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宪法保障的公民基本权利有哪些?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7-09 17:51:21 316 人看过

公民的基本权利如下:

1、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2、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3、宗教信仰自由;

4、人身与人格权,包括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5、监督权,包括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并依法取得赔偿的权利;

6、社会经济权利,包括劳动权利,劳动者休息权利,退休人员生活保障权利,因年老、疾病、残疾或丧失劳动能力时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社会保障与物质帮助的权利;

7、社会文化权利和自由,包括受教育权利,进行科研、文艺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

8、妇女保护权,包括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生活等方面享有同男子同等的权利;

9、婚姻、家庭、母亲和儿童受国家保护;

10、华侨、归侨和侨眷的正当权利和利益受国家保护。

法国劳动法关于公民基本权利保护的基本内容

法国劳动法典中关于劳动者基本权利保护的典型条款主要涉及法律篇第120-2条、第121-6条、第121-7条、第122-25条、第122-35条、第122-45条、第122-46条、第123-1、-5条和第461-1条。从内容来看,这些条款对劳动者在企业中公民基本权利的保护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确认公民基本权利在劳动关系中受到保护的原则以及协调基本权利保护与劳动关系特殊性的方法

法国劳动法典法律篇第120-2条规定:“任何人均不得对人的权利及个人性与集体性自由施加不能由应完成的工作之性质证明是正当的限制,不得设定与该工作追求之目标不成比例的限制。”这一规定实际上包含了双重含义。一方面,它明确提出了保护公民在劳动关系中的基本权利的原则:劳动者作为公民所享有的个人或集体自由、权利应当在劳动关系中得到承认和保护,雇主不能凭借其管理、指挥权任意剥夺雇员作为公民的各项基本权利。另一方面,它确定了处理公民基本权利保护与劳动关系特殊性关系的方法,即判断雇主的权力行使是否造成对雇员基本权利的侵犯,应当遵循一个功能性的判断标准:根据雇员的工作性质和对权利约束的适当性(或成比例性)来进行。即雇主对雇员所享有的公民基本权利的限制只能是工作性质所“必需的、适当的限制”。

在实践中何为“必需的、适当的限制”则由法官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进行判断。例如,根据法国最高法院的判例,某一汽车品牌推销商的女秘书因为购买了另一个品牌的汽车而被雇主解雇,该解雇行为因为侵犯了该女雇员私人生活权而导致无效[vi].另外,雇主对雇员衣着权的限制,必须根据工作岗位的需要进行,否则也构成对雇员私人生活权的侵犯[vii].而在三项与宗教机构的性质和目标相关的判决中[viii],法国最高法院指出,出于雇员所担任的工作内容和所在的宗教机构的性质、目标的考虑,确认雇员的离婚和再婚、同性恋和血清阳性可以构成雇主辞退的正当理由,而不是对公民私人生活权[ix]的侵犯。

2、招聘过程和劳动过程中的平等原则、对私人生活权的保护

法国劳动法典中确认的平等原则是一项内容全面的、要求明确的雇主必须承担的义务。

首先外延宽,涉及到招聘、处罚和解雇三项雇主的权力范围。该法典法律篇著名的第122-45条规定:“任何人均不得被排除在招聘程序之外。任何雇员均不因其出身、性别、习俗、家庭状况、种族或人种、政治观点、从事工会活动、宗教信仰,受到处罚或解雇;除在本法典第二卷第四编范围内,经劳保医生鉴定不适合工作外,任何雇员均不因其健康状况或身体残疾而受到处罚或解雇。”尤其在招聘阶段,法律明确禁止招聘启事中载明、性别、年龄、身高等条件(除非劳动法典条例篇第123-1条明确的三种情形:男女演员、男女服装模特、男女艺术模特)。雇主要求求职者提供的个人资料必须直接与工作岗位有关。

其次内容宽,排除了各种可能导致对人产生不同待遇的因素:人作为权利主体所可能具有的各种特质(如性别、出身、种族、信仰等)和私人生活权。第122-25条和第123-1条规定:“雇主不得以妇女怀孕而拒绝招聘或在试用期内解除其劳动合同。禁止雇主查询或派人查询有关当事人妊娠的情况。申请求职的妇女或女雇员并无公开其妊娠状况的义务。”“雇主不得在招聘启事中载明或指使他人载明招聘对象的性别或婚姻状况;雇主不得出于性别或婚姻状况的考虑,拒绝聘用、或调动雇员工作、或解除其劳动合同;雇主不得在涉及报酬、培训、人用、授予资格、定级、晋升等措施方面考虑雇员的性别。”

