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拖欠租金是否是房东扣押押金的理由
根据法律规定,如果有以下情形,房东可以扣押押金:
1.承租人没有按照合同约定时间退租
租赁合同对租赁时间是有约定的,租房应交纳的租金也是根据租赁时间收取的。履行合同约定是双方的基本义务,如果到了退租时间,承租人不按照合同约定退租,出租人有权扣押租金。这种情况下,承租人可以与出租人协商,就租房期限及价格达成一致意见,重新约定押金,并签订新的合同。
2.承租人没有定期交纳租金
租房期间,交纳租金是承租人的基本义务,并且应当按照合同约定的缴纳方式、缴纳数额、时间和地点缴纳租金。超过缴纳期限仍未缴纳的,出租人有权从押金里面扣取承租人应当缴纳的租金,其数额应当等于租金数额及违约金数额。剩余的期满退房时应当交还承租人,不得无故扣押。
3.承租人损坏属于房东所有物品
如果承租期间因承租人原因导致物品毁损的,应当将毁坏物品修复或向出租人赔偿。租赁合同期满承租人未履行责任的,出租人有权扣除押金,但扣除数额应当等于维修物品数额,如果不够支付的再向承租人索赔。
二、拖欠房租多少可以去法院起诉
只要承租人无正当理由拖欠房租,经过催告仍不支付的,不管金额多少都可以起诉。一般情况下,双方当事人签订租房合同之后,应当按照合同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否则应当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承租人无正当理由未支付或者迟延支付租金的,出租人可以要求承租人在合理期限内支付,承租人逾期不支付的,出租人可以解除合同。
以拖欠房租为由起诉属于民事诉讼范畴,根据相关民事诉讼规定,起诉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1.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2.有明确的被告;
3.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4.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三、民法典中拖欠房屋租金诉讼时效是几年
承租人拖欠租金的,出租人在协商不成的情况下,出租人可以在拖欠租金之日起3年内向法院起诉。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九章 诉讼时效 第一百八十八条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n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
房东以打扫卫生为由扣留租金押金是否合法
370人看过
-
房租拖欠时,押金是否能够用于抵扣?
320人看过
-
房东拖欠2022年租房押金
319人看过
-
房东扣押押金是什么意思?
428人看过
-
房东拖欠租客押金,如何解决?
296人看过
-
房东能否在房客转租房子时扣押租金?
310人看过
-
租房子的押金是从房东扣吗?甘肃在线咨询 2022-07-31可以协商先协商。不行,看以下: 1、如果合同明确约定,你可以提前半月通知房东解除合同,那么,不算违约; 2、押金一般是防止房屋损坏,水电费用未交而收取的,房东扣押金是不合法的; 3、如果合同并无此约定,提前解除合同,押金作为违约金不退。 房屋租赁合同中,如果解除合同,押金是否退还,需要根据以下情况分析: 第一,承租人与出租人协商解除租赁合同,押金的退还以双方协议为准; 第二,出租人违约,导致承租人
-
合租房二房东拖欠押金处理办法安徽在线咨询 2024-11-30首先,根据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及处理纠纷的实践,如果你拥有房屋租赁中的押金返还请求权,通常是在合同关系存续期间,无论基于何种理由,出租人不享有押金的返还请求权。当合同关系终止时,出租人依约返还了租赁物、承包物等,且并无其他不履行合同义务情形的,出租人有权请求债权人返还押金或已扣除损害赔偿后的余额。因此,如果你的租房合同已终止或解除,也不存在拖欠租金等相关费用与物品损坏的情形,出租仍然不予退还押金,你可
-
拖欠房租押金怎么处理青海在线咨询 2021-12-26起诉必须做到证据充分,必须要证明的事项主要有以下几个:确实存在租赁关系并且租赁关系已经结束,没有以上需要赔偿房东的事项,房东确实有扣押证据的行为事实。为了证明事实,平时就应注意保存租房相关信息,作为证据支持主张。
-
-
租赁合同是否要扣押金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3-08-06合同违约如果双方约定了押金作为违约金的,可以扣除押金。如果没有约定押金作为违约金的,应当返还押金,并且依照合同约定的违约金进行支付,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增加;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适当减少。如果双方没有约定违约金的,可以按照实际造成的损失承担违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