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宪政理念指导下完善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4-24 20:11:16 147 人看过

云南大学法学院教授杨临宏

众所周知,宪法是制定其他一切国家法律的根本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以下简称《自治法》)是基于宪法关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规定而制定的。1982年宪法全面地突出规定了我国的民族问题,在宪法138条正文中就有28条全部或部分地规定民族问题,这些规定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提供了必要的根本法依据和基础。

《自治法》作为援引《宪法》序言和条文最多的基本法,国家对《宪法》的理念和基本制度的调整,必然会影响到《自治法》的相关理念和具体规定的变动。针对1988年、1993年和1999年的前三个《宪法修正案》,《自治法》已于2001年2月28日作了相应的修改。而今年的第四次修宪虽然没有直接对民族区域自治问题进行修改,但其使宪法内容更加完善,更加符合时代精神,尤其树立了新的理念并在这些新理念的指导下确立了新的制度,这些都将对《自治法》的相关规定起到重大的影响。

一、明确三个代表入宪对《自治法》理念上的指导意义。第四次修宪将三个代表入宪,一方面是通过把党的政治主张法制化,使执政党更好地履行对人民的承诺,同时也为人民监督执政党提供了宪法依据。

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相对于其他地方而言还比较贫穷、落后,更加需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指导。为确保三个代表作为宪法指导思想的最高法律效力,应把其精神实质和基本要求贯彻于具体的法律制度中。《自治法》作为实施宪法规定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法律,理应对三个代表的内容加以规定,并以它指导自治机关的行为。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尤其应致力于保障和促进本地方生产力的发展,逐步改善民族自治地方经济落后的状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自治机关应发扬和反映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自治机关要反映自治地方人民的根本利益,自治机关应采取各种措施保障少数民族地区公民的权利和利益,自治权以自治地方公民的权益为依归,同时自治地方政府的权力应接受人民的监督,使三个代表成为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活动的最高准则。为与此相适应,我们建议在《自治法》序言的第5自然段中加入三个代表的内容,确立其在该法中的指导地位,为各族人民在新时期团结奋斗提供共同的思想基础,同时也使《自治法》的指导思想再次实现与时俱进。

二、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规定有利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宪法修正案规定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从而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三个文明入宪,为国家的发展提供了宪法上的保障。没有三个文明的协调发展,便不可能有国家的富强、民主、文明。因此,只有推动物质文明的发展,国家才能繁荣和富强;只有推动政治文明的发展,才能建立真正民主的国家;只有推动精神文明的发展,才能使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得以提高。

民族自治地方由于历史、自然和社会多方面的原因,造成民族地区经济落后、生产力水平低下,其发展水平与沿海和内地发达地区比较差距很大,而且这种差距有拉大的趋势。因此,民族地区要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发展,必须三个文明协调发展。按照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要求,《自治法》还应增加政治文明的内容。

同时,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入宪,对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具体实现这一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自治地方应以此为指导,充分利用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制定权,不应只是照搬上位法的有关规定,而应当根据民族自治地方的特点进行制度创新,填补法律空白,完善相关制度,推进政治文明建设。

三个文明写入《自治法》,对于调整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民族自治地方的政治关系、经济关系、社会关系,规范自治权和保障各少数民族公民的合法权益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我们建议《自治法》序言的第5自然段也应明确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内容。可以表述为: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从实际情况出发,加强制度建设,完善政治制度,推进民族自治地方的政治文明建设。

三、保障人权的宪法理念及制度有利于《自治法》相关制度的完善。第四次修宪的一大特点是贯穿了以人为本的新理念。在以人为本理念的指导下,宪法修正案对现行宪法的许多方面进行了修改。一是完善对私有财产保护的规定。明确规定了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保护范围包括个人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并用财产权代替所有权,突破了仅仅对公民的所有权加以保护的限制。同时,完善了对私有财产的征收、征用制度,有利于正确处理保护私有财产和公共利益之间的关系。二是完善了对土地的征收、征用制度。宪法修正案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三是规定了国家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四是明确规定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这些修改体现了对个体人的基本权利的保护,都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通过宪法的明确规定,赋予公民的这些权利至高无上的法律地位,这对于我国的公民权利尤其对民族自治地方的公民权利的保护具有积极的意义。

少数民族的人权是我国人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使少数民族的人权由应有权利转变为实有权利,以法律的形式确认和保障少数民族的人权是实现少数民族人权最重要的途径。而我国的《自治法》就是规定少数民族人权的重要的法律形式,首先,它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其次,民族区域自治法将少数民族的人权转变为自治机关的自治权,用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现。

