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申请人持相关材料到安监局部门或指定的培训中心报名,填写《特种作业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申请表》;
2、参加特种作业安全技术培训;3、经考核合格后,到原培训点领取《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作业操作证》;对不合格者,培训单位会通知其单位或本人。
特种作业操作证有效期是多久
一、特种作业操作证有效期是多久
1、特种作业操作证有效期是6年。特种作业操作证有效期为6年,每3年复审一次,满6年需要重新考核换证。特种作业人员在特种作业操作证有效期内,连续从事本工种10年以上,严格遵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经原考核发证机关或者从业所在地考核发证机关同意,特种作业操作证的复审时间可以延长至每6年1次。
2、法律依据:《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监督管理办法》第六条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考核发证工作由县以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分级负责,具体分级范围由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决定,并在本省范围内公布。
对于数量较少的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带压密封、氧舱维护、长输管道安全管理、客运索道作业及管理、大型游乐设施安装作业及管理等作业人员的考核发证工作,由国家质检总局确定考试机构,统一组织考试,由设备所在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审核、发证。
第七条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考试机构应当具备相应的场所、设备、师资、监考人员以及健全的考试管理制度等必备条件和能力,经发证部门批准,方可承担考试工作。
发证部门应当对考试机构进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二、叉车证的申请条件有哪些
1、持有叉车执照的特种设备操作人员的考核年龄应在18岁以上;
2、身体健康,符合申请叉车作业类型的特殊要求;
3、文化要求:及以上;
4、具备相关叉车驾驶技能;
5、叉车驾驶知识;
6、符合《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安全技术规范》中规定的其他要求。
《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第二条生产经营单位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技术培训、考核、发证、复审及其监督管理工作,适用本规定。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对有关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第五条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专门的安全技术培训并考核合格,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作业操作证》(以下简称特种作业操作证)后,方可上岗作业。
-
特种作业操作证属于特殊工种吗?
204人看过
-
特种作业操作证和特种作业人员证有什么区别
117人看过
-
怎样获得特种作业操作证?
479人看过
-
异地办理特种作业操作证审证是否可行?
346人看过
-
还有没有特种作业操作证卡?
272人看过
-
特种作业操作证作弊属于犯罪吗
137人看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由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组成。国务院实行总理负责制。 国务院秘书长在总理的领导下,负责处理国务院的日常工作。国务... 更多>
-
建设厅特种作业操作证办理湖南在线咨询 2024-04-27建设厅特种作业操作证办理步骤如下:1、申请人持相关材料到安监局部门或指定的培训中心报名,填写《特种作业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申请表》;2、参加特种作业安全技术培训;3、经考核合格后,到原培训点领取《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作业操作证》。
-
《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管理办法》制定安徽在线咨询 2022-04-04从事电工作业、焊接与热切割作业、高处作业、制冷与空调作业、冶金生产安全作业、危险化学品安全作业、烟花爆竹安全作业等特种作业的人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经考核合格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作业。生产经营单位不得安排无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的人员从事特种作业。生产经营单位指派从业人员参加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和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考试的,应当承担该从业人员的培训和考试费用,并可以
-
&&&特种作业操作证在哪里复审天津在线咨询 2024-03-29特种作业操作证在安监局复审。特种作业操作证,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统一式样、标准及编号,但特种设备操作资格证格式与此不同。有相关的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相应资格,方可上岗作业。特种作业人员的范围由国务院应急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确定。
-
建筑施工特种作业操作证书怎么查询贵州在线咨询 2022-10-29建筑施工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查询真伪,仔细看一下页面布局和查询的分类,到相关省市(证书的办理地)的建设委员会的网站查询这个是建筑施工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一般在每个省建设厅下属关联网站比如,那里有专业人员查询,不同的省市的查询系统不一样
-
特种作业操作证异地可以审证吗上海在线咨询 2021-12-18特种作业操作证异地可以审证。特种作业操作证到了复审时间该去安监局复审。特种作业操作证,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统一式样、标准及编号,但特种设备操作资格证格式与此不同。特种作业证件至少有安监总局、质检总局、建设部考核并发证。生产经营单位必须遵守本法和其他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改善安全生产条件,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提高安全生产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