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理前的准备的含义是什么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7-28 08:14:02 440 人看过

审理前的准备是指人民法院工作人员为了使庭审顺利进行而进行的一系列准备工作。

具体来说,在刑事诉讼中,人民法院决定开庭审判后,应当进行下列工作:

(1)确定合议庭的组成人员。

(2)人民检察院的起诉书副本至迟在开庭十日以前送达被告人及其辩护人。

(3)人民法院确定开庭日期后,应当将开庭的时间、地点通知人民检察院。

(4)在开庭以前,审判人员可以召集公诉人、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对回避、出庭证人名单、非法证据排除等与审判相关的问题,了解情况,听取意见。

(5)传唤当事人,通知辩护人、诉讼代理人、证人、鉴定人和翻译人员,传票和通知书至迟在开庭三日以前送达。

(6)公开审判的案件,应当在开庭三日以前先期公布案由、被告人姓名、开庭时间和地点。

存开庭以前,审判人员可以召集公诉人、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对回避、出庭证人名单、非法证据排除等与审判相关的问题,了解情况,听取意见。

在民事诉讼中,人民法院在开庭审判前的准备主作是:

(1)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提出答辩状的,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之日起五日内将答辩状副本发送原告。被告不提出答辩状的,不影响人民法院审理。

(2)在受理案件通知书和应诉通知书中向当事人告知有关的诉讼权利义务,或者口头告知。

(3)确定合议庭组成人员,并应当在三日内告知当事人。

(4)审判人员必须认真审核诉讼材料,调查收集必要的证据。

(5)必须共同进行诉讼的当事人没有参加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通知其参加诉讼。

(6)答辩状应当记明被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

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行政诉讼的审前准备与民事诉讼程序的情况大同小异。

诉讼前的准备

交通事故案件虽说比较普遍,但却属于比较复杂的案件,诉讼前的准备工作至关重要,作为律师从事专业的法律工作都要专心细致,对于普通老百姓简直是无从下手。

首先,一般的交通事故案件的赔偿项目大概有医疗费、误工费、陪伴费、住院伙食补助费、营养费、交通费、鉴定费、伤残赔偿金、被扶养人生活费、残疾辅助器具费、精神损害抚慰金,死亡案件还有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有财物损失和车辆损失的还包括车辆损失费、停车费、鉴定费、拆解费、定损费及其他财产损失等诸多费用,根据案件的不同,赔偿项目有所差异,但是基本包括其中。上述所有损失费用的项目,基本上都应当在诉讼前将相应损失的证据、标准、计算依据及数额准备好,否则在诉讼中会处于不利地位,法院很难支持没有证据的赔偿项目。这些复杂的工作,必须做到细致入微,不能有所疏漏。

其次,查清对方当事人的身份、住址和联系方式,以便于法院通知被告,这里需要调查的一般多为保险公司和法人当事人。

再次,需要准备必要的诉讼费、鉴定费及律师代理费等费用。

在遇到交通事故判定责任方后,但是拒绝赔偿的情况,那么一般是建议首先与对方进行协商处理,想对方提出你的要求,协商处理的态度应当正确,如果协商不妥的情形下,那么可以采取向法院递交诉讼的方法,而且警方也可以提供相应的证据,并且诉讼的费用是由败诉一方承担的。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五条,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

被告应当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答辩状应当记明被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

