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裁时效中断之探讨及其在实践中的运用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6-06 10:42:17 246 人看过

现有的法律法规还没有规定人事争议仲裁时效中断制度。这样就导致了人事争议仲裁时效不能因当事人向用人单位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申请权利救济而中断,致使不少当事人在反复与用人单位协商或是向有关部门提出请求的过程中,超过了60日的仲裁期限,从而使其合法权利不能得到实现。在当前的事业单位管理制度和事业单位干部法律保护意识尚有待加强的情形下,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在具体的案件中,出于对保护当事人合法权利的考虑,对一些事由按照时效中断制度来处理,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

事实上,关于劳动或人事争议仲裁时效的中断,学界就一直呼声不绝。司法部门也已意识到这一问题。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续一)(征求意见稿)》第十四条中就这样规定:仲裁申请期间因劳动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用人单位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有关部门作出处理决定、明确表示不予处理,或者用人单位明确拒绝履行义务时起,仲裁申请期间重新计算。[①]

笔者认为,仲裁时效的中断,有着其积极的意义。目前许多人事争议的当事人,在发生争议后首先想到的是找主管部门(如教育局、卫生局等)解决问题,这一过程可能持续数月甚则数年。如果置这一现状于不顾,严格局限于争议发生之日起60日的规定,则会导致大量的当事人因超过期限而无法获得准司法(人事争议仲裁)或司法(法院判决)救济。因此,最高人民法院征求意见稿第十四条在实践中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当然,从另一方面看,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并不影响当事人同时提出仲裁,亦即,两者是相互平行的两个途径,是否有必要一定要把它们联系起来尚有争议。比如劳动法专家王建军教授就认为,现在的法律救济途径很多,不能互相冲突,不坚持这点,就无时效可以言了。

的确,如果把信访等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的方式视为仲裁时效的中断,实有试图在这一问题上作无限扩展之嫌,因为,即使当事人在争议发生后马上提出信访事项,信访的过程有时候会持续相当长的时间,有的长达几十年。而在这漫长的时间里,许多人可能都等不到有关部门的一个书面答复。虽然信访条例出台后会有所改观,但信访条例对有关部门尤其是基层部门的约束力究竟有多大,考虑到我国目前的法治进程,实在不敢妄自乐观。显然,如果从有关部门作出处理决定、明确表示不予处理时起,仲裁申请期间重新计算的话,大量的陈年旧事将会成为仲裁的受理对象,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调查取证的难度。

基于以上两方面原因的考虑,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在实践中采取了一个折衷的做法:仲裁时效的中断首先要求当事人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的日期严格限定在合理期限内(即仲裁时效所规定的60天以内),在这一前提下,有关部门作出处理决定、明确表示不予处理也要求在合理期限内,这样,当事人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才视为仲裁时效的中断。超出了这两个合理期限,此种救济就不再成为仲裁时效中断的事由。至于后一个合理期限的范围,则根据实际情况予以合理界定。比如一名教师和学校发生争议了,他没有申请仲裁而是通过信访途经向所在教育局申诉,如果教育局自始至终没有给他一个明确答复,这个合理期限就应该是依照有关规定教育局应该答复的那个期限。比如信访条例第三十三条规定:信访事项应当自受理之日起60日内办结,情况复杂的延长期限不得超过30日,那么在此种情形下,这个期限就界定为90天。亦即,最高人民法院征求意见稿中有关部门作出处理决定如果修正为有关部门作出或应当作出处理决定而视为仲裁时效的中断,这一时效中断制度在实践中就更具可操作性。以下两个案例是本人在实践中对这一问题的一些思考,一些观点并不成熟,仅仅作为一种探索而已,谨以此抛砖引玉。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1月27日 21:52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仲裁时效相关文章
  • 仲裁协议及其在仲裁中的作用