最后,有严厉的刑罚保障平等原则的落实。法国刑法典第225-2条规定,雇主基于性别、种族、政治观点、宗教、工会活动、家庭状况、健康状况等因素而拒绝雇用的歧视行为,受到刑法违警罪[x]的处罚:2年监禁和3万欧元罚金。

3、雇员在劳动过程和工作之余享有言论自由权

从上述第122-45条可知,雇员作为公民所享有的一般意义上的个人言论自由权在劳动过程中是受到保护的,雇主不得因为雇员的政治观点而对其处罚或解雇[xi].这是针对雇员在工作时间以内和工作场所以内的一般性言论自由权的保护。

然而,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以外,即劳动者下班之后的业余生活中,劳动者言论权的行使是否还要受到劳动关系的约束。这是一个法律条文没有直接规定的问题。法国最高法院1988年4月28日关于Clavad一案司法判决为这一问题提出了答案。该案涉及一个名为Clavad的雇员在工作之余发表的关于其劳动条件的言论被某全国性的媒体公开后,因此而被雇主解雇。法国最高法院维持了上诉法院Riom关于辞退非法的判决,确认劳动者在工作之余有权公开发表关于其工作条件的言论。这一案件的判决成为法国社会法关于雇员言论权方面的一个典型判例。

雇员在劳动过程中的言论权还包括集体性发表意见的权利。这在法国劳动法典中有明确规定。该法典法律篇第461-1条规定:“雇员对其工作的组织、实施条件和内容享有直接的、集体的表达意见的权利。表达意见的目的是为了改善雇员所属企业或单位内的劳动条件、岗位组织与生产质量,从而确定应采取的措施。无论雇员处于何种专业级别,在行使这一权利而发表的意见,不得作为对其给与惩处与解雇的理由。”从这一规定的内容看,这一集体性的言论权实际上也是劳动者在劳动过程的一种集体性的参与权利。在劳动法典中确立了一系列关于这一权利的实现途径。它可以通过员工代表、企业委员会和工会代表[xii]来实现。

4、限制雇主利用内部规章侵犯雇员的公民基本权利

为了防止雇主通过制定内部规章制度对雇员享有的公民基本权利加以限制,法国劳动法典法律篇第122-35条明确规定:“内部劳动规则不得包括违反法律、法规以及集体合同、集体协议的条款,也不得对雇员个人性的、集体性的权利和自由做出不能为雇员要完成的任务的性质所证明的、或者与雇主所要追求的目标不成比例的限制;也不得含有对具有同等职业能力的雇员、只因性别、习俗、家庭状况、出身、观点或信仰、或者残疾等因素不同,而侵害其劳动权益的条款。”

据此,内部规则中规定企业行政方有权随时打开和检查雇员个人使用的工作衣柜的条款,就是违法的,构成对雇员个人权利和自由的侵犯。只有为卫生和安全需要并在当事人在场情况下,才可以进行搜查[xiii].而要求雇员一律作酒精测试的条款也是违法的,这一要求应根据雇员的工作性质而定[xiv].至于对雇员搜身、搜包的做法,也只有在特殊情况下,如企业内发生盗窃,并且事先告知雇员,在保障其人格尊严和羞耻感的前提下,才可能不构成违法[xv].

另外,法国劳动法典法律篇第122-36条、第122-37条规定了雇主制定内部劳动规则的严格程序以及劳动监察官对其合法性的检查[xvi],也可以防止雇主对公民基本权利侵犯的制度化。