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答辩状之日起五日内将答辩状副本发送原告。

被告不提出答辩状的,不影响人民法院审理。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1月09日 01:27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扶养相关文章
  • 犯罪预备的含义怎么理解
    犯罪预备就是民事主体为了落实犯罪行为而实施的,制造犯罪条件的意思是为了实行犯罪而制造必要条件的行为。属于犯罪预备行为。在中国刑法中,是指除准备犯罪工具以外的其他为犯罪制造条件的行为,主要包括:(1)锻炼犯罪技术。(2)进行犯罪前的调査。(3)排除实行犯罪的障碍。(4)合谋共同犯罪等。这种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犯罪条件是犯罪人实施犯罪所借助的因素,可分为事实条件和理由条件两种。一、常见的预备犯罪行为1、准备工具。如为了抢劫,大量购买管制刀具。2、练习犯罪的手段。如为了扒窃,练习扒窃的技能。3、进行犯罪前的调查。如盗窃之前的踩点,杀人之前了解被害人的情况。4、排除实行犯罪的障碍。如要盗窃、抢劫的时候先把人家的狗给毒死。5、勾引共犯,其中也包括为了实施某种犯罪而组织犯罪集团,这种组织、参加犯罪集团的行为也是犯罪的一个预备行为。如为了盗窃和抢
    2023-06-27
    113人看过
  • 保前审查的定义是什么?
    保前审查简单理解就是:保险公司查的个人征信,个人信用信息进行采集和加工,并根据用户要求提供个人信用信息查询和评估服务的活动。征信机构把依法采集的信息,依法进行加工整理,最后依法向合法的信息查询人提供的个人信用历史记录。现在征信中出现的保前审查更多的是应用于信用贷款中。银行跟一些金融机构担心借款人逾期还款,导致贷款本金无法收回,进而蒙受巨大的资金损失。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银行跟各大放款机构通常都会选择与保险公司合作,以此将风险转嫁给保险公司。刑事案件庭前审查处理程序刑事案件庭前审查处理程序有什么规定《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七条人民法院决定开庭审判后,应当确定合议庭的组成人员,将人民检察院的起诉书副本至迟在开庭十日以前送达被告人及其辩护人。在开庭以前,审判人员可以召集公诉人、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对回避、出庭证人名单、非法证据排除等与审判相关的问题,了解情况,听取意见。人民法院确定开庭
    2023-07-12
    408人看过
  • 两审终审原则的含义、内容是什么?
    两审终审原则的含义、内容和要求是:除最高人民法院以外的其他各级人民法院,按照第一审程序对案件审理后所作出的判决、裁定,尚不能发生法律效力;只有在法定期限内,有上诉权的人没有提出上诉,同级人民检察院也没有提出抗诉,一审的判决、裁定才发生效力;如果在法定期限内,有上诉权的人提出上诉,或者同级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案件就应当由上一级的人民法院按照第二审程序进行审理,二审审理后所作出的判决、裁定就是终审的判决、裁定,除依法还必须经过核准程序的案件外,二审判决、裁定宣告后立即发生法律效力。准确理解我国的两审终审制需要明确以下几个问题:1.两审终审只适用于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专门法院审判的第一审案件,不适用于最高人民法院审判的第一审案件。2.合法的上诉或抗诉是开始第二审程序必须具备的前提。3.判处死刑的案件,凡应依法核准的,必须依法经过死刑复核程序核准后,判处死刑的裁判,才能发生法律效力、交付执行。实行两
    2023-06-03
    265人看过
  • 劳动仲裁审理前的准备是哪些?
    1、登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收到仲裁申请之日起五日内,认为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受理,并通知申请人;认为不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不予受理,并说明理由。对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或者逾期未作出决定的,申请人可以就该劳动争议事项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2、立案受理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后,应当在五日内将仲裁申请书副本送达被申请人。被申请人收到仲裁申请书副本后,应当在十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交答辩书。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收到答辩书后,应当在五日内将答辩书副本送达申请人。被申请人未提交答辩书的,不影响仲裁程序的进行。3、不予受理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收到仲裁申请之日起五日内,认为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受理,并通知申请人;认为不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不予受理,并说明理由。对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或者逾期未作出决定的,申请人可以就该劳动争议事项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如果是劳动者
    2024-02-04
    215人看过
  • 期初余额审计的含义是什么
