的犯罪的决定》第12条所指的国家工作人员解释为1、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即在国家各级权力机关、各级行政机关、各级司法机关和军队工作的人员;2、在国家各类事业机构中工作的人员;3、国有企业中的管理工作人员;4、公司、企业中由政府主管部门任命或者委派的管理人员;5、国有企业委派到参股、合营公司、企业中行使管理职能的人员;6、其他依法从事公务的人员。该《通知》旨在强调国家工作人员的本质特征是从事公务及管理职能,这是具有代表性的公务论。按照该观点,凡是在国家企业或受国有企业委派从事公务的人员都是国家工作人员,不管他本身是否具有国家干部身份。97刑法颁布后,公务说得到不少同志的赞同。如有的学者认为,从修订刑法第93条可看出,无论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还是以国家工作人员论的三类人员与以往相比,更加明确地强调这四类人员必须是从事公务的人员。可见,从事公务是国家工作人员的本质特征。

3.身份与公务兼具说

身份和公务是构成国家工作人员或以国家工作人员论者的两大要素,二者是难以截然分开的有机整体。如果行为人根本不具有国家工作人员或以国家工作人员论的身份,从事公务便无从说起。换句话讲,身份是从事公务的资格,没有国家工作人员或以国家工作人员论者的身份,便没有资格去从事公务。而从事公务则是国家工作人员的本质属性,如果抽去这一实质性问题,国家工作人员或以国家工作人员论者,亦不复存在。可见,在国家工作人员问题上,身份和公务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

4、三位一体的新公务论

该说认为,关于渎职罪的本质特征,应坚持以具备资格为前提,以所拥有职责和职权为基础,以职务名义从事国家管理、公共管理和社会管理等公务为核心的三位一体的新公务论。新公务论将其学说概括为三三模式。模式一:法定身份+职责权限+以职务名义从事国家管理、公共管理或社会管理等公务;模式二:经合法授权+职责权限+以职务名义从事国家管理、公共管理或社会管理等公务;模式三:受有权机关委托+职责权限+以职务名义从事国家管理、公共管理或社会管理等公务。三者合一,即为资格+职责权限+以职务名义从事国家管理、公共管理或社会管理等公务。这是统帅渎职罪主体的灵魂,也是界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内涵的基本标准。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1月27日 19:02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职务犯罪相关文章
  • 渎职罪包含哪些主体
    渎职罪的主体包括:1、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指严格意义上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即按照宪法的规定,属于国家机关序列的机关从事公务的人员。二是在受国家机关委托代表国家机关行使职权的组织中从事公务的人员。《行政处罚法》第十八条规定,行政机关可以依照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规定,在其法定权限内委托符合法律规定条件的组织实施行政处罚,受委托组织在委托范围内以委托行政机关的名义实施处罚。3、在依照法律法规行使国家行政职权的组织中从事公务的人员。这类人员是指一些法律法规授权在某些领域行使国家行政职权的非国家机关组织中从事公务的人员。4、虽未纳入国家机关人员编制,但在国家机关从事公务的人员。主要是指那些不属于国家机关正式在编人员,但在国家机关行使国家机关职权的人员。5、其他人员。主要是指个名规定的可以由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组成的犯罪。渎职罪的概念渎职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或者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玩忽职
    2023-08-08
    467人看过
  • 国有企业渎职罪的主体与客体
    本罪的主体为特殊主体,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其他主体不构成本罪。本罪的客体是国有公司、企业财产权益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国有公司、企业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国有公司、企业的工作人员背离市场活动的基本原则,徇私舞弊必然会使国有公司、企业的正常活动遭到破坏,使国家和人民利益受到损害从而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构成国有企业渎职罪的条件会有什么?构成国有企业渎职罪的条件有:一、犯罪的客体是国有公司、企业财产权益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二、在客观上表现为国有企业的工作人员由于严重不负责任或者滥用职权,造成国有企业破产或严重亏损,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三、主体为国有企业的工作人员。四、本罪的主观方面只能由间接故意与过失构成。《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六十八条国有公司、企业的工作人员,由于严重不负责任或者滥用职权,造成国有公司、企业破产或者严重损失,致使国
    2023-07-21
    196人看过
  • 渎职罪主体范如何界定
    渎职行为必须是发生在履行国家管理职权过程中,而且行为人职权取得的方式必须是合法的,既可以是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也可以是被授权或者委托(聘用实质上也是一种委托行为);其次,行为人在行为(作为或不作为)时必须是代表国家行使职权,而非个人的行为,即“从事公务”。因此,如何界定国家机关的概念范围,正确理解刑法意义上“从事公务”的性质和含义,是确定渎职罪主体范围的核心问题。如何界定渎职罪的主体呢?主要有以下几点:(一)国家机关的界定正确界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范围和含义,首先要弄清楚国家机关的含义。所谓国家机关,是行使国家各种管理的各种机关的总称,是指从事国家管理和行使国家权力,以国家预算拨款作为独立活动经费的中央和地方各级组织。我国刑法中并没有明确规定哪些为国家机关,因此在理论和实践中都引起了一些争论,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代表性观点:第一种观点为狭义说。有些学者在解释《刑法》第93条第1款的国
