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被开除后是否仍有权要求赔偿
被公司开除,属于过失性辞退的,不能要求赔偿;属于无过失性辞退的,可以要求经济补偿;属于违法辞退的,劳动者不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已经不能继续履行的,要求用人单位按经济补偿标准的两倍支付赔偿金。
二、开除员工赔偿金要交税吗
开除员工赔偿金一般不要交税。公司辞退员工,在办理解除劳动关系的时候,就应当一并支付经济赔偿。若公司裁员的赔偿金在超过国家相关规定后是需要向国家缴纳相应的税费的。用人单位支付的赔偿金在用人单位的所在地该时间的上半年该地的平均工资水平的三倍以内,那公司裁员给劳动者支付发赔偿金就不需要向国家相关机构缴纳税费。超过的部分按照国家税务总局的有关规定,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
《财务部、税务总局关于个人所得税法修改后有关优惠政策衔接问题的通知》第五条,个人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取得一次性补偿收入(包括用人单位发放的经济补偿金、生活补助费和其他补助费),在当地上年职工平均工资3倍数额以内的部分,免征个人所得税;超过3倍数额的部分,不并入当年综合所得,单独适用综合所得税率表,计算纳税。
三、免予刑事处罚会被开除吗
要看被免于刑事处罚的人是公职人员还是非公职人员。
1.公职人员。免于刑事处罚是确定了犯罪行为但是未予刑事处罚,不会直接开除公职。根据《公务员法》,因涉嫌犯罪被判处刑罚的,予以开除公职的行政处罚。
2.非公职人员。能否保留职位,要看企业的规章制度是否对此做了限制,没有限制仍然是可以继续工作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十七条,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免予刑事处罚,但是可以根据案件的不同情况,予以训诫或者责令具结悔过、赔礼道歉、赔偿损失,或者由主管部门予以行政处罚或者行政处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十七条
《财政部、税务总局关于个人所得税法修改后有关优惠政策衔接问题的通知》第五条
-
无社保被开除员工是否有权提出赔偿要求
289人看过
-
工伤赔偿后解除合同仍可要求补偿
455人看过
-
被判处无罪后,公职是否仍可被开除?
170人看过
-
国企职工被开除后,退休金是否仍可享有?
190人看过
-
没有签署谅解书,是否仍可要求赔偿?
285人看过
-
【律师说法】甲某是否仍有权要求被告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55人看过
-
父亲被开除, 儿子是否可以要求赔偿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02-06请问你父亲是否是协保人员吗?如果是,不适用劳动合同法,赔偿按照双方合同约定。如果不是,可以请求相当于双倍经济补偿金的赔偿金。经济补偿金按工作年限计算,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支付半个月工资。但是工资高于上海市上年度平均工资3倍的,按照平均工资的3倍计算。
-
军籍被开除,退伍证是否仍然有效?海南在线咨询 2024-12-15开除军籍是撤销军人身份及相应权利的纪律惩罚措施,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纪律条令中最高级别的处罚。相比而言,开除军籍是军人处分体系中最严厉的惩罚措施。被除名的义务兵除名后,将不再享有军人身份及其相关权利和福利,相关证件如退伍证也将被废止。根据《中国人民解放军纪律条令(试行)》第一百九十四条,被除名的义务兵在离队时将不予办理退伍手续,由批准单位出具证明,并派专人将其档案材料送回原征集地县(市、区)人民武装部
-
获得人身保险理赔款后是否仍有权请求致害人赔偿?贵州在线咨询 2022-10-23杨某的请求是否合理,关键看保险赔偿金能否适用损益相抵原则。《保险法》第六十七条规定,“人身保险的被保险人因第三者的行为而发生死亡、伤残或者疾病等保险事故的,保险人向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给付保险金后,不得享有向第三人追偿的权利。”从《保险法》规定的保险金的性质看,保险赔偿金不具有补偿性质,保险人也不具有代为追偿权。人身保险的保险金额是参照被保险人对保险的需求和缴付保险费的能力来确定的,而不在于对损失的
-
没有犯错被公司开除是否可以要求补偿福建在线咨询 2022-10-06员工没有犯错被开除,属于公司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协商不成,到公司所在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参考如下法条维权。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七条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第四十七条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
-
员工被公司开除有赔偿吗,公司要求赔偿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06-13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但应支付经济补偿金,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的,还应当依据相关规定支付医疗补助费: (1)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2)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3)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