《宪法》第三十三条,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22日 16:57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再婚相关文章
  • 宪法的公民基本权利与私法人格权
    关于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与私法上的人格权规定的基本关系问题,是值得研究的重要问题。在宪法领域,宪法学者对此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在民法学界对这个问题也在进行认真的研究。这些关系问题涉及到对国民的人格地位和人格权的保护,因此,还应当进行更为详细的讨论和研究,以增进人民的福祉。依我所见,研究这个问题主要涉及到以下四个方面。一、宪法基本权利与私法人格权的一般发展趋势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是公民享有的公权利,是宪法保障的公民的基本权利。在这些权利中,有些是政治权利,例如言论自由、游行集会自由等;有些是具有民事权利性质的权利,例如人格尊严、人身自由权等。公民的政治权利,除了宪法的规定之外,其他的交由公法进行具体的规定,例如游行结社的权利,就有游行示威法进行具体的规定。而公民具有民事权利性质的权利,则由私法也就是民法进行具体的规定,因此就有了一般人格权和具体人格权的民法规定。从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与
    2023-06-08
    121人看过
  • 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的保护是否合理?
    正确,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有:平等权,即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宗教信仰自由,包括信仰宗教的自由和不信仰宗教的自由;人身自由、人格尊严、住宅不受侵犯和通信自由以及选举权与被选举权。宪法规定公民基本权利有哪些1、平等权是我国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是公民一切其他权利实现的基本要求,是指公民依法平等的享有权利,不受任何差别对待,要求国家给予同等保护的权利。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2、言论自由是指公民有权通过各种语言形式,针对政治和社会中的各种问题表达其思想和见解的自由。由于言论自由是公民表达意愿、相互交流思想、传播信息的必要手段和基本工具,也是形成人民意志的基础,因而言论自由在公民的各项政治自由中居于首要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三条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
    2023-07-04
    306人看过
  • 宪法是我国的基本法吗?
    宪法是基本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集中反映各种政治力量的实际对比关系,确认革命胜利成果和现实的民主政治,规定国家的根本任务和根本制度,即社会制度、国家制度的原则和国家政权的组织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等内容。宪法是法律的一种,是最根本的法律。比普通法律的效力更高。普通法律要以宪法为原则。宪法的作用:1、巩固国家政权;2、规范和制约国家权力;3、调整国家最基本的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4、宪法作为上层建筑,对自己的经济基础起着影响作用;5、宪法促进国家的民主制度和法律制度的形成和发展;6、宪法对公民权利的保障作用;7、我国宪法把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转化成为国家意志,由国家的力量予以推行,得到实现。这是我国宪法最重要的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
    2024-04-23
    103人看过
  • 政治权利是公民的基本权利 - 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包括哪些?
    政治权利是公民的一项重要权利,每个公民都依法享有政治权利,但是有些人犯罪,被依法剥夺政治权利之后,他们就不享有该权利了。一、政治权利的内容主要包括五个方面:1.选举与被选举权;2.公民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权利;3.监督权;4.担任国家机关职务的权利;5.担任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领导的权利。二、剥夺政治权利包括的内容担任国家机关职务的权利。国家机关包括国家各级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以及军事机关。担任国家机关职务,是指在上述国家机关中担任领导、管理以及其他工作职务。也就是说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不能担任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中的任何职务。担任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领导职务的权利。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可以在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中继续工作,但是不能担任领导职务。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选举权是指选举法规定的,公民可以参加选举活动,按照本人的自由意志
    2023-07-07
    335人看过
  • 宪法规定公民的哪些基本权利是不可剥夺的?
    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如下:1、法律面前一律平等;2、政治权利和自由;3、宗教信仰自由;4、人身和人格权,包括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5、监督权,包括批评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建议、投诉、控告、举报和依法获得赔偿的权利;6、社会经济权利;7、社会文化权利和自由,包括受教育权、科研、文艺创作等文化活动的自由;8、妇女保护权,包括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家庭生活等方面享有与男性同等的权利;9、婚姻、家庭、母亲和儿童受国家保护;10.华侨、归侨、侨眷的正当权利和利益受国家保护。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重要特点公民基本权利与义务的范围和内容是由宪法规定的,任何人都不能不经过法定的程序随意地进行更改。对于公民的基本权利,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能随意地进行限制和剥夺;对于公民的基本义务,任何人不能以任何的借口不去履行,否则都是违反宪法的规定的。《中
    2023-07-03
    341人看过
  • 民法保障我们哪些民事权利
    民事保障的民事权利体系划分为以下五个大类:人格权,亲属权,财产权,知识产权,社员权。1、人格权人格权是民事权利中最基本的最重要的一种,因为人格权是直接与权利者(权利主体)的存在和发展相联系的。对人格权的侵害就是对权利者自身的侵害。所以它在民事权利体系中应该居于首位。人格权是以权利者的人格的利益为客体(保护对象)的民事权利。对人格的利益的认定,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步深入,所以人格利益的范围日益扩大,人格权的内容也日益丰富。2、亲属权亲属权是具有一定的亲属关系(自然的亲属关系与拟制的亲属关系)的人相互之间享有的权利。亲属权是以由亲属关系而得享有的利益为内容,以具有亲属关系的人为客体的。亲属关系的范围正在逐渐缩小,大家族逐渐变为小家庭。所以亲属权与人格权相反,有日益缩小的趋势。3、财产权通常说,以享受社会生活中除人格利益和身分的利益以外的外界利益为内容的权利都是财产权。现在只好说,以可以与权利主体的
    2023-08-17
    285人看过
  • 宪法是否保障了所有的公民文化权利
    一、宪法是否保障了所有的公民文化权利宪法是保障了所有的公民文化权利。1.言论自由:宪法通常会保障公民的言论自由,包括口头和书面表达的权利。这包括公民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信仰、意见和观点,不受任何限制。2.出版自由:宪法通常会保障公民的出版自由,包括出版物的创作、发行和传播的权利。这包括公民可以自由地创作、发表和传播自己的作品,如小说、诗歌、散文、新闻报道等。3.文化权利:宪法通常会保障公民的文化权利,包括但不限于文化创作、文化表达、文化传承和文化交流的权利。这包括公民可以自由地参与文化活动、创造文化作品、传承文化遗产、参加文化交流等。二、公民的义务有哪些公民的义务主要有:1.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2.公民有遵纪守法的义务。3.公民有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4.公民有保卫国家的义务。5.公民有纳税的义务。6.公民有抚养、赡养及计划生育义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