    2023-05-01
    240人看过
  • 研究犯罪主体和渎职犯罪的认定方法
    渎职罪的犯罪主体,要求是国家工作人员,并且需要有渎职的犯罪故意,然后实施了渎职的犯罪行为,才能构成渎职罪。其中国家机关包括: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和军事机关。根据《刑法》第三百九十七条的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徇私舞弊,犯前款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什么是以"地方标准"认定渎职犯罪?一些地方行政机关制定的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量化标准能否作为认定渎职犯罪危害后果的依据,实践中有争议。我国刑法分则第九章规定的渎职罪基本上采用空白罪状,具体的规定内容都是由其他国家机关通过制定规范性法律文件来加以填补和充实,这涉及到渎职犯罪的行政
    2023-07-06
    232人看过
  • 我国渎职罪主体的立法解释及实践
    渎职罪主体立法解释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实施渎职犯罪并收受贿赂,同时构成受贿罪的,除刑法另有规定外,以渎职犯罪和受贿罪数罪并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实施渎职行为,放纵他人犯罪或者帮助他人逃避刑事处罚,构成犯罪的,依照渎职罪的规定定罪处罚。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罪立法解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讨论了刑法第二百九十四条第一款规定的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的含义问题,解释如下:刑法第二百九十四条第一款规定的黑社会性质的组织应当同时具备以下特征:(一)形成较稳定的犯罪组织,人数较多,有明确的组织者、领导者,骨干成员基本固定;(二)有组织地通过违法犯罪活动或者其他手段获取经济利益,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以支持该组织的活动;(三)以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手段,有组织地多次进行违法犯罪活动,为非作恶,欺压、残害群众;(四)通过实施违法犯罪活动,或者利用国家工作人员的包庇或者纵容,称霸一方,在一定区域或者行业内,形成
    2023-07-20
    393人看过
  • 特殊共同犯罪的主体特征
    特殊共同犯罪的特征为:1、必须是3人以上。这是犯罪集团在主体上量的规定性特征。2、具有一定的稳定性。3、有一定的组织性。所谓组织性,主要是指成员比较固定,且内部存在着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4、具有实施某种或某几种犯罪的目的性。一、分析:本案符合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特征本案被人民法院认定被告人杨叙犯有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朱帅等其他被告人、犯有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定性是准确的、符合法律规定。那么,何谓黑社会性质组织?根据刑法规定,黑社会性质组织是指以暴力、威胁和其他手段,有组织地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称霸一方,为非作歹、欺压、残害群众,严重破坏经济、社会秩序的违法犯罪组织。该组织一般具有如下特征:人数较多,形成较稳定的犯罪组织,有明确的组织者、领导者,骨干成员基本固定;有组织地通过违法犯罪活动或其他手段获取非法经济利益,具有一定的非法经济实力,以支持该组织的活动;同时,以暴力、威胁或其他手段
    2023-06-21
    257人看过
  • 贪污罪与渎职罪主体区别
    贪污罪的犯罪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而渎职罪的犯罪主体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详细区别如下:贪污罪的犯罪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即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在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以及军事机关中行使一定职权、履行一定职务的人员。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公务的人员,以及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以国家工作人员论。渎职罪的犯罪主体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国家机关包括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和军事机关,在依照法律、法规规定行使国家行政管理职权的党委、政协、企事业单位、群团组织中从事公务的人员,或者在受国家机关委托代表国家机关行使职权的组织中从事公务的人员,或者虽未列入国家机关人员编制但在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在代表国家机关行使职权时有渎职行为,构成犯罪的,也可以成为渎职罪的犯罪主
