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礼”的表述并非一个规范的法律用语,人民法院审理的彩礼纠纷案件的案由按照有关规定被定为“婚约财产纠纷”。婚前给付彩礼的现象在我国还相当盛行,已经形成了当地的一种约定俗成的习惯。彩礼是中国古代婚嫁习俗之一,又称订亲财礼、聘礼、聘财等。中国旧时婚姻的缔结,有在婚姻约定初步达成时互相赠送聘金、聘礼的习俗,这种聘金、聘礼俗称“彩礼”。
彩礼和嫁妆的法律性质是什么?
彩礼和嫁妆的法律性质是什么
彩礼是以结婚为目的附条件的赠与,双方结婚则视为条件成就,赠与生效,未出现法定情形男方无权要求返还;而女方的陪嫁物品则视为女主婚前个人财产。
对于彩礼,我国法律认为在以下情况下男方请求返还彩礼的,法院应支持:
1、给付彩礼后,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的;
2、给付彩礼后,双方办理了结婚登记手续但没有共同生活的,而后双方又离婚的;
3、给付彩礼后,双方办理了结婚登记,但导致给付彩礼人生活困难的,而后双方又离婚的。
对于陪送嫁妆,我国民法典律认为此时赠与行为,且分如下几种情形:
1、在婚姻登记前的嫁妆,应认定为是女方家人对女方的婚前个人赠与,属女方个人财产,若离婚的仍是女方个人财产;
2、在结婚登记后陪送的嫁妆,女方家人若未明确是对某方的个人赠与,则认为是对夫妻的赠与,属夫妻共同财产;
3、对于婚后赠与,男女双方可约定各归所有,或共有。
《民法典》明确规定,只有到婚姻登记机关进行结婚登记,取得结婚证的,才视为确立夫妻关系。举办婚礼不能视作婚姻关系成立。
嫁妆算婚前财产还是婚后财产要根据情况来判断,如果是二人在领取结婚证之后购置并且双方没有对嫁妆的归属作出约定的,按照《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二条的规定,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取得的财产,除了法定和约定的属夫妻一方所有的外,都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如果是在领取结婚证之前购置并且双方对该财产的归属没有约定的,属于一方婚前财产。因此离婚时嫁妆根据上述原则分割。
但在司法实践中,嫁妆一般视为女方的婚前财产,因此属于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女方为结婚购置的嫁妆,虽然是在结婚登记以后,举行结婚仪式之前购买,但夫妻双方没有实际生活在一起,没有共同的劳动和收入。购买财产的资金大多是女方的父母或其他的近亲属,少数也有夫妻一方婚前个人的收入。
在审判实践中,离婚案件的当事人对该类财产的归属一般不持异议,认为女方陪嫁的财产就是其个人财产,男方购置财产就是男方的财产。这样处理起来也比较符合风俗习惯,当事人容易接受,也可以避免矛盾激化,符合公序良俗的要求。
因此,彩礼在结婚后就视为共同财产,而嫁妆一般视为女方的个人财产。婚前和婚后财产都要根据具体情况而看。一般都将嫁妆视为女方的婚前财产,属于女方个人。只有领取了结婚证才能视为婚姻关系成立,单纯的举办婚礼是不能视为成立婚姻关系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五条男女双方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者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适用本法第一千零六十二条、第一千零六十三条的规定。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的约定,对双方具有法律约束力。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约定归各自所有,夫或者妻一方对外所负的债务,相对人知道该约定的,以夫或者妻一方的个人财产清偿。
-
现代结婚彩礼的演变
420人看过
-
社会保障形式的演变与趋势
73人看过
-
政府法律顾问的演变与趋势
462人看过
-
赌场罪及其惩罚的演变与趋势
312人看过
-
探讨:彩礼与嫁妆的界定及演变
425人看过
-
虚假诉讼罪刑罚的演变与趋势
307人看过
彩礼如何认定: (一)如果彩礼是赠送给女方父母的,那么无论是婚前赠送还是婚后赠送,既不属于女方的个人财产,也不属于夫妻双方的财产,而是属于女方父母的财产。因此,男方家长给女方家长,与夫妻双方均无涉,属于女方父母的财产。 (二)若在结婚登记前... 更多>
-
小产权房的来源与演变贵州在线咨询 2025-02-05在房屋交易过程中,房产证是必须的证件。如果没有房产证,房主只有居住权,没有使用权,因此无法将该房子进行交易或抵押。小产权房是指没有产权,只有出售方与房管单位签署的合同,这类房产价值会受到政策规划的影响,因此无法办理抵押贷款。
-
求助,演变成,(重庆在线咨询 2022-10-10故意杀人罪不会演变成故意伤害罪,如果故意杀人没有致人死亡,属于犯罪未遂,因为犯罪的主观故意不同。在故意伤害罪中,行为人在主观上有伤害他人的故意,而不是以追究对方死亡为目的。而在故意杀人罪中,行为人在主观上以追究对方死亡为目的,至于最终是否造成对方死亡,不会影响故意杀人罪的定性,只是在具体的量刑时予以考虑。
-
表演合同变更演员违约吗陕西在线咨询 2023-11-28法律咨询解答 表演合同变更演员是否违约,要看合同的具体约定处理。我国法律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相关法律规定 《民法典》第五百七十七条,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
地方政府债务的产生与演变青海在线咨询 2024-12-27省级财政部门需按照合同规定,在规定时限内偿还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一般债券本金、利息以及发行费用。市县级财政部门则需按照转贷协议的要求,在规定时限内向省级财政部门缴纳本地区或本级应承担的还本付息、发行费用等资金。 一般债务本金通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包括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和其他预算资金)、发行一般债券等途径进行偿还。 一般债务利息则通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包含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和其他预算资金)
-
批捕与逮捕:法律规定的差异与演变浙江在线咨询 2025-01-061. 执行逮捕的主体有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而批准逮捕的主体仅限于检察机关。这意味着,在逮捕和批准逮捕时,只有检察机关有权做出决定和批准。 2. 在逮捕和批准逮捕的时机上,二者存在差异。逮捕行动通常在案件审查之前或诉讼开始之前进行,而批准逮捕则是在对案件进行侦查结束之后。 3. 逮捕是一种依法暂时剥夺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而批准逮捕是批准对犯罪嫌疑人进行逮捕的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