    广义地讲,期初余额的审计既包括注册会计师首次接受委托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进行审计时所涉及到的如何审计财务报表期初余额问题,也包括注册会计师执行连续审计业务时所涉及到的如何审计财务报表期初余额问题。对于后者,注册会计师在当期审计中通常只需关注被审计单位经审计的上期期末余额是否已正确结转至本期,或在适当的情况下已做出重新表述,很少再实施其他专门的审计程序。注册会计师首次接受委托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必然会面临如何审计财务报表表期初余额问题,应当注意把握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注册会计师应当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充分考虑期初余额对所审计财务报表的影响。另一方面,注册会计师接受委托审计的毕竟是被审计单位本期的财务报表,如果对期初余额审计过于详细,势必会增加审计成本,延长审计时间,并给被审计单位带来审计费用过高等负担。因此,注册会计师对期初余额的审计,应该遵循适度原则。期初余额是指期初
    2023-06-12
    336人看过
  • 或裁或审制度的含义是什么
    或裁或审制度是仲裁法基本制度之一,是指当事人选择解决争议途径时,在仲裁与审判中,只能二者取其一的制度。当事人选择了以仲裁途径解决争议,就不可以再选择诉讼;当事人若选择了诉讼就不可以同时选择仲裁。原则在《民法典》中,当事人约定订立仲裁协议方式来解决争议的,将不能选择诉讼。仲裁裁决一经仲裁庭作出即发生法律效力,实行一裁终局制。而当事人没有订立仲裁协议或者仲裁协议无效的,才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由于仲裁实行或裁或审制度,当事人双方达成仲裁协议后,一方当事人不信守协议向法院起诉,另一方当事人在实质性答辩之前,可以向法院提出管辖权异议,只要仲裁协议合法有效,法院就会裁定驳回起诉,该争议仍应由仲裁解决。当然,如果当事人首次开庭前未提出管辖权异议的,那么就表示当事人已放弃仲裁协议,人民法院就可以继续审理。
    2023-06-14
    248人看过
  •  "另案处理的含义是什么?"
    在刑事案件办理过程中,有时需要对涉嫌共同犯罪案件或与案件有关的部分犯罪嫌疑人进行单独处理。这种情况下,另案处理是必要的。适用另案处理的情形包括未成年人需要分案处理、同案犯罪嫌疑人被提请批准逮捕或者移送审查起诉时在逃且无法到案、涉嫌其他犯罪需要进一步调查、涉嫌犯罪的现有证据暂时不符合审批逮捕或者移送审查起诉的标准需要继续调查等。如果需要依法移送管辖处理,或者案件处理更合适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另案处理。另一宗案件的处理是指在办理刑事案件过程中,由于法律有特殊规定或案件有特殊情况等原因,涉嫌共同犯罪案件或与案件有关的部分犯罪嫌疑人不能或不适合与其他同案犯罪嫌疑人同案处理,因此从案件中分离出单独或与其他案件并案处理的情况。适用另案处理的情形需要依法移送管辖处理;未成年人需要分案处理;在同案犯罪嫌疑人被提请批准逮捕或者移送审查起诉时在逃,无法到案的;涉嫌其他犯罪,需要进一步调查,不应与同一案件的犯罪嫌
    2023-09-10
    90人看过
  • 人民法院应在审理前做什么准备?人民法院应在审理前做什么准备?
    根据行政诉讼法有关规定审理前的准备包括以下主要内容:(1)组成合议庭。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或者由审判员、陪审员组成合议庭。合议庭的成员,应当是三人以上的单数。行政案件必须由合议庭审理,这是行政诉讼区别于其他诉讼的一个重要特点。(2)通知被告应诉和交换诉状。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5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应当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10日内向人民法院提交做出具体行政行为的有关材料,并提出答辩状。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答辩状之日起5日内,将答辩状副本发送原告。被告不提出答辩状的,不影响人民法院审理。有第三人参加诉讼的。比照送达。(3)处理管辖异议。当事人提出管辖异议,应当在接到人民法院应诉通知之日起10日内以书面形式提出。对当事人提出的管辖异议,人民法院应当进行审查。异议成立的,裁定将案件移送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异议不成立的,裁定驳回。(4)审查诉讼文书和证据材料。合
    2023-06-06
    482人看过
  • 开庭前未被收监的含义是什么?
    开庭前没有收监意味着判处缓刑的几率较大。开庭前没有收监就是还处于取保候审的状态。取保候审指的是一种刑事的强制性措施,它的目的是确保刑事诉讼案件能够顺利进行。如果案子的案值大太大,情节也不是很严重,那么公安和检察机关就会取保候审了。但并不是开庭前没有收监就一定会判处缓刑。开庭前三天可以换律师吗开庭前三天可以更换律师,当事人只要在出庭时新的律师带着新的委托手续即可,如果需要撤销原律师代理权的,则同时向法院出具撤销委托书。辩护人的责任是根据事实和法律,提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无罪、罪轻或者减轻、免除其刑事责任的材料和意见,维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诉讼权利和其他合法权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取保候审尚不足以防止发生下列社会危险性的,应当予以逮捕:(一)可能实施新的犯罪的;(二)有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或者社会秩序
    2023-07-01
    272人看过
  •  前身份终止时间的含义是什么?