但是,民族区域自治法对少数民族的人权保障还存在一些缺陷,其内容不全面而且缺乏具体的规定。因此,应当以宪法的修改为契机,将宪法修正案以人为本的精髓贯彻于民族区域自治法中,并予以具体化。一是《自治法》作为规定民族关系和民族自治地方的专门法律,应当对自治机关保障少数民族的人权作出规定,这既是宪法修正案条款的具体化,又是保障少数民族公民权利的必须。虽然《自治法》第52条规定了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保障本地方内各民族公民都享有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但少数民族的人权有其民族性的特点,因而应当加以明确。可以在第52条中增加一款: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尊重和保障本地方各民族公民的人权。二是明确规定有关民族自治地方的社会保障制度。如前所述,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生活比较贫困,有的甚至难以维持基本的生活需求。而社会保障就是国家对社会成员在年老、疾病、伤残、失业、遭受灾害、生活困难等时给予物质帮助的制度。所以,应在《自治法》中规定这一制度。可以在第6条第2款中规定:建立健全同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这对于实现社会公平、保持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三是应当规定保护少数民族地区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由于自治机关有权自主地管理本地方的经济事务,享有很大的自治权,而且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对少数民族地区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第四,从保护人权理念出发,《自治法》应当增加违法追究机制。民族区域自治法作为实施宪法规定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法律,本身有许多禁止性、义务性的规定,但它并没有关于违反这些规范所应承担的责任的规定。为了更好地保护少数民族公民的权利和制止违法现象的产生,应规定违法制裁制度。

来源: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9月08日 05:53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承诺相关文章
  • 我国广告自律审查制度的立法完善
    广告审查根据审查主体的不同分为政府的行政审查和广告行业的自律审查两种。前者是一种依赖行政权力实施的外部监管手段,而后者则是一种主要依赖企业的社会责任和商业道德而进行的自律措施。无论何种形式的广告审查制度,其设计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在源头上对广告内容的真实性进行把关,在广告发布前能做到防患于未然,以期实现事先预防虚假广告的目的。为此,各国的广告审查制度通常由政府的行政审查和广告行业的自律审查两大体系组成。如在美国就拥有一套非常发达和有效的广告行业自律体系,并在整个广告审查体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同时美国的联邦贸易委员会、联邦通讯委员会、食品药品监管局等政府机构也负责广告的行政审查,承担着弥补广告自律审查的职能。在我国也不例外。除了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承担着全国广告行政审查的职责外,还存在着由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展开的自律审查。然而近几年来,我国虚假广告层出不穷,大有泛滥之势,因虚假广告导致
    2023-04-24
    67人看过
  • 论我国无因管理法律制度的完善
    摘要无因管理是指无法定或约定的义务,为他人利益而为管理或服务的行为。无因管理是债产生的原因之一。无因管理属于事实行为,而非民事法律行为。因为法律行为须以意思表示为要素,而无因管理的成立,则无须有效力意思。无因管理的成立必须符合四个要件,即:必须是管理他人事务、管理人管理他人事务必须没有法律上的义务、管理人主观上必须认识到是在为他人管理事务和以客观上利于本人的方式管理事务。无因管理制度虽最早起源于罗马法,但其时并未形成一种独立的法律制度,而是以准契约的形式体现于罗马法中。无因管理对于被管理人的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都有重要的意义。无因管理可以分为真正无因管理和不真正无因管理。我国民法关于无因管理的规定存在一些缺陷,主要变现为:立法粗略,不成体系、司法适用困难,缺乏实践意义。完善我国无因管理体系,必须做到:合理确定无因管理的归属、科学界定无因管理的概念以及细化相关制度设计。关键词:无因管理构成要件
    2023-03-02
    224人看过
  • 完善我国强制保险制度的思考
    强制保险又称法定保险,是指依据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特定的义务主体必须投保某种险种,特定的义务主体必须开办相应的险种业务的一种法律制度。强制保险分为商业强制保险和社会强制保险,本文所讨论的是适用我国保险法的商业强制保险。一、强制保险的法律依据商业保险属民事法律活动,根据我国民商法律规定,订立保险合同必须遵循平等自愿、意思自治的原则,企业和个人订立合同完全是当事人的自主行为,除法律和行政法规另有规定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干预。同时,民事活动的意思自治是有限的,作为一般制度的例外,多数国家为了国家的特殊利益和社会公众利益,均通过立法,规定特定主体之间必须签订合同,如,国家根据国防建设需要,可以有偿征用土地和有偿使用运输工具;又如,绝大多数国家通过立法确定了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制度。正是遵循这一原则,我国保险法规定,除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外,保险公司和其他单位不得强制他人订立保险合同。二、
    2023-04-23
    359人看过
  • 论我国数罪并罚制度的完善
    数罪并罚,是指对一人所犯数罪进行合并处罚的制度。具体地说,是指一人犯数罪,审判机关对其所犯各罪,分别定罪量刑以后,依照法定原则,确立应执行的刑罚的一种制度。从中可以看出数罪并罚适用的核心有两个方面,即哪些数罪应该实行并罚和怎样实行并罚。遗憾的是,由于我国刑事立法的疏漏,使得现行刑法中有关数罪并罚制度的规定比较简略和粗疏,造成了司法实践中对罪数认定标准、并罚方法以及不适用数罪并罚的特殊犯罪等问题,如何掌握、确定和操作,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无法可依、尺度不一的问题;此外,理论界对数罪并罚制度及相关问题的研究因缺乏必要的法律依据而无法深入。因此,笔者建议,在肯定现行数罪并罚制度的基础上,应当进行必要的补充完善。一、关于数罪并罚中的数罪问题正确理解数罪并罚中的数罪,无疑是正确适用数罪并罚制度的前提。对数罪的理解,既涉及到罪数划分标准,又涉及到数罪性质的认定等问题,下面分别就此谈谈我们的看法。(一)罪数
    2023-04-22
    487人看过
  • 对完善我国民事证人制度的几点建议
    引言随着我国民事审判方式的改革,证人制度在民事诉讼中的地位和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但由于我国立法和司法的原因,尤其是我国立法上的缺陷,致使在我国民事诉讼中,证人拒绝出庭作证、证人作伪证以及证言反复等现象普遍存在。鉴于此,笔者提出几点建议,以期对我国民事证人制度的完善有所裨益。一、建立证人适格制度(一)、证人适格制度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是证人的资格问题;其二是证人的拒证权问题。1、关于证人资格问题。目前法律规定自然人必须以能够辨别是非和正确表达意志为条件,但如何审查证人对案件事实是否具有感受能力、记忆能力和陈述能力,如何认定不同情况的证人尤其是生理和精神有缺陷以及年幼的证人的证言效力,我国目前立法尚未规定具体的标准,实践中仅依靠法官酌情判断。法律应对自然人的作证资格作出明确限制,规定有民事行为能力的人有独立作证的资格,无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则无资格,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可以在与其年龄、精神状
    2023-04-22
    393人看过
  • 论我国破产管理人制度的立法完善
    破产管理人制度是各国破产法特别是英美法系国家破产法最成熟的一项制度,建立该项制度的目的是试图在破产程序过程中由熟悉破产业务的专业人员来接管债务人财产和处理与债务人财产相关的事务。而我国破产法中一直没有这项制度,管理人的职责主要由清算组来承担。“破产法(试行)”第二十四条规定,清算组负责对破产财产的保管、清理、估价、处理和分配,其成员主要由政府部门人员组成,向法院负责并报告工作。这是我国破产法对破产清算组制度的基本规定。我国破产立法将破产“管理人”称为“清算组”或者“破产清算组织”,不在法律术语上作出规范,势必影响法律的适用。对破产程序中专司破产财产清算事务的机构,应当有一个统一的名称,英美法系的“破产管理人”名称可予借鉴。破产管理人是法院受理破产案件后接管破产财产并负责债务人财产管理和其他事务的专业人员。破产管理人制度是包括破产管理人的资质、地位、职责、选任及报酬、责任承担等相关各方面内容
    2023-04-21
    103人看过
换一批
#合同订立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承诺
    词条

