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在一定条件下通过实践形成,为组织成员遵循的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是企业的灵魂,也是企业以价值为核心的文化管理模式。文以载道,文以兴企,已成为时代的主题词。近年来,许多企业纷纷推行企业文化战略,实施企业文化工程,强化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发展出现了六大新景象:
一是企业文化在发展战略、经营创新等方面作用越来越显著。哈佛商学院教授约翰。科特在《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中提出了一个重要论断:企业文化对企业长期经营业绩有着重大的作用,在下一个十年内企业文化很可能成为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企业文化引领着企业发展,为企业发展壮大、经营管理提供了强大的动力。随着国家的发展,企业引进来,走出去的机会也越来越多,这给企业文化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即企业文化怎样融合的问题。因为企业扩张、联合、兼并的过程中,不能只从经济和财力方面考虑问题,更重要的是要注重文化方面的差异。一般来说,每个企业都有自身的文化特征,由于创业历史、发展目标、经营理念、所处环境、队伍素质等各有不同,所形成的企业文化也必然各具特色、互有差异。只有文化沟通,合作双赢,企业才更具生命力、凝聚力和竞争力。所以要做到这一点,企业在制定发展战略和经营创新中必须注意建立以价值观为核心的企业文化管理模式,揭示企业的目的和目标,提出实现目的的重大方针与计划,确定应该从事的经营,明确企业的经济类型与人文组织类型,以及决定企业对员工、顾客和社会做出的经济与非经济的贡献,文化就能更好指导战略发展,文化变革更能引领战略转型,文化管理更利于促进经营创新。
二是企业文化管家(首席文化官、专员)角色逐步走到了前台。用工荒的出现,显示出我国产业结构、劳动力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企业不能只关注资源、项目等物的因素,更要倡导人心为本,人和为本,人才为本,不断优化用人环境,改革企业管理模式,在企业内部营造一种平等、民主、和善、愉悦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要满足员工的交往、归属、被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促进员工与企业同心同德,和谐发展。近来,一些大型的企业文化正消然发生变化。企业内部多了文化管家的职位。这些文化管家具有较强的文化素养和职业操守,企业能通过文化管家创造更适合企业的文化,增强企业凝聚力,给员工更多的机会挖掘潜能,设计更为灵活的薪酬制度,做到待遇留人,感情留人,机会留人和事业留人。
三是企业家的关键作用对增强企业文化效能更明显。企业文化,就其本质来说,是人的文化。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是企业家的文化。如果说文化是企业的乐谱,起着规范企业和员工行为的作用,那么企业家就是乐队的指挥。只有一个理解乐谱并能表现出音乐内涵的指挥才能使乐队奏出和谐优美的音乐。越来越多的企业家认识到企业文化建设对增强员工参与程度、塑造员工的态度和行为以及提高企业凝聚力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如何建设企业文化过程中淘汰过时的企业文化,创建和内化新的企业文化方面,很多企业家却没有意识到自己应该扮演的角色和起到的重要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讲,企业家应是企业文化的第一设计者,第一身体力行者,第一宣传者。在未来的竞争中,企业文化的第一设计者企业家的素质和决策力将越来越重要。在21世纪知识经济到来以后,企业家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将会更加显得突出。因为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竞争,是知识的竞争,是智力的竞争。如果说在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初期,企业的竞争还主要是看企业家谁的观念转变快,看谁能最早适应市场经济;而在21世纪知识经济、信息时代、国际经济一体化的情况下,则主要看企业家谁的知识、智力强,创新能力强,现代文化素质高。如今,金融危机的影响仍存。在企业遇到困难或出现危机时,企业领导人能否坚持企业文化中所强调的价值观和原则会清楚地表明企业领导人是否真正地信仰企业文化中的价值观。如果遇到困难,企业领导人仍然能信守企业核心价值观和坚持公司原则,则危机过后企业文化会得到极大的强化,员工会更加相信和支持企业文化;如果一遇到困难,企业领导人就以牺牲企业信仰和原则以求得短期内度过难关,那么企业核心价值观和原则就将成为一纸空谈,没有人再真的会相信所谓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和原则。
四是良好的企业文化对构建和谐型企业、学习型企业起到重大促进作用。中国人素来讲究以和为贵,学而知之。和谐型企业、学习型企业建设已成为众多企业发展的重要目标,而良好的企业文化由于发挥了重要的文化力作用,起到了凝聚人心,增强了向心力。未来最成功的企业将是个学习型组织和和谐型组织,学习、尊重、包容、分享越来越成为企业生命的源泉。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企业组织形式向扁平式的灵活方向发展,随着其治理的核心为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实现从线性思维到系统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转变,对个人及企业的知识水平以及企业良好的人际关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经济环境下最成功的企业仍然是学习型组织和和谐型组织,这类组织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将进一步受到关注。