    公民申请领取、换领、补领居民身份证,公安机关应当按照规定及时予以办理。公安机关应当自公民提交《居民身份证申领登记表》之日起六十日内发放居民身份证;交通不便的地区,办理时间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的时间不得超过三十日。前身份证失效时间是身份证有效期结束的实际时间。公民申请领取、换领、补领居民身份证,公安机关应当按照规定及时予以办理。公安机关应当自公民提交《居民身份证申领登记表》之日起六十日内发放居民身份证;交通不便的地区,办理时间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的时间不得超过三十日。前身份证过期怎么办?根据我国《居民身份证法》的规定,身份证分为居民身份证和临时身份证。其中,居民身份证的有效期为10年,而临时身份证的有效期为5年。当居民身份证过期后,需要向发证机关申请换领新身份证。在此,我们需要提醒的是,居民身份证过期后,原身份证仍然具有法律效力。在办理相关业务时,只要原身份证还在有效期内,就可以继续使用。但
    2024-03-12
    85人看过
  • 行政诉讼案件一审程序审理前的准备工作是什么
    审前准备是指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为保证庭审顺利进行,法官在开庭前依法进行的一系列准备工作的总称审判机关审理行政案件,由审判员或者审判员、陪审员组成。合议庭成员应为三人以上的单数(二)书状交换书状交换书状交换书状主要向被告和原告发送相关文件。一方面,人民法院应当自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书副本和应诉通知书送达被告人,并通知被告人应诉。另一方面,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被申请人的答复之日起五日内将被申请人的副本送交原告。被告人应当自收到起诉书副本之日起十日内作出答复,并提供发布行政行为的证据和依据。但是,答辩是被告人的权利,被告人不答辩不影响人民法院的审判。但是,被告人未在法定期限内提交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和依据,或者无正当理由不提供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和依据的,裁定该具体行政行为没有证据和依据,(三)处理管辖异议当事人有权对被起诉人民法院的管辖权和职权提出异议。当事人对管辖权提出异议的,应当自收到人民法
    2023-05-07
    317人看过
  • 二审时庭前准备需要准备什么?
    一、二审时庭前准备需要准备什么庭前如果是指起诉后到开庭前,如果是原告方律师,准备好起诉书,需提交的证据原件,辩论意见,如果是被告方律师,准备好答辩意见,需提交的证据原件,辩论意见,当然开庭时必须带上委托书、公函以及律师证。如果连起诉都没有起诉过,那还得收集证据材料,写起诉之类的。民事案件庭前准备工作操作指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为了保障律师依法履行职责,规范律师办理民事诉讼业务,特别是诉前准备工作的执业行为,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提高胜诉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最高人民法院证据规则》及其他法律、法规、司法解释的规定,特制定本操作规程。第二条适用范围本操作规程适用于律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参与民事一审、二审、再审诉讼程序中涉及开庭前的准备工作。仲裁及执行程序参照本操作规程执行。第三条职责(一)主任主任作为事务所的法定代表人,对事务所及律师的民事诉讼活动
    2023-01-28
    345人看过
  • 开庭审判前的准备
    刑事诉讼法
    人民法院决定开庭审判后,为了保证法庭审判工作的顺利进行,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51条的规定和审判工作的实际需要,须做以下各项准备工作:1.确定合议庭的组成人员。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47条的规定,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判第一审案件,应当组成合议庭进行。因此,决定开庭审判后,应首先确定合议庭组成人员。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基层人民法院、中级人民法院审判第一审刑事案件的合议庭,应当由审判员3人或者由审判员和人民陪审员共3人组成;高级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审判第一审案件的合议庭,应当由审判员3至7人或者由审判员和人民陪审员共3人到7人组成,合议庭的成员人数应当是单数。合议庭设审判长1人。审判长是活动的具体组织者和指挥者,由院长或者庭长指定审判员1人担任。人民陪审员不是专职审判员,不能担任审判长。院长或者庭长参加审判案件的时候,由他们自己担任审判长。合议庭审判刑事案件,在审判长主持下进行,除在审判
    2023-06-13
    88人看过
  • 2024审判监督程序的含义是什么
    一.审判监督程序的含义审判监督程序又称再审程序,是指人民法院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依法再次审理的程序。而只是对发生法律效力的违反法律、法规的判决、裁定,确实需要再审时所适用的一种特殊程序。审判监督程序有如下特点:(1)审判监督程序是人民法院进行审判监督的一种方式。(2)审判监督程序提起的理由具有法定性。引起审判监督程序的法定原因是人民法院已经生效的判决、裁定确有错误,并且应经法定部门审查决定。(3)根据审判实践,只经过第一审法院审结的案件,无论是自行再审或指令再审,都适用第一审程序,作出的判决、裁定,当事人可以上诉。二.当事人申请提起再审的问题(1)当事人申请再审的法律依据及条件。当事人发现已生效的裁判、调解协议确有错误的,可以在该裁判、调解协议生效后的2年内提出申请再审,无诉讼行为能力的当事人的法定代理人可以代为申请再审。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78条、
    2023-11-30
    254人看过
换一批
#婚姻关系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扶养
    词条

