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法律规定打架较轻的判多久
致人轻伤一般会认定为故意伤害罪,一般会被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
【故意伤害罪】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因此,在打架过程中实施一般殴打行为,致他人受轻伤的,构成故意伤害罪。根据《刑法》规定,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二、故意伤害罪立案标准是什么
1、故意伤害罪,是指故意非法地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具体而言,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会伤害他人的身体健康,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行为。
2、故意伤害罪的结果是造成对他人健康的损害。
3、根据伤害后果不同,分为轻伤、重伤与伤害致人死亡三种情形。
4、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三、故意伤害与一般殴打行为的界限是什么
故意伤害罪与非罪的界限,重点应把握故意伤害与一般殴打行为的界限。故意伤害,是指伤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表现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对人体组织完整性的破坏,一种是对人体器官机能的损害。而一般的殴打行为,通常只造成人体暂时性的疼痛或神经轻微刺激,并不伤及人体的健康。
当然,殴打行为不伤及人体的健康并非绝对,而只能是相对而言的。例如,朝人鼻子打一拳,有可能造成鼻青脸肿的后果;用手撕一下,也可能造成表皮损伤。但这种行为都不属于犯罪,不能以故意伤害罪论处,而只能依照规定予以行政处罚。
需要指出,有时殴打行为与伤害行为在外表形式及后果方面没有什么区别。例如拳打脚踢,有时只造成轻微疼痛或一点表皮损伤、皮下出血,有时则可能造成伤害甚至死亡。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如何甄别行为人的行为的性质,不能仅以后果为标准,则不能简单地认为,造成伤害他人身体甚至死亡结果的就是故意伤害罪,而没有造成伤害的就是一般殴打行为。
而应符合全案情况,考察主观客观各方面的因素,看行为人是否具有伤害他人的故意,是有意伤害他人,还是只出于一般殴打的意图而意外致人伤害或死亡。司法实践中尤其应当注意的是,不能把凡是打一拳、踢一脚造成后果的行为都认定为故意伤害罪。
故意伤害他人行为属于违法行为,一旦达到轻伤级别以上还会涉嫌刑事犯罪,涉嫌故意伤害罪,量刑一般会在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没有达到轻伤级别以上则不涉嫌犯罪,属于一般殴打行为。以上是关于打架较轻的判多久的相关介绍,还有其他想了解的可以点击下方立即咨询。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四章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第二百四十七条 司法工作人员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实行刑讯逼供或者使用暴力逼取证人证言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人伤残、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定罪从重处罚。
-
打架伤势较轻的司法判定
476人看过
-
打架斗殴情节较轻的处罚规定
176人看过
-
轻伤打架的法律责任判定
442人看过
-
绑架罪行较轻的法律是如何规定的
472人看过
-
打架轻伤判多久帮凶多久
373人看过
-
打架造成轻伤的判多少时间,法律有什么样的规定
466人看过
-
打架后果较轻的法律法规有哪些?山西在线咨询 2022-11-04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如果打架造成了一方轻伤以上后果的构成故意伤害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
打架后多久判刑法律是怎么规定的?贵州在线咨询 2023-10-28法律分析 打架过后六个月后不能在立案。法律规定,若是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在六个月内没有被公安机关发现的,不再处罚。期限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
-
法律规定16岁打架轻伤怎么判?澳门在线咨询 2023-01-021、在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的范围内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2、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并且应当赔偿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如果不赔偿可以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要求监护人承担赔偿责任。
-
打架轻伤2级关多久时间,法律上的具体规定澳门在线咨询 2023-08-27打架轻伤2级关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拘役或者是管制。根据我国《刑法》,第234条当中明确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达到轻伤以上的犯罪后果,就会按照《刑法》当中所规定的故意伤害罪进行处罚。
-
有哪些法律规定绑架罪的比较轻情节河北在线咨询 2023-12-17绑架罪的较轻情节包括下列情况: 1、没有以严重暴力行为作为绑架的手段; 2、没有造成人员伤亡等严重后果; 3、绑架的对象不是社会倾斜保护的弱势群体; 4、行为人绑架的目的、动机即主观恶性不大,如仅为勒索数额较小财物等; 5、行为的实施程度未达到既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