    2023-10-01
    229人看过
  • 公民的基本权利:我国法律赋予的权益
    公民享有下列基本权利:1、平等权,即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2、选举权与被选举权,即年满+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和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3、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4、宗教信仰自由,包括信仰宗教的自由和不信仰宗教的自由。5、人身自由、人格尊严、住宅不受侵犯和通信自由。6、监督权,包括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并依法取得赔偿的权利7、社会经济权利,包括劳动权利,劳动者休息权利,退休人员生活保障权利,因年老、疾病、残疾或丧失劳动能力时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社会保障与物质帮助的权利。8、社会文化权利和自由,包括受教育权利,进行科研、文艺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9、妇女保护权,包括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生活等方面享有同男子同等的权利。10、婚姻、家庭
    2023-07-17
    304人看过
  • 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写入《宪法》
    公民环境权应该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全国人大代表、浙江康恩贝集团董事长胡季强呼吁,根据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要求,应该把公民环境权的相关内容作为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写入《宪法》。一般认为,公民环境权是指公民享有现有的环境受到保护,使之不被破坏,以及在某些情况下使环境得到改善的,并在不被污染和破坏的境中生存及利用环境资源的权利。胡季强说,我国不仅在《宪法》中没有关于保护公民环境权的明确规定,而且1989年颁布的《环境保护法》也没有关于环境权的明确规定,而仅仅规定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污染和破坏环境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但没有明确规定环境健康权和受害索赔权。法律界通常认为,环境权就是公民享有在良好适宜的环境中生活和工作的权利,具体体现为享有清洁空气权、清洁水权、宁静权、日照权、通风权等基本环境权,对环境状况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索赔权、要求修复权、诉讼权、自卫
    2023-06-06
    62人看过
  • 宪法赋予我国公民基本权利的内容及其意义是什么呢
    宪法赋予我国公民基本权利的内容如下:1、法律面前一律平等;2、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3、宗教信仰自由;4、人身与人格权;5、监督权;6、社会经济权利;7、社会文化权利和自由;8、妇女保护权;9、婚姻、家庭、母亲和儿童受国家保护;10、华侨、归侨和侨眷的正当权利和利益受国家保护。我国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的规定,体现了广泛性、平等性、真实性以及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宪法》第三十三条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2024-04-29
    275人看过
  • 未成年人的人权保障:宪法规定的最基本权利
    宪法保护我们未成年最基本的人权是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和参与权。其中,生存权是指作为独立的有尊严的人类成员在社会中生活和存在的权利,它是未成年人最基本的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等权利,国家根据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特点给予特殊、优先保护,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自诉制度在程序上对被害人权利的保护一项刑事诉讼制度都会有一套来保证其实施的特定程序。程序的设计往往会直接影响到诉讼过程中诉讼主体权利的行使与保护。自诉制度也具有自己特定的程序,并且其程序设计中充分体现了对被害人权利的保护理念。如:根据刑事诉讼法解释的规定,自诉人提起自诉应当递交起诉状,但是自诉人书写自诉状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告诉;自诉人经说服撤回起诉或者被驳回起诉的,又提出新的足以证明被告人有罪的证据,再一
    2023-08-05
    265人看过
  •  我国法律如何保障公民的身体权利
    本文介绍了公民身体权是法律赋予的一项基本权利,并强调了任何民事主体都不得随意侵害公民身体权。如果故意伤害他人身体,将会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如果公民遭受身体侵害,他们有权要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并且可以要求赔偿损失。此外,还有其他相关规定。公民身体权是法律赋予的一项基本权利。根据法律规定,任何民事主体都不得随意侵害公民身体权。同时,如果故意伤害他人身体,将会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如果公民遭受身体侵害,他们有权要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并且可以要求赔偿损失。此外,还有其他相关规定。 我 国 法 律 如 何 保 护 公 民 身 体 权 ?我国法律在保护公民身体权方面有着较为完备的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三条,公民的身体不受侵犯。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二条也明确规定了身体权的内容。在法律保障方面,我国法律要求任
    2023-09-07
    201人看过
  • 宪法实施保障的基本方式
    从世界各国的宪政实践来看,尽管各国宪法实施保障的具体工作方式、方法互有差异,但其基本方式不外乎以下几种:(一)事先审查和事后审查事先审查又称预防性审查。这种方式通常适用于法律、法规和法律性文件的制定过程。当法律、法规和法律性文件尚未正式颁布实施之前,由特定机关对其是否合宪所进行的审查。如果在审查过程中发现其违宪,即可立即修改、纠正。事后审查是指在法律、法规和法律性文件颁布实施以后,由特定机关对其是否合宪所进行的审查。事后审查往往发生于人们对有关法律、法规的合宪性产生怀疑,或者由特定机关、组织、个人提出合宪性审查请求的情况。(二)附带性审查和宪法控诉附带性审查是指司法机关在审理案件过程中,因提出对所适用的法律、法规和法律性文件是否违宪的问题,而对该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所进行的合宪性审查。附带性审查往往以争讼事件为前提,所审查的也是与诉讼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法律性文件。宪法控诉(宪法诉讼、宪法
    2023-05-01
    248人看过
  • 我国宪法规定,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什么?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基本权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财产权,即公民的财产受国家法律保护,不受非法侵犯;2、平等权,即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3、自由权,即主要有公民的人身自由、言论和出版自由、迁徙自由、机会和结社自由、通信秘密自由、宗教自由等;4、受益权,即包括生存权、工作权、请愿权、诉愿权、诉讼权和受教育权等;5、参政权,主要包括选举权、罢免权、创制权、复决权等。公民的基本义务方面主要规定有依法交纳赋税的义务、服兵役的义务等。宪法它的法律地位是非常崇高的,所以任何人都必须遵守宪法的规定,但是宪法规定的内容往往都是具有抽象性,概括性,在一些诉讼活动当中,法院进行判决的时候,遵循的法律依据还是具体的法律条文,并不存在着一些根据宪法规定进行判决。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其具体含义包括三个方面:(1)任何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
    2023-08-06
    152人看过
换一批
#结婚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再婚
    词条