    2023-06-11
    114人看过
  • 渎职罪犯罪主体范围汇总
    1、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是指严格意义上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也就是按照宪法的规定,属于国家机构序列的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即包括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军事机关及监狱。这些机关,在宪法中明确规定属于国家机构,是属于当然的国家机关,其从事公务的人员,在行使国家权力时,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等渎职行为,构成犯罪的,应依照刑法关于渎职罪的规定追究其刑事责任。2、在依照法律、法规规定行使国家行政管理职权的组织中从事公务的人员。此类人员是指一些法律、法规授权在某些领域行使国家行政管理职权的某些非国家机关的组织中从事公务的人员。3、在受国家机关委托代表国家机关行使职权的组织中从事公务的人员。4、虽未列入国家机关人员编制但在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主要是指那些虽不属于国家机关正式在编人员,但在国家机关中行使国家机关职权的人员。其“身份”不属于国家正式干部编制,但在实际上却行使着国
    2023-03-15
    327人看过
  • 特殊职能渎职罪
    有期徒刑
    渎职的主要方式是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通常情况下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妨害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由于渎职通常会导致国家与人民的利益遭到重大损失,所以渎职犯罪对国家最大的影响则是损害公民对国家机关的信任。特殊渎职罪构成条件是什么1、主体条件渎职罪的犯罪主体限定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国家机关包括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和军事机关,党委、政协、企事业单位、群团组织都不属国家机关范畴,司法实务中出现了协管、协警及治安联防人员受国家机关的委托从事公务的现象。2、客体条件渎职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国家机关包括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和军事机关。3、主观条件渎职罪的主观方面大多数出于故意,少数出于过失。故意与过失的具体内容因具体犯罪不同而不同。本章犯罪没有目的犯。4、客观条件渎职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或者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
    2023-07-04
    108人看过
  • 渎职罪主体身份要件的意义
    渎职罪主体,之所以要强调身份要件,其意义在于:1.有助于树立国家权力的权威性、严肃性。现代法治社会在权力问题上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权力来源和取得形式的合法性问题。其中包括有两层内涵:一是实质要件上,权力必须来自于人民,取得于人民,受托于人民,服务于人民,这一实质深层本质是人民利益,其权力型态是人民主权。二是形式要件上,一切权力的取得必须由法律予以规定和确认,即法定授权,它否认、排除和摒弃以其他各种非法治方式取得的权力,即权力法定的唯一性和排他性。上述实质要件解决了权力的本质问题,而形式要件则解决了权力取得的方式问题,只有权力来自于人民,取得于法律,才能说它具备了合法性,因而才具有法定效力。可见国家权力的合法性原则是法治国家的基本原则。任何国家权力都必须基于法律的授予才能存在,任何权力的授予和委托及其运用都必须具有法律依据,符合法律宗旨。未经法律、法规授予或有关国家机关委托,任何人不得行使国
    2023-06-11
    421人看过
  • 2023渎职罪的主体都包括哪些
    渎职罪的主体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日前发布的《关于办理渎职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一)》,首次明确渎职罪主体涵盖依法或者受委托行使国家行政管理职权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由于刑法在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渎职罪之外还于第一百六十八条规定了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员的失职、滥用职权犯罪,实践中对于该立法解释规定的“组织”是否包括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存在不同意见。负责人说,经研究,刑法第一百六十八条与立法解释的规定并不冲突,前者针对企业管理事务,后者限于国家行政管理事务。1、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是指严格意义上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也就是按照宪法的规定,属于国家机构序列的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即包括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军事机关及监狱。这些机关,在宪法中明确规定属于国家机构,是属于当然的国家机关,其从事公务的人员,在行使国家权力时,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
    2023-05-05
    347人看过
  • 渎职罪主体立法解释是如何规定的?
