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交通肇事罪是否是暴力犯罪关于交通肇事罪是否属于暴力犯罪,这一观点在学术界存在争议。然而,依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及第二百三十二条的相关法条,可以明确的是,故意伤害罪和故意杀人罪属于典型的暴力犯罪类别,并对其设定了严格的刑事责任。而交通肇事罪,则是由于当事人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酿成重大事故,导致他人重伤、死亡或者公共财产、私人财产遭受严重损失等后果的行为。它的核心特点在于过失而非故意,故而不被视为暴力犯罪范畴。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二、交通肇事罪可以判管制吗在满足特定条件的前提下,犯罪嫌疑人可以寻求保释。通常情况下,他们可能会面临诸如管教、拘留抑或有期徒刑等刑罚后果。
然而,在成功取得保释后,他们将不再对社会产生负面影响。只要向执法机构提出申请,便有可能得到批准。
然而,在办理过程中,犯罪嫌疑人还需提交保证金或提供担保人作为保证措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
【交通肇事罪】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在中国现行刑法典中,交通肇事罪并未被明确纳入暴力犯罪范畴之中。相较于诸如故意伤害罪及故意杀人罪等典型的暴力犯罪行为,交通肇事罪的核心构成要素主要集中于被告人的过失行为,而并非蓄意实施暴力行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法律条文,交通肇事罪乃是因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而引发严重危害结果的犯罪行为,其性质与暴力犯罪有着根本性的差异。
-
是否因交通事故而犯交通肇事罪?
72人看过
-
是否将交通肇事罪视为过失犯罪?
50人看过
-
共同犯罪是否包括交通肇事罪的定罪?
222人看过
-
暴力犯罪是否算累犯
161人看过
-
逃逸交通肇事罪是否构成累犯?
210人看过
-
交通肇事是故意犯罪还是过失犯罪
264人看过
-
交通肇事罪罪犯是否需要赔偿?四川在线咨询 2024-12-04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十六条【民事赔偿责任】的规定,如果犯罪行为导致受害者遭受经济损失,除依法予以刑事惩罚外,犯罪分子还应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需要进行经济补偿。如果负有民事赔偿责任的罪犯的财产无法全额支付罚金或被判没收财产时,应首先履行对受害者的民事赔偿义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十六条的规定,如果犯罪行为导致被害人遭受经济损失,对犯罪分子除依法给予刑事处罚外,并应根据情况判处
-
交通肇事罪行的替罪者是否犯法?澳门在线咨询 2025-01-07作为交通肇事顶替者,如果明知对方有犯罪行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将会被定罪为包庇罪。根据《刑法》第三百一十条的规定,如果行为人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将会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如果情节严重,将会被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同时,如果行为人和犯罪分子事先有通谋,将会被以共同犯罪论处。
-
交通肇事罪量刑标准中交通肇事是否适用缓刑犯罪甘肃在线咨询 2022-05-01交通肇事罪能否适用缓刑,关键在于看其具体的定罪量刑与犯罪情节是否能够满足缓刑的适用条件。 首先,交通肇事罪的犯罪分子不是累犯。因为交通肇事罪属于过失犯罪,过失犯罪不能构成累犯。 其次,交通肇事被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被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有可能适用缓刑。 根据《刑法》第133条的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
-
过失犯罪是不是交通肇事罪广东在线咨询 2023-01-11是的。交通肇事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这种过失是指行为人对自己的违章行为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的心理态度而言。行为人在违反规章制度上可能是明知故犯,如酒后驾车、强行超车、超速行驶等,但对自己的违章行为可能发生重大事故,造成严重后果,应当预见而因疏忽大意,没有预见,或者虽已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以致造成了严重后果。
-
是否将交通肇事罪归类为过失犯罪四川在线咨询 2024-12-14交通肇事罪是指行为人因过失行为导致他人遭受严重伤害或死亡的行为。过失犯罪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违章行为可能造成严重后果,但在违反规章制度上可能是明知故犯,如酒后驾车、强行超车、超速行驶等。然而,行为人对自己的违章行为可能发生重大事故,造成严重后果,应当预见而因疏忽大意,没有预见,或者虽已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以致造成了严重后果。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五条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