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持有不能击发的枪支的刑事责任如何规定的
即使自己的枪无法击发也不能摆脱刑事责任。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违反枪支管理规定,非法持有、私藏枪支的行为。所谓私藏,是指持有和隐藏枪支、弹药的非法性。即违反枪支管理规定,未依法取得持枪证件而持有、携带枪支、弹药,或者虽有证件但将枪支、弹药携带出依法规定场所,或者在禁止携带枪支、弹药的区域、场所携带枪支的行为。枪支、弹药无论是他人赠予的,还是拾来的,或者是自己曾经合法配带、以后应交未交的,只要是未经合法批准而私自持有、隐藏,都属于本罪所要求的私藏枪支、弹药的行为。但是,如果非法持有、藏匿的枪支、弹药是自己非法制造、买卖或者盗窃、抢夺的,应以非法制造、买卖枪支、弹药罪或者盗窃、抢夺枪支、弹药罪论处,不再另定私藏枪支、弹药罪。所谓拒不交出,既包括私藏枪支、弹药已被发觉,限令其交出仍抗拒交出;也包括私藏者未被发觉,但其明知应当交出而仍藏匿不交出。本罪属于选择性罪名,即具备持有、私藏行为之一,即构成犯罪。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制造、买卖、运输枪支、弹药、爆炸物等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10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174次会议通过法释〔2001〕15号,根据9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476次会议通过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修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制造、买卖、运输枪支、弹药、爆炸物等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决定》修正)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将公务用枪用作借债质押的行为如何适用法律问题的批复》(1998.11.3?高检发释字〔1998}4号)
依法配备公务用枪的人员,违反法律规定,将公务用枪用作借债质押物,使枪支处于非依法持枪人的控制、使用之下,严重危害公共安全,是刑法规定第二款所规定的非法出借枪支行为的一种形式。应以非法出借枪支罪追究刑事责任;对接受枪支质押的人员,构成犯罪的,根据刑法规定第一款的规定,应以非法持有枪支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修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制造、买卖、运输枪支、弹药、爆炸物等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决定(2009)
-
不能正常击发的枪支是否构成非法持有枪支罪
464人看过
-
非法持有毒品枪支的证明责任
198人看过
-
非法持有枪支罪量刑标准,非法持有枪支罪的量刑标准
370人看过
-
私藏不能击发的枪支怎么量刑
210人看过
-
非法持有枪支罪会承担哪些刑事责任?
269人看过
-
2023非法持有枪支罪刑法的相关规定是怎样的
265人看过
-
故意杀人非法持有枪支如何追究刑事责任青海在线咨询 2023-03-18【相关延伸】 问:非法持有枪支弹药罪的立案标准是什么? 答:非法持有枪支弹药罪的立案标准如下: (一)非法持有、私藏军用枪支一支以上的; (二)非法持有、私藏以火药为动力发射枪弹的非军用枪支一支以上,或者以压缩气体等为动力的其他非军用枪支二支以上的; (三)非法持有、私藏军用子弹二十发以上、气枪铅弹一千发以上或者其他非军用子弹二百发以上的; (四)非法持有、私藏手榴弹、炸弹、地雷、手雷等具有杀伤性
-
非法持有毒品枪支的证明责任青海在线咨询 2023-06-04由公安机关及检察院承担犯罪嫌疑人有罪的证明责任。非法持有毒品或非法持有枪支的涉嫌违法犯罪,由公安机关进行侦查,收集、调取犯罪嫌疑人有罪或者无罪、罪轻或者罪重的证据材料,然后由检察院提起公诉。 《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五条,公安机关对已经立案的刑事案件,应当进行侦查,收集、调取犯罪嫌疑人有罪或者无罪、罪轻或者罪重的证据材料。对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可以依法先行拘留,对符合逮捕条件的犯罪嫌疑人,应当依
-
非法持有枪支会承担哪些刑事责任,最新的规定是什么江苏在线咨询 2023-08-29非法持有枪支应当承担的刑事责任为会被人民法院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依法配置枪支的人员,非法出租、出借枪支,造成严重后果的,也应当按照上述规定进行处罚。
-
非法持有一支猎枪和非法持有两支猎枪和两支非法持有两支猎枪的区别安徽在线咨询 2022-03-06非法持有一支猎枪和非法持有两支猎枪,虽然在数量上不同,但是我国相关法律对非法持有枪支罪的认定中并没有数量上的差别,两者都已经触犯了刑法,犯下了非法持有枪支罪。具体分析如下:(一)非法持有枪支弹药罪的认定,罪与非罪的区别如下: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罪是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故立法上没有规定数额、情节的限制。但是,根据本法第13条的但书规定,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则不应认为是犯罪,可以依照其他有关规
-
如何确定抢劫枪支罪的刑事责任上海在线咨询 2023-08-08通过以下要件确定构成抢劫枪支罪: 1、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即公共安全和公民的人身权利。 2、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对枪支、弹药、爆炸物的所有者、持有者或保管者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行将枪支、弹药、爆炸物抢走的行为。 3、主体为一般主体。 4、主观方面为故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