    仲裁协议,是指当事人自愿达成的将已经发生的或者将来可能发生的纠纷,提交仲裁机构裁决的意思表示,是当事人愿意将其纠纷提交给仲裁机构仲裁的法律文件。《仲裁法》第十八条规定,仲裁协议对仲裁事项或者仲裁委员会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当事人可以补充协议;达不成补充协议的,仲裁协议无效。对当事人之间没有仲裁协议或者仲裁协议约定不明确又不能达成补充协议的纠纷,仲裁机构不予受理。仲裁协议具有以下法律特征:(1)仲裁协义具有自愿性。这种自愿性指的是,纠纷发生以后是否通过仲裁方式解决由双方自由协商确定,任何一方或第三方不能强迫。(2)仲裁协议必须以书面形式表现。仲裁协议是非常重要的法律文书.涉及到当事人能否申请仲裁以及仲裁机构能否受理的重要问题。因此,我国仲裁法明确规定.仲裁协议必须是书面形式,口头协议无效。具体来讲,仲裁协议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双方就案件的仲裁问题形成独立的协议;另一种是就有关纠纷的仲裁问
    2023-06-06
    211人看过
  • 合同法律效力的认定及其实践探讨
    认定合同效力的因素包括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从以下几个方面认定合同的法律效力:一、是否具备生效的条件,合同生效的条件有:1、合同当事人双方是否具有民事行为能力;2、意思表示是否真实;3、合同内容是否违反法律行政法规。二、合同是否存在法律规定的合同无效的情形。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一)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二)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四)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附条件合同的法律效力附条件的合同效力是:附条件合同以条件是否成就来决定合同效力的发生或消灭的合同。附生效条件的合同,自条件成就时生效;附解除条件的合同,自条件成就时失效。当事人为自己的利益不正当地阻止条件成就的,视为条件已成就;不正当地促成条件成就的,
    2023-07-10
    86人看过
  •  探讨除斥期间与诉讼时效在司法实践中的应用
    诉讼时效和除斥期间都是限制权利行使的期间。诉讼时效适用于请求权,除斥期间适用于形成权。两者的法律效力、价值取向、期间和计算方式以及适用的主动性都不同。诉讼时效的价值在于加速财产流转和消灭原有法律关系,而除斥期间则有助于维护交易安全和消除不确定性因素。两者的适用条件和程序也有所不同。诉讼时效和除斥期间都是限制权利行使的期间。在这个期间内,权利人如果没有行使权利,那么在期满后,权利就会发生变动。两者的区别主要体现为:1、适用对象不同:诉讼时效适用于请求权;除斥期间适用于形成权。2、法律效力不同:诉讼时效的法律效力表现为胜诉权之丧失,权利本身并不消灭;除斥期间的法律效力表现为形成权的消灭。3、价值取向不同:设置诉讼时效的价值在于促使权利人及时行使权利,加速财产的流转,消灭原有法律关系;设置除斥期间的价值在于消除当事人关系中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维护交易安全,维护原有法律关系。4、期间和计算不同:
    2023-10-21
    148人看过
  • 司法实践中简易程序存在的问题及探讨
    笔者通过多年的司法实践,认为简易程序的设置,简化了诉讼程序,节约了诉讼成本,缩短了办案周期,提高了办案效率。但在实践中,简易程序在程序设计及适用中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特就此发表管见,以其共同探讨。一、简易程序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1、适用简易程序没有充分保障被告人的诉讼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七条规定: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不受本章第一节关于讯问被告人、询问证人、鉴定人、出示证据、法庭辩论程序规定的限制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百二十三条第二款进一步规定: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送达起诉书至开庭审判的时间,不受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一条第(二)项规定的限制。导致司法实践中,有的法官在送达起诉书后二、三天甚至当天就开庭审理,使被告人无时间聘请辩护人,即在追求效率的同时忽略了被告人的委托辩护人的权利;有的法官因缺乏检察院的监
    2023-06-11
    306人看过
  • 仲裁时效中断及后果有哪些
1、仲裁时效中断的法律后果。