    扶养通常概指各种社会关系中针对"弱者"所发生的经济供养和生活扶助,一般涵盖四个方面: (1)以国家为主体,在特定情形下体现社会福利的公力扶养,包括各种灾害救济、贫困救济、民政抚恤等; (2)以一定的社会组织、机构、单位为主体并逐步走向社会化... 更多>

    #扶养
    相关咨询
    • 法院的中止审理是什么含义
      新疆在线咨询 2024-08-25
      法院的中止审理是指人民法院在受理案件后,作出判决之前,出现了某些使审判在一定期限内无法继续进行的情况时,决定暂时停止案件审理,待有关情形消失后,再行恢复审判的活动。 《刑事诉讼法》第二百条规定,在审判过程中,有下列情形之 一,致使案件在较长时间内无法继续审理的,可以中止审理: (一)被告人患有严重疾病,无法出庭的; (二)被告人脱逃的; (三)自诉人患有严重疾病,无法出庭,未委托诉讼代理人出庭的;
    • 什么是开庭审判前的准备?
      安徽在线咨询 2023-05-22
      1、审理前的准备是指人民法院工作人员为了使庭审顺利进行而进行的一系列准备工作。 2、具体来说,在刑事诉讼中,人民法院决定开庭审判后,应当进行下列工作: (1)确定合议庭的组成人员。 (2)人民检察院的起诉书副本至迟在开庭十日以前送达被告人及其辩护人。 (3)人民法院确定开庭日期后,应当将开庭的时间、地点通知人民检察院。 (4)在开庭以前,审判人员可以召集公诉人、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对回避、
    • 审理前的准备,怎样做
      湖南在线咨询 2021-10-13
      (1)在5日内送达起诉状副本给被告,被告15日内提出答辩,5日内将答辩状副本送达原告。答辩状的内容,必须针对起诉状提出的事实和理由及证据展开,抓住关键进行答辩和反驳,并提交有关的证据。 (2)告知原被告的诉讼权利和合议庭的组成人员 (3)审阅诉讼材料,调查收集必要的证据。(人民法院自行收集证据的范围)人民法院收到诉状和有关证据,应当进行登记,并向原告或者自诉人出具收据。收据中应当注明证据名称、原件
    • 民事审法中审限的含义是什么
      江西在线咨询 2021-08-16
      为了提高司法效率,也为了督促法院办案,法院审理是有期限限制的,如果要延长的,需要取得本院院长或者上一级人民法院批准。法院在规定的限期没有审结案件的,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渠道反映: 1、向同级检察院反映。 2、向本法院监察室反映。 3、向上级法院反映。相关法律条文:《人民法院工作人员处分条例》第八十四条:因过失导致所办案件严重超出规定办理期限,造成严重后果的,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
    • 请问两审终审制的含义是什么?
      广西在线咨询 2023-06-13
      两审终审制是指一个案件最多经过两级法院的审判即告终结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