    再婚是指一方在配偶死后或双方离婚以后与他人再次结婚的行为。 再婚是以终止原来的婚姻为前提的,如果不终止原婚姻关系又结婚,则构成重婚。... 更多>

    #再婚
    相关咨询
    • 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在宪法的规定下, 公民享有的权利有哪些
      广东在线咨询 2022-03-27
      作为公民来说,享有宪法上的基本权利。 1.政治权利和自由。政治权利和自由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的参加国家政治生活方面的权利和自由。具体包括两大方面:第一,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第二,政治自由。包括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2.宗教信仰自由。宪法规定我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 3.人身自由
    • 公民的基本权利规定在我国宪法的第几章
      广东在线咨询 2023-06-04
      公民的基本权利规定在我国宪法的第二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2、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3、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4、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
    • 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是人权保障是保障宪法变更为人民法律完善的什么
      广西在线咨询 2022-03-02
      一、人权的宪法保障机制虽然,人权的观念以及宪法的观念早已存在,但直到近代,作为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特权武器的人权以及与作为其胜利成果的宪法才共同来到人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可以说,人权与宪法是一对共生的现象。一部宪法的历史就是一幅争取和保障人权的历史。争取人权的历史过程也就构成了宪法变迁的历史过程。人权观念的演变导致了宪法观念的演变,宪法的变迁可以更好地保障人权。人权保障体现了宪法的终极价值。它是宪法的
    • 宪法性权利是什么我国公民有哪些权利
      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07-01
      宪法权利是指由宪法或宪法性法律所确定的权利。这些权利—般都是最重要的权利,所以通常称为公民的基本权利。 我国公民享有平等权、政治权利和自由、人身自由权、言论自由等权利。 《宪法》第三十三条,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 宪法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对吗,法律上的标准是什么
      重庆在线咨询 2023-09-08
      宪法保护公民的基本权利是正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法律规定,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