    一、仲裁时效中断及后果有哪些1、仲裁时效中断的法律后果。发生仲裁时效中断时,已经进行的仲裁时效期间统归无效,重新开始计算时效期间。《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规定,“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这里的“中断时起”应理解为中断事由消除时起。如权利人申请调解的,经调解达不成协议的,应自调解不成之日起重新计算;如达成调解协议,自义务人应当履行义务的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等。2、仲裁时效中断的法定事由。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第二款规定,“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象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因此,仲裁时效中断的法定事由有三种情形:①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如劳动者向用人单位讨要被拖欠的工资或者经济补偿。②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如劳动者向劳动监察部门或者工会反映用人单位违法要求加班,请求保护休息权利;也可以是向劳动
    2023-06-15
    482人看过
  •  仲裁和解的探讨:关于仲裁和解的内涵、特点及实践
    这段内容讲述了和解是双方当事人的自愿行为,不需要任何第三方的参与。仲裁庭在主持下进行调解,但程序与仲裁庭决定前有所不同:仲裁庭不能主动要求当事人和解,但可以在作出裁决前进行调解。当事人自愿调解的,仲裁庭应当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当及时作出裁决。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的,可以请求仲裁庭根据和解协议作出裁决书,也可以撤回仲裁申请。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的,仲裁庭应当制作调解书,或者根据调解协议的结果制作裁决书。和解是双方当事人的自愿行为,不需要任何第三方的参与。仲裁庭在主持下进行调解,但程序与仲裁庭决定前有所不同:仲裁庭不能主动要求当事人和解,但可以在作出裁决前进行调解。当事人自愿调解的,仲裁庭应当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当及时作出裁决、结果不一样: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的,可以请求仲裁庭根据和解协议作出裁决书,也可以撤回仲裁申请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的,仲裁庭应当制作调解书,或者根据调解协议的结果制作裁决书。 【
    2023-08-27
    147人看过
  • 探讨仲裁在缺席判决中的适用
    仲裁适用缺席判决的情形:1、被申请人无正当理由不到庭的。2、被申请人未经仲裁庭的许可而中途退庭的。3、申请人经书面通知,无正当理由不到庭或者未经仲裁庭许可中途退庭,被申请人提出反请求的。4、被申请人、被申请人提出反请求时的原申请人的法定代理人,经书面通知,无正当理由不到庭,或者未经仲裁庭许可中途退庭的。侵权纠纷可适用仲裁吗侵权纠纷中的财产侵权纠纷可以适用仲裁,但婚姻、收养、监护、扶养、继承纠纷一般不可以仲裁。我国法律规定,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可以仲裁。但下列纠纷不能仲裁:(一)婚姻、收养、监护、扶养、继承纠纷;(二)依法应当由行政机关处理的行政争议。《仲裁法》第四十二条,申请人经书面通知,无正当理由不到庭或者未经仲裁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视为撤回仲裁申请。被申请人经书面通知,无正当理由不到庭或者未经仲裁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缺席裁决。
    2023-07-07
    240人看过
  • 抗辩权在合同履行中的实践探讨
    合同履行中的抗辩权行使如下:一、同时履行抗辩权。当事人相互负债,未按顺序履行的,应当同时履行。一方有权在另一方履行前拒绝履行要求。当对方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时,一方有权拒绝相应的履行要求;二、先履行抗辩权。当事人相互负债,有先后履行的顺序,先履行一方未履行的,履行方有权拒绝履行要求。履行一方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的,履行一方有权拒绝相应的履行要求;三、不安抗辩权。应当先履行债务的当事人有确切证据证明对方有下列情形的可以暂停履行:1、经营状况严重恶化;2、转移财产,抽逃资金,逃避债务;3、失去商业信誉;4、有其他丧失或者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情形。当事人没有明确证据暂停履行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合同履行后抗辩权的行使应符合哪些条件合同履行后抗辩权的行使应当符合下列条件:1、当事人因同一法律关系相互负债,在履行上具有相关性,形成对价;2、相互负债务有履行顺序;3、先履行一方不履行或者不适当履行债务;
    2023-07-03
    435人看过
  • 实践中如何让诉讼时效中断?