    承诺是指受要约人同意接受要约的全部条件以缔结合同的意思表示。承诺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1)承诺必须由受要约人作出; (2)承诺须向要约人作出; (3)承诺的内容须与要约保持一致; (4)承诺必须在要约的有效期内作出。... 更多>

    #承诺
    相关咨询
    • 我国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写入宪法是哪一年
      广西在线咨询 2022-03-12
      1954年宪法以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写入宪法,称为我国基本政治制度之一。 1954年3月23日,宪法草案初稿第五十条规定:(1)全国分为省、自治区或者自治省、中央直辖市;(2)省、自治区或者自治省分为自治州、县、自治县、市;(3)自治州分为县、自治县;(4)县、自治县分为乡、民族乡、镇;(5)较大的市分为区。附录相关:民族区域自治机关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第三章制度
      上海在线咨询 2022-09-13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根据法律规定,制定管理流动人口的办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第五十条
      天津在线咨询 2022-09-25
      上级国家机关应当帮助、指导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发展战略的研究、制定和实施,从财政、金融、物资、技术和人才等方面,帮助各民族自治地方加速发展经济、、科学技术、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国家制定优惠政策,引导和鼓励国内外资金投向民族自治地方。上级国家机关在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时候,应当照顾民族自治地方的特点和需要。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第四十三条
      海南在线咨询 2022-09-18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根据法律规定,制定管理流动人口的办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宪法第58条
      贵州在线咨询 2022-09-17
      上级国家机关从财政、金融、人才等方面帮助民族自治地方的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上级国家机关应当组织和鼓励民族自治地方的企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到经济发达地区学习,同时引导和鼓励经济发达地区的企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到民族自治地方的企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