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钱可以不还利息的情况:
(1)借款人和贷款人没有约定利息;
(2)自然人之间的贷款对利息约定不明确,不能偿还利息;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八十条禁止高利贷,贷款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规定。贷款合同对支付利息没有约定的,视为无利息。
贷款合同对支付利息的约定不明确,当事人不能达成补充协议的,按照当地或者当事人的交易方式、交易习惯、市场利率等因素确定利息;自然人之间借钱的,视为无利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于2021年1月1日生效。
借钱不还会坐牢的情况
1、“借钱不还”型诈骗,即借贷式诈骗,是指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欺骗方法,通过借贷的形式,骗取公私财物的诈骗方式。
此类犯罪在日常生活中时有发生,由于犯罪人通常都是披着民间借贷的面纱实施,而且多发于亲戚、朋友、熟人之间,因此与民事案件中的债权债务纠纷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在处理此类案件时必须进行严格审查,防止将债务纠纷作为犯罪处理,避免打击无辜。
因欠债而坐牢,自己的债务不会因此而消失,反而要承受监狱的折磨,提醒大家在面对债权人法律起诉的时候要能够重视。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2、持卡人以非法占有财产为目的,在透支以后,超过规定的还款期限迟迟不还钱,甚至在经发银行催收之后仍逾期未还的情况,极大可能被认定为信用卡诈骗。
根据《刑法》第196条相关规定,若透支未还的金额巨大,将判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
借贷纠纷只是民事纠纷,如果涉嫌刑事责任,比如涉嫌诈骗罪等,那么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也不是一回事,的确承担了刑罚后依然不可以回避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八十条禁止高利放贷,借款的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规定。
借款合同对支付利息没有约定的,视为没有利息。
借款合同对支付利息约定不明确,当事人不能达成补充协议的,按照当地或者当事人的交易方式、交易习惯、市场利率等因素确定利息;自然人之间借款的,视为没有利息。
-
借款利息超四倍有哪些情况
414人看过
-
借款未按时还款,哪些情况可以不支付利息?
365人看过
-
哪些情况下可以免除支付经济补偿金
428人看过
-
经济补偿规定中哪些情况下可以免除
134人看过
-
哪些情况下能够免除死刑
309人看过
-
赡养老人的义务在哪些情况下可以免除
283人看过
借款指企业向银行等金融机构以及其他单位借入的资金,包括信用贷款、抵押贷款和信托贷款等。借款也可以指当事人向银行等金融机构以及其他单位和个人借入的资金,包括信用贷款、抵押贷款和信托贷款等。借款合同也是一般的民事合同,应当适用民事诉讼法律以及相... 更多>
-
哪些情况下可以要求减少或免除抚养费给付义务,哪些情况下可以免除河南在线咨询 2022-05-04父母对小孩有抚养的义务。子女可以根据需要提出增加抚养费,给付的父或母也可以根据实际负担能力提出减少或免除抚养费给付义务。父母要求减少或免除抚养费给付义务的情况一般有:(1)有给付义务的一方,由于长期患病或丧失劳动能力,失去经济来源,确实无力按原协议或判决确定的数额给付,而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又能够负担且有抚养能力;(2)有给付义务的一方因犯罪被收监改造或劳动教养,没有经济能力,无力给付的。但恢复人身
-
什么情况下可免除死刑可免除死刑的情形有哪些江苏在线咨询 2023-07-27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和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审判的时候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但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
-
哪些情况下缴纳违章罚款滞纳金可以免除?香港在线咨询 2022-07-25交通违章罚款滞纳金,是指罚款超过期限,除了罚款外,每天还要缴纳一定的比例的罚款,根据《中国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109条的规定,当事人到期不缴纳罚款的,每日按照罚款金额的3%加处罚款,加处罚款总额不得超过罚款数额。 一般这个期限是15天。也就是说:你被处罚了,15天内必须交钱,否则每天加收3%不谢!很多朋友了解的就是这一条。于是,很多朋友每次接到罚单,不管有多忙,都总是快快速速把罚款交了,
-
什么情况下信用卡利息可减免山西在线咨询 2023-02-11若是当事人情况特殊,由于不可抗力产生的重病、失业、破产等情况无法及时偿还贷款的,那就可以像银行进行申请减少利息,但信用卡滞纳金的收取是否可以进行减免,还是要看持卡人和银行的约定。
-
可以免除侵权责任的情况有哪些上海在线咨询 2022-07-191.被侵权人对损害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侵权人的责任。 2.损害是受害人故意造成的,行为人不承担责任。 3.损害由第三人造成,第三人承担侵权责任。 4.因不可抗力造成他人损害的,不承担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按其申请办理。 5.因正当防卫造成损害的,不承担责任。正当防卫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正当防卫人应当承担适当的责任。 6.因紧急避险造成损害的,由发生危险的人承担责任。如果危险是自然原因