    1、起诉。即权利人依诉讼程序主张权利,请求人民法院强制义务人履行义务。起诉行为是权利人通过人民法院向义务人行使权利的方式。故诉讼时效因此而中断,并从人民法院裁判生效之时重新起算。2、请求。这里指权利人直接向义务人作出请求履行义务的意思表示。这一行为是权利人在诉讼程序外向义务人行使请求权。改变了不行使请求权的状态,故应中断诉讼时效。3、认诺。即义务人在诉讼时效进行中直接向权利人作出同意履行义务的意思表示。基于义务人认诺所承担的义务,使双方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重新得以明确,诉讼时效自此中断,并即时重新起算。认诺的方式有多种多样,包括部分清偿、请求延期给付、支付利息、提供履行担保等。司法实践中缓刑的适用(一)针对轻罪,有可能判处3年以下刑罚的犯罪;(二)暴力犯罪,比如杀人、重伤、抢劫、强奸等暴力犯罪一般不适用缓刑,另外,在涉黑案件中适用缓刑也很谨慎;(三)累犯,绝对不适用缓刑;(四)有悔罪表
    2023-07-14
    409人看过
  •  实践中探视权难以实现的原因探讨
    通常情况下,父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但如果没有法律依据阻止另一方探望他们的子女,这可能是出于主观原因,如惩罚对方或削弱对方与子女之间的感情联系。但法院也会因法定原因暂停探望权,例如探望一方有违法犯罪行为、教唆、胁迫、引诱子女实施不良行为、存在严重健康障碍威胁儿童健康、存在严重质量缺陷威胁儿童健康或安全。通常情况下,如果父母没有法律依据阻止另一方探望他们的子女,那么这主要是由于主观原因导致的,父母可能是出于惩罚对方或削弱对方与子女之间的感情联系的目的。法院因法定原因暂停探望权的,通常是父母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主要情况包括:1、探望一方对子女有违法犯罪行为的;2、探望一方教唆、胁迫、引诱子女实施不良行为的;3、探望一方有严重健康障碍,威胁儿童健康;4、探望一方存在严重的质量缺陷,直接威胁儿童的健康或安全。 探 望 权 被 法 院 暂 停 的 原 因 : 子 女 身 心 健 康 与 父
    2023-09-11
    75人看过
  • 适用仲裁时效中断依据
    一方当事人通过协商、申请调解等方式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的;一方当事人通过向有关部门投诉,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向人民法院起诉或者申请支付令等方式请求权利救济的;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的,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一、工伤不服劳动仲裁有效期是多久工伤认定后申请仲裁的时效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二、社保补缴诉讼时效社保补缴诉讼时效是一年。因为“申诉补交养老保险的诉讼”属于劳动纠纷的民事案件,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
    2023-03-07
    233人看过
  • 连带之债在实践中的适用
    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民事执行必须以生效的法律文书为依据。在民事执行中,生效裁判是人民法院取得执行权的前提条件,在就共同侵权所作的判决中,法院就共同侵权人的责任一并认定,人民法院根据该判决予以执行,当无疑问。但在保证连带之债的场合,法院判决仅就被保证人而作出,在执行中,被保证人履行不能,根据连带之债民法理论,人民法院可以执行保证人的财产,此点前述已有分析。现在的问题是,保证人既然被排除在判决效力之外,判决对之如何适用,亦即人民法院据以执行保证人财产的依据是什么?关于这一点,实践中有几种不同的做法:一是重新以判决的方式确认连带债务人的责任;二是裁定直接执行保证人财产;三是通知保证人在一定期限履行。笔者认为第三种方式较为可行。第一种方式不符合诉讼经济原则;第二种方式以裁定确认实体权利义务关系似有不妥;第三种方式采用通知的形式表明保证人基于实体法律规定而受判决的约束,尽管判决本身并不对之适用。执行
    2023-06-08
    393人看过
  • 仲裁员回避的重要性及其实践应用