    一、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司法解释刑法缩小渎职罪的主体范围,其目的是从严治吏,保护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免遭重大损失,但是由于刑事法网本身不严,直接影响了司法实践中法律适用的效果。在办案实践的推动和呼吁下,最高司法机关不得已而采取了一系列应急措施,就渎职罪的主体问题作出扩大解释,以填补刑法漏洞。由于检察机关肩负着查处渎职犯罪的重任,因此,检察实践中反映出来的问题最多,各级检察机关要求扩大渎职罪主体的呼声也最强烈。正是在这种办案实践的大力推动下,最高人民检察院连续出台了一系列司法解释。这些司法解释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类:一是对具有行政职责或管理职权的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依照法律从事公务时,以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论的解释。这类解释目前有四个,即《对关于中国证监会主体认定的请示的答复函》、《对关于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体认定的请示的答复》、《关于镇财政所所长是否适用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批复》以及《关
    2023-04-13
    209人看过
  • 犯罪行为的主体特征和举止特征
    1、主体性行为的主体性涉及行为主体的问题,它揭示了行为是人的行为,将一定的行为归属于人,这里理解行为概念的基本前提。行为的主体性将行为主体界定为人,从而排除了人以外之物成为犯罪主体的可能性。因此,行为的主体性表明只有人才具有实施行为的某种资格,但行为的主体性只是对行为的主体作出界定,因而不同于犯罪主体。犯罪主体是指具备刑事责任能力、实施犯罪行为并且依法应负刑事责任的人。因此,犯罪主体只有在某一行为构成犯罪并应负刑事责任的情况下才能成立;行为主体则只是表明一定行为的实施者,对于行为主体并无实质内容上的限定。所以,不应将行为主体(行为人)与犯罪主体(犯罪人)混为一谈。2、举止性行为的举止,指身体动静,这是行为的体素。因果行为论曾经强调行为的有体性,即行为人在意欲的支配下,必须导致身体的运动,并惹起外界的变动,具有知觉的可能性。这种有体性是单纯地从物理的意义上根据人的行为,追求行为的自然存在性。
    2023-04-03
    279人看过
  • 什么是不属于渎职罪的犯罪主体
    渎职罪的犯罪主体:1、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是指严格意义上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也就是按照宪法的规定,属于国家机构序列的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即包括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军事机关及监狱。这些机关,在宪法中明确规定属于国家机构,是属于当然的国家机关,其从事公务的人员,在行使国家权力时,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等渎职行为,构成犯罪的,应依照刑法关于渎职罪的规定追究其刑事责任。2、在依照法律、法规规定行使国家行政管理职权的组织中从事公务的人员。此类人员是指一些法律、法规授权在某些领域行使国家行政管理职权的某些非国家机关的组织中从事公务的人员。3、在受国家机关委托代表国家机关行使职权的组织中从事公务的人员。4、虽未列入国家机关人员编制但在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主要是指那些虽不属于国家机关正式在编人员,但在国家机关中行使国家机关职权的人员。其身份不属于国家正式干部编制,但在实
    2023-08-18
    76人看过
换一批
#犯罪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职务犯罪指的是国家工作人员、公司工作人员或者其他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开展违法活动或者对工作严重不负责任破坏国家职务管理职能的总称。依照刑法应当受到处罚。 常见的职务犯罪包括贪污罪、挪用公款罪、受贿罪、单位受贿罪、行贿罪、对单位行贿罪、介绍贿... 更多>

    #职务犯罪
    相关咨询
    • 渎职罪的主体是什么意思渎职罪主体要件是什么,渎职罪的性质是什么
      西藏在线咨询 2022-02-05
      1.渎职罪的主体以职责论进行界定。即不管是否属于正式编制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但只要行使了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职权,即代表国家行使职权时,就应属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范围,即为渎职罪主体。这里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关于国家机关职权的范围问题,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国家机关的职权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立法、司法、军事等方面,涉及国家管理活动的方方面面。因此,只要依法行使上述权力的人员,都应视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即构
    • 什么是渎职罪的主体
      海南在线咨询 2023-06-12
      一、在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包括在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军事机关等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如政府公务员、审判人员、检察人员等。 二、在依照法律、法规规定行使国家行政管理职权的组织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如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地方烟草专卖局、土地所及房产所工作的人员等。 三、在受国家机关委托代表国家机关行使职权的组织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作人员等。 四、虽未列入
    • 渎职罪主体范围的界定
      新疆在线咨询 2023-03-10
      渎职罪的犯罪主体大致包括以下三类: 1、典型传统意义上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包括在各级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和军事机关从事公务的人员。 2、共产党和政协机关中的工作人员。包括在乡(镇)以上中国共产党机关、人民政协机关中从事公务中的人员。 3、其他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包括: ( 1)依照法律、法规行使国家行政管理职权的组织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 2)受国家机关委托代表国家机关行使职权的组织中从
    • 税务人员渎职犯罪的特征
      安徽在线咨询 2022-11-13
      渎职犯罪的犯罪构成一般会有: 1、客观方面表现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或者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致使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2、侵犯的客体是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 3、犯罪主体限定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4、主观方面大多数出于故意,少数出于过失。
    • 渎职罪的概念和构成特征
      河南在线咨询 2022-03-08
      什么是渎职罪?渎职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妨害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致使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渎职罪有如下构成特征: (一)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由于本类罪的犯罪主体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其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行为,不仅必然妨碍国家机关的正常管理活动,使国家机关的形象和威信受到损害,而且将严重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二)本类犯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