五是独特的企业文化形成的差异化,越来越表现出强大的营销力。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组成部分具有不可模仿性。一个人离开一个企业,可以带走他所掌握的技术、规章制度、办法措施,但企业文化不可能轻易照搬过去。有一个比喻是说,用照相机可以给机器设备拍照,但企业文化就像空气一样永远拍照不下来。在市场竞争中,企业文化的这个特质将会表现得更为明显。企业文化、企业形象都是企业的差别化战略。2l世纪,企业竞争除了人才与科技的竞争以外,还有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是,谁最先发现消费空挡,并以良好的形象占据消费之心,提升产品和服务的文化含量,用文化触动和感动消费者,谁就能持续地占据市场,不断扩大经营效益。经济全球化使得竞争更为激烈,企业要脱颖而出,独特的文化战略尤为重要,它是企业在市场经济中运作的实力、地位的体现。
六是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形象设计结合越来越紧密。企业形象直接与企业的兴衰、优劣相联系,企业的知名度与美誉度有机结合构成了企业在公众中的形象。企业形象因文化而丰满。未来的趋势是二者更紧密地结合,二者都必须追求个性,不断创新,着重解决多元化和标准化的问题。在CI设计中反对复杂化,反对脱离实际,反对故弄玄虚,反对照搬照套,坚持好识好记好用的原则,支持国情化的原则,坚持民族化的原则,坚持个性化的原则,坚持多样化的原则。在进行企业文化建设和CI设计时,做到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有机结合,与管理创新有机结合,与市场开拓有机结合,与实现优质服务有机结合,与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有机结合。
新时期,企业战略发展的焦点已经发生变化。企业更注重持续的自我更新能力,信息和知识由此成为竞争优势的来源。与资本不同,知识、信息、文化在共享的过程中能够逐渐增殖,企业,员工,顾客,社会其他企业相关者之间的零和博弈也就不存在了。企业应该在企业文化传承中创新,实现价值转化,为共享价值观打下物质基础,从而实现企业价值增殖。
-
企业征信的发展背景
450人看过
-
文化央企要市场化求发展
55人看过
-
物流企业发展的“四化”
187人看过
-
企业风险管理的发展趋势和前景
198人看过
-
中国物流信息化发展前景
378人看过
-
迁坟的文化背景
352人看过
竞争是指个体或群体间力图胜过或压倒对方的心理需要和行为活动。即每个参与者不惜牺牲他人利益,最大限度地获得个人利益的行为,目的在于追求富有吸引力的目标。 划分了公平竞争与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界限,为市场主体的竞争设定了共同遵循的行为标准。对于在市... 更多>
-
要决定共享企业文化发展,股东共享企业文化的决议书怎样写的天津在线咨询 2023-04-02xx有限公司股东 股东会决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及本公司章程的有关规定,xx有限公司临时股东会会议于2011年x月x日,在x召开。 本次会议由x提议召开,执行董事于会议召开15日以前以x方式通知全体股东,应到会股东x人,实际到会股东x,代表x表决权。 会议由执行董事主持,形成决议如下: 一、变更股东为:xxxx 二、修改公司章程第第x章第x条内容为:xxxx 三、公司于本决议作出后30日
-
文化产业税收政策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天津在线咨询 2022-03-18你应当到税务局咨询。不过我带你搜寻到一篇文章,这篇文章你也许可以从中了解到你所想知道的情况: 内容摘要:加大税收政策扶持文化产业发展力度,对我国经济转型及实现国家《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政策目标有着重要意义。本文考察了与文化产业相关的税收政策的总体现状,分析了现行税收政策在促进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诸多不足,最后从宏观和微观视角提出了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税收政策建议。 文化产业税收政策 我国税收政策支持文
-
绥化微小企业如何发展天津在线咨询 2023-08-19微小企业拆迁是征地拆迁活动中比较复杂的情形,补偿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企业未到期的土地使用权的补偿,国有出让土地应按照市场基准价评估补偿。 2、自建的厂房、员工宿舍、仓库的,应当对其自建物进行评估补偿;租赁厂房的应当补偿租金损失。 3、房屋装修及附属设施的补偿,包括不可迁移的水、电等附属设施,应当结合装修或建造成本,使用年限等因素进行评估补偿。 4、设备重置与搬迁的补偿,对于无法搬走的设备
-
企业文化和企业文化建设的关系?海南在线咨询 2022-10-29企业文化的建设、价值观的建立决定企业的发展,决定着企业文化的发展方向。两种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就是企业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流程的创建和设立,一个企业的思想、灵魂的确定,企业制度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灵魂、思想和价值观
-
企业发展不景气被裁员了怎么办湖北在线咨询 2022-11-13《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有规定单位裁员应符合哪些条件: 第四十一条有下列情形之一,需要裁减人员二十人以上或者裁减不足二十人但占企业职工总数百分之十以上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后,裁减人员方案经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可以裁减人员: (一)依照企业破产法规定进行重整的; (二)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的; (三)企业转产、重大技术革新或者经营方式调整,经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