    仲裁员回避的情形如下:(一)是本案当事人或者当事人、代理人的近亲属;(二)与本案有利害关系;(三)与本案当事人、代理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仲裁的;(四)私自会见当事人、代理人,或者接受当事人、代理人的请客送礼的。劳动仲裁中,仲裁员在何种情况下应该回避?根据《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第35条和36条及《辽宁省劳动争议仲裁办案规范》第44条规定:仲裁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自行回避,当事人也有权通过口头或书面形式申请其回避:1、是本案当事人或者当事人、代理人的近亲属的;2、与本案有利害关系的;3、与本案当事人、代理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仲裁的。前款规定,适用于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三十四条仲裁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必须回避,当事人也有权提出回避申请:(一)是本案当事人或者当事人、代理人的近亲属;(二)与本案有利害关系;(三)与本案当事人、代理人有其他关
    2023-07-03
    322人看过
  • 诉讼时效中止与诉讼时效中断的法律适用探讨
    诉讼时效中止和诉讼时效中断的区别如下:诉讼时效中止是时效进行中因一定法律事由的发生阻碍权利人提起诉讼,而暂时停止时效期间的进行的一种状况。诉讼时效中断是指因有与权利人怠于行使权利相反的事实,使已经过的时效期间失去效力,而须重新起算时效期间的制度。相关法律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诉讼时效中止的范围(1)不可抗力。指人力不能预见、不可避免和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其包括自然灾害和人的活动,前者如地震、洪水、台风等,后者如战争、罢工等。出现不可抗力时,使得权利人在客观上无法或不便在法律规定的时效期间行使请求权,而且即使权利人主观上要求行使权利亦无济于事。因此,法律规定时效期间中止计算予以救济是完全必要的。应注意的是,若虽有不可抗力事由发生,但该事由并不因此影响权利人行使权利的,即未造成权利人不能起诉或请求的,则不能适用诉讼时效中止的规定。概言之,不可抗力为中止事由的构成
    2023-07-14
    279人看过
换一批
#仲裁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仲裁时效是指权利人在法定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即丧失在诉讼时效期间内以法院强制程序追诉权利人的权利的制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规定,当事人申请仲裁,应当自其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 更多>

    #仲裁时效
    相关咨询
    • 劳动仲裁时效中断和中断的范围及适用条件?
      江西在线咨询 2022-11-09
      劳动争议仲裁时效中止的适用条件:不可抗力或其他障碍,使权利人不能行使请求权。 中断的适用条件:起诉、请求、义务人同意履行。 延长的适用条件:一是客观因素造成当事人无法及时申诉,二是当事人因客观因素无法委托他人,二者缺一不可。
    • 实践中诉讼时效中断的办法有哪些
      江西在线咨询 2023-11-20
      诉讼时效中断的办法有起诉,请求和认诺。认诺的意思就是在诉讼时效进行中直接向权利人作出同意履行义务的意思表示,比如发送信件或者向对方当事人送交主张权利的相关文书,对方当事人不签字,但有其他方法证明该文书送达对方当事人的诉讼时效也会中断。
    • 劳动争议仲裁时效中止中断及延长的适用条件
      海南在线咨询 2022-05-14
      劳动争议仲裁时效中止的适用条件:不可抗力或其他障碍,使权利人不能行使请求权。 中断的适用条件:起诉、请求、义务人同意履行。 延长的适用条件:一是客观因素造成当事人无法及时申诉,二是当事人因客观因素无法委托他人,二者缺一不可。
    • 民法实践中债务追讨的时效是多久
      甘肃在线咨询 2023-10-08
      债务追讨的时效是三年,诉讼时效为还款期限届满之日起3年,逾期则丧失请求人民法院保护的权利。对于超过诉讼时效期间的民间借贷,当事人双方就原债务达成还款协议,视为对原债务的重新确认,该债权债务关系应受法律保护。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
    • 书证与物证的区别:探讨证据种类及其在司法审判中的运用
      河南在线咨询 2024-11-10
      书证和物证的区别在于:书证是通过记录反映思维活动来印证案件真相的文字材料或实物;而物证则是依据其外表特征、形状、尺寸、品质等来佐证案件之实体,不承载思维信息。法律并未规定物证必须符合特定格式,仅需其存在、形态、特性足以证实案件即可。 对于书证,法律有时会设定特定形式或程序方具证据力。书证通常由制作者所产生,反映出制作者的思维或主观动机,而作为物证的实体,却不具备此特质。在某些情